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珍貴!
海寧首次發現錢塘江煎鹽遺址!
地點就在周王廟鎮荊山村朱家園!
▼
遺址裡面都有什麼寶貝?
又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村民偶然開墾,揭開塵封的神秘面紗…
事情要從去年6月的一天說起。
趁著這幾年鄉村旅遊發展的勢頭正盛,今年50歲的周王廟鎮荊山村朱家園村民談建烈也把自己的民房打造成了民宿,而那天他正在開墾自家靠近錢塘江的一塊莊稼地,本計劃打造一個供旅客們進行水果採摘、燒野飯等活動的休閒娛樂園。
△村民談建烈
就在開墾過程中,他發現這塊莊稼地不太尋常——為什麼開墾出來的泥土是紅色的灶頭泥?同時,他還挖到了鐵皮、瓷片!
談建烈忽然反應過來,曾聽村裡的老人講起荊山村這一帶有過煎鹽活動,泥土長時間灼燒後就是紅色的,這說不定就是當年的煎鹽遺址。
於是,談建烈立刻聯繫了海寧市文物保護所求證。
次日,文保所的工作人員張宏元、章竹林、周建初三人來到現場查看,現場為一塊整理過的土地,南北向挖出多條寬約1米、深約1米的溝渠,在翻上來的泥土中有青磚瓦片,少許青花瓷片,一些鏽蝕嚴重的鐵塊。
另外還在一溝渠的壁上發現紅燒土層與碳灰土,長約3米,呈凹弧狀。經資料查詢,荊山村沿江一帶「民人大半刮滷煎鹽」,遂有了考古試掘的計劃。
證實為清代遺址!目前海寧僅此一處!
受各種因素影響,經多方努力,今年10月21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海寧市文物保護所聯合試掘了海寧朱家園煎鹽遺址,揭露面積50多平方米,發現了一座煎鹽灶坑和兩個鹽滷井。
根據考古發掘,考古人員們證實了這是一處清代的煎鹽遺址,並將它命名為朱家園煎鹽遺址。初步調查發現,朱家園煎鹽遺址東西長約60米,南北寬約30米,面積約1800平方米,且為目前海寧唯一一處錢塘江煎鹽遺址。
一起來看看考古人員
在朱家園煎鹽遺址都發現了啥
發掘區遺蹟分布圖
▼
發現煎鹽灶坑1個
▼
煎鹽灶坑被現代溝打破,經清理灶坑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中間下凹略呈寰底,上面剩有炭灰,最厚處約10釐米,下面是被火燒紅的土層,最厚處達20釐米。
△鹽灶坑平面
△鹽灶坑剖面
鹽灶坑長5米,寬 2.7—3.6米,面積約15平方米。考古人員在鹽灶坑內發現多塊大小不一的鐵塊,腐蝕嚴重,應是煎鹽鐵鍋的殘片。最大鐵塊長18釐米,寬8釐米,鐵質厚0.7釐米。
△鹽灶坑出土鐵塊
發現鹽滷井2個
▼
此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2個鹽滷井,1個鹽滷井位於鹽灶坑的北側18米處,土坑井壁,井口圓形,上大小下,井口直徑1.2米,井底距現地表深約2.7米。
△鹽滷井1
另一個鹽滷井在鹽灶坑東北側3米處,在溝渠的溝壁上發現,未清理。
△鹽滷井2剖面
來源:大潮網(ID:dachao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