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6 14:44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許煒
高壓氧治療是在超過一個大氣壓的環境中呼吸純氧氣的專業治療手段。近年來,高壓氧治療在提供醫學輔助治療、提高患者治癒率的同時,「吸氧」逐漸走進市民生活工作。
高壓氧提供專業醫學輔助治療
在恩澤醫院路橋院區新高壓氧艙治療中心內,呈現在記者面前的這個龐然大物,外觀像個潛水艇,其實這是一套兩艙四門大型空氣加壓氧艙。患者走入高壓氧艙,背靠艙壁坐好,關閉艙門,醫生通過操作臺的電腦控制,給艙內空氣加壓。坐在艙內的患者,佩戴輔助的吸氧工具通過音頻傳輸系統,接受外面醫生的指令,接受高壓氧治療。
恩澤醫院路橋院區高壓氧治療中心護士長陳偉萍介紹,醫用氧艙是通過創建一個壓力環境並讓人們在此壓力環境下通過吸氧而實現治療和康復的特殊醫療設備,屬於載人壓力容器,通過醫用氧艙而實施的高壓氧醫療對一些疾病有著顯著的療效。
高壓氧治療的適應症有上百種,包括一氧化碳中毒的搶救、遲發性腦病治療、突發性耳聾、生命體徵平穩的腦出血、腦外傷、腦梗死、厭氧菌感染、病毒性腦炎、股骨頭壞死、斷指再植術等。
今年6月,市民張阿公不小心摔了一跤後,診斷為摔傷致左側頸部外傷血腫、缺氧性腦損害。後轉上級醫院治療後仍遺留雙眼失明,行走不能,飲水嗆咳等症狀,生活起居都要家人照顧。而當得知恩澤醫院路橋院區高壓氧艙正式啟用了,張阿公一家滿懷希望前來「最後一搏」。截止目前,阿公已進行了12次高壓氧治療,張阿公的遠視視力恢復了,近視視力雖然還有些模糊,但是可辨識粗略的色彩。
「醫生跟我說,高壓氧治療對脊髓損傷有很多好處,可以糾正脊髓損傷區的缺氧,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等。」潘金生是路橋醫院「希望之家」脊髓損傷訓練營的首批學員。高位截癱的他,在醫院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僅用了短短三個月的時間,通過積極的康復訓練,現在能夠藉助拐杖簡單的行走。
服務缺氧患者有助健康保健
據了解,恩澤路橋院區高壓氧治療中心總投資近400多萬元,其中高壓氧治療中心全體醫護人員都經過浙江省高壓氧質控中心規範化培訓。高壓氧艙運行一個月以來,共服務了360人次。
在這個夏天,高壓氧治療走進群眾日常生活中,助力健康人群保健。由於學生們長期看書學習而用腦過度,一些學生會不同程度出現頭暈、愛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反應比平時慢、記憶力下降、進行腦力和體力活動時易疲勞,吸氧在學生群體中也開始流行起來。
「導致腦疲勞的直接原因就是腦缺氧。吸高壓氧後明顯感到頭腦清晰、睡眠改善、思維敏捷,有利成績及智能的提高。建議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遵醫囑進行,不要盲目使用。」陳偉萍補充道。
「普通的吸氧是在一個大氣壓的環境下,吸入的也不是純氧,氧氣的濃度和壓力小沒有高壓氧的效果好。」據專業醫師介紹,高壓氧治療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體內的血氧含量、氧分壓和血氧彌散,從而達到改善組織缺氧狀態,促進體內各臟器的功能恢復,起到治療治病的作用。高壓氧的整個治療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加壓——穩壓——減壓,治療時間100分鐘。
15344018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