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數字中國 時空雲起——2018空間信息軟體技術大會」在南京正式開幕。近2000名業內人士匯聚一堂,共同探討空間信息技術的現狀與未來。空間信息技術是保障國家戰略安全的基礎型、支撐型技術,成為與會專家學者的共識。
本次大會由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空間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工作委員會和Esri聯合發起,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北京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濟大學長三角城市群智能規劃協同創新中心、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河海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聯合主辦。還有華為、SAP、NVIDA、IBM、惠普、浪潮、麗臺科技等眾多企業與會。
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行業協會會長王祥在致辭中指出,「空間信息技術是保障國家戰略安全的基礎型技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發展戰略需要空間信息技術的支撐;鄉村振興戰略需要空間信息技術支撐;軍民融合戰略發展需要空間信息技術支撐;國家安全、國防建設也需要空間信息技術支撐;空間信息技術也與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息息相關;城市規劃與智慧城市建設、環境保護與美麗中國建設等都離不開空間信息技術的幫助。空間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創新,對於全國、對於江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王祥說,「江蘇地處東部長三角地區,有近五十所高校開設了測繪地理信息相關課程。江蘇對於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非常重視,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發布了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和軟體產業發展的諸多利好政策。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在全省命名了江蘇省地理信息產業園、空間大數據園等園區。2017年以來,全省有地理信息企業2300餘家,產值超過600億。」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副會長、空間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Esri中國總裁何寧說,「從本質上來講,GIS平臺可以集成人、流程、事物及相關的數據,幫助我們更全面、更科學、更有效地去解決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包括強大的計算速度、分布式計算架構、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微服務等等以及新的數據源和海量數據、獲取技術進步,GIS本身在集成和利用信息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創新和快速的迭代。到今天,全新的Web GIS時代已經到來,它利用Web服務把人、團隊、部門甚至整個機構整合起來,通過共享知識和相關協作來提高工作效率和生產力。新一代Web GIS的出現,將GIS的應用開拓了全新的空間,使其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得到了急劇的擴大。使用Web服務可以把個人級、部門級、企業級的系統連接起來,更可以通過服務共享,在技術層面上擴大協作,創建一個連接多系統,實現跨部門、跨機構、跨區域的協同,使社會化的地理信息服務和應用成為可能。」
何寧補充說,「GIS平臺未來的發展,在今後的發展戰略中,將同時支持兩個關鍵市場,也就是大家所關注的傳統GIS專業領域和位置智能或業務智能領域,它將改變GIS的角色和定義,將改變應用和開發的模式,為人們創造一個地理信息無處不在、地理知識隨時獲得的全新環境。」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張祖勳在會上介紹了他最新的研究心得——雲控制攝影測量與遙感。他指出,「攝影測量與遙感的實質是從影像中提取被攝對象的幾何與輻射信息。從大的方向來看涉及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定位,就是幾何處理;第二個是目標的觀測、目標提取。其中,第一部分需要控制點。從傳統來講,我們需要做到儘可能減少外控制點,做到無控。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個處理思路,可以提供更多的控制點。我們把這個思路叫做雲控制。『雲控制』攝影測量將改變攝影測量處理的模式。傳統攝影測量處理是從影像數據到地理空間信息的單向過程,即生產的地理空間信息作為產品歸檔後不會返回至攝影測量處理過程;『雲控制』攝影測量處理則是一個『閉合』的迴路,生產的地理空間信息產品將作為控制信息用於以後的攝影測量處理過程,從而實現地理空間信息『從攝影測量生產中來,又回到攝影測量生產中去』。 地理空間信息不再僅僅是影像處理的結果,它會變成新影像處理的活的基礎和工具。」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周成虎則指出,「今天,我們處於一個重大的科學與技術革新的時代。我們的地球和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小』,有線與無線以及各種通信技術之間的相互融合,構成無所不在的信息基礎設施,一個『沒有空間距離、沒有時間差異』的世界正在形成。GIS是處理和分析空間數據的信息系統。因此,數據及其分析應用是其關鍵。在一切都可以數據化的世界,在一切數據都可以業務化的時代,以數據為核心驅動力的GIS需要新的思維和新的技術創新:要從平面圖向全息地圖轉變,要從平臺向應用超市過渡,要從地表空間向人類活動所有空間延伸。」
在第一天的主題大會上,Esri首席大數據專家Amen Ra Mashariki、南京大學教授李滿春、南京師範大學湯國安教授、Esri(北京)研發中心總經理張劍宇、北京大學程承旗教授、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池天河主任、江蘇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李明巨主任、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林崢副主任、北京大學沈體雁教授等還就城市分析、地理信息應用、數字地形分析、空間信息與區塊鏈、全球位置框架及編碼系統、遙感應用、機器學習、多規合一等話題展開了研討。
6月22日,由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濟大學長三角城市群智能規劃協同創新中心等單位承辦的十大分論壇,將圍繞城市規劃和管理中時空數據及AI技術的融合與應用、空間大數據技術創新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發展論壇、智慧城市設計仿真與可視化技術、物聯網技術在城市運行治理中的應用、地理信息雲計算與大數據、時空大數據與智慧警務實踐論壇、遙感大數據、ArcGIS產品技術進展與趨勢、ArcGIS產品開發與應用等主題展開深入交流。(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