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量子特性——通信發展的重要推手

2020-11-06 科學大觀園雜誌


納米節點圖示。

光子雖無質量,但卻是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系統的重要元素。近日,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利用光子進行長距離信息交換的通信網絡開發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該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由磁性材料和半導體材料製成的納米級節點,它可以利用雷射發射、接收光子,與其他節點互動。與目前用於計算和通信的網絡相比,這種利用光的量子力學特性的量子網絡將使通信、計算以及材料探測更快更高效。

據《自然通訊》雜誌描述,該節點由一組僅120納米高的柱狀陣列組成。它們是平臺的一部分,平臺包含原子級薄層的半導體和磁性材料。每一柱狀物都可以作為與光子互動的量子態定位標記,而相關光子可以與設備中其他位置陣列互動。

這種通過遠程網絡連接量子節點的潛能來源於「量子糾纏」概念。它或許意味著,科學家們未來能夠開發出一種新型寄存器——在不同的空間位置存儲信息,並通過光子互動相互連接。

此前,量子光學和量子物理學教授Nick Vamivakas的實驗室曾通過原子厚度的材料疊加來製造或捕獲單個光子,而這也成為本次研究的實驗基礎。

新裝置用WSe2覆蓋柱狀物,並以具有高活性的超薄三碘化鉻層(CrI3)打底。兩者接觸時,CrI3會給WSe2充電,在每根柱狀物旁形成一個小孔。每個帶正電荷的小孔都具有二元磁性,因此也是納米磁體。當裝置沐浴在雷射中時,進一步反應發生,納米磁體將轉化為單個光學主動自旋陣列,發射光子並與之相互作用。傳統的信息處理只能對二進位值進行單獨編碼,而自旋狀態可以同時對0和1進行編碼,從而擴展了信息處理的可能性。

「使用超薄CrI3能夠有效控制自旋方向,它取代了龐大的外部磁場設備,」論文作者、研究生Arunabh Mukherjee評價道,「這對基於單孔自旋的量子計算機『減負』有很大幫助。」

原創編譯:朱明逸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自然通訊》

期刊編號: 2041-1723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1-quantum-properties-transmit.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利用光的量子特性傳輸信息
    來源: 羅切斯特大學插圖 / 麥可·奧薩奇羅切斯特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發展一個通信網絡,利用光子進行遠距離信息交換,光子是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系統的關鍵要素。研究小組設計了一個納米級節點,該節點由磁性和半導體材料製成,可以與其他節點相互作用,利用雷射發射和接受光子。
  • 量子通信重要突破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量子通訊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型交叉,是量子論和資訊理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碼通信、量子遠程傳態和量子密集編碼等,近來這門學科已逐步從理論走向實驗,並向實用化發展。高效安全的信息傳輸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
  • 中國在量子通信獨佔鰲頭,量子通信到底有多重要呢?
    比如,甲乙兩人進行量子通信,甲發出的量子信息狀態有水平、豎直和旋轉45°等,假設有人竊聽,由於量子不可分割,首先竊聽者根本無法分割出「半個量子」;其次,由於單次測量測不準、不可克隆的量子態特性,因此竊聽者無法複製信息;第三,一旦竊聽者截獲攜帶量子信息的粒子,乙發現接到的數據不完整,立刻可以發現有人在監聽。一旦發現竊聽,原有密鑰立即作廢。
  • 單光子源技術推動量子通信發展
    大量研究已經證明,使用單光子源的量子通信是絕對安全的,並且具有很高的效率。由此可見,理想的單光子源是量子通信的基礎,其特性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價值。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5663.htm基於安全性方面考慮,為了保證在通信過程中不會被光子數分束攻擊,理想的單光子源應該嚴格滿足每個脈衝中僅含有一個光子。然而,現階段大多數實驗所用的光源都是經過強烈弱光脈衝衰減得到,其光子數服從泊松分布。
  • 量子通信發展情況探底
    10月19日,光庫科技(300620.SZ)在互動平臺上稱,公司「量子通信產品已經大批量供應市場」的傳聞不實,公司的波分復用器等通用光纖器件產品可應用於包括量子通信在內的光通信領域,但量子通信領域並非公司主營業務範圍和未來發展方向,相關產品佔比極低,幾乎未產生營業收入和利潤。
  • 輸信息利用光的量子特性傳
    羅切斯特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朝著開發一種通信網絡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這種通信網絡通過使用光子實現長距離的信息交換,光的無質量測量是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系統的關鍵要素。 研究小組設計了一個納米級的節點,由磁性和半導體材料製成,可以與其他節點相互作用,利用雷射發射和接收光子。
  • 中國量子通信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規模走勢分析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量子通訊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型交叉學科,是量子論和資訊理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碼通信、量子遠程傳態和量子密集編碼等,近來這門學科已逐步從理論走向實驗,並向實用化發展。高效安全的信息傳輸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基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並因此成為國際上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學的研究熱點。
  • 量子通信技術原理與發展前景解讀
    量子通信系統的基本模型如上圖所示,其中,量子信源:以儘可能少的量子比特來表示輸入符號,從而將要傳輸的信息轉化成量子比特流;量子編碼器:對量子比特流進行編碼,達到數據壓縮或加入糾錯碼對抗噪聲的目的;量子調製器:使量子信號的特性與信道特性匹配;量子解調器:通過量子操作得到調製前的量子信息;量子傳輸信道:傳送量子信號的通道;輔助信道:經典信道及其它附加信道
  • 世界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成功,量子通信如何實現?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山夕團隊 唐媛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成功進行了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觀察到了光子極化量子態和量子糾纏可在海水中保持量子特性,這是國際上首次通過實驗驗證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向未來建立水下及空海一體量子通信網絡上邁出重要一步。
  • 王建宇院士:「墨子號」的任務和我國量子通信的發展
    作為量子科技的一個重要方向,量子通信正在進入應用階段。那麼量子通信是什麼?為何如此重要?它在商業化、產業化上有什麼應用?距離普通人生活還有多遠的距離?  日前,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辦的第21期海上院士講壇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我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常務副總設計師、衛星總指揮王建宇受邀開講,向現場和線上聽眾分享量子通信的奧秘,並就「『墨子號』的任務和我國量子通信的發展」作主題演講。  2016年,我國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發射成功,是量子通信領域的重要應用之一。
  • 衛星被劫也不會洩密 這項量子通信研究為什麼重要?
    「這是構建全球化量子密鑰分發網絡、甚至量子網際網路的重要一步。」獲得《自然》雜誌審稿人上述讚譽的,是 2020 年 6 月 15 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基於糾纏的 1120 公裡安全量子加密》(Entanglement-based secure quantum cryptography over 1,120 kilometres)。
  • 專家鋒評:對量子通信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中國量子衛星「墨子」成功發射,也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讓量子通信再次備受關注。但也正因如此,這種單一的功能實現方式也被質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規模的量子通訊網絡是不可行的。而量子通信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安全還是穩定性?本文系量子通信從業者、鐵流兩位作者撰文對上述質疑觀點進行反駁(文後附上全文),雙方觀點不同,雷鋒網發出此文的目的不是站隊,而是希望在帶來專業人士分析的同時能啟發讀者們對量子通信本身的思考。
  • 中國量子通信產業發展現狀與規模預測
    量子衛星的成功發射和在軌運行,將有助於中國在量子通信技術實用化整體水平上保持和擴大國際領先地位,實現國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術水平跨越式提升,有望推動中國科學家在量子科學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對於推動中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NdzEETC-電子工程專輯本文就量子通信的有關概念、國內外量子通信發展現狀及涉及生產企業同大家共享。
  • 量子糾纏的量子通信原理以及多重態和量子多粒子通信
    量子通信是一種新型通信方式,是在光傳播的狀態下可測量發送和接收的光信號的特定頻率的狹義量子基態的能量演化的多重態的糾纏態通信,包括向不同方向發送光,只要有一個方向是穿透了的,就可以達到分布式的量子糾纏態。
  • 量子通信,又雙叒叕有重要進展啦!
    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保證了BB84協議的無條件安全性,那麼為什麼還要發展其他量子密鑰分發協議呢?這是因為,在實際QKD系統中,器件並不完美地符合理想BB84協議的數學模型,在QKD實用化的歷史中,真實系統中量子密鑰分發可能存在一些安全性隱患。這些隱患可以歸為兩類——源的安全性和探測端的安全性。
  • 混合集成量子光路
    Photonics 14, 285–298 (2020) (Box 1)02背景介紹光量子系統是量子通信、量子傳感、量子計算與仿真等現代量子技術實現和發展的載體。隨著微納加工技術的發展,兼具可擴展性、強穩定性、高集成度的量子光路是極具前景的技術平臺。
  • 量子通信又火了!這篇就講講量子通信第一股及行業解析
    量子密鑰分發,QKD(Quantum Key Distribution),主要利用量子的不可分割、不可複製、測不準等物理特性,遠程安全分發密鑰,是目前最成熟、貼近實用的量子技術。,例如微弱光探測、隨機數產生、量子力學實驗演示等教學與科研儀器。
  • 量子通信技術及發展
    然而正所謂知易行難,只有在量子通信技術發展起來以後,「一次一密」的方法才得以實現,量子通信也正是靠「一次一密」的絕技才得到了絕對安全可靠的通信保障。量子通信有兩種方案。一種是直接通信方案,常見的如「桌球協議」等,是採用量子通信手段直接傳送信息。這種方案也叫量子隱形傳態,是將甲地的某一粒子的未知量子態,瞬間轉移給乙地的另一個粒子。
  • 中國科學家研究自由空間遠距離量子通信獲重要進展
    我國科學家研究自由空間遠距離量子通信獲重要進展新華社合肥12月27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近年來,量子通信技術快速發展,但由於光纖存在固有損耗,量子信號又不能像經典通信信號那樣被放大,制約著遠程量子通信的實現。在外太空的自由空間信道,光信號損耗非常小,通過衛星的輔助可以大大擴展量子通信距離。
  • 量子是什麼、量子具有什麼特性、又有什麼作用?一文帶你搞懂
    唯有愛因斯坦獨具慧眼,提出了「光量子假說」,他認為光輻射不僅在於與物質相互作用時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光輻射的能量,本身就是「量子化」的,一份能量就是光能量的最小單元,後來稱之為「光量子」,或簡稱「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