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發現大面積14億年前藻類化石
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發現大面積14億年前藻類化石(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長城網(記者 吳新光 通訊員 王利明):日前,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發現了大面積「古生物藻類化石」層。相關專業人士表示,這是距今13.66至14.67億年中元古代長城系高於莊組的藻類化石,對研究當時古地理環境有著重要意義。這一藻類化石層出露於鹿泉區龍泉寺附近,岀露區長約60米、寬約5米,面積約300平方米,青灰色,結核狀,饅頭狀、橫紋環狀等結構形態較為清晰。
-
距今14億年!石家莊發現大面積藻類化石層
專家表示:此類藻類化石層對研究區域古地理環境、劃分地層時代及開展地質科普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記者從河北地質職工大學獲悉,日前,我省石家莊市鹿泉區發現了大面積&34;層,這是距今13.66至14.67億年中元古代長城系高於莊組的藻類化石,對研究當時古地理環境有重要意義。
-
距今9億年!科學家發現藻類化石,揭開真核生物演化的奧秘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藻類,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不過,你仔細觀察過它們嗎?你知道藻類最初是如何進化的嗎?儘管真核藻類的微體祖先在距今10億年前就出現了,但研究表明,直到距今7-6億年前,包括綠藻在內的肉眼可見的宏體真核藻類才初步具備了生態優勢,成為海洋中主要的初級生產者。
-
河北井陘發現距今20億年前古生物遺蹟層及疊層石礁體群
河北地質大學教授馬寶軍和他的團隊,在千年古縣石家莊市井陘縣境內,新近發現距今20億年之前古生物遺蹟層,以及疊層石礁體群。這兩處遺蹟的發現,可以作為地質工作者進一步研究前寒武紀沉積環境及早期古生物的一個窗口。他們所研究的地層屬於中元古界長城系趙家莊組(地質學術名)。該組可劃分為4段,包括粗碎屑巖層、砂巖頁巖互層、頁巖層和疊層石藻礁層。
-
井陘一地發現距今20億年前古生物遺蹟層,加以規劃將不可限量!
河北地質大學教授馬寶軍和他的團隊,在千年古縣石家莊市井陘縣境內,新近發現距今20億年之前古生物遺蹟層,以及疊層石礁體群。這兩處遺蹟的發現,可以作為地質工作者進一步研究前寒武紀沉積環境及早期古生物的一個窗口。 他們所研究的地層屬於中元古界長城系趙家莊組(地質學術名)。
-
井陘發現大面積古生物化石群 有重要價值
地質專家稱對研究氣候及物種演變有重要價值 本報訊(記者劉毅)井陘縣頭泉村日前發現罕見的大面積古生物化石群,河北師大資源與環境學院的地質學博士閻同生鑑定說,這些化石群是距今約六七億年的低等藻類生物化石———疊層石,它們對研究古環境、氣候及物種演變有重要價值。
-
科學網—1.6億年藻類化石揭示真核生物起源
-
16億年藻類化石揭示真核生物起源—新聞—科學網
-
20 億年前化石訴說石家莊滄桑巨變!晚報記者帶您零距離走近太行山前寒武紀古生物遺蹟
河北地質大學教授馬寶軍和他的團隊,在千年古縣石家莊市井陘縣境內,新近發現距今 20 億年之前古生物遺蹟層,以及疊層石礁體群。這兩處遺蹟的發現,可以作為地質工作者進一步研究前寒武紀沉積環境及早期古生物的一個窗口。他們所研究的地層屬於中元古界長城系趙家莊組(地質學術名)。該組可劃分為 4 段,包括粗碎屑巖層、砂巖頁巖互層、頁巖層和疊層石藻礁層。
-
湖南發現「珊瑚化石」群 距今至少1.9億年
湖南發現「珊瑚化石」群 距今至少1.9億年 (1/2) "← →"翻頁
-
巴彥淖爾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珍貴化石!
2020年9月,巴彥淖爾市地質公園管理局戴瑞明、賈勝等人與中科院古脊椎所開展「巴彥淖爾古生物化石調查」課題過程中,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海力素以南5公裡處寶日漢圖地區的一處石炭系海相沉積巖中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
-
南京古生物所發現地球上最早的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
該地區大面積出露距今15億年前後的「中元古代」沉積巖石地層,使之成為全球揭示該時期地球演化奧秘的經典研究地區之一。該化石群最早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研究員朱士興及其同事發現,含化石的地層稱之為「高於莊組」,因而可稱為「高於莊化石群」。化石以灰褐色的有機碳質膜的形式保存在巖石中。發現的化石包括帶狀、舌狀、楔形和長卵形等多種形態類型。
-
美國發現距今約3億年的剪刀齒鯊顎骨化石
【每日科技網】 [導讀]美國一名礦工在肯塔基州一處200米深的礦井內發現了一塊長約46釐米的黑色顎骨化石,研究人員鑑定後認定這是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剪刀齒鯊的顎骨化石,距今約3億年。
-
吉林延邊發現恐龍化石群 距今約1億3千萬年
央廣網延吉6月3日消息(記者 劉源源,延邊臺記者 趙陽) 吉林省東南部延吉市,近日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群。專家初步鑑定,這是距今約1億3千萬年前白堊紀時期的恐龍化石,而且是一個非常密集的恐龍化石群體。目前現場至少能復原兩隻完整的成年恐龍化石。專家稱,它們是被原地埋藏的,位置沒有發生過變動,保存比較完好。不排除是群體性的恐龍墓地的可能。將對中國恐龍化石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
貴州發現距今3.85億年海洋生物化石
【貴州發現距今3.85億年海洋生物化石】日前,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古生物學者近期在我國貴州的雞窩寨生物礁化石群中,貴州新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此次發現的海洋生物化石位於貴州省獨山縣,有3.85億年歷史。
-
科學家發現距今1.74億年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
西北大學發現「化石寶庫」 距今5.18億年
科研團隊在《科學》發文稱發現寒武紀「清江生物群」物種多樣性有望超過全球已知寒武紀軀體化石庫昨日凌晨,西北大學科研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人在《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其最新研究成果《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該團隊發現了距今5.18
-
摩洛哥發現迄今最古老劍龍化石,距今1.68億年
據英國《衛報》8月20日報導,英國考古學家在北非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脈中部發現了距今1.68億年的恐龍化石,據信屬於恐龍的新物種。新發現的化石是恐龍的幾塊脊椎和一塊上臂骨,科學家判斷其屬於劍龍,並且比大多數已知的劍龍生存年代早很多,可以追溯到侏羅紀中期,是新發現的劍龍的新屬。
-
地大逸夫博物館「鎮館之寶」:距今2.3億年海百合化石
1月8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獲悉,該館展出的一塊產自貴州關嶺的海百合化石,距今2.3億年,是其「鎮館之寶」之一。走進地大逸夫博物館二樓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迎面就可看到:一座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數十朵綻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莖、冠全都清晰可辨,整個造型如花似畫。
-
中國發現最古老恐龍蛋化石 距今1.97億年
最近一期的《自然》雜誌刊登文章表示,古生物學家在中國境內尋獲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恐龍蛋化石,而這項發現將有助於研究人員解開這種史前生物的進化史。文章描述提到,這顆最古老的恐龍蛋化石是由多倫多大學的古生物學教授Robert Reisz和他的團隊在中國廣東省陸豐縣境內的一處底層中找到的,其生長年代被認為是在距今1.97億至1.9億年間的侏羅紀早期。同時,研究者們還在同一地層中找到了200多塊骨頭和其種類的蛋殼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