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類型:青少年足球理論教育
根據足球場上的狀況進行分析判斷的質量高低,將直接影響球員做出應對處理的合理與正確與否。想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則需要開闊的視野以及能夠瞬間做出合理判斷的直覺。那麼,是否可以通過足球訓練來磨練這種直覺能力呢?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Mr.Children - 抱きしめたい (純音樂)
02:34來自峰峰蹴鞠
直覺和靈感都來自於經驗的積累
「判斷」和「直覺」的區別是:「判斷」是肯定或否定某種事物的存在,或指明某一對 象是否具有某種屬性的思維過程。判斷的過程中需要花費心智和時間及精力。而"直覺"不過是由腦中若干記憶碎片與五感接收到的信息綜合在一起,跳過邏輯層次,直接將這些信息中和反射到思維之中。其結果的準確程度,在很大方面取決於一個人的判斷能力。它是用極短的時間來判斷的行為。但是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判斷」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意識地給出答 案的思維過程,而「直覺」基本上是無意識地做出一些決定。另外,兩者在大腦中的活動區域也不一樣。並且根據某個人在某個領域擁有技能的高低,大腦的活動量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以象棋為例,我們發現棋手在普通比賽中所規定的時間內思考下一手棋的時候,大腦前額葉的反應會變得很活躍。這種現象是特級大師,專業棋手及業餘人士所共同之處。但在快棋賽中棋手則需要瞬間決定好下一手棋怎麼走。我們發現業餘人士的前額葉會變得更加活躍,而特級大師和專業棋手的前額葉的活動則相對平穩,紋狀體則是不斷活躍起來。
順便說一下,前額葉的認知功能是用來進行邏輯思維、判斷、計劃和決策等。
紋狀體(Striatum)由尾狀核和豆狀核組成, 它主要的機能是利用肌肉張力來控制軀體 運動的開始和停止,協調接下來如何進行各種精細複雜的軀體運動等。
在足球訓練中,通過「在剛才那種情況下,如果這樣去跑位接應的話則會比較合理」「在剛才那種狀況下,這樣去判斷的話,就非常合理」等類似經驗和快感的積累而形成了可以不用考慮「感覺對了,就這樣去選擇」——這就是所謂的「直覺」。
也就是說,有意識的判斷是在腦中檢索所有的相關信息並尋求正確答案。而直覺判斷則是通過檢索積累的經驗中已經被標註成功或失敗的標籤,使用「感覺不錯」、「感覺不好」 等喜好的感覺,瞬間搜索出最適合的選項。
在象棋快棋賽中,即使在紋狀體都活躍的專業棋手當中,段位低的棋手和特級大師之間在落子正確率也存在明顯的差距。很顯然,特級大師的正確率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這恐怕是由於特級大師的豐富經驗和不斷超越自我的鑽研,使紋狀體內的神經網絡高度發達的原因吧。和象棋一樣,足球中的直覺和靈感也被認為是來自於經驗的積累。
研究顯示:學習熱情與大腦「紋狀體」相關
人一旦有成就感,學習熱情就會高漲,所以通常受表揚的學生會更加好學。日本的一些專家研究表明,這一現象與大腦控制原始本能行為的「紋狀體」有關。表揚可刺激學生大腦紋狀體,進而提高學習熱情。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大阪市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對14 名大學生進行了兩項 數字測試實驗,事先告知他們這是智力測試,並在測試時用儀器分析他們的大腦活動。在第一項測試中,電腦屏幕上會顯示相應的圖標,讓學生們即時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隨著圖標越填越滿,學生們了解到自己的測試成績很好,感覺自己聰明,因而產生成就感。第二項測試內容相似,但學生們不知道自己的測試成績,因此沒有成就感。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大 學生的大腦中與記憶和運算相關的區域在兩項實驗中的活動狀態相同,而「紋狀體」只在前一項實驗中活躍。此前也有研究表明,人受到稱讚或表揚時,和獲得金錢獎勵一樣,「紋狀體」會變得活躍。
如何通過足球訓練來培養直覺思維能力呢?
直覺思維(intuition thinking)是指對一個問題未經逐步分析,僅依據內因的感知迅 速地對問題答案作出判斷,猜想,設想,或者在對疑難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對問題有「靈感」和「頓悟」,甚至對未來事物的結果有「預感」,「預言」等都是直覺思維。通常由感塊導出的思維叫「直覺思維」,而由憶塊導出的思維叫「邏輯思維」。直覺思維是一種心理現 象,它在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關鍵階段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直覺思維是完全可以有意識加以訓練和培養的。
首先,培養直覺的過程和使用直覺的時候大腦的活動是不同的。在使用直覺時,幾乎只有紋狀體在活動,這時候基本上是在無意識地狀態下去進行判斷的,這是長期訓練積累的結果。如果沒有經過任何訓練,在無意識狀態下是無法瞬間做出準確適當的判斷。當然也就不會產生直覺。
那麼,教練員如何在訓練比賽中鍛鍊孩子們的直覺思維能力呢?在訓練和比賽中要儘量給孩子們提出一些具體要求,使他們能夠按照要求發動自主思考分析意識。例如:「在那種情況下,你應該如何去跑位才合理呢?」、「這個動作是應該把重心放在左邊還是右邊呢?」、「從戰術角度來說,在那種情況下,你應該怎麼樣去處理呢?」等等。雖然訓練中也會存在一些無意識的部分,但教練員還是儘量要在每次的訓練比賽中加入一些需要孩子們帶意識思考的內容。
另外,教練員可以有意識地在訓練對抗環節裡加入一些限定條件。
比如:以 8VS8(含 GK)對抗為例:
要求:持球人拿球時,必須在確認自己的左方,右方,前方,遠端(5 個人形成菱形站位) 的接應人均到位後,3 秒以內將球傳給其他 4 人中任意隊友。
訓練的目的:模擬在實戰高壓狀態下持球人瞬間反應能力——即培養使用直覺思維能力。 教練員通過稱讚隊員的合理處理的表現來活躍其「紋狀體」,繼而進一步促進其發揮直覺思維。
注意點:
持球人每次傳球前備選傳球對象至少要有三位以上。
防守方應始終保持高壓逼搶態勢
指導要點:
接球前的準備(接球前提前三次觀察)
提前觀察什麼?第一停意識。動作的連續性。
接應的質量(距離,角度,時機)
傳球的優先順位。傳控的質量(有明確意圖)
依據足球的基本原理原則對球員進行相應的指導
隊員完成要求後,教練員應給予稱讚(並向隊員明示被稱讚的具體原因)
備註:此項訓練的適宜對象為 U12 以上年齡段。 低年齡段可以適當變化為三角站位。每次傳球備選對象至少要有 2 位以上。進攻方必須在 20 秒以內連續傳遞5 腳以上才可以射門。
而且,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在頭腦中針對場上的某個瞬間(包括帶球,傳球,停球,射 門)的情景設定,通過大腦的合理化想像,儘可能多地同時擁有多個合理備選項。傳統的拆開反覆進行各種場上應對性訓練的效果是比較差的。
那些能像梅西一樣可以做出瞬間反應,看起來已經掌握了如何使用直覺的孩子們肯定平 時就一直接受相關的訓練。在進行相關意識訓練的時候,要讓孩子們知道:不僅僅要想像場景,還要有意識地去了解所關聯到肌肉群運動。此外,使孩子們養成訓練比賽後記筆記的良好習慣也特別有效。一邊用大腦去想像著訓練比賽的場景,一邊記筆記的時候,在大腦中形成了接近當時真實場景的狀態。歸根結底,正是由於這種意識性訓練的積累,才能造就出可 以做出直觀判斷的優秀球員。
磨鍊孩子的判斷力——來自父母的幹預
在某個瞬間,使孩子們有意識地通過想像同時擁有多個備選項的訓練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但對孩子們來說如何才能走出第一步是比較難的。家長們可以在家裡通過有效的提問來間接幫助孩子們在腦中再現場景。試著如下這樣來提問孩子。例如:「如果你這樣選擇的話,對方一旦上搶壓迫或隊友回傳的話,你該怎麼處理?」,「遇到這種時候你該如何發動進攻?」等等。即使家長不具備教練員水平也能做到這些簡單的提問。只要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可以開啟想像的機會就好了。即使答案錯了也沒關係,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孩子們在腦中展開自我模擬想像。
另外,大家都知道由於足球電視直播的主機位通常是固定的,所以觀賞視角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觀眾能隨時任意地切換到俯瞰視角,球門側視角以及個人視角的話,那麼觀感 體驗就會完全不同。家長可以以此為例啟發孩子嘗試轉換不同視角多去觀察的思考方式。嘗試著這樣提問孩子:「對於剛才那一瞬間(包括帶球,傳球,停球,射門),你是否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再重新思考一下呢?
一部分家長發現孩子處於「猛長期」時會變得不會踢球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家長需要了解的知識如下:機體內的神經網絡是以身體發育前的體格為基礎發育形成 的。身高突增和肌肉急速發育使在體內環境原本配合默契的判斷和運動調整的神經網絡系統受到影響,繼而身體的協調能力下降。
那麼如何改善呢?
首先教練員應該為孩子制定適宜的訓練計劃,幫助其儘快適應發育後的體格並重新找回踢球感覺。其次家長應該在保證其營養的攝取量的基礎上,儘量多給予一些鼓勵幫助孩子恢復自信心和適當的開導。
另外,大腦能力不是固定不變的,腦神經具有終身可塑性。極端地說,即使到了 90 歲大腦也能成長。另一方面,也有數據顯示,運動神經發育的高峰期是 8 歲左右,而判斷神經在 11.5 歲左右達到峰值,兩條曲線都是緩和曲線(曲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變大)。所以,在孩子的黃金年齡段裡多進行技術性訓練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判斷神經的鍛鍊。
小時候足球踢的很好的孩子到了某個年齡段後就停滯不前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在 6、7、 8 歲左右經常被周圍喊做天才。家長們一定不可以忽視此現象。因為這種稱讚方式,對孩子來說是極其致命的。
史丹福大學心理系教授——卡羅爾S德韋克( Carol S.Dweck)在以孩子為對象進行 了多年研究後,發現有的孩子喜歡學習,勇於挑戰新事物,同時也有的孩子害怕失敗,不敢挑戰新事物,逃避新事物。另外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父母對孩子讚揚方式的出發點(是基 於結果?還是基於努力?)會影響到孩子們的性格(向努力型或逃避失敗型)的發展方向。
卡羅爾教授有一個著名的實驗證明了 IQ 因讚揚方式而改變。以數百名正處於青春期的 孩子做為對象進行了實驗。
首先,讓全體學生做 10 道很難的智力測試題,結果幾乎所有學生的成績都比較一般。 但還是全部進行了表揚。在稱讚環節,把學生們分成兩組,兩組成績是完全一樣的。其中一組是對孩子的能力進行稱讚。「哇,你答對了 8 題,孩子你真是天才啊,孩子你真聰明真有 才能啊。」而另一組,則是稱讚孩子的努力。「哇,你答對了 8 題,孩子你做得很好哦,孩子你很努力哦。」
隨後準備了很難的拼圖和非常簡單的拼圖,讓兩個小組來拼圖。我們發現被稱讚天才的 那一組更傾向選擇簡單的拼圖。因為一旦出現失誤,也許會導致自己的能力遭到懷疑,所以不願意嘗試難的拼圖。而另一組被稱讚努力的學生的 90%都選擇了嘗試難拼圖,把握住了學習進步的機會。換句話說,對孩子的努力進行稱讚的話,孩子會在努力的過程中找到喜悅感。
接下來,教授同時給兩組都出了道難題。被稱讚天才的那組學生由於解答不出來受挫。 他們開始認為,自己根本不聰明,解答這種問題也毫無樂趣。而被稱讚努力的那組學生即便 沒有解答出來也沒有氣餒。相反的,很多孩子都說解答難題更有意思,即便是一直解答不出來,也不會感到心煩,他們會這樣想:我要更加努力才行。也就是說,通過自己的努力而被稱讚的孩子,會更加積極地挑戰更難的事物。
最後,讓兩組都做一些簡單的問題。被稱讚聰明的那組,成績突然下降。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已經失去信心,狀態也沒能從剛才的受挫中恢復過來。而被稱讚努力的那組學生解答得非常利索,成績也比上次更好了。
通過研究卡羅爾教授發現,讚美孩子的天賦和能力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選擇,會慢性地扼殺他的成長型思維並使孩子智力下降!她很嚴肅地提到,誇孩子千萬不要說「你真聰明」, 試試如下這15 種說法!
1、你很努力啊! —— 表揚努力 You tried really hard on that.
2、儘管很難,但你一直沒有放棄 —— 表揚堅毅 You never gave up, even when it was hard.
3、你做事情的態度非常不錯 —— 表揚態度 You have such a positive attitude.
4、你在 XXX 上進步了很多! —— 表揚細節 You have really improved on xxx.
5、這個方法真有新意! —— 表揚創意 What a creative solution to that problem!
6、你和小夥伴們合作得真棒! —— 表揚合作精神 You work very well with your classmates.
7、你一點都不怕困難,太難得了! —— 表揚勇氣 You are not afraid of a challenge! I like that!
8、你幫 XXX 完成了她的任務,真不錯! —— 表揚熱心 You did a great job of helping xxx with her assignment.
9、你把自己的房間/書收拾整理得真好。 —— 表揚責任心和條理性 You have taken great care of your room/books.
10、這件事情你負責得很好! —— 表揚領導力 I love how you took ownership of that!
11、我相信你,因為…… —— 表揚信用 I know I can trust you because…
12、你今天參加活動時表現得很好! —— 表揚參與 You did a great job of participating today!
13、你很重視別人的意見,這點做得非常好。 —— 表揚開放虛心的態度 It is so nice that you value other people’s opinions.
14、真高興你做出這樣的選擇。 —— 表揚選擇 I am so proud that you made that choice.
15、你記得 XXX!考慮的真周到! —— 表揚細心 You remembered to xxx! Great thinking!
天才兒童是怎樣「煉成」的呢?
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他們都想要一個智商很高的孩子,所以他們總是期盼著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天才兒童」,但殊不知智力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年齡的成熟而發展,因教育和訓練的質量而改變。
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被稱作籃球之神的 NBA 球星麥可喬丹也正是如此。在他一次次的輕鬆得分的背後是經過他百萬次的投籃練習的結果。他說過:在出手的一瞬間就知道球肯定會進籃!這就是一種直覺,也就是說不斷的重複訓練使他的潛意識已經超過意識了。
培養孩子的直覺思維需要鼓勵猜想和聯想,在學習過程中使孩子多進行自主思考。從而在大腦裡逐步建立複雜的知識結構。 另外腦前額葉的糾錯功能或稱翻轉學習功能,對於人類適應外界變化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開車時,前面的路被堵了,我們會很快做出反應:繞行。或者做一個項目,試了幾次不成功,就必須改變做法。這些正是得益於它的糾錯功能。家長應適當幫助孩子學會利用此功能, 使其積極查找並改正自身的錯誤。在失敗中學習和成長。只有這樣才能使其在今後不斷取得成長和進步。如果家長一味容忍孩子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話,那麼孩子們也將失去挑戰自我的欲望。
小編認為天才兒童是在自主意識下依靠自己不懈的努力不斷去適應新變化去成長進步的。 只要付出了努力,總會有收穫的。即使努力比不上天分,汗水比不上靈感,但是付出就有收穫這個真理是永遠都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