為了飛,人們發明了熱氣球,結果發現無法改變方向……

2020-10-13 環球低空

因為誰也阻止不了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所以探險的行為一直在持續,自古以來,人們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難以被滿足的人開始打起了天空的注意,至此人類開始了對天空的徵服。


第一個有這想法的人是誰已經無法考證了,但也不重要,可能每個能看到鳥兒在天上飛的人都冒出過這種想法。



看現今的所有飛行器具,熱氣球可能是最不實用的一個存在,但就浪漫程度來看,好像沒有一種飛行工具可以比上熱氣球。


人們在巨型的氣球上畫出各種各樣的圖案,足夠慢的速度可以讓你盡情的欣賞沿途的風光,同時熱氣球的安全程度也是最高的,沒必要太擔心會掉下來。


今天小編就來講一講熱氣球的歷史,看看這個東西是如何在空中移動的。


最早的熱氣球


從外形上來看,熱氣球的前身很明顯就是氣球。而氣球出現的時間絕對比你想像的要早,大約從石器時代開始,人們就把動物的膀胱故意充滿空氣,使其膨脹起來,用途比較廣泛,甚至可以用來當做祭品。


但那時候的氣球並不能飛到空中,而且古人也沒有意向給它做得足夠大。



最早使用加熱空氣方法的是中國人,據說因為是諸葛亮發明的,所以被叫做「孔明燈」。但並沒有證據可以表明這一點,可能是人們覺得諸葛亮足夠聰明,所以總是喜歡把一些稀奇玩意的出現歸功到諸葛亮的身上,比如「孔明棋」、「孔明鎖」一類的。


但孔明燈確實是出自中國,只不過發明者已經無法考證而已,只能將它歸功於中國古人的智慧結晶。



而孔明燈的作用一般被理解成傳遞信號的工具,比如說城市被圍困,就放飛孔明燈,以此來召喚援兵。


但仔細一想,孔明燈可能被誤解了,將孔明燈用於戰爭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為自身特性,孔明燈一般在晚上才可能被遠處的人看到,加大放飛數量倒是可以增強視覺效果,但戰爭時期,誰還會花時間去做手工,還不如放把火來得實在。



所以孔明燈的出現應該跟軍事戰爭沒有任何的關係,從它的外形結構來看,和中國古代的燈籠很是接近。


不難想到,古人們在做燈籠時因為錯誤操作,竟然看到了神奇的一幕,燈籠竟然飛上天啦,大家快來看呀!


這樣一看孔明燈的誕生完全沒有什麼目的性,在它誕生後,也普遍被用在了節日慶典上。儘管沒有載人飛行的能力,孔明燈還是成為了最早的熱氣球。


載人熱氣球的誕生


如果說孔明燈是在三國時期出現的,那在它出現的一千多年以後,西方人終於發現了熱氣流的神奇作用。


法國的造紙商孟格菲兄弟在火爐邊焚燒廢紙,看到不斷飛舞的紙屑,兄弟兩人好像想到了點什麼。


同年,西方的第一個熱氣球誕生了,孟格菲兄弟製造了一個大型的熱氣球,並成功飛行了將近兩英裡。



沒過多久,孟格菲兄弟開始為法國的貴族們進行熱氣球表演,期間還將綿羊和雞鴨送上了天。


在確定生物到達高空沒有什麼危險後,在1783年的11月21日,熱氣球首次將人帶上了天空,並且成功飛行了25分鐘。


從此載人熱氣球的歷史就開始了。但這並不是人類第一意圖次飛向天空,第一個付出行動的還是個中國人,只不過方法比較暴力一些。



可能有人知道他的名字「萬戶」,月球上還有一個與其同名的環形山,但他其實並不叫萬戶,真正的名字叫「陶廣義」。


他生活在元末明初,精通火器製作,後來投奔了朱元璋的隊伍,因為戰功被朱元璋封為萬戶侯,因此陶廣義才被人成為「萬戶」。


後來陶廣義突發奇想,他準備用火藥的推動力和風箏的牽引力飛向天空,並且還付出了實際行動,結果可想而知,陶廣義成功升天了,因此他也被公認成了「世界航天第一人」



話題回到西方,孟格菲兄弟的載人飛行成功之後,熱氣球一下就在法國火了起來,沒過多久就普及到了整個西方世界。


而這兩兄弟也獲得了應得的榮譽,在被封為院士之後,他們又成功進到了法國貴族階層,甚至法語中的氣球就讀作「孟格菲」。


第二年還是在法國,羅伯特兄弟又發明出了氫氣球,可以說飛艇和熱氣球是同時開始發展的。


熱氣球的工作原理


熱氣球升空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利用消耗氧氣的方法,使氣球內的氣體密度小於外界的氣體密度,當所產生的浮力大於氣球和附加物的時候,氣球就可以成功升天了。


通過調整火焰的大小,就可以改變氣球內的氣體密度,從而達到升降的目的。另外還可以拋棄懸掛在籃筐上的配重物,達成緊急上升的效果。



既然上下的問題解決了,讓熱氣球進行前後左右的移動該如何實現呢?其實傳統的熱氣球根本沒有辦法主動的轉變方向,要想實現水平的移動,只能藉助風力的推動。


所以在用熱氣球起飛的時候,必須要提前觀測氣象。另外不同高度的氣流方向也有所不同,所以通過不斷的改變高度,倒是可以改變運動方向。



利用螺旋槳作為推進好像並沒有違背什麼物理原理,所以給熱氣球加上個推動裝置應該也不是什問題,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人們好像並不準備這樣做。


其原因可能是因為熱氣球載重能力有限,或者說,沒有目的滿天亂飛,才是人們所追求的浪漫。


結語

熱氣球現在雖然不是很常見,但也絕對沒有到罕見的地步,甚至還有不少關於熱氣球的運動項目。


相比之下,熱氣球的兄弟飛艇就沒那麼好運了,在飛艇誕生之初,因為其操控性相對較好,甚至一度被由於戰爭,但安全性不足和成本過高的問題卻一直沒有被解決,所以飛艇逐漸被淘汰。



參考文獻《人類飛翔的歷史》、《上窮碧落:熱氣球的故事》

來源:歷史的小諸葛

免責聲明:本頭條號所載內容為本頭條號原創或網絡轉載,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跟我們聯繫!轉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頭條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頭條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焦點

  • 載人熱氣球的歷史,升上天空很容易,但如何做到在空中改變方向?
    因為誰也阻止不了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所以探險的行為一直在持續,自古以來,人們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難以被滿足的人開始打起了天空的注意,至此人類開始了對天空的徵服。第一個有這想法的人是誰已經無法考證了,但也不重要,可能每個能看到鳥兒在天上飛的人都冒出過這種想法。
  • 自製熱氣球遨遊藍天,實現飛行夢
    而人類最先的夢想就是能像小鳥一樣飛在天空中遨遊天際,然後人類想了很多的辦法來實現飛翔,一次次的實驗,一次次的失敗,最先在中國有個人把椅子上裝上火藥桶,自己坐在上面,然後叫人點燃火藥,想進行飛天,依靠火藥的推力產生動力實現飛天的願望,結果卻犧牲了,在現在我們看來他是多麼的愚蠢,竟然想靠這樣進行飛天,結果卻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每有像他這種為探索天空、探索科學的精神,人類不可能會實現飛天的
  • 為什麼有的氣球會飛,有的氣球不會飛?
    同樣的道理,氣球會不會會飛,也就是在空氣中能不能浮起來。圍繞在我們身邊的是空氣,看不見摸不著。不過如果我們拿著小風車快速的轉一圈,就能看見空氣推動風車轉動啦。氣球皮本身比空氣要重,如果充進去的是空氣,那這個氣球還是要比空氣重,它就不能飛了
  • 特邀|魏科:關於氣象氣球的科普
    1783年,法國孟格菲兄弟(Joseph-Michel and Jacques-Etienne Montgolfier)發明了熱氣球探空氣球出現的歷史比較晚,1783年,世界的科技中心在法國,孟格菲兄弟(Joseph-Michel and Jacques-Etienne Montgolfier)在這一年發明了熱氣球,當時的熱氣球可是高科技,當年6月3日,兄弟兩在巴黎表演了空中飛行,在10分鐘內飛過了2000米,成為當時巴黎市民競相觀看的年度重大事件。
  • 盤點利用氣球飛行的人
    最近一部美國皮克斯公司出品的動畫大片《飛屋環遊記》引起了人們的熱議。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飛行的故事,78歲的老頭卡爾為了保住要被拆遷的房子,藉助兩萬隻氣球帶著房子飛上了天,從而展開空中冒險之旅。這部電影已連續兩周蟬聯票房冠軍。《飛屋》中的氣球如同給房子插上了一雙翅膀,幫助卡爾圓夢,我們也通過大銀幕間接實現了童年時揮動「翅膀」的夢想。
  • 3萬米高空熱氣球之旅 帶你到太空的邊緣
    在地球的平流層停留了一個半小時後,熱氣球消氣,緩緩地降到5萬英尺(約1.52萬米),然後滑翔翼傘成功打開,戴著所有裝備,在中午12點15分,準確地降落到預定位置。」這也打破了滑翔翼傘在最高處成功打開的世界紀錄,」她掩飾不住興奮地說。這次航程測試了幾個在民航飛行中極其重要的構成要素,同時也捕捉到了首批到太空旅行的民航乘客將會看到的奇妙景象。
  • 研究發現:地球磁場方向改變的速度是人們此前認為的10倍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7月9日報導,地球動態磁場方向改變的速度可能遠遠快於科研人員此前的估計。這種磁性氣泡使大氣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保護我們免受有害的宇宙輻射和太陽風的影響。但是,這個磁場的磁極每百萬年中會發生幾次反轉,磁場的北極和南極交換位置。
  • 一個能改變人類的新發明
    能在天上飛,是古人們幾千來一直追求的夢想,甚至有人為此獻出了生命。在近代,人們發明了飛機火箭,圓了人們的夢想。但人們並沒有滿足現狀,又開始了探索太空,因此人類才會不斷的進步,發展。最早的飛機是人們利用了鳥類的飛行原理,所以飛機在大氣層外無法飛行,無法進入太空。現在有個新發明的飛行器,不依靠大氣層也能飛行。
  • 雲南騰衝熱氣球致人墜亡 「最安全的飛行器」還能讓人安心嗎
    如何保證熱氣球的飛行安全?這些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  熱氣球安全事故接連發生  11月30日,雲南騰衝火山地質公園的熱氣球上,一名工作人員從繩索上滑落墜地身亡。  該名工作人員是從正在上升的熱氣球的繩子上,快速地往下墜落,10多秒後,他從繩子上滑落空中,重重地摔落在地。
  • 國慶氣球飛到1000公裡外的日本北海道,氣球:別攔我,我還要飄
    東方網·縱相新聞 王玲 綜合明天就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華誕了,今天,一則有點離奇的新聞上了微博熱搜。一隻慶祝國慶氣球在日本北海道知床半島被發現。據悉,這隻氣球由一名旅遊公司男職員在一處海岸線附近發現。氣球為裡外雙層,上面印有「70」、「盛世華誕」、「國慶節」等字樣。據日本《每日新聞》26日報導,24日早上8點左右,有名旅行社職員在羅臼町八木浜町的海岸線上,發現了這個疑似為慶祝中國國慶70周年的氣球。氣球是雙層結構的,外層是透明塑料材質的球體;內層是一個「中國紅」氣球。
  • 一個超大氣球裝上螺旋槳,製成氣球直升機,能飛一百米高?
    平常我們都玩過氣球,當我們把氣球吹足氣,口朝下,鬆手會聽到空氣從氣球內跑出的聲音,同時看到氣球向上衝去?可是你知道氣球為什麼會向上衝去嗎?實驗認知:氣嘴、氣球利用氣球的收縮力引發空氣流動促使螺旋槳旋轉而產生動力,從而帶動整個玩具平衡上升飛行,同時一部分氣流分流到發聲裝置上,還會發出動聽的聲響,非常吸引人。空氣動力學:是流體力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物體在空氣或其它氣體中運動時而產生各種力。
  • 死於自己發明的7位發明家,有些令人惋惜,有些令人哭笑不得
    發明創造是人類的天賦,有些發明可以讓我們戰勝自然,例如火和工具;有些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例如飛行器;有些發現能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例如元素周期表。但發明不一定都是好的東西,例如艦船大炮,這是把雙刃劍,有風險也有回報,例如在歷史上就有一些發明家,因為自己的發明推動了人類的進步,但卻不幸死於自己的發明。
  • 為了完成飛天夢,他用45個氫氣球綁住椅子,飛到了四千多米的高空
    蘇軾說,「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可見很早的時候,人們就已經有了飛上天空去看一看的心願。經過人類社會複雜而悠久的發展,100多年前,美國的萊特兄弟終於成功發明了飛機,實現了人類翱翔藍天的這個夢想。萊特兄弟的飛機當然不能與今天我們乘坐的飛機相較,自然是簡化了很多的。但是不管怎麼說,該有的裝置還是必須要的。可是你一定很難相信,有人竟然用氣球,坐在椅子上就飛上了4000多米的高空。
  • 為了完成飛天夢,他用45個氫氣球綁住椅子,飛到了四千多米的高空
    如今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早已經知道月球是怎麼一回事了。人類也已經登上了月球,在月球表面留下了珍稀的足跡。這對於人類社會來說,是一次巨大的進步,但是對於浩瀚的宇宙,我們還有很多很多的好奇得不到解答。想要探索宇宙的奧秘,人類依然任重而道遠。自古以來,人們就羨慕天空中的飛鳥,能夠自由翱翔藍天,這是多麼的勇敢啊。
  • 火箭必須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飛出大氣層?慢慢飛為什麼不行?
    發射火箭必須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飛出大氣層,這是中學課本中就已經告訴我們了!這個第一宇宙速度最早是牛頓提出來的,進入宇航時代後就成了人類飛出地球的「秘籍」!從發射的第一顆衛星開始到正要遠徵火星的「天問一號」,一直都沒有改變過!為什麼要第一宇宙速度才能飛出地球?
  • 火箭必須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飛出大氣層?慢慢飛為什麼不行?
    發射火箭必須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飛出大氣層,這是中學課本中就已經告訴我們了!這個第一宇宙速度最早是牛頓提出來的,進入宇航時代後就成了人類飛出地球的「秘籍」!從發射的第一顆衛星開始到正要遠徵火星的「天問一號」,一直都沒有改變過!
  • 揭秘探空氣球:「有去無回」 飛到3萬米高空爆炸
    【解說】位於長春市綠園區的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每天都會放飛探空氣球,探測到的高空基本氣象資料還需參與國內、國際氣象資料交換。那麼,什麼是探空氣球?它對氣象觀測又起什麼作用?記者8月12日走進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一探究竟。  眼前這個正在充氣的氣球可不是普通氣球,而是一個底部帶有無線電探空儀的氣球。
  • 隨手放飛氣球罰款上千,你不知道亂飛的氣球危害有多大
    氣球,在生活中再常見不過了,婚禮,生日,派對,有時候再趕上個商場搞什麼大活動,用氣球來渲染氣氛都必不可少,五顏六色一簇一簇的氣球光是看上就讓人感覺很快樂~有時人們還會通過放飛氣球來進一步釋放快樂:看著空中一個個隨風飄蕩的氣球,美的簡直就像一幅畫:不過話說回來,美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放飛這些氣球的同時
  • 無法直視的穿幫鏡頭,曲小檀我忍了,海綿寶寶的氣球形狀像啥?
    畢竟現在的劇組為了支付這些演員的高額片酬,自然是什麼都省下來,所以接下來給大家帶來的就是:無法直視的穿幫鏡頭,曲小檀我忍了,海綿寶寶的氣球形狀像啥? 2.電視劇《雙世寵妃》中,曲小檀給墨連城打電話,可是大家發現曲小檀的手機屏幕一直處於黑屏的狀態,可是曲小檀就開始說話了,也是很明顯了這個穿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