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60幀的3D,你在觀看時已經不能置身事外了,你會覺得自己好像走進去了。」
——李安
在10月18日上映的《雙子殺手》的影片裡,李安連把高幀(120幀、60幀)和3D技術能融合的更好。
本以為一個「自己打自己」的故事並不是什麼新鮮題材,但在李安的手下還是看到了他想表達的關於「人」的探討,人的痛苦、困惑,都來自每一個人與自己「我」的關係。
但其中的技術造活人(如何與另一個我相處)、60幀看超長動作戲依然能有刷新認識的爽快體驗,這也是影片最大的兩個看點。用技術手段「造人」,李安又一次讓人大開眼界。
不是每個明星都能接受大銀幕60幀/120幀的考驗,「數字造人」也需要花更多技術手段來打磨。
為了更好地體驗李安在《雙子殺手》的技術革新,我們用24幀和60幀看《雙子殺手》動作戲份的對比圖看下效果,就大概能明白為什麼這次要到影院看60幀3D版雷射版本。
電影片頭部分,威爾·史密斯在兩公裡外射殺高速火車上的人。
24幀看是一列快速行駛中的模糊車身,而60幀看甚至能看清火車上坐著的乘客。用下對比圖做個簡單體會(僅作示意):
用24幀看
用60幀看
年輕的小克出現後,兩人在布達佩斯的摩託追殺戲,不僅動作勁爆,視角上第一和第三人稱的不斷切換也很有味道。
最主要的,鏡頭快速運轉,車速不斷提高,在60幀下觀看酣暢淋漓。
即便是高速動作,中遠景鏡頭裡的周圍建築、路人也都一覽無餘,清晰入眼。
之後幾場貼身肉搏,真人與數字人扭打在一起,「數字造人」的技術呈現出最高難度的虛實結合,看不出任何不同。
最精彩的一場機槍掃射戲,把60+3D的技術做到了最大化。
肉眼可見的一地狼藉和子彈時間,這是只有走進影院才能切身體會到的絕妙之處。
10月18趕快到影院領略一下60幀畫面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