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馬雲說「未來是電子商務時代,如果實體經濟不改變,必然會衰退。在未來至少有一半的實體店關閉。」當時並沒有人相信他,甚至認為他在異想天開,是個「神經病」。
然而20年後的今天,電子商務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流。如馬雲20年前預言的一樣,不少實體商戶受到電商衝擊,損失慘重。而那些相信馬雲的人,如今的身價肯定不是普通上班族和實體商戶能與之相比的。
在這個網際網路橫行,電商商戶為主流的時代裡,傳統行業最為「糾結」。拿農產品批發行業來說,他們所出售的產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剛需,無論什麼時間都不缺購買者。對他們而言,現在如同站在十字路口一樣,向左走或向右走成了他們選擇的難題。
向左走,堅守批發市場,繼承傳統經營模式
對於一部分農批商戶們而言,有的祖孫幾輩都在做農產品批發生意,已經形成了「家庭作坊模式」,同時也習慣了傳統經營模式。在這個網際網路電商時代,想要讓他們做出改變是比較困難的,只能在原有的經濟模式下不斷「完善」,也就是向左走。
向左走,其實就是橫向發展。堅守在一級大城市,把渠道做精做細,從坐銷到行銷,向配送業以及一些粗加工延伸;一方面可以通過配送服務增加自己的銷售額,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粗加工來提升自己的利潤率。
向右走,擁抱網際網路,多渠道發展業務
對於一些有「前沿眼光」的農批商戶們而言,他們會跟隨時代的腳步與時俱進。像如今網際網路時代,他們會巧妙的把傳統農批生意融入到網際網路當中去,多元化多渠道去發展自己的業務,這就是所謂的向右走。
向右走,也叫著縱向發展。利用自身多年累積的產區及貨源資源,摒棄傳統落後的經營模式,藉助專業農批工具(例快樂阿凡提APP),不再是傳統「記帳混亂、出入庫凌亂無序、員工管理磨不開面子.....」的經營模式,由家庭作坊向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轉型。
在業務擴展上,也不用每天以「坐銷」的模式等客戶,像我們上面提到的快樂阿凡提APP,平臺上會登記各種與之匹配的採購商,不需要一個一個找客戶,客戶就會自動登上門,做到上下連結,區域調配,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
畢竟就目前情勢而言,一級農批市場的商戶還是具有極大的優勢所在,不是那些新進競爭者可以比擬的,核心還是這些商戶的眼界、決心及管理能力。選擇不同業務擴展規模也會大不相同,畢竟只有跟隨時代的進步而進步,才能更好更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