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談石頭的群拍賣
這個話題有點大,僅談個人觀點。
微信是一個群存在的前題。
群的建立者首先自身威望要高,才會吸引買賣雙方進駐。
群組織者的自律。
「西瓜都從肚裡爛",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管理的制度是要自律。
拍品的選擇,這個是許許多多群「死翹翹"的主因。
不管誰的產品,一視同仁,嚴把質量關。
這樣,可確保高質量產品入拍,有高質量產品,才吸引大咖競拍。
拍託,假冒偽劣儘可能阻之門外。
群的產品售後兜底。
買你產品的人無後顧之憂了,可以大膽競拍高質量大宗產品。
有了糾紛,群做主體擔責,去充分且有能力解決。
石頭的拍賣群,一定是未來的新興市場。有著巨大的潛在市場。
誰擁有了高質量的群,便擁有了中國石頭界的話語權。也擁有了石頭市場帶來的巨大利益。
石頭拍賣群,誰執牛耳?且拍且珍惜!
二、風凌石
我喜歡戈壁石。
風凌石,沙漠漆,泥石,戈壁老皮等都有點收藏。
對風凌石的興趣尤佳。
風(吹),(雨)凌,(侵)蝕(蝕同音石),風凌石也。
名字特殊,好記。
風凌石給我的印象是:不可思議,震撼
風凌石,有稜有角,或高坎,或溝壑,風芒必露,錚錚鐵骨。
不因為沙石的磨礫而變得圓滑乖巧。
手摸眼觀,給人一種力量。
還有風凌石的顏色。有的風凌石,一塊石頭會有幾種截然不同的顏色。深綠,漆黑,潔白,幾種色彩截然分開,互不參雜,涇渭分明。
不是主人親口告訴我,我以為買了假貨,真的就是人工精心製作的。
風凌石與沙漠漆以及戈壁老皮,都是賞石界難得之妙品。
我一直沒有辦法把這哥仨確切區分開來。
深沉,剛毅,雄渾!
而風凌石的絕妙之處,我才剛剛領略……
三、石種的命名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每個人自打呱呱墜地,父母便會給取個名字。「小貓,小狗,鐵蛋,小花"等等。
有了名字,人家才知道你是張三李四,或王二麻子……
石頭也一樣,各有各的名字。
號稱「天下第一石"的靈璧石。靈與璧者,乖巧玲瓏之美玉也,名字好聽。
黃臘石,金黃色澤,臘質膚質。妥妥滴,道出此石種名字。
還有:戈壁石,長江石,嶗山綠玉,等等石種。
其中,有一種名叫"湘西孔石」的石頭。名字起的就相當到位。
湘西,產地也。孔石,特點也。
湘西這個地方長出的有孔洞的石頭。
唉,明明白白我的身世,妥當。
我手中有一方石頭,土黃色的皮膚,色澤如臘,表面躍然浮出一"楓葉 似的花兒。活脫脫的一幅中國水墨畫。
老闆告之:此石名曰生薑石也。
找了度娘,了解了此石的前世今生。
「姜石"二字,諧音不是太好聽,個人認為。
這麼可愛的石種本應該給個恰如其分之美名,才相得益彰。
好比一靚妞兒,名叫"鐵蛋",未免委屈了佳人?
「生薑石」產地的「父母官"們,意下如何?
美麗的石種,亮麗的名字,會大大的美麗賞石人的心情!
四、一方小小的石頭
賞石界,石頭之與底座的關係,恰好比女人之與裝扮。
有錢人玩石,往往一方乖巧玲瓏的石頭,買回家去。依照石頭的圖紋或模樣,配上一個恰如其分的底座,近品或遠觀,高大上,美美的。
銀子少的人當然也會玩石頭,但是,往往很少配上底座。買回家,放廳堂或茶几之上,每每拿起來品味……
"淡抹或濃裝",兩者往往絲亳不減賞石者的勃勃興致。
"什麼樣的人玩什麼樣的鳥",這鳥往往又取絕於玩鳥人的荷包大小。
我呢,就屬於小荷包的人……
五、它鄉的黃臘石
生活在海南島,人生買的第一個石頭也是黃臘石,海南樂東料。
空間曬出自己的黃臘石,以為"高大上"。
朋友圈一個素未謀面的兄弟說:我送你一個黃臘石。
取快遞時納悶:啥時候買了這麼靚的?真的忘了。慚愧!
海南島的黃臘石,知道什麼竹葉紋,刀砍紋,水衝紋,山料,水料……
這個哥們給我的叫稻草紋,絲絲縷縷如同橫列的金黃色稻草,美不勝收!
象我這樣玩石的人,頂多算是"門外路邊灘撿便宜貨的小混混"而已。
知道中國各個地方遍布黃臘石,各地色澤不同,有的地方還美其名曰:黃龍玉。
廣西賀州,江西贛州,浙江,海南,雲南等地的黃臘石我都有幾塊,覺得各有千秋。
刀砍紋,竹葉紋,雞爪紋,稻草紋,水衝紋等,都非常可愛。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就像武術界,南拳北腿少林寺。
天南的也好,地北的也罷,黃臘石就是黃臘石,如同它的美麗一樣,就在那兒。
用欣賞的眼光賞石,每種石頭都亮麗,黃臘石也一樣!
六、於無聲處聽驚雷
好石頭,需用「心"去發現。
撿漏,是行業術語。說俗了就是:花了很少的錢買了賣主不知情的,並且是很好的東西。
靠撿漏收藏石頭的機率很小。沒有幾個人傻。
有句詩:「橫看成嶺側成峰",個人認為倒是適用於選擇自己喜歡的石頭,運氣再好點的話,說不準還真就可以撿點"小漏"……
我買石頭,往往會把原物主的石頭換成不同姿勢來看,以期發現自己心裡的美。
這方陳爐石,色澤如黑,形態迥異,尤其是右邊這個浮雕似的美麗的圖形,光澤如玉,幾近玉化程度。整體包漿豐滿,皮質老道,尺寸適中。
真是不可多得之寶貝!
當時買的時候,原物主不是這麼擺放的,當初的擺放突顯不了此圖形,而此方陳爐石的亮點恰恰在此……
用自己的眼光去發現石頭的不同之處,興許才是真正的「撿漏之道」……
不知道您對於我的觀點讚同否?
美,是客觀存在的,如同這世間的每一塊石頭。
美,更需要靜心下來用心去發現。
七、粗獷中的溫和
老皮,基本上是戈壁石的專稱。
戈壁老皮的細膩是用眼睛看不出來的。釉質一樣的表皮,溫潤如玉,用手觸及如同"嬰兒的肌膚",瑩潤爽滑,令人愛不釋手。
滿布紋線的泥紋石,脈絡縱橫,井然有序,有的似涓涓細流,有的如風吹麥浪,色澤深沉光亮,手感極好。
那顏色鮮豔欲滴的風凌石,溝壑縱橫,峰巒迴旋,或漆黑,或墨綠,手指叩之聲音清脆。
更有那沙漠漆,和田玉……無不令人憐愛,珍愛有加。
戈壁石,有著北方人的粗獷,兼融有南方人的溫和。剛中有柔,狂野中不乏平和。
戈壁石,戈壁大漠歷史的年鑑!
八、我的武陵石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蘇軾老先生之《水調歌頭》,月中宮殿,富麗堂皇。
對此方武陵石之最好的詮釋。
武陵石,武陵山脈,湘西,水,山,土匪,陶淵明。
自以為懂了不少石頭,唯獨這武陵石,度娘解釋的亂雜混,毫無主詞。
看完了不知武陵石之所以然。
湘西,自然想到了土匪。《烏龍山剿匪記》,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誤入桃花源,武陵人。
武陵石,"近處山石見質,遠處山形見勢",貼切地道出了武陵石之精靈。
「武陵石易與呂梁石混淆",說明武陵石也具備呂梁石之"帝王黃"。
只是,有一點不明白?那呂梁石"叩之無聲」,不知武陵石是否如是了?
呂梁石是比肩"天下第一石「靈璧石象形石地位的,此武陵石亦然。
武陵石雖身世紛雜,骨子裡卻不乏南方人之柔和,北方人之豪放。近看色,遠觀形,妙不可言。
每每獲得一方奇石,便引經據典,百般刨根問底,千方百計尋找其奧妙之處。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武陵石,一如湘西廣袤大地的前世今生,有著數之不盡的神秘面紗……
瓊樓玉宇,美侖美奐!武陵石,耐人尋味。
九、閒話石頭,謹供權威人士學習
世界的人按長相來分類的話,有三種:一,長得好看的;二,長的難看的;
這第三種就是,長的好難看的。
生活,需要調侃。每天一本正經的活著,不累嗎?玩石頭也一樣,大可不必太正統。
一臉的學者範兒,我是玩石頭的人,屬於"陽春白雪"。
"什麼樣子的人玩什麼鳥",開心就行。
玩石頭的,應該沒有誰一塊石頭不賣。也沒有誰一塊石頭不買。
還有就是,可能誰手裡都會留些許不會賣的石頭,那可是「心肝寶貝"啊!
我有一塊新疆泥紋石,這種神奇的玩藝竟然會是淤泥經過億萬年的變化而成。
細膩的級線遍布全身,疏密有致,似行雲流水,還有這形成畫面的圖案,色澤鮮豔,美不勝收。
泥石還有玉化了的,透光透亮,叩之拂之聲音鏗鏘,餘味悠長,音樂亳不遜色號稱"天下第一石"的靈璧石。
還有一塊帶有草花的戈壁化石,草花圖案精美,栩栩如生,正反兩面及側面全部分布有草花,可遇不可求也。
更有一塊雷公墨,天外飛來之客,有可能吧!全身遍布穿越大氣層的劃痕,烏黑髮亮,手摸眼看都極為舒服。
用放大鏡的話,會發現雷公墨內部坑坑孔孔,若手拍印紋,還有數不清的點點亮晶晶的顆粒,養眼怡心……這天外來物雷公墨據說大粒不多見。
大粒且純度高的更顯得頗為珍貴!
這物與人都是一樣的。
冥冥之中早已註定與你今生有緣。
"可遇不可求"的寶貝,您認為值得永久收藏不?
世間縱有石頭萬萬個,而我獨愛這幾個。足亦!
十、我的買石小經歷
人生的第一塊買的石頭,海南島樂東黃臘石。
第一次見到這麼像北方「黃泥「的石頭,300元,老闆給我優惠,包郵。
貨至海口,發現一層油,老闆告之:潤滑油,為了養眼。
乖乖,這東西有意思。
見到戈壁石,一問,一個小不點大的,老闆要8800元。雖然喜歡,銀子少啊,嫌貴,不喜歡了。
又捨不得,重找個內蒙戈壁石老闆,便宜的,買了一點,喜歡戈壁石的老皮,泥紋石,沙漠漆,風凌石。
見到廣西賀州,黃臘石稻草紋漂亮,水波紋也好看,這玩意兒還不是太貴,又買了幾塊。
長江石,右江石,梅花石,陳爐石……買的起的且喜歡的又都淘了些。
有人告訴我:買精品,買名石,少買多看,等等。
知道人家是好心,但是自己做不到。
"不摔幾個跟頭,哪個孩子會走路?"
朋友圈找合適的賣家,可憐巴巴談價,希望優惠!
一個哥們,手裡幾個石頭我非常喜歡。
黃臘石,估計價格還買的起。
一問嚇一跳,那哥們說出N種天價理由,明明有個石頭背面有裂縫,他說這才是天然,更珍貴……貴你個頭,一看對方老油條,閃人。
也有許多熱心老闆,免費送了幾個有其經營特色的石頭,很漂亮。
現在,都成了朋友。一起談石頭侃人生,其樂無窮。
把自己手裡石頭當作寶貝的人,石頭不能買,他自已都估不透值多少錢?
把底座做的比石頭價格還高的人,石頭不能買,玩虛的多。
不是經營當地石種的人,石頭儘量不買。很難是一手價。
會說故事的人,石頭不能買,說王母娘娘用他的石頭當過枕頭。
靠,你買的起不?銀子出少了你都不好意思?
"老手"的石頭,儘量別買。
您懂得……
至於,怎麼樣成為高手?
道路只有一條:買多了,吃虧多了,自然就學乖了,自然而然也成了"老手"。
"坐而論道」是不行的。
這石頭,該買還的買。該吃的虧還是得吃。
只要你還喜歡石頭這玩意兒,誰都走不出這宿命……
享受過程的快樂,或許才是真正玩石人的最大樂趣!
十一、淺侃"關於石頭的文章"
我是個喜歡閱讀的人,偶爾也喜歡動手寫上一點。
近來與石頭打起交道了,入了"石頭的群",談起了石頭,買了幾塊小石頭,自然而然多些關注有關寫石頭的文章來。
毋庸置疑,許多的關於石頭的文章寫的有板有眼,理論與現實談的有章法有情感。讀後,令人思考……
不盡人意的地方也有一點,就是相當一部分文章不是作者動手動腦寫的,「順手捎帶"他人的作品,並且,其文章小節之間夾帶數不勝數的"石頭圖片"。
用別人的文章,賣自己的產品,其實也無可厚非。只是,讀起文章來的同時,看看其不厭其煩的石頭產品廣告,瞬間覺得其文充滿了"銅臭味"。
當下,每每看見關於寫石頭的文章,視若無睹,幾乎成了一種心態,那就是:不想去見此類「自我標榜"的言辭。
真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鮮湯"!
石頭很美,文章也很優秀。
但是,畢竟石頭是石頭,文章是文章。
但願關於寫石頭的文章裡少裹挾些石頭,否則,再華麗的辭藻也只會是空嚎叫的空洞的叫賣聲,無人問津。
喜歡石頭,更欣賞關於寫石頭的美文!
十二、什麼是"真石頭"?
石頭不會是樹上結的,估計沒有人抬扛。
水裡,土裡,沙裡……
撿到了,洗乾淨,一瞅,乖乖不錯。
撿個靈璧石,撿個戈壁石,撿個黃臘石……
形態好,顏色靚,材質不錯,等等。
配個底座,塗點光油,擺個造型,來張靚照,上傳,顯擺,開心……
這些,都是撿石玩石人的快樂生活。
這些原汁原味的天然的石頭,才是真的(從賞石文化原則上說)。
倘若,噴添,上色,刀砍,斧剁,拋光……等等。
皆假石頭也!
當然,怎麼玩,個人選擇。
《紅樓夢》:假做真時真亦假
事實呢,真的永遠是真的。
而假的,永遠也不可能成為真的!
十三、玩什麼樣的石頭?
看是最簡單的問題,其實最難回答。
本身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談談自己的觀點……中國,南北中。南,海南島。北,內蒙新疆大戈壁
中嘛,太多了。中原一代吧。
石頭,雖然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最具特點的石頭,誰都無法不贊同。
南方海南島,隕石玻璃(雷公墨),天上掉下來的,屬於天外來物。
至少養生避邪鎮宅等且不說,中國(廣西也分布)其他地方有麼?
這種東西很邪乎,用放大鏡看,裡面美麗無比,享受也。當然,成因還有其他說法。
北方的戈壁沙漠,氣候惡劣。按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說法,他形成的石頭品質如何?風凌石,沙漠漆,眼睛石,等等。自己比比,心裡有數吧。
中間的地方多了。你說這個好,我說那個優。但是,乾隆皇帝的「天下第一石"你承認不?古代玩石頭的老實米芾的「瘦漏透皺"有木有?靈璧石都具有。
還有那悅耳的敲擊聲音。
當然,廣東豬肉石,廣西大化石,陝西陳爐石……千般萬種。
也恰恰因為太多,你都玩得過來不?玩的起不?精力夠不?
其他的石種,選擇性的玩。估計可能性不大。
所以,選擇代表性的石種,玩透,玩精,玩出門道。既玩開心了,又起到了收藏升值目的。何樂不為?
從安徽靈璧結緣一些靈璧石,老闆從安徽發貨至海南島予我。
有意思,我一個地地道道的安徽人,把從老家把石頭買來海南島。
寶貝到手了,激動。打算先敲擊這神奇的靈璧石各個部位,我要親耳聽聽其不同部位發出的不同聲音。你覺得呢?
PS:文中插圖選自網絡,若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