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特拉維夫大學的以色列科學家,在《Aging》期刊發文聲稱,在一系列「高壓氧」研究中,他們通過吸氧逆轉了一組老年人的人體衰老過程。參與研究的Shai Efrati教授在論文中描述:氧氣療法改變了老年人的身體細胞,使其狀態恢復到25年前。
據報導,35名64歲及以上、認知良好的健康老年人作為被試參與了這次研究。他們被置於以色列科學家為其準備的加壓氧艙中,這個氧艙提供高於一個絕對大氣壓的高壓氧氣。一周5次,一次90分鐘,持續了3個月之久。
在研究的前、中、剛結束和結束一段時間後,研究人員檢查了這些老年人的細胞狀態,並考察了人體步入老年的兩個標誌:細胞狀態和老化細胞數量。
結果顯示,他們的多數細胞出現了再生長現象,平均幅度20%以上,其中B細胞接近30%。同時,失去複製機能的老化細胞佔比減少了37%。科學家說,這約等於細胞狀態回退到了25年前。
Yafit Hachimo教授表示,原因在於老人們所處的加壓室模擬缺氧狀態,讓組織細胞溶解了更多的氧氣,從而促進細胞端粒再生。
端粒是位於染色體兩端的穩定性結構,起到保護作用。據1965年微生物學家Leonard Hayflick提出的理論,在細胞複製分裂過程裡,這種結構的長度會逐漸縮短,直到盡頭。屆時,細胞也就失去分化能力,轉變為老化細胞。這部分細胞還會向周邊傳遞「老化因子」,一傳十十傳百。
除此之外,端粒縮短還有很多影響因素:熬夜、垃圾食品、缺少運動等。反過來看,維持其穩態的方式也多種多樣。
今年11月,華人科學家Liu Yie在《The EMBO》發文表示,端粒縮短的原因之一或許是維生素衍生物水平的降低。而在去年相同時間,M國 Hisayuki Amano研究團隊也曾發現:維生素衍生物在能夠一定程度上發揮維持端粒長度的作用。
2017年,楊百翰大學的Larry A. Tucke研究發現,持續高水平身體活動的人群比少運動、不運動的人群端粒更長,高強度的運動(如馬拉松訓練)讓端粒延長5%。普遍研究表明,生活方式上的幹預措施如健康飲食、規律作息,也可以一定程度地減緩縮短。
不過,參與高壓氧療法的Amir Hadanny博士表示:「在我們的研究中,只花了三個月就實現延長,效果勝過目前可用的其他幹預措施。」
話雖如此,這項研究並非沒有不足。科學家在論文中指出,研究只考察了前、中、剛結束和結束一段時間的細胞狀態,至於在更長遠的未來,這些老人的身體狀態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仍然需要觀察。
Shai Efrati教授表示:「在這次實驗裡我們的確讓端粒發生了改變,這可以理解為人類的衰老或許並非不可避免。不過,這項研究更多的是為學界提供一個研究基礎,而不是提出一種具體方式。」
同時,「高壓氧」需要考慮的另一個問題是成本。一方面,普通民用高壓氧艙難以達到這次實驗中的設備條件,另一方面,專業高壓氧艙的使用成本經常達數萬美元。
相對而言,運動或者補充維生素衍生物可能更為簡單。
JD健康資料顯示,今年8月份由國產生物酶企業基因港投資大型維生素衍生物工廠,產能已經達到每年200噸左右,可滿足120萬人消費。創始人王駿接受採訪時表示,二期1000噸正在建設之中,未來維生素衍生物或許將和奶茶一樣尋常。
除此之外,西班牙CNIO研究所的端粒酶技術,以及梅奧醫學院的「senolytics技術」,近年來同樣進步迅速。綜合來看,「高壓氧」或許並不會成為衰老研究的「航向標」。
而在Shai Efrati看來,這項研究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的結果和近年來學界的一個嶄新觀點不謀而合:
衰老與否,我們也許可以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