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 「第9屆傳媒發展論壇暨2018傳媒藍皮書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會上,《傳媒藍皮書》主編、清華大學崔保國教授發布了《2018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報告》指出,2017年中國傳媒產業總規模達1.89萬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比增長16.6%,並有望在2020年突破3萬億元。
傳媒產業融合交叉使未來傳媒業的去中心化特徵愈發顯著。網際網路產業,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收入的增長已經完全彌補了傳統媒體的萎縮,進而帶動產業整體發展向好。從傳媒產業內部結構來看,2017年移動網際網路的市場份額接近一半,傳統媒體市場仍持續整體衰落,總體規模僅佔五分之一,其中報刊、圖書等平面媒體的市場份額不到6%。中國網絡廣告市場規模超過3800億元,網路遊戲收入首次突破了2000億元,網絡視頻市場規模也將近1000億元,並以30%的速度快速增長。網際網路廣告和網路遊戲已成為傳媒產業中的支柱行業,網絡視頻、手機遊戲、數位音樂與數字閱讀是增長潛力最大的細分市場。內容付費、粉絲經濟、數據跨境貿易或將成為傳媒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新技術影響下,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內容的生產者和傳播者,曾經非常清晰的傳媒業邊界變得模糊,新聞、傳媒與娛樂的結合日益緊密。網際網路巨頭擴大規模、優化產業生態布局、完善產業鏈建設,實力不斷增長,寡頭壟斷趨勢日趨顯著。多種力量都在進入傳媒業,甚至帶來結構性振蕩,其結是整個傳媒產業版圖的重構。
技術迭代促使傳媒結構改變,未來媒體輪廓逐漸清晰
當下的「傳媒(media system)」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傳媒至少包含了三個層面的含義:媒介、媒體、內容。傳媒既包括多種形態的媒介設備與信息基礎設施,也包括多種媒體業態或媒體組織,還包括內容生產和數據存儲的機構等,是多種媒介形態、多種媒體業態以及社會信息系統乃至全球信息系統的互聯互動的大系統。
對於傳媒產業而言,網際網路不僅是一種新的生產要素,更是一種產業基礎和創新模式。從印刷、無線電、廣播電視到網際網路,傳播技術和渠道的更新升級正締造新的產業形態與業態,從而推動傳媒產業的快速發展。以2011年為分水嶺,新興媒體的市場份額超過傳統媒體開始,傳媒市場結構調整的速度越來越快。從2011年平面、廣電、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四分天下」,到2013年演變成傳統媒體、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三足鼎立」;2017年則已轉向「一超多強」的局面——移動網際網路的市場份額接近一半。網際網路廣告和網路遊戲已成為傳媒產業中的支柱行業。
人工智慧技術正在重構新聞生產流程,推動以廣告為主的盈利模式向內容付費模式轉變;大數據和雲計算將大幅提高新聞報導的深度和廣度,甚至預測社會發展趨勢;虛擬實境技術將拓展媒體內容的呈現形式,為觀眾提供浸入式體驗,在影視、社交、遊戲等領域開拓出新的盈利模式。物聯網的發展推動物理世界、數字世界和人類社會之間的界限逐漸消失,計算技術進入「人、機、物三元融合」發展期,虛擬實境成為人機物三元融合的重要支撐。區塊鏈通過加密技術能形成一個去中心化的可靠、透明、安全、可追溯的分布式資料庫,推動網際網路數據記錄、傳播及存儲管理方式變革,實現網際網路從信息傳播向價值轉移的轉變。
數字經濟成經濟發展新動能,網際網路驅動全球傳媒業發展
隨著網際網路與傳統媒體的融合走向深化,傳媒產業已經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數字經濟大國,數字經濟增長速度位居全球前列。但數字經濟佔GDP 的比重低於全球其他主要國家,未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網際網路的出現以及對於傳媒產業的重構是經濟發展的本質決定的,網際網路給原有的傳媒產業引入新的產業元素與商業模式,同時也擴大了傳媒產業規模,為傳媒業升級發展提供了可能性。網際網路產業複合增速數倍於傳統產業,移動購物仍為移動網際網路經濟主體,未來移動網際網路廣告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隨著網際網路逐漸成為受眾獲取信息資訊和娛樂的主通道,網際網路也已成為全球傳媒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的統計,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7億7198萬,而手機網民佔整體網民比例高達97.5%。龐大的網民數量是中國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基石,然而中國網際網路人口紅利正逐漸消失,精細化發展成為網際網路下半場發展的關鍵詞,產業整體將走向以內部結構調整和優化促發展的階段。
下一代網際網路重塑傳媒生態,中國積極參與構建世界傳播新秩序
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都離不開網絡,網際網路也已經不只是信息傳播的媒介和載體,轉而變成了一個新的空間或新的世界。隨著下一代網際網路的發展,在未來的10年全球網民人口有可能會突破50億。下一代網際網路的發展必然帶來一個網絡空間新時代,網絡空間是一種建構新的世界體系的框架。IPv6、5G和人工智慧可能是下一代網際網路發展的引爆點。
無論是網絡空間信息傳播新秩序的構建,還是網絡空間安全保障,對於世界各個國家都是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問題。網絡空間具有天然的政治屬性,如何在網絡空間發展的同時,確保信息資源安全,並應對來自網絡空間中的威脅已經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任務。要建立網絡空間信息傳播新秩序的主動權和影響力就必然要具有把控引領產業發展的方向能力,尤其是在下一代網際網路發展的技術方向上具有話語權。
傳媒發展始終與世界秩序構建的發展休戚相關,在網絡空間時代,大國博弈的深度和難度都在快速升級。網際網路對於中國既是挑戰,也是提升全球話語權的機遇與切入點。傳統的信息傳播體系在網際網路衝擊下發生重構,原有的由西方大國、跨國傳媒集團掌控的話語體系也被打破,以下一代網際網路為核心和網絡空間將成為各種力量角逐的主戰場。
中美日三國領跑世界傳媒,網絡廣告、視頻、遊戲為發展熱點
在過去的2017年,隨著傳媒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用戶體驗與技術革新成為全球傳媒產業關注的焦點。科技進步、媒介融合、人工智慧和虛擬實境技術的發展都使用戶使用習慣和傳媒商業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市場絕對值來看,美國、中國和日本依舊是全球前三大娛樂傳媒市場。從市場狀況來看,最成熟的傳媒市場在美國和瑞士,這兩國人均傳媒產品年消費都已超過2000美元。全球產業數據表明,目前帶動娛樂傳媒產業發展的三大領頭行業分別是:網際網路視頻業、網際網路廣告業以及視頻遊戲業,而報紙和雜誌產業已經遠遠落後於全球GDP的增速。
隨著市場的逐步成熟,全球傳媒產業的增速開始減緩,傳媒產品利潤率也逐漸下降。根據普華永道的數據,從年複合增長率來看,未來五年娛樂及傳媒產業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4.2%,比上一個五年降低0.2個百分點,而全球GDP的平均增速將達到5.6%。
隨著市場的逐步成熟,全球傳媒產業的增速開始減緩,傳媒產品利潤率也逐漸下降。討論內容為王還是渠道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傳媒產業只有在內容和渠道同時發力,並且兼重技術手段與用戶體驗,才能經歷考驗、立穩市場,從而獲得持續發展。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