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不是虛飄的政治概念,不是煽惑作秀的話語,必須要在事兒上見,在行動中見。中國人對人權的守護,不是要做給誰看證明給誰看,而是一步步按自己的方式辦好自己的事,用不懈奮鬥和切實發展續寫人權事業的新篇,也必將讓中國人的幸福更加實實在在、觸手可及。
「時代廣場,新年鬼城。」疫情持續失控之下,一些西方國家被迫開啟「戒嚴」模式。昔日「跨年聖地」紐約時代廣場空蕩蕭索的照片成為西方媒體的新年頭條,不少外國網友直呼「心碎」。與此同時,則有人在社交媒體上曬出跨年當晚武漢江漢關大樓前氣球紛飛、燈火漫天的熱鬧場景,並附言感嘆「為什麼是中國」。
不一樣的跨年夜,觀之令人百感交集。眼見武漢重現繁華、中國社會井然有序,一些人忍不住「酸了」,老調重彈、繼續甩鍋。但巨大的現實落差,也促使更多人清醒起來。有人追問,同樣是面對疫苗尚未大規模接種的現實條件,「中國是如何做到的?」更有人發出「靈魂之問」,鼓吹「群體免疫」後抗疫崩潰的西方,和經過全民戰疫回歸正軌的中國,究竟誰才是人權守護者?
何為人權?《世界人權宣言》裡寫得十分清楚,「人人有權享有生命。」通俗而言,生存是最大的人權,這也是來自世界各個地區,不同法律、文化背景的代表們的共識。然而不知從何時起,「人權」一詞卻成了西方政客手中肆意揮舞的政治大棒,打擊異己、廣生事端。就拿疫情防控來說,對中國堅決果敢的應對舉措,他們「選擇性失明」,並公然站在科學、良知的對立面,拼命向中國潑髒水。「沒有自由」「侵犯隱私」,這些話術在生命面前是多麼蒼白、多麼噁心。而在繼續醜化矮化中國的同時,一批嘴邊時時掛著「人權」的國家,比如美國,在綜合國力和醫療資源明顯佔優,應對時間也更充裕的情況下,卻消極以對,草菅人命,坐視本國淪為疫情「震中」,這難道不是對「人權」最大的諷刺麼?
人權,不是虛飄的政治概念,不是煽惑作秀的話語,必須要在事兒上見,在行動中見。在中國,尊重和保障人權早已被寫入憲法,更是治國理政一以貫之的重要原則。70多年間,中國解決了14億人的溫飽問題,減少了8.5億多的貧困人口,寫就了人類人權事業最為恢弘壯麗的史詩;中國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社保體系、醫療體系,珍視每一個普通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艱辛戰疫更讓世人清晰看到了什麼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眼下,在不少國外社交網站上,有關中國人生活變化的圖文總能引發熱議。城市發展的巨變,基礎設施的飛躍,科技碩果的迸發,事實面前,更多外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而這一切不僅是中國人自信自強的底氣,更是中國人對何為「人權」最有力的回答。
中國人歷來講求言出必踐,人權事業的長足發展,是我們一點點幹出來的。而反觀那些以「人權教師爺」自居者,卻有著並不光彩的人權歷史,其引以為傲的「發家史」都往往建立在其他民族的血淚之上。直到今天,這些所謂「文明國家」的人權仍與其國家實力嚴重不匹配。就拿美國來說,系統性種族歧視讓少數族裔「無法呼吸」;貧富差距讓「1%」與「99%」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疫情當前,社會撕裂,防控舉措「進一步、退兩步」,檢測、治療、疫苗等資源永遠是富人優先,普通民眾身處風險,還可能要面對足以令人破產的醫療帳單。如今疫苗分發接種也一地雞毛,「劑量減半」「老人和黑人排隊」等醜聞頻出,政客繼續告訴民眾「這就是人生」。與其說如此慘澹狗血是所謂美國人生的話,倒不如說是時下美國人權最現實的寫照。
「莫道春光難攬取,浮雲過後豔陽天。」近日,中國新冠病毒疫苗獲批上市,「安全有效」「全民免費」,鏗鏘有力的八個字刷屏網絡,有人說這是「最好的新年禮物」,也有人說這是「國家對人民最深情的致意」。這樣的感慨,就像跨年夜的鮮明對比一樣,它向世界昭示,中國人對人權的守護,不是要做給誰看證明給誰看,而是一步步按自己的方式辦好自己的事,用不懈奮鬥和切實發展續寫人權事業的新篇,也必將讓中國人的幸福更加實實在在、觸手可及。
來源:北京日報 鄭宇飛
流程編輯:u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