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也得頸椎病?菠蘿科學獎揭曉,這些奇葩研究獲獎了

2020-12-08 手機鳳凰網

今天是第八屆菠蘿科學獎頒獎的日子。八年來,這個「向好奇心致敬」的科學獎已經嘉獎了幾十個並無野心改變世界、但也不會被世界摧毀好奇心的科學團隊。你也很難找到一場晚會能像菠蘿這樣,最大的懸念不是會來哪些明星、會有哪些驚喜,而是到底它能不能搞起來、會不會搞砸……

萬幸,在經歷了頒獎人來不了、領獎人彩排失蹤、舞臺搭錯、樂隊航班取消、道具被保潔大爺當垃圾扔了等等意外後,2019年的我獎總算成功頒獎了!

一如既往,今年晚會風格也是相當「嚴肅」:一開場,一個古希臘著裝的男人從煙霧中緩緩走出,在空靈的音樂裡走向T臺盡頭的一扇門,交給主持人一個……菠蘿。

浙江衛視的主持人沈濤已經是第4年主持菠蘿獎頒獎,但手舉菠蘿走上T臺這種開場恐怕也是職業生涯第一次。而這條T臺更有著非凡寓意:在公眾視線裡,科學家往往是埋首實驗室默默耕耘無我奉獻的一群人,但今晚在菠蘿的舞臺上,他們將是聚光燈下的主角。每個獲獎人都會從T臺上閃亮登場,並接受我獎強行奉上的精美獎盃(拒絕領獎者將由工作人員強行登門頒獎)。

今年的獎盃是……這啥玩兒?

每一年,菠蘿的獎盃都是亮點,我們頒發過滋水槍、一把錘子、一個水龍頭、墨西哥帽(自發對稱性破缺)、斯隆數位化巡天的光纖插板……今年,我獎給了獲獎人一個密封盒子,裡面裝的是一塊——塑料。

製造塑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鍊金術,也是人類文明對地質層的一次重大修改。塑料的壽命長於我們每個人的壽命,但又短於任何一種文明。我們希望獲獎人能將這個盒子傳給子子孫孫,並附上遺言:如果你的時代仍然有塑料,就不要打開,直到它成為一件文物。

此獎盃重達三斤,很佔地方,並且不知道能不能過安檢,從獲獎人的表情來看,我獎有很高概率能從後臺垃圾箱裡回收到獎盃,以供明年繼續利用。

為了補償嘉賓不能打開這件文物的遺憾,著名藝術家,多屆菠蘿獎盃的設計者薛繼業老師為嘉賓準備了另一件傳家文物,是一隻不仁齋出品的仰望星空的雕塑:

那麼,誰拿到了獎盃?

揭曉今晚10個獎項!請看——

菠蘿科學獎·醫學獎

多度假可以延長壽命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醫學系教授 Timo Strandberg

向好奇心致敬

很多遊戲都會一種貼心設計:受傷掉血,只要原地休息片刻就能逐漸恢復。這是有道理的:赫爾辛基大學和奧盧大學的研究員們歷時40餘年研究發現,對於明顯壓力過大的公司高管們,即便勸他們戒菸、鍛鍊、減肥也無濟於事,只要每年度假少於三周,死亡風險就會增加。也就是說,吃藥都沒有躺著管用,多度假多回血,休假可以延長壽命

該獎項獲獎人因為出去休假而沒能來到頒獎現場。

菠蘿科學獎·幻想獎

「42」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數學學院純粹數學教授Andrew Booker,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首席研究科學家Andrew V.Sutherland

向好奇心致敬

在科幻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裡,高智慧生物為了找到「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終極問題的答案」,製造了一臺超級電腦「深思」。「深思」計算了750萬年後得出了答案:42。

從此,42成了科幻迷之間心照不宣的暗號和永遠未解的謎團。

而現在,來自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兩位Andrew,利用超過500000臺家用電腦的閒置計算力,終於推導出42的三立方和解法,我們知道了42的至少一個意義,看好了:

42=(-80538738812075974)^3+80435758145817515^3+12602123297335631^3

是不是很可怕?

感謝兩位安德魯教授和500000臺電腦的貢獻,讓幻想照進了現實。頒獎禮上,《銀河系漫遊指南》裡的憂鬱機器人Marvin代替兩位安德魯領取了獎盃:

- 彩蛋時間 -

彩蛋!劉冬虹與沙子樂隊給觀眾帶來了一首科學幻想曲《42》,把這三個巨大的整數彈奏成了歌曲。來聽聽是什麼樣吧:

聯合作曲:劉冬虹X安德魯^2X50萬臺電腦

菠蘿科學獎·物理學獎

貓舌頭比人造刷子更好用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

胡立德生物運動力學實驗室團隊

向好奇心致敬

毛刷已經誕生了一萬年了,現在,毛刷進化又有了新的突破口——貓舌頭。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的胡立德教授團隊(沒錯!就是那個胡立德!)研究了六種貓科動物舌頭後發現:小到家貓,大到老虎,舌頭上的倒刺長度都是2mm左右,只要2mm就能梳好毛(只有獅子的舌倒刺長一點——畢竟毛多一點)。這麼高效,顯然有結構上的優越性。

於是,胡立德和團隊用3D列印還原了貓舌倒刺的微觀結構,製作出了一款貓舌刷,與普通毛刷相比,貓舌刷梳理毛絨表面更加省力,並且無需消耗大量清潔劑,是一款環保又高效的好刷子。

胡立德已經是第三次獲得菠蘿科學獎,這一次,他特意穿成了一隻大屁股貓貓爬上了場:

⬆️ 地上的是胡立德。

菠蘿科學獎·生物學獎

恐龍也得頸椎病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邢立達團隊

向好奇心致敬

想不到吧,嚶嚶怪來了,而且是來領獎的。以邢立達副教授為首的中、美、日等國古生物學者,在恐龍化石身上發現了頸椎關節病變特徵,證明頸椎病不是人類特權,侏羅紀時代的恐龍也會得。好消息是,他們在恐龍身上還發現了尾椎病——因為顯而易見的原因,人類不太可能得這種病。

邢立達抱著一大把恐龍氣球,一路走過T臺一路向觀眾分發:

(組委會本想安排他發放裹著長頸鹿的琥珀,後因報價過高忍痛放棄)

在和主持人旁若無人聊了半天恐龍吃起來是什麼味道之後,邢立達用五分鐘演講為大家介紹了最近的研究成果,和他自幼熱愛的恐龍。

菠蘿科學獎·數學獎

掰手指頭咔咔響的數學模型

斯坦福化學工程系Vineeth Chandran Suja博士

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流體力學實驗室的Abdul Baraka教授

向好奇心致敬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Vineeth Chandran Suja博士和巴黎綜合理工大學的Abdul Barakat教授建立了指關節內側滑液中空化氣泡的動力學模型,用數學解釋了在掰手指活動中,那令對手聞風喪膽的啪啪啪聲是如何產生的,以便未來人類在這一技能上有所突破,發展出「掰手指」派格鬥。

Vineeth Chandran Suja博士前來領獎,並氣勢滿滿地朝主持人和頒獎人掰了半天手指,現場氣氛一度非常劍拔弩張。

菠蘿科學獎·心理

邊走路邊玩手機步數更多

北京大學 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魏坤琳教授團隊

向好奇心致敬

人類用了300萬年,從四足著地演化為直立行走,而如今,距離第一臺智慧型手機出現不到30年,人類步態的進化可能又來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雙手握機,低頭傻笑,周邊有什麼事一概充耳不聞。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魏坤琳團隊研究發現,邊走路邊玩手機的人往往有著更小的步幅,更慢的前進速度。如果你的生活中沒有缺了井蓋的窨井、速度過快的車、突然出現的臺階、橫亙路中的電線桿……而你又決定為微信步數奮鬥終生,那麼歡迎為人類新步態的進化貢獻力量。

Dr魏拿著手機登場領獎,以神農嘗百草的精神驗證了「走路玩手機步數更多」的結論:

菠蘿科學獎·化學獎

兵馬俑武器千年不腐的原因

英國劍橋大學考古系 Marcos Martinón-Torres教授、中國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向好奇心致敬

在兵馬俑坑出土了數千件保存完好的青銅劍器後,考古界就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說——早在秦朝時期,工匠們就已經掌握了金屬鉻塗層技術來對武器進行防腐……

而這個傳說被英國劍橋大學的Marcos Martinón-torres教授的一項研究證明是錯誤的。秦兵俑武器能保存不腐,全靠兵馬俑坑所在的土壤具有天然防腐劑的特質:適宜的酸鹼度,少量的有機物質以及更細密的顆粒結構,這讓金屬物件能很大程度避免遭受腐蝕。換言之,秦兵俑武器至今保存完好,靠的是土。

秦俑很肅穆很威嚴,然而我滿腦子想的都是:這不是開頭拿菠蘿的哥們麼咋老是他……不是說兩米長的武器沒法上飛機所以不來了嗎這鋼管又是哪找的……

菠蘿科學獎·發明獎

反偵察皮鞋

珍道具協會 川上賢司

向好奇心致敬

世界上有很多發明家,他們有人改變了世界,有人讓人生活得更好,還有的人發明的東西,你不知道有啥用。日本有一個珍道具協會,創始人川上賢司專門從事無用發明,比如領帶雨傘、眼藥水漏鬥、坐地鐵瞌睡器……

川上賢司從不給自己的發明註冊專利。現在人手一個的自拍杆就是他發明的,如果註冊了專利,現在他肯定已經靠這個獲得了巨大收益……但是,川上賢司表示,他的發明實際上是對消費主義的嘲諷。

他對發明的定義與我們「向好奇心致敬」的宗旨不謀而合。但我們苦於必須要把獎項頒發給一件發明,於是勉為其難地選擇反偵察皮鞋,也順便在向今年菠蘿所在地的著名地標——浙江溫州江南皮革廠致敬:

可能因為菠蘿科學獎不夠無用,川上桑始終拒絕回復我們的郵件。所以,我獎有日本粉絲嗎?麻煩通知川上桑:他中獎了!

菠蘿科學獎·菠蘿me

《生命是什麼》作者王立銘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 王立銘教授

向好奇心致敬

菠蘿Me獎是為了獎勵在科學傳播上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今年,它頒給了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王立銘教授。2015年,王立銘憑藉《章魚胺決定果蠅是否飢餓》的研究獲得了菠蘿科學獎的化學獎。然而他身在科研、心系科學傳播,從2016年起以一年一本的速度開始出版科普書籍,在科學傳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今年,他甚至出版了和薛丁格巨著同名的生物學科普書《生命是什麼》。

各大圖書網商均有售

雖然他的作品在豆瓣讀書的評分都在8.5分以上,銷量在科普界也名列前茅,但我們遺憾地發現,《生命是什麼》的銷量顯著低於《幻城》,在可預見的未來中,也不會超過《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因此我們決定授予王立銘教授菠蘿Me獎,希望以菠蘿科學獎輻射全太陽系的巨大影響力(?),將《生命是什麼》推上各大暢銷書排行榜!

菠蘿科學獎·菠蘿u

澄江小蟲蟲 你的小祖宗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

向好奇心致敬

今年9月,雲南澄江的高速公路出現了一條「奇怪」的宣傳標語:「澄江小蟲蟲,你的小祖宗」。標語一被發在網上便引起了熱議,很多人因此認識了「澄江小蟲蟲」,也就是澄江化石群。

澄江化石群提供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直接證據,幾乎現有地球現生動物的祖先都可以在澄江化石裡找到,包括最早的脊椎動物化石。它也因此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

然而對於中國人來說,澄江化石地的名聲還不夠大……為了更好地推廣,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從全國各地徵集了4392條標語,最後力排眾議,選了這麼一條「奇怪」的標語貼上了高速。

菠蘿U獎,正是要嘉獎一年中最具菠蘿風格的科學傳播事件。頒獎晚會上,澄江化石博物館的陳泰敏館長舉著巨大的喇叭緩緩登場,喇叭裡一遍又一遍大聲播放著陳館長用澄江話錄製的「澄江小蟲蟲,你的小祖宗」,再次展示了他們在科學傳播中獨具慧眼、不拘一格的魄力。

他來了,他帶著大喇叭來了,他帶著大喇叭和小蟲蟲本蟲來了!——澄江化石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化石標本,被陳泰敏館長帶到了菠蘿的舞臺上!

科學搞藝術,誰也遭不住

和世上所有的晚會一樣,我獎也少不了唱唱跳跳,然而今晚既然是科學工作者的舞臺,所有的節目都要只好科學的名義進行。比如《觸摸天空·物理版》——這首用物理學重新填詞的歌曲和配舞在B站獲得了百萬點擊,現在B站的5位UP主將它帶到了晚會現場。

浙江音樂學院戲劇系的學生們,演唱了《愛樂之城》重新填詞的曲目《飛出個未來》,講述了從不通電的小村莊一步步邁進大學、邁向科學的一家三代人的故事,也向本屆菠蘿主題「飛出個未來」的出處、動畫片Futurama致敬。

還記得《》提到的我獎40多位特邀嘉賓嗎?演出前兩天,原定要和蟑螂互動的「科學怪人」Tim Marzullo又有新想法,覺得用蟑螂不夠精彩,想改成在人類身上做實驗。@老Fin 臨危受命,把電極連在了自己身上。

人的肌肉受肌電信號控制,只要用儀器捕捉一個人的肌電信號,再模擬出類似的微弱電流通在另一個人對應的肌肉上,就可以實現「我動你也動,你受我遙控」的效果。這神奇的一幕發生在舞臺上,蔻蔻完全控制了老Fin的手指!

最後一個彩蛋

現場的嘉賓都領到了本屆頒獎典禮的邀請函,然而我獎不敢居功——菠蘿只設計了邀請函的封面和底紋。上面的內容都是溫州市實驗中學的學生們親手繪製的:

每一封都是一張獨特的感謝卡,畫滿了孩子們對菠蘿、對科學、對未來的想像。同時,我們也給科學家嘉賓們分發了貼好郵票的明信片,希望他們回到家鄉後,能夠給畫邀請函的孩子回一封信。

作者:安然

圖片:花落成蝕

相關焦點

  • 向好奇心致敬 2020菠蘿科學獎揭曉
    央廣網杭州10月19日消息(浙江臺記者林璐茗 解梓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10月18日,2020菠蘿科學獎在浙江揭曉。您或許不了解菠蘿科學獎,這是一個為正經的科研成果頒獎的嚴肅的、有點好玩的活動。
  • 「河北樊少皇」手工耿喜提菠蘿科學獎
    10月18日晚,萬眾矚目的菠蘿科學獎頒獎儀式在浙江溫州醫科大學拉開序幕。當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並不是這些科學界大牛,而是一位來自河北,被網友們譽為「河北保定愛迪生」、「河北樊少皇」、「無用發明家」的網紅髮明家——手工耿,他獲得了第九屆菠蘿科學獎十大獎項之一的發明獎,算得上是眾望所歸。
  • 這個笑點與知識齊飛的科學獎,都頒發給了哪些奇葩的發明?
    「菠蘿科學獎」作為該峰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沒有懸念地順利頒獎了。 我們先來看一眼今年菠蘿科學獎的獲獎名單。 但當我看到獲獎者的身份時,便覺得這個菠蘿科學獎其實並不簡單。在今年9個獲獎名單中,外籍科學家佔了7席,而且個個都是來自於國際著名大學的博士和科學家,諸如布魯內爾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中科院物理所等等。
  • 菠蘿科學獎,科學需要好奇心
    作者:張田勘10月18日晚,第九屆菠蘿科學獎在浙江溫州醫科大學開獎。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英國倫敦、美國加州等地的9位科學家和充滿好奇心人士分別獲得菠蘿科學獎的物理學、生物、數學和心理學等獎項。人稱「保定愛迪生」的青年發明家「手工耿」耿帥獲得了菠蘿科學獎的發明獎,其獲獎理由是:對當代生活的深刻理解,重新解釋了人與人、人與物質的關係。
  • 收髒錢更容易做壞事 2018菠蘿科學獎開獎
    為了表彰他們對宅男宅女生活方式提供的理論基礎支持,特授予2018 菠蘿科學獎 物理學獎。心理學獎:收髒錢更容易做壞事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的周欣悅,觀察到了紙幣潔淨程度對人的行為的影響。他們發現當研究人員使用的是髒紙幣時,菜場商販偷斤短兩的情況更為嚴重。為了表彰她身在學院、心系菜場的科研精神,特授予2018 菠蘿科學獎心理學獎。
  • 科學之夜·菠蘿科學獎頒獎典禮
    「好笑而嚴肅」的菠蘿科學獎又來了。10月18日晚,2020菠蘿科學獎在溫州頒布。菠蘿科學獎旨在褒獎有趣的科學研究,以喚起人們對科學的好奇和熱情。 一個個看似無釐頭的話題, 都有嚴肅的科學理論支撐。今年是菠蘿科學獎的第9次亮相。
  •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揭曉 施一公獲生命科學獎
    8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經過評選,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共5項。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共6位。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1. 數理科學獎 實驗發現五夸克態 高原寧 北京大學2.
  • 好奇心激發創造力——解碼2018菠蘿科學獎項
    新華社杭州4月14日電(記者朱涵)「收髒錢更容易做壞事」「宅著更節能」「菠菜探測爆炸物」……2018菠蘿科學獎13日晚在杭州為一批想像力豐富的科學成果和科學家頒出獎項。這些有趣的科學研究,喚起人們對科學的好奇心和熱情,讓創新精神走近大眾。
  • 菠蘿科學獎頒給了這些人
    就在昨晚,2020年菠蘿科學獎,終於在溫州醫科大學你或許不了解菠蘿科學獎……但這是一個為正經的科研成果頒獎的、嚴肅的、有點好玩的活動,也是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的組成部分,拜歐拉大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系講師Matthew Weathers菠蘿me獎是為了獎勵那些在科學傳播上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今年的獲獎者是來自美國拜歐拉大學的老師Matthew Weathers,如果要給他一個定語的話,那麼應該是「全世界和瀏覽器一起玩耍得最6」的人。
  • 中國版「搞笑諾貝爾」揭曉 科大《美麗化學》獲獎
    千萬別傻乎乎地問:「研究這些問題有什麼意義」?好玩還科普唄!就在4月11日晚,被譽為中國版「搞笑諾貝爾」的菠蘿科學獎正式揭曉。  今年「菠蘿科學獎」的語言學獎頒給了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的汪奎,他在碩士畢業論文中探討了「呵呵」一詞的網絡功能,「呵呵」這個「最傷人網絡聊天詞彙」終於有個像模像樣的註解。
  •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揭曉!施一公、馮小明等人獲獎
    8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圖|中科院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為:數理科學獎——「實驗發現五夸克態」(北京大學高原寧)、化學科學獎——「新型優勢雙氮氧配體和高效不對稱催化」(四川大學馮小明)、生命科學獎——「剪接體的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
  • 菠蘿科學獎:激發好奇初心,探究無用之用
    菠蘿獎發起人、浙江科技館館長李瑞宏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自2012年啟動以來,菠蘿獎已歷經9屆,數十位國內外科學家因出於「好奇心」的研究而獲獎。但在建立品牌效應、走向國際的同時,這個由地方政府資助的科普活動也面臨著一些困惑。
  • 陳嘉庚科學獎和青年科學獎揭曉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8月28日在北京揭曉。5個項目5位獲獎者摘得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6位青年科學家分享了陳嘉庚青年科學獎。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中,北京大學高原寧教授以「實驗發現五夸克態」項目獲得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四川大學馮小明教授以「新型優勢雙氮氧配體和高效不對稱催化」項目獲得陳嘉庚化學科學獎;西湖大學施一公教授以「剪接體的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項目獲得陳嘉庚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研究員以「華北克拉通破壞」項目獲得陳嘉庚地球科學獎;清華大學雒建斌教授以「摩擦中微粒作用機制及超滑機理
  •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揭曉 5項目和6科學家獲獎
    中新網北京8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28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授予「實驗發現五夸克態」等5個項目陳嘉庚科學獎,授予北京大學關啟安等6人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 今天,「復旦—中植科學獎」揭曉!薛其坤等3位中外科學家獲獎!
    「復旦—中植科學獎」的獲獎科學家表示衷心祝賀。他介紹,2015年4月,中植集團與復旦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襄助復旦大學探索創新型教育方式方法,服務國家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並共同設立了「復旦—中植科學獎」。在過去的五年中,這些基礎性、原創性的獲獎成果,在全世界範圍內所激發出的更多的相關研究活動,以及所展現出的對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巨大價值。他指出,今年授予的獎項領域是物理學,這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是其它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虞涵棋 張唯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3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王振義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生命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獲獎評語: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 同程旅行聯名菠蘿科學獎正式進軍宇宙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關注,前段時間菠蘿科學獎又上了熱搜。網友們紛紛留言,拜託科學家們下次一定要研究研究「辦公室籤字筆,女生的頭繩,洗過的另一隻襪子,以及朋友間打火機消失之謎。」,並非科學界熱搜,而是菠蘿科學獎和同程旅行打造的一次營銷界「熱搜」。
  •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在京揭曉
    8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中國科學院院長、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理事長白春禮,中國銀行副行長鄭國雨,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理事高鴻鈞,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局長、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秘書長王篤金以及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科學家代表等出席發布會。
  • 「復旦—中植科學獎」揭曉!薛其坤等3位中外科學家獲獎
    ,對本次論壇的召開、特別是對本屆「復旦—中植科學獎」的獲獎科學家表示衷心祝賀。他介紹,2015年4月,中植集團與復旦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襄助復旦大學探索創新型教育方式方法,服務國家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並共同設立了「復旦—中植科學獎」。在過去的五年中,這些基礎性、原創性的獲獎成果,在全世界範圍內所激發出的更多的相關研究活動,以及所展現出的對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巨大價值。
  • 臺灣青少年科學獎頒獎 研究肺癌、數學等領域獲獎
    臺灣青少年科學獎頒獎 研究肺癌、數學等領域獲獎 2013年02月03日 15:34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