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I.P.Pavlov,1849—1936)進行了這樣的實驗:讓狗看見一塊肉(這個刺激稱為非條件刺激),狗就會做出反應:分泌唾液;但如果向狗搖鈴,它就不會分泌唾液,這時候鈴聲屬於無關刺激。如果反覆將鈴聲和肉配對,那麼經過多次強化後,狗只要聽見鈴聲就會分泌唾液,也就是說,狗學會了將鈴聲(無關刺激)和肉的給予(非條件刺激)相聯繫,懂得了鈴聲預預示著肉的出現。這個時候鈴聲就由無關刺激變成了條件刺激,這就是經典條件反射。
後來,哥倫比亞大學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發現並研究了另一種條件反射。他將一隻飢餓的大鼠放在一個箱子中,箱子內有一個槓桿能發送食物。在箱內活動的過程中,大鼠碰上了槓桿,一份食物意外地出現了。這種愉快的意外多次發生後,大鼠懂得了按壓槓桿兒就能帶來實物獎勵。於是大鼠會有意識地按壓槓桿以獲取食物,直到吃飽。如果把食物換成其他獎勵性刺激(如古柯鹼)或傷害性刺激(如電擊),這種條件反射也能形成。這就是一種操作式條件反射(也稱工具性條件反射)。在這種反射中,動物懂得了特定的行為反應預示著特定的結果。
相關閱讀:
1.感覺屬不屬於反射?(無關刺激、非條件刺激、條件刺激、非條件反射、條件反射)
2.高考姊妹題賞析(9)——不具備完整的反射弧就不叫反射!——10江蘇、10全國Ⅰ、11天津、12全國、14海南
3.如何區分第一信號系統與第二信號系統的條件反射
4.單突觸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