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香港電商為何落後於整個時代?

2020-12-05 龔進輝

作者:龔進輝

前不久,乘著熱烈慶祝回歸祖國20周年的春風,香港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眾所周知,香港素有「購物天堂」的美譽,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剁手黨不遠千裡前來買買買,成為拉動香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

當然,香港星羅棋布的零售體系,在讓剁手黨流連忘返的同時,優先滿足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日常購物需求,網購也是其釋放購物慾的重要選項。不過,詭異的是,無論是早期的PC時代還是風頭正勁的移動時代,香港並未誕生有影響力的本土電商平臺,市民只能從亞馬遜、eBay、天貓等大平臺下單,用「被殖民」來形容當下香港電商窘境並不為過。

反觀內地市場,電商不僅迅速紮根、開花結果,誕生天貓、京東兩大巨頭,而且近年來不安於現狀的它們開始走出國門,尋找新的增長點。不得不說,香港電商創業落後於整個時代,談及其為何遲遲不見起色,不少人都能說出市場規模小、履約成本高等顯性原因。當然,文化、創業氛圍等深層次原因更發人深思。

先說香港電商不給力的顯性原因,我認為有三點:

市場規模小。市場規模是網際網路創業者優先考慮的問題,其中用戶基數是重要指標之一。截至2014年年中,香港人口達723萬,與內地6.88億網民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甚至不及一個大型城市。即便100%的香港人有網購習慣、購買力強於內地人,市場規模依舊小得可憐,規模上不去導致邊際成本無法降低,盈利難度隨之上升。

二、電商履約成本高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土地是公認的稀缺資源,不僅體現在房價高得離譜,商業地產的快速發展使租金也水漲船高。無論採取哪種電商模式,倉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居高不下的租金成本讓電商創業者壓力山大,租個幾百上千平米的倉庫,花銷不是小數目。

同時,別看香港地方小、路程短,高昂的人力支出使配送環節也成為燒錢的主。租金、物流兩項支出,使香港整體履約成本一直處於高水平,除非達到可觀的規模,否則下降可能性極低。

三、線下零售高度發達。或許你會納悶,完備的零售體系明明是香港優勢所在,為何會成為電商發展的阻力?我一直堅信,優點的過度延伸是缺點。「總有一間在附近」是香港便利店的廣告語,7-11、OK便利店、萬寧等在香港街頭隨處可見。

以7-11為例,香港面積約為1095平方公裡,900多家7-11分布在各地,開店密度之高令人驚訝。密密麻麻的便利店使香港人極為便利地購買所需商品,通常下樓即可搞定。同時,購物中心琳琅滿目的商品滿足香港人對購物的所有幻想,幾乎每個地鐵站附近都有一個中大型購物中心,而且時不時舉辦促銷活動,均在1小時生活圈覆蓋範圍,高效便捷。

久而久之,香港人對線下零售產生嚴重的依賴性,在這種商業格局下,電商發展空間大為受限,處境極其尷尬,猶如雞肋。一方面,電商突破空間限制的優勢完全體現不出來;另一方面,電商難以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商品多樣性、更低價格、服務更貼心等優勢均不明顯。最終,電商只能作為補充購物手段存在,而無法成為主流,香港人難以養成穩定的網購習慣,為其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電子產品鮮明地反映出內地與香港商業環境的不同。儘管內地有蘇寧、國美等全國性家電連鎖企業,用戶在天貓、京東等線上平臺購買電子產品的積極性依然高漲;反觀香港,電子產品足夠便宜,市民去實體店購買既快又有保障,網購積極性不高。

樂視前亞太區執行總裁莫翠天曾分析道,「香港很多線下的銷售渠道都很成熟,要讓他瞬間切換網上購買你的產品,其實對很多消費者是一個心理障礙,可能會不放心,對你的產品質量、用戶體驗、售後服務會有很多質疑。」

一眼望到頭的市場前景、難以負荷的履約成本,再加上線下零售蠶食網購意願,香港電商發展無緣地利、人和,時間更不站在它這一邊,無法做大也就見怪不怪。需要指出的是,凡事事在人為,人類商業史不乏逆境重生的成功案例,只要香港電商創業者願意打拼,仍存在一絲希望。

不過,文化變遷、創業熱情消退等因素,使香港電商註定難以翻身,這才是其落後於時代的根本原因,怨不得別人。

先說文化變遷。香港人盛行「拿來主義」。作為東西方文化交匯之地,香港在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之餘,也對西方思想、文化具有高度認同感,既沒語言障礙又沒防火牆幹擾,無形中降低「拿來主義」的成本,使亞馬遜、eBay本土化之路走得尤為順暢,香港人得以在第一時間上手,谷歌、YouTube、Gmail等歐美主流網際網路產品在香港也擁有極高普及率。

總之,只要是出色的網際網路產品,生活在自由之地的香港人都會熱情相待,而不在意到底出自本土還是外國。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盛行「拿來主義」與內地抄襲成風形成強烈反差,根本原因在於文化差異。在香港人的思維中,既然有現成產品,拿來直接用即可,不會思考再做個類似產品;內地人則不遺餘力地模仿產品創意,開發適合本土用戶使用的產品,並通過適當的商業模式變現。

再說香港創業氣氛慘澹。與同為金融重鎮的上海遭遇「留不住馬雲」的尷尬類似,香港網際網路創業氛圍也不濃,其中不光鮮的電商創業尤為不受待見。除了礙於居高不下的租金和人力成本,社會主流價值觀對房地產、金融等熱門行業的推崇,使電商創業難上加難。

眾所周知,金融、房地產、旅遊是香港三大支柱產業,吸引大量優秀人才加盟,拿高薪、生活穩定,久而久之,香港人變得不願冒險,與臺灣年輕人推崇小確幸生活觀類似,導致創業者不幸躺槍,無法吸納精兵強將組建一流團隊,風險隨之增加,只有零星的「散兵遊勇」創業。

香港有創業意願的人本來就少,更別提在被邊緣化的網際網路行業創業,亞洲首富李嘉誠正是「罪魁禍首」。香港是一個成熟經濟體,成熟的潛臺詞是壟斷,香港1/7的私宅物業、70%的零售市場份額、近一半的港口生意、市場份額最大的電器連鎖店和主要電信、電信運營商等都是李家的,李家在香港土地、電信、水電、天然氣等多個領域佔據一定程度的壟斷優勢。

這種壟斷優勢導致香港創業停留在李嘉誠時代,錯過了風雲變幻的網際網路時代,沒有誕生傑出的網際網路創業者和一流公司,原本施展空間受限的電商更難有所作為。一步錯步步錯,就算今天馬雲手把手指導創業者,或許也難以改變香港電商的慘澹現狀。

相關焦點

  • 南極電商,為何外資越跌越買,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前些日,有人質疑南極電商財務造假,從今年7月公司股價創新高以來,當前已經下跌過半,按照目前的股價計算,從高位下跌幅度,已經高達57.6%。整個今年的行情,就如有過山車一樣,真是哪裡來哪裡去。然而,隨著公司股價屢創半年來的新低,公司也是坐不住了。
  • 深圳沒有電商平臺,為何那麼多電商賣家聚集地呢?
    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總部位於杭州,唯品會總部在廣州,京東總部在北京,國內主流的電商平臺,幾乎跟深圳都沒有太大的聯繫。那麼深圳的電商產業真的比起以上幾大城市落後嗎?小編從事的是跨境電商物流相關工作,接觸到許多跨境電商賣家。實際上深圳電商產業還是很發達的。
  • 直播電商賦能傳統行業 ——香港周六福等珠寶品牌將進入直播時代
    原標題:直播電商賦能傳統行業 ——香港周六福等珠寶品牌將進入直播時代近幾年來傳統線下企業受到越來越多的發展挑戰,如何擁抱網際網路,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發展腳步,傳承歷史的同時再創輝煌一直是珠寶人思考的問題。今年直播電商的火爆程度讓所有人大跌眼鏡,2020年春節期間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所有人在家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假期,幾乎所有人都是在家看直播,刷視頻。
  • 雨果揭秘③:太陽能戶外燈具品牌的深度跨境轉型
    經過lazada的泰國之行&昊宏國際的日本FBA之旅兩期揭秘後,雨果菌給大家帶來了揭秘③:太陽能生活產品品牌的深度跨境轉型,此次揭秘依舊是我們「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雨果二姐喲~為什麼此次揭秘要走進文創呢?原因很簡單,它擁有強大供應鏈系統的太陽能生活產品外貿出口廠商正在全面進軍跨境電商領域,為廣大賣家提供優質產品與服務。在跨境電商「正規軍」入場的大潮之中,文創又是如何在研發、生產、營銷、品牌等各個環節適應跨境電商的新節奏呢?
  • 分類信息網站為何會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落後
    但移動網際網路就像「死神」一樣,四處收割著「落後者」的生命,跟不上前進的隊伍,就只能被剔出來,很不幸,部分分類信息網站被「收割」了。  他們註定是要被淘汰的,但我們不能遺忘歷史,也許從他們「落後」的影子裡,可以找到一些自己的不足。即使2000家分類信息網站最終剩下200家,可在如今移動網際網路的大好時代下,僅剩下三家,讓人不得不深思,分類信息網站為何會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落後呢?
  • 群雄圍攻阿里:電商新時代的黑暗森林法則
    但整體而言,無論PC時代還是移動時代,阿里巴巴基本都處於整個流量行業的中遊位置。多年來,阿里巴巴在搜索、社交內容等自產流量的方向中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但好在這些流量沒有長出真正的電商對手,但如今拼多多的崛起,短視頻巨頭抖音快手的跨界,再加上老對手京東的合縱連橫,或將打破電商未來的競爭格局。
  • 從考拉海購,看整個跨境電商行業的運轉邏輯
    考拉海購為什麼能成為跨境電商行業巨頭?本文從行業分析、競品分析、用戶價值分析、商業價值分析、產品迭代分析、產品結構分析幾方面深入分析了考拉海購的經營模式、進而帶你深入了解跨境電商整個行業的運轉邏輯。
  • 小飛魚電商為你獨家揭秘
    截止2020年拼多多作為一個依靠「農村包圍城市思路」,從淘寶,京東兩大電商巨頭夾縫中瘋狂滋生的電商黑馬,成為僅次於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的中概股第四大網際網路公司。拼多多崛起的背後,是電商市場大境滋生的結果。為什麼建議新手開拼多多店?今天小飛魚電商為你獨家揭秘。淘系過去是、現在仍然是中國最大的零售電商平臺,流量基礎穩固、基礎設施完善。
  • 後電商時代,滿金店出名了?
    整個電商紅利已經幾乎消失,過去幾年大量垂直電商都被消滅的時代中,滿金店是如何成為一款現象級的應用呢?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們過去幾年越來越發現,其實很多只是將線下的場景搬到了線上,但是人性基本的需求是不變的。比如在線直播,就是將過去的線下直播場景搬到了線上。比如電商,就是將購買商品的場景搬到了線上。那麼在購買商品這個場景中,過去大量的時間是花在「淘貨」上。
  • 《斬毒行動》深度揭秘電影《被光抓走的人》
    小編和小編的朋友們平日裡喜歡看電影,近日又聽到朋友說到一部叫《被光抓走的人》的電影可以投資的消息,小編又頓時來了興趣,於是來到度娘搜索《被光抓走的人》,結果又發現一大批類似揭秘的連結,其中小編又發現了王老師的身影,於是又帶著好奇心點開了連結……    上面截圖來自分類
  • 香港四大天王的時代!
    引子懷念過去的時代,不是因為感傷,而是為了尋求一種感覺。如同一遍遍再重溫同一個夢境,不為別的,只為更好的回憶,青春時光,匆匆恍恍。香港四大天王想必是許多人的青春了,他們分別是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
  • 註冊香港公司玩轉跨境電商,這些事項一定要注意!
    利用香港公司做跨境電商的優勢: 1、方便境內備貨 香港作為一個自由的國際貿易港,物流進出自由且便利,一般貨物進出不徵收關稅,因此在倉儲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做跨境電商少不了從國外進出口貨物,再加上香港在地緣優勢上離我國廣東省很近,所以可以起到方便境內備貨的作用。
  • 這裡是香港「十八區」中最窮的地方,為何房屋租金卻全港最高?
    如果要說到香港,那麼不得不一提的就是深水埗了,這裡真實的殘存了到香港的很多現象。走在這條巷尾,這裡很多個瞬間都能夠讓我們感覺到似乎人們是生活在一個屬於舊時代的光影中,深水埗是香港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個地區之一,迄今為止這裡大概保留了上個世紀60年代的畫面,看上去這樣的一個老街區終究是有哪些迷人之處呢?很多遊客們都說,來到這裡似乎就是回到了以前老香港的樣子。我們曾經能夠在香港影視劇中聽到「深水埗」這個名字。與香港的繁華奢侈相比,這裡是不是變成了一個窮人區的代名詞一般。
  • 農產品電商時代,農批商戶應該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如馬雲20年前預言的一樣,不少實體商戶受到電商衝擊,損失慘重。而那些相信馬雲的人,如今的身價肯定不是普通上班族和實體商戶能與之相比的。 在這個網際網路橫行,電商商戶為主流的時代裡,傳統行業最為「糾結」。拿農產品批發行業來說,他們所出售的產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剛需,無論什麼時間都不缺購買者。對他們而言,現在如同站在十字路口一樣,向左走或向右走成了他們選擇的難題。
  • 揭秘香港警察配槍:多出自世界槍械名門
    揭秘香港警察配槍:多出自世界槍械名門   【解說】警匪片裡香港警察威風凜凜,除了制服和高幫靴,腰間一把槍更無疑是阿sir威武氣勢的「點睛之筆」。可是,香港警察到底都用什麼槍?  揭秘香港警察配槍:多出自世界槍械名門   【解說】警匪片裡香港警察威風凜凜,除了制服和高幫靴,腰間一把槍更無疑是阿sir威武氣勢的「點睛之筆」。可是,香港警察到底都用什麼槍?   前身為警察訓練部的香港警察學院,1月10日舉行開放日。
  • 深度|起底深圳華強北美妝走私產業鏈:以跨境電商之名造假通關
    時代周報記者從多名接近華強北的人士處了解到,跨境電商走私參與主體涵括第三方運營平臺(具備從事跨境電商資質的平臺,如外貿公司等)、物流公司、支付公司、軟體開發公司等,它們之間分工明確:部分電商平臺開放埠,允許客戶導入在其他平臺的銷售數據,用於生成交易訂單。甚至有電商平臺提供所謂「特種物流服務」,協助客戶將跨境電商貨物集中運出保稅區。
  • 煙臺服裝業邁入「電商時代」
    ; 開網店,發展線上品牌,推出百姓營銷模式 煙臺服裝業邁入「電商時代
  • 立法會遇暴力衝擊 香港開發新界為何這麼難?
    立法會遇暴力衝擊 香港開發新界為何這麼難?  港英時代,為容納新增人口,新開發多個新城鎮,比如現在繁華的荃灣、沙田區,是1960年代所開發;1970年代一口氣開發了屯門、粉嶺、上水、元朗、大埔及馬鞍山等地,接納了抗戰後數以百萬計的內地移民;1980年代開發了現今的大型居民區將軍澳與天水圍;1990年代則開發了東湧,那裡也是內地遊客喜愛的迪士尼樂園所在地。  「專制」的港英政府離開後,新界開發變成了燙手山芋。
  • 揭秘:古人打井時,為何要在井底放兩隻烏龜?
    揭秘:古人打井時,為何要在井底放兩隻烏龜?我們中華民族創造出了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但也產生了一些到今天我們都無法理解的風俗和習慣,但習俗可能就是一些封建迷信,但也有一些事情確實有它的用處,這次小編給大家講講在古時候打井時候的一些風俗禁忌,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秘一下,古代人打水井的時候,為什麼非得放兩隻烏龜到水井下面呢?而這樣的做法並不是迷信,反而還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 妙優車:解讀汽車新零售時代的電商生態圈
    中國電子商務經過多年發展已面臨拐點,但汽車電商領域仍有較大開拓空間。事實上,雖然汽車電商迄今已有十餘年發展歷程,但囿於汽車的高單價和汽車後市場的不可或缺,導致汽車電商在近十年的時間裡幾乎沒有什麼大的進展。近兩年,隨著汽車新零售的誕生和崛起,汽車電商生態圈正在逐漸被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