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挑戰:現代物理學的九大謎團

2021-01-19 創造力教育

在1900年,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勳爵得意地聲明道:「在物理上沒什麼沒被發現的重大東西了。剩下的一點未知事物也很容易精確地觀測。」但是在接下來的三十年中,量子力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已經顛覆了這個結論。今天,沒有物理學家敢斷言我們對物理和宇宙的認識「接近完成」。相反,每一個新的發現似乎又打開了又一個「潘多拉之盒」——噴湧出更深更多的物理問題。這裡是我們挑選出來的物理九大終極難題,與大家分享。

一、暗能量是什麼?


無論天體物理學家如何推敲數字,宇宙的的組成模型已經不需要再加上什麼了。但是,雖然重力在時空中向內聚(pulling inward),宇宙的構造卻不斷向外延伸——越來越快地向外膨脹。為了解釋這一點,天文學家提出了一個看不見的介質通過推開時空來抵消掉重力的影響,這東西就被叫做「暗能量」。在大多廣為接受的暗能量模型中,暗能量是一個」宇宙常數「——一個空間的固有屬性,擁有」負壓力」來把宇宙空間拉開。當空間膨脹時,更多地方被騰出來,然後暗能量隨之而入。基於觀測到的擴展速度,科學家們認為暗能量總和組成了宇宙70%以上的部分。但竟然沒有人知道如何找到它。

二、暗物質是什麼?


顯然,宇宙中84%的物質不吸收也不發射光線。「暗物質」,正如它的名字一樣,無法直接觀測,也沒法間接探測到。暗物質的存在是從可見物質的重力效應、輻射和宇宙結構理論中推導出來的。這個神出鬼沒的物質理論上遍布整個星系,而且應該是弱相互作用的組成部分。世界上已經有幾個尋找WIMP的探測器,不過目前還沒成功嗅探出來。

三、熵是怎麼回事?


時間不斷向前流逝,因為宇宙的熵(即它的混亂度)只會增加,並且我們沒法扭轉這一增加的過程。「熵總是增加」的這一事實涉及這樣的邏輯:混亂的物質排列總是比有規則的排列普遍,而且當你改變事物時,它往往會陷入混亂無序 (#耳機線)。但這裡的問題是:為什麼過去的熵如此之低?換句話說,為什麼宇宙在最初是有序的——當大量能量被壓擠在狹小的空間中時?

四、平行宇宙存在嗎?


天體物理數據表明時空並非彎曲,而可能是」平「的,因此它會延伸下去。如果是這樣,我們能夠觀測到的地方(即我們認為的」宇宙「)只是一個無限大的絎縫多元宇宙(quilted multiverse)中的一塊補丁罷了。與此同時,量子力學的法則也推定:每個」宇宙塊「(總共大概有10^22^122個宇宙塊吧)的粒子排列配置擁有可能性上限,所以,相對於無限的「補丁式宇宙」,肯定會有一些微粒排列重複的宇宙——而且有無限個這樣雷同的平行宇宙(裡面有完全相同的你我),也會有隻差了一個粒子位置不一樣的宇宙,和差了兩個粒子的宇宙……到完全不同的宇宙。

這個邏輯有破綻嗎?還是說,這種離奇的結論的確無誤?這怎麼可能?假如正確,我們又會如何證實平行宇宙的存在?

五、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多?


為什麼物質,比它的電荷相反、自旋方向也相反的雙胞胎——反物質粒子的總量更多?反物質,根本上是說是」物質為什麼存在「的問題。我們假設,宇宙中的物質和反物質對稱相抵,而且在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物質和反物質一起被生產出來了。但是如果這樣的話,兩者不會存活到現在:在那時質子和反質子就會互相湮滅,電子和正電子彼此抵消,中子和反中子也這樣,——只留下一大堆光子。對於這些東西,我們目前還沒法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

六、宇宙命運如何?


宇宙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未知值的參數:Ω——物質和能量在整個宇宙層面上的密度的度量。如果Ω大於1,則時空會封閉在一個巨大的球體中。如果沒有暗能量,這樣的宇宙會停止膨脹然後開始收縮,最後在「大緊縮」事件中崩潰。如果宇宙是封閉的,但暗能量真的存在——那麼球形宇宙會永遠膨脹。

另外,如果Ω小於1,則空間的形狀將類似「開放的」拋物面。這種情況下,它的最終命運是「大凍結」接著「大撕裂」:首先,宇宙向外加速,撕裂星系和恆星,只剩下冰冷的殘骸物質。在宇宙加速度過大時,會發生之後的事情:加速度大到原子之間的結合力無法再拘束住自己,所有的物質將會分崩離析四處拋散。

如果Ω=1,宇宙會是平穩的,如同所有方向都無窮延伸的平面一樣,沒有暗能量的話這種狀態會永遠保持下去,不過會逐漸減速直到停滯。如果暗能量存在並能抵抗擴張的速度,宇宙最終會撕裂自己。

七、為什麼無法精確測定微小粒子?


在電子、光子之類基本粒子的奇特世界中,所有定律都遵循量子力學。粒子並不像一個小球一樣,而是「一陣陣地」分布在一個較大區域中。每個粒子由波函數,或者概率分布來描述。波函數描述了它「可能的」位置、速度和其他特性,但就是沒法得出一個確定值。基本粒子具有這個範圍內的屬性。假如你用實驗測定其中一個粒子,你就能得出一個確切位置——因為波函數坍塌的結果。 (嬰兒量子力學講座到此結束)

但是為什麼你測量一個粒子、使得它的波函數塌陷並產生具體值?這個問題被稱為測不準問題,看起來十分深奧。但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粒子的存在取決於觀測的結果。

八、弦理論是正確的嗎?


物理學家假定所有的基本粒子實際上都是一維的循環(loop),或者說「串」(string)。每一個粒子都在不同的頻率上振動,這樣物理解釋起來就容易多了。弦理論讓物理學家調和了粒子世界的基本法則,並且使用「廣義相對論」這一時空理論,來把自然界的四種基本粒子統一到單一的理論框架中。但問題是,弦理論在11或10維宇宙中才起效,比如:具有三個普通空間、六七個壓縮空間(compacted spatial)以及一個時間維度——就像一根振動的琴弦一樣——組成的世界。這種空間的尺度大概是一個原子核大小的一萬億分之一到十億分之一那樣的數量級,目前根本沒有方法來檢測,所以弦理論的正確性不得而知。

九、混亂中蘊含著有序嗎?


物理學家至今無法精確求解出描述流體行為的方程組——流體包括從水到空氣中的所有液體和氣體。事實上我們不知道所謂Navier-Stokes方程組是否存在一般解。或者說大概有一種理論能夠解釋所有的流體,也可能流體理論本身一定隱含著不可知的「奇點」。結果,對於「混亂」物質的法則,人們仍然所知甚少。物理學家和數學家都想知道天氣本身是「難以預測」,還是「內在的不可預測」?難道說這些東西超越了數學的範疇,或者只是人們暫時沒有找到合理的數學工具而已?

---

我們是專注於青少年創造力開發的教育機構,致力於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傑出的創造力!我們出版的創造力漫畫叢書,讓孩子在情境中解決問題,實現智力的自我發現與激發,因此深受孩子和家長喜愛,歡迎購買~


【歡迎加入】QQ群:129322383(創造力教育學習交流群);微信公眾平臺:czljy999(創造力教育),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相關焦點

  • 現代物理學的終極理論,「上帝的構思」有多難?愛因斯坦都沒參透
    「上帝的構思」,就是現代物理學的終極理論 據悉,愛因斯坦在1925年曾經說過一句話,他對宇宙的研究是為了探尋「上帝的構思」。這其實就是現代物理學的終極理論,在此後的研究中,他也一直將其作為目標不斷努力。
  • 冥王星被踢出局,新的「第九大行星」將出現?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編輯:範文靜2019-03-12 21:58分享 摘要:自 2006 年冥王星被"驅逐"出太陽系的行星家族後,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的存在了。可是你知道嗎?
  • 物理學的終極模型
    如果您能夠讀懂個七八分,就能夠對目前物理學的對錯真假看的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就極性對應學的兩儀2個,八卦8個、河圖洛書19個、六十四卦64個,一共93個性體,除去一個核心性體,就是大自然組合92種元素的全部變化式。92號鈾元數,就是大自然按照兩儀、八卦、河圖洛書、六十四卦組合式組合形成的終極圓滿結構。
  • 無悖論新概念物理挑戰現代物理學
    我只關心物理學科學的發展,堅持系統唯物論使我認識到現象學現代物理學的錯誤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場物理 歷經一個多世紀現代物理學不能突破「特殊物質」就是充斥全宇宙的場物質,1)不能認識到宇宙物質統一性:場物質與普通物質具有相同的基本粒子:正負電子;2)不能認識到宇宙場統一性:同一種場物質以不同條件,不同運動形成六種基本作用力場,主宰宇宙演化運動;3)不能認識到宇宙簡潔性
  • 太陽系行星軌道傾角謎團將解:或與「第九大行星」有關
    天文學家們對此感到困惑,但第九大行星可能存在的理論則或許可以解釋這一問題。同樣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伊莉莎白·巴裡(Elizabeth Bailey)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她表示,這一有關第九大行星的理論現在可以被進一步拓展到對其他大行星的軌道異常提供解釋。巴裡表示:「因為我們認為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應當擁有非常大的軌道傾角,這就意味著它可能對其他天體的軌道傾角數值產生影響。這似乎符合相關觀測,支持第九大行星可能的確存在的理論。」
  • 《自然》聚焦應對物理學終極挑戰四大法寶—新聞—科學網
    追溯空間與時間的原點
  • 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
    19世紀末,物理學上空飄著兩朵烏雲。它們分別引發了兩場重要的革命:量子理論和相對論。這仍然是現代物理學的最大謎團之一。我們不知道在我們背過身時的量子世界是什麼樣子。我們知道量子力學能準確地描述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所以我們想讓所有其他的物理理論都與之相容。我們稱這些新的理論為量子理論,而不包含量子力學的理論則稱為經典理論。
  • 科學的終極在哪裡?——物理學淺談
    現代社會,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是巨大的,也可以說是最大的,沒有哪一種力量可以和它相媲美。科學是超越國界、超越種族的,因為科學是以探索宇宙自然、追求真理為己任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有獲得真理之光照耀和溫暖的權利。
  • 我國物理學的發展與挑戰
    物理學是人類認識自然界的基礎,是揭示和闡述物質世界基本構成及其運動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科學。當今物理學已是現代科學的基石,也是現代前沿技術的先導和源泉。西方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的成功建立表明,以揭示客觀世界未知規律或以求知為目標的理性探索和普遍規律的概括以及實證的、定量研究的方法,孕育和推動著現代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催生了物理學一次又一次的巨大變革。
  • 科學界有五大終極謎團,破解任何一個,都有可能帶給人類質的飛躍
    科學是否有盡頭誰也說不清楚,可是在科學的道路上卻有著無數的謎團在等著我們去破解。其中科學界有五大終極謎團一直困擾著無數的科學家,它們每一個都有可能顛覆人類的認知,同時對於人類文明有著無比重要的作用,破解任何一個,都有可能帶給人類再一次質的飛躍。這五個科學界的終極謎團,其中有三個是關於宇宙的,有二個是關於人類自身的。
  • 打破物理學!新的終極理論宣稱:夸克可能不存在,或是一種錯覺
    然而,新物理學在20世紀50年代出現,發現了許多新粒子,這導致了一項科學共識,即粒子譜應該反映了時空的對稱性。然而,由於時空的四維顯然無法解釋所觀察到的粒子,如質子和中子,因此出現了內部對稱和微觀維度等現象。內部對稱被定義為特定時空區域中唯一不變的,而微觀維度則被認為與強理論有關。然而,新研究表明,這些微觀層面從未被觀察到。
  • 現代物理學未解之謎
    Kneib (LAM)現代物理學有很多值得全人類驕傲的成就:量子理論對三大基本力的詮釋;通過時空彎曲的方式對引力所做的美妙闡述;以及對宇宙膨脹千百年的歷史的理解。物理學家們應該為達到了如此成就感到自豪。這些真不是容易事。
  • 日本昴星望遠鏡挑戰尋找「第九大行星」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邊緣發現許多「極端物體」(extreme objects)【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據日本共同社9月5日報導,日本國立天文臺等組成的國際團隊5日發布消息稱,為尋找到太陽系中比海王星更為遙遠、質量預計為地球10倍的「第九大行星」,將於9月底至10月初使用美國夏威夷島的昴星望遠鏡嘗試進行觀測。
  • 浙江龍遊石窟,世界第九大奇蹟,國內外科學家至今無法破解其謎團
    大家都知道,現今社會中存在許多科學所無法解釋的一些未解之謎,這些超乎人類認知範圍的謎團詭異就連科學家都無法解釋,就比如這次去的龍遊石窟,這是一處沉睡地下千年之久的大型地下洞穴建築群,至於其為何建造,有何作用,至今依然是未解之謎。
  • 浙江一處神秘石窟,千年謎團至今沒法破解,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在中國這片神聖的土地上,隱藏著眾多非常神奇的景觀,而且對於這些景觀的形成,至今也未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成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謎團,而有些神奇的景觀歷史久遠,甚至存在上千年之久,於是就成了千古未解之謎。這處神奇的景觀就位於浙江省西南部的龍遊縣,距離杭州200公裡,在發現之前已經沉睡地下長達千年之久,直到1992年,四個當地農民在17個晝夜裡利用水泵抽乾了當時傳說的「無底塘」後,一個個神奇的石窟終於才完整地展現在世人面前,而隨著石窟的騰空出世,一個個謎團也紛紛接踵而至
  • 阻止人類進步的4個科學謎團,只要揭開其一,人類文明便能升級
    現代科學研究認為,如今困擾人類的主要是以下這四個科學謎團,一旦其中任何的一個被揭開,都可以引起連鎖反應,很多我們的認知都可以被刷新,如果人類可以全部揭開謎團,找到答案,人類或許就可以成功升級為高級文明。第一個終極科學謎團:靈魂真的存在嗎?它究竟是什麼?「沒有什麼是永垂不朽的」,這句話不僅是歌詞,也是自然界中的真理之一。
  • 通往物理學終極理論的道路上,我們需要一場聯姻
    這兩種互補的方式在現代的量子引力研究中合二為一。心理學研究人類行為,演化生物學監測生態系統,天文物理學探索行星和恆星,宇宙學則專注於整個宇宙。同樣的,在微觀尺度上,我們也看到生物學、生物化學、原子物理、原子核與粒子物理各司其職。各個學科看上去就像大峽谷(Grand Canyon)裡的地質層那樣層次分明。 從一個尺度穿越到另一個尺度時,我們就能看到現代科學兩大組織原則——湧現論和還原論的實例。
  • 《反黑路人甲》監製林志華解釋三大謎團:終極Boss身份神秘?
    不過結局還是有留伏筆,張細倫究竟是真假蔣世龍還是沒有確切的說明,今天就來聽聽監製林志華對《反黑路人甲》大結局的解釋吧:終極Boss仍身份未明?這似乎在暗示,除了KT之外還有一個終極頭目,這是劇組故意留下的伏筆嗎?監製林志華這樣解釋:拍攝的時候沒有考慮過拍續集,KT還不是終極Boss,KT不知道為什麼殺手會知道他的身份,不代表觀眾不知道,劇情有交代,需要觀眾自己找答案。
  • 附:《現代物理學基礎問題研究》後記
    這個在近代物理學檔案中無檔可查的暗能量怪胎,只能像百年前的以太理論一樣,再次成為上帝棄物。建立在相對論基礎上的現代宇宙學標準理論,它所依賴的羅伯遜-沃克度規怎麼可以導致速度的伽利略相加規則,直接違背現代物理學關於光速與光源運動狀態無關的基本規則呢?我們又怎麼可以用靜態的能量動量張量來描述動態的膨脹宇宙呢?標準宇宙學理論的基礎正面臨崩潰!古人無事憂天傾,今人自擾憂天離,暗能量和宇宙加速膨脹論可休矣。
  • 現代物理學如何向前突破——新量子革命
    量子度量——四、新量子革命一百二十年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生(即開爾文男爵),針對當時的物理學現狀,提出了「烏雲說」。烏雲說對後世影響巨大,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郎克提出了量子假設,解釋了第一朵烏雲。猶太裔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相對論,解釋了第二朵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