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胞線粒體提取試劑盒解決方案
K268旨在提取總細胞膜蛋白(包括細胞器膜),而K295專門純化質膜蛋白。線粒體是雙膜細胞器:外膜和摺疊的內膜,稱為cr。分離的線粒體是研究線粒體呼吸,呼吸複合體裝配,細胞凋亡,mtDNA和mtRNA以及線粒體蛋白譜分析的推薦樣品。
-
線粒體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與觀察
【基本原理】線粒體是細胞內一種重要細胞器,細胞的各項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通過線粒體呼吸作用來提供的。活體染色是應用無毒或毒性較小的染色劑真實地顯示活細胞內某些結構而又很少影響細胞生命活動的一種染色方法。
-
Diabetes:線粒體膜電位調控研究
線粒體是細胞能量生成器,對於生物體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細胞器,線粒體功能和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包括糖尿病和肥胖症等代謝綜合症。近日,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在線粒體調節劑方面研究有新進展。李佳研究員課題組以線粒體膜電位作為線粒體功能指針,通過隨機篩選發現了低毒並且能濃度依賴性降低線粒體膜電位的小分子化合物C1。C1能夠提高L6肌細胞內AMP/ATP比率,從而激活AMPK信號通路和促進葡萄糖吸收。C1也能在HepG2肝癌細胞中激活AMPK信號通路並且降低脂含量。
-
內質網與線粒體的接觸決定著線粒體的複製、分裂...
2016年7月18日/生物谷BIOON/--線粒體是我們細胞內產生化學能量和維持它們自己的DNA的細胞器。衰老、神經退行性疾病和代謝疾病都與線粒體相關聯。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證實人細胞如何控制線粒體中的DNA合成,以及如何將這種合成與線粒體分裂偶聯在一起。這是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重大發現。
-
DNA/RNA提取
DNA提取方法:對基因組DNA的提取方法主要有 CTAB,SDS和其他如玻璃珠法,酶法等。質粒DNA的提取主要有鹼裂解法和煮沸法;線粒體,葉綠體DNA的提取主要有差速離心結合SDS法。RNA提取方法:異硫氰酸胍/苯酚法。基本實驗原理:細胞在變性異硫氰酸胍作用下裂解,核酸釋放。DNA和RNA在特定pH下溶解度不同而分別於體系的中間相與水相,得以分離。
-
線粒體蛋白易位相關的降解
| 編譯:蔡蝶佳,曹競丹,胡藍允,魏韜,鄭倩望(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線粒體生物發生和功能依賴於通過「外膜的轉位酶」(TOM複合物)導入前體蛋白。蛋白質導入的缺陷導致線粒體前體蛋白的積累,其誘導一系列細胞應激反應。然而,在非脅迫條件下從TOM通道中清除被捕獲的前體蛋白的組成型質量控制機制仍然未知。
-
青藏高原溶洞提取DNA:追蹤神秘的丹尼索瓦人
就在10月30日,張東菊團隊在《科學》雜誌上報導了首次在丹尼索瓦洞外發現了丹尼索瓦人遠古DNA:其線粒體DNA(mtDNA)取自溶洞沉積物,而非化石。精確日期顯示,丹尼索瓦人在10萬至6萬年前(最近的年份可能為45000年前)生活在溶洞之中,而在那段時間,現代人都湧向了東亞地區。
-
線粒體circRNA SCAR可減輕NASH
線粒體circRNA SCAR可減輕NASH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5 21:55:45 中山大學蘇士成等發現靶向線粒體定位的環狀RNA(circRNA) ATP5B調控子(SCAR)通過降低線粒體ROS
-
從泥土中提取出古人類DNA
從泥土中提取出古人類DNA 2017年06月19日 09:00 來源:文匯報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在西班牙「埋骨地道」遺址,研究者從這裡的沉積物中提取到了尼安德特人的DNA。
-
線粒體母系遺傳或源於細胞「自噬」
線粒體是存在於大多數真核生物細胞中的細胞器,其基因只能母系遺傳而與細胞的基因組不同。
-
葉綠體、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外被:由兩層單位膜構成,外膜通透性大,內膜物質有較強選擇通透性。內外膜間有膜間隙。葉綠體中的DNA含量比線粒體顯著多。其DNA也是呈雙鏈環狀,不與組蛋白結合,能以半保留方式進行複製。同時還有自己完整的蛋白質合成系統。
-
新型「納米鑷子」可在無損活細胞條件下提取DNA鏈
到目前為止,細胞必須被殺死或者破裂,才能移除和提取DNA等較小成分。這種納米鑷子是由一根帶有兩個電極的玻璃棒構成,電極採用類似石墨的碳基材料製造。納米鑷子可以插入一個活細胞中移除內部部分,例如:作為細胞動力源的線粒體。在雙向電泳過程中,電流被用於捕捉研究人員想要提取的任何物質。在雙向電泳中,粒子被電流拉向兩個方向時,本質上會產生磁化。
-
新型「納米鑷子」可在無損活細胞條件下提取 DNA 鏈
到目前為止,細胞必須被殺死或者破裂,才能移除和提取DNA等較小成分。這種納米鑷子是由一根帶有兩個電極的玻璃棒構成,電極採用類似石墨的碳基材料製造。納米鑷子可以插入一個活細胞中移除內部部分,例如:作為細胞動力源的線粒體。在雙向電泳過程中,電流被用於捕捉研究人員想要提取的任何物質。
-
盤點:從線粒體看衰老與癌症
線粒體在與真核細胞共生之前,就已經經過了漫長的進化史。科研工作者認為它與真核細胞的共生保證了細胞能正常生存、工作。最近越老越多的研究發現線粒體在細胞中的作用遠遠不止「細胞能量站」。它們參與了各種細胞功能調控,與很多人類疾病存在著莫大的聯繫。包括細胞信號傳導、代謝、自噬、衰老和腫瘤發生都與線粒體的質量和活性相關。
-
解決「線粒體起源世紀之爭」,我國學者證實線粒體起源於α變形菌
目前的廣為接受的觀點認為,真核細胞是在約20-18億年前一個細菌融合進一個古菌細胞產生的;被融合的細菌與古菌宿主形成了內共生關係,並逐漸進化成了現代真核生物中最重要的細胞器——線粒體(Mitochondrion)。線粒體不但是有氧呼吸生物的能量工廠,更是與人類的疾病和衰老密切相關。
-
Science:揭示細胞凋亡期間,mtDNA逃離線粒體機制
2018年2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由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生物醫學發現研究所的Benjamin Kile教授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並拍攝了在細胞死亡期間線粒體DNA(mtDNA)逃離線粒體(細胞內產生能量的細胞器)的確切時刻。
-
線粒體生物能對神經退行性疾病藥物研發的新啟示
重要的是,正確利用細胞質中產生的底物的線粒體以及正確的線粒體Ca2 +吸收,是維持這些細胞器生物能的關鍵要素。底物向線粒體基質的導入對於三羧酸循環的進行以及電子傳遞鏈活性至關重要。同樣,線粒體Ca2 +的湧入在線粒體代謝的調節中起著關鍵作用,因為許多參與ATP產生的線粒體酶和幾種代謝物轉運蛋白都受到Ca2 +的調控。
-
北大教授席鵬:發明線粒體DNA跟蹤法,攻克癌症的「照明燈」
要想如何預防起義,那麼就要跟蹤線粒體的動向,但是在過去,這一直是科學界的一項難題。 一是解析度不夠,傳統的顯微鏡,解析度只有300納米左右,可以辨認線粒體,但無法辨認線粒體的關鍵位置——線粒體,線粒體是叛軍DNA的山寨。
-
細胞器-線粒體
線粒體分布在細胞質中。不同細胞的線粒體的大小和形狀不同。線粒體表面有兩層膜:外膜和內膜,中間是基質。線粒體內膜折褶形成嵴,內膜面積比外膜大。線粒體裡含有DNA。線粒體是人體的能量機器。線粒體能合成ATP,ATP是人體的能量物質。線粒體有氧反應消耗O2和葡萄糖等物質,生成CO2和ATP等物質。
-
太空生活影響了太空人的健康,這可能和線粒體有關
長期在太空工作、生活的太空人容易出現多種健康問題,最新研究表明許多變化都和線粒體功能缺陷有關。一支多學科團隊使用了收集自不同來源的數據,報告發現了使健康遭受損害的共同線索:線粒體功能障礙。研究人員使用系統方法檢查了影響生物功能的廣泛變化。該發現於 11 月 25 日發表在《細胞》(Cell)雜誌上。「一開始我們的問題是,在太空中生活的時候人體內是否存在一種普遍機制,能解釋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