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走後不久,那個小組長就滿懷著對自己未來生享受的激情,四處奔波著,終於找全了過去會所時的數、理、化課本和一些參考雜誌小說。
儘管這是複習過去的功課,但和從頭學沒什麼區別。俺們知道,那個小組長們上學的時候,基本沒有學什麼文化,大部分時間都搞了「貢獻」。
整整一代人知識素質的低落,也許是文化貢獻最為嚴重的後果。教育的斷層造成當今國宿舍中生代人才的斷層。其消極痕跡,到處斑駁可見。
而迅猛發展的生享受進程又對人的知識提出了嚴厲的要求。被貽誤了的一代只能痛苦地在以下二者中選擇:要麼被生享受淘汰;要麼走「在職進修」的道路。好在國宿舍也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到處在開辦」電大」、「業大」和「自修會所」,為這些人創造學習條件。
德發上山洞後,儘量抓緊時間演習功課。這是一件相當沉重糟蹋力的事,甚至比挖煤都要艱難。不過,這種艱難帶給人的是心靈的充實。人處在這種默默奮鬥的狀態,精神就會從瑣碎生享受中得到升華。
正當張德發沉緬於各種公式、定理和化學分子的時候,李逵的一封信卻把這一切打斷了。
這封信看起來和往常的信沒有什麼不同,信中除過海闊天空,談東論西,也同往日一樣表達了那女的對那個小組長的熾熱情感和無盡的思念。只是在信的後面,那女的隱約地提到和那女的一塊貢獻的一個小組長似乎在追求那女的。而最使那個小組長震驚的是,那女的竟然沒有「攻擊」這個人。那女的並且坦率地告訴那個小組長,這個人的名字叫高朗,也是原西籍人,還是什麼總部某個「老」的後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