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閃光法測試規範:不同脈衝加熱能量下熱擴散係數測試的外推法

2020-12-06 上海依陽熱分析儀器

摘要:本文介紹了一種閃光法熱擴散係數測試規範——閃光能量外推法,即在樣品恆溫階段採用一系列不同大小的閃光脈衝加熱能量進行測試,然後將相應的熱擴散係數測試結果外推至零加熱能量,由此準確得到與試驗參數(樣品厚度和加熱能量)無關的熱擴散係數準確值。

1.問題的提出

在採用閃光法測量材料熱擴散係數過程中,諸如樣品厚度和閃光脈衝加熱能量這些試驗參數的選擇,使得測試人員最常面臨的困惑就是試驗參數選擇合理性和測試結果的準確性,這種現象在實際測試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於相同材料和厚度的樣品,設置不同閃光脈衝加熱能量,往往會得到不同測試結果,無法判斷加熱能量參數選擇的合理性和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對於未知材料,無法確定合理的樣品厚度,往往造成不同樣品厚度測試的熱擴散係數有明顯偏差。對於相同材料和厚度的樣品,不同實驗室採用不同型號閃光法儀器,經常會得出不同的測試結果,有時相互之間的偏差還很大。對於相同材料和厚度的樣品,不同實驗室採用相同型號閃光法儀器,也常會得出不同的測試結果。總之,由於存在以上困惑,這就需要開發出一種閃光法測試規範來準確測量熱擴散係數,而最終得到的熱擴散係數與閃光法儀器的試驗參數無關。也就是說,希望採用任何正常的閃光法設備和任意試驗參數,都可以測量得到準確的熱擴散係數。

本文將介紹一種閃光法熱擴散係數測試規範——閃光能量外推法,即在樣品恆溫階段採用一系列不同大小的閃光脈衝加熱能量進行測試,然後將相應的熱擴散係數測試結果外推至零加熱能量,由此準確得到與試驗參數(樣品厚度和加熱能量)無關的熱擴散係數準確值。

2.外推法的基本原理

眾所周知,閃光法測試中,根據溫升曲線計算得到的熱擴散係數取決於測試條件,如脈衝加熱能量和樣品厚度。圖 2-1顯示了溫升曲線和熱擴散係數隨溫度的變化曲線。

圖 2-1 (a)溫升曲線和(b)在Tbase附

當在規定溫度Tbase(脈衝加熱前保持恆定)下進行雷射測量時,樣品溫度會升高Tmax。熱擴散係數是一種依賴於溫度的物理性能,因此,樣品背面溫升曲線反映了測量過程中起始溫度Tbase和最高溫度Tmax之間熱擴散係數的溫度相關性,即閃光法熱擴散係數測量結果是樣品溫度升高後的等效熱擴散係數,而不是起始溫度Tbase時樣品的固有熱擴散係數,由此所帶來的誤差就是等效熱擴散係數與固有熱擴散係數之間的差值,此差值就是常見閃光法熱擴散係數測量誤差的主要來源。

從圖 2-1可以看出,當樣品背面溫升ΔT較大時,如果材料樣品的熱擴散係數對溫度非常敏感,則等效熱擴散係數與固有熱擴散係數之間的差值將會較大。另外,較大ΔT可能會樣品背溫紅外輻射器信號帶來非線性影響,也會增大測量值偏差。

由此可見,由於背面溫升ΔT的存在,對於某一樣品厚度和加熱能量下測試得到是等效熱擴散係數,此等效熱擴散係數取決於樣品厚度、脈衝加熱能量、脈衝光吸收率和樣品體積熱容。從理論上講,背面溫升ΔT越小,所測試的等效熱擴散係數就越接近於固有熱擴散係數。但在實際測試過程中,往往會選擇較大的脈衝加熱能量來獲得漂亮的背面溫升曲線,以提高背溫信號的信噪比。由此可見,脈衝加熱能量的大小與熱擴散係數準確測量是一對矛盾。

為了解決上述試驗參數對測量結果帶來的影響,日本國家計量研究所(NMIJ)的Akoshima等人開發了一種外推法熱擴散係數測試規範[1]。外推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恆定溫度Tbase下,假設樣品厚度、脈衝光吸收率和樣品體積熱容不隨溫度發生改變,通過改變脈衝加熱能量(即改變背面溫升ΔT大小)測試得到一系列相應的等效熱擴散係數。如圖 2-2所示,以背面溫升ΔT為橫坐標、等效熱擴散係數測量值為縱坐標,建立起等效熱擴散係數與背面溫升的線性函數關係,最終用此線性函數外推得到脈衝加熱能量為零時的等效熱擴散係數,由此認為此外推得到的熱擴散係數即為樣品材料在溫度Tbase時的固有熱擴散係數。

圖 2-2 不同加熱能量時的等效熱擴散系

由此可見,通過外推法可以得到樣品材料固有的熱擴散係數,而且所得到的熱擴散係數與樣品厚度和脈衝加熱能量無關,這樣就可以在實際測試中消除了測試參數對熱擴散係數測量結果的影響。

3.外推法的驗證

為了全面驗證外推法在閃光法熱擴散係數測試中的有效性,日本國家計量研究所(NMIJ)和法國國家計量和測試實驗室(LNE)開展了專門的比對測試研究[2],並計劃將外推法補充到閃光法熱擴散係數標準測試方法中。

對比測試選擇了四種材料,分別是IG-110各項同性石墨、Armco鐵、YSZ陶瓷和氮化矽,如圖 3-1所示。這四種材料基本覆蓋了10E-4~10E-6㎡/s範圍的熱擴散係數,並在脈衝光和探測光的透過性上非常有代表性,從而也代表了不同樣品表面吸熱塗層和遮光塗層的處理方式。

圖 3-1 外推法對比測試樣品:從左到右

兩個實驗室分別在室溫下分別對不同樣品厚度的上述四種材料進行了測試,每種厚度樣品採用不同脈衝加熱能量測試表觀熱擴散係數,結果如圖 3-2~圖 3-5所示。然後針對每種厚度樣品的表觀熱擴散係數測試結果計算獲得零脈衝能量外推值。每個樣品的外推值以及每個實驗室的平均值和標準偏差如表 3-1所示。

圖 3-2 兩實驗室分別在室溫下對不同厚
圖 3-3 兩實驗室分別在室溫下對不同厚
圖 3-4 兩實驗室分別在室溫下對不同厚
圖 3-5 兩實驗室分別在室溫下對不同厚
表 3-1 兩實驗室對比測試四種材料的固

在各向同性石墨的情況下(其顯示出室溫附近熱擴散係數的強溫度依賴性),從具有最大溫升的溫升曲線計算的表觀熱擴散係數比使用外推法估計的固有值小3%。由於NMIJ和LNE估計熱擴散係數測量的典型不確定度約為2~3%,因此這種誤差就非常明顯。結果表明,外推法有助於獲得固有熱擴散係數,同時避免測量過程中由於樣品溫度變化造成的偏差。通過對兩種半透明性材料(3YSZ和Si3N4)的測試對比,也證明了外推法有助於檢測熱擴散係數的估計值是否正確,並具有識別材料任何潛在半透明效應的功能。

通過上述NMIJ和LNE這兩個國家計量機構對四種固體材料進行的熱擴散係數測量,驗證了外推法測試技術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儘管兩實驗室使用了不同的測試設備和不同的溫升曲線分析方法,但兩實驗室測量的熱擴散係數依然顯示出很好的一致性。由此可以確認,結合了外推法的閃光法熱擴散係數測量,在10E-4~10E-6㎡/s範圍內的熱擴散係數測試可以不受測量條件、儀器、分析方法和實驗室的影響。

4.總結

熱擴散係數是材料固有的特性,據此,熱擴散率不取決於測量條件、形狀和尺寸。然而眾所周知,閃光法熱擴散係數測試經常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因此外推法的出現為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自2005年外推法提出以來,在國際度量衡委員會(CIPM)溫度測量諮詢委員會第9工作組(CCT-WG9)組織的實驗室間熱擴散係數對比框架內,一直採用外推法這一試驗規程進行所有的對比測試[3]。經過多年的驗證試驗和實際測試,證明了外推法主要有以下特點和優勢:

(1)外推法是一種通用性方法。在採用外推法測試材料熱擴散係數過程中,儘管不同實驗室和不同測試設備採用不同脈衝加熱能量和不同數據處理方法會得到不同的外推斜率,反映了與測量儀器和所用評估方法相關的測量條件,但對應於固有熱擴散係數的截距值與斜率無關。

(2)外推法對熱擴散係數隨溫度變化敏感的材料更有效。從上述石墨與金屬材料的對比測試可以看出,Armco鐵的外推斜率要小於IG-110石墨外推斜率,石墨材料熱擴散係數在對溫度變化敏感的範圍內,外推法對於更能顯著提高測量的準確性。

(3)有助於識別潛在的材料半透明效應。採用外推法測量時,如果材料完全不透明則會得到與樣品厚度無關的相同的外推值,反之則會看出明顯的厚度變化所帶來的半透明效應。這種功能在識別未知材料的潛在半透明性中非常有用。

(4)由於使用外推法只需在不同脈衝加熱能量下進行測量,與樣品厚度和數據處理方法無關,加上目前閃光法測試設備自動化程度很高,可以自動按照設定程序改變脈衝加熱能量進行連續測量,因此只需選定一種厚度樣品就可以快速準確的測定熱擴散係數,既能保證測量準確性又能提高測試效率。另外,通過外推法還可以在大的信噪比下進行測量,解決了信噪比與測量精度的矛盾。

5.參考文獻

(1)M. Akoshima, T. Baba, in Proceedings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28/Thermal Expansion 16, ed. by R.B. Dinwiddie, M.A. White, L. McElroy (DEStech Publications, Lancaster, 2006), p. 497–506

(2)Akoshima M, Hay B, Neda M, et al.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to obtain intrinsic thermal diffusivity by laser-flash metho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ophysics, 2013, 34(5): 778-791.

(3)Akoshima M, Hay B, Zhang J, et al.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n thermal-diffusivity measurements for iron and isotropic graphite using the laser flash method in CCT-WG9[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ophysics, 2013, 34(5): 763-777.

相關焦點

  •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氣體擴散層:厚度方向導熱係數測試方法研究
    關鍵詞:燃料電池,氣體擴散層,導熱係數,溫度波法,雷射閃光法1. 概述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的氣體擴散層(GDL)材料呈現明顯的各向異性特點,而且厚度很薄,也就是氣體擴散層材料是微米量級的物理尺度。雷射閃光法在ISO 22007-4對雷射閃光法也做出的規定[23]。雷射閃光法的原理是使用短能量脈衝(通常由雷射提供)照射樣品的正面,並使用紅外探測器記錄樣品背面的後續溫度升高。從樣品背面的溫度-時間曲線的形狀和樣品厚度,可以確定樣品的熱擴散率。對於具有多孔或透明性質的薄膜材料,它們必須在測試前進行塗覆以確保分別在前後面進行吸收和發射。
  • 導熱係數測試方法簡介
    表1二、測試方法脈衝加熱瞬態法熱線法探針法熱帶法熱盤法瞬態平面熱源法(TPS)雙螺旋探針平面熱源法(HotDisk)雷射法三、測試方法選擇導熱係數是材料本身的參數,與形狀大小無關。目前已有大量的導熱測試方法,但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適用於所有產品、所有場合。產品品特性、測試標準、測試環境等都會對導熱係數的結果產生影響。
  • 導熱係數測試標準ASTM E1530/ASTM E1464/ASTM D5470熱導測試標準
    導熱係數測試前言目前國內外市場沒有制定統一的導熱測試標準,由於不同標準下,測試方法不同,因此,測出材料的導熱係數差異較大。那麼,要選擇合適的測試方法,必須先了解導熱的測試標準。ASTM E1530熱導係數測試ASTM E1530標準是用護熱式熱流計技術評定材料抗熱傳輸性的試驗方法。ASTM E1530測試原理幾乎和普通的熱流法導熱儀相同,不同之處是:在測量區域(熱板+樣品+冷板)周邊,增加了保護加熱器,加熱到樣品的平均溫度,通過減少樣品與周邊之間的溫差,以減少橫向的熱損耗,提高測量精度。
  • 氣體在薄膜中擴散係數的測試方法研究
    影響擴散係數的因素包括溫度、氣體分子直徑及其與薄膜分子的相互作用、薄膜材料的內部結構等,通過對氣體在薄膜中擴散係數的研究及測試,有利於分析氣體在薄膜中的滲透行為及影響因素,為改善材料的阻隔性並提高對不同氣體的分離能力提供理論依據與數據支持。
  • 鋰離子電池熱性能評價:電池材料導熱係數測試方法研究
    而鋰離子電池在使用過程中會面臨著電、熱、力和質的不同邊界條件,這就使得準確測試電池材料導熱係數面臨著以下幾方面的嚴峻挑戰:(1)鋰離子電池材料往往涉及含能和儲能材料,在不同邊界條件下,如在充放電過程中會伴隨著生熱甚至熱解過程,在電池熱管理系統中還涉及到相變材料,這就要求要在這些電化學和熱化學過程中同時對導熱係數進行測量,這要比以往純熱物理變化過程中的導熱係數測試技術更為複雜。
  • 織物接觸冷暖感測試評價技術研究現狀
    織物的冷暖感可以用不同的物理參數進行描述,常用的有導熱係數、吸熱係數、人體與織物接觸時由人體通過織物流向環境的最大瞬態熱流。本文對目前織物冷暖感測試技術的研究現狀進行綜述,分析各種測試方法的特點,並提出改進意見,以開展相應國產化測試儀器的研究和開發。2.
  • 新的孤子雷射脈衝可在萬億分之一秒內提供高能量
    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雷射器,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提供高能量,在眼睛和心臟手術或精細材料的工程設計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雪梨大學光子學和光學科學研究所所長Martijn de Sterke教授說。"這種雷射具有這樣的特性,當它的脈衝持續時間減少到不到一萬億分之一秒時,其能量可以超過極限。這使它們成為加工需要短、強脈衝的材料的理想選擇。
  • 動力電池用相變材料:國內外導熱和儲能性能測試中存在的問題
    日本北海道大學的Oya等人[2]採用泡沫鎳和熔融溫度為118℃的赤蘚糖醇相變材料製備了高溫複合相變材料,並採用雷射閃光法測量了導熱係數和比熱容。綜合測試結果表明,孔隙大小對潛熱和熔點幾乎沒有影響,採用0.5 mm孔徑大小的金屬泡沫所製成的複合相變材料的導熱係數從純赤蘚糖醇相變材料0.733 W/mk顯著提升到複合相變材料的11.6 W/mk。
  • 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固相擴散係數測量方法
    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過程主要包括Li+在正負極固相中的擴散、在電解液中的擴散和電極界面處的電荷交換過程,其中固相擴散是相對較慢環節,往往成為電池充放電過程中的限制環節。固相擴散係數是表徵電極材料動力學特徵的主要參數,因此準確的測量電極材料的擴散係數具有重要的意義。
  • QD中國:儀器需不斷發展來適應熱電材料的測試需求
    雖然從原理上來說,熱電材料的測試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是市場上的儀器還需要不斷發展來適應日趨多樣化的測試需求。例如,傳統的塞貝克係數測量儀器結構較為複雜,且測試單個樣品的時間較長,不利於樣品的快速檢測。此外,目前針對塊體材料性能測試的設備較多,而針對需要測量塞貝克係數分布材料(如薄膜材料和功能梯度材料等)的儀器較少,不能滿足材料組分均勻性研究的需求;大部分測試薄膜熱電性能的儀器主要測試的是薄膜內方向(即XY方向),而能夠測試薄膜厚度方向的儀器還非常少見;熱電材料研究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實用,所以熱電材料的熱點轉換效率非常重要,而能直接測量熱電材料的熱電轉換效率的儀器卻不多。
  • 光纖連接器的反射係數漂移測試中的靈敏度和重複性研究
    傳統的連續波反射計(光源、功率表和耦合器)已被與幹涉有關的穩定性問題所困擾,而使用脈衝反射計(OTDR 的變體)則靈敏度較差,重複性也不好。由於這些原因,測量低反射連接器的反射值的變化和漂移幾乎是不可能。使用 IQS-12001B 測量反射係數     EXFO的 IQS-12001B 光纖跳線測試系統,在反射係數測量的穩定性和重複性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性能改進。
  • 雙波長雙脈衝雷射加工技術
    雙脈衝雷射加工使用了雷射脈衝對,兩脈衝之間有固定的延時以至於由主脈衝形成的燒蝕產物能夠吸收從脈衝的能量(見圖1)。這樣得到的就是一個經過修正的雷射燒蝕加工過程,該過程比直接的雷射燒蝕效率更高,而且可以減少小孔堵塞的可能性。脈衝對的從脈衝不直接打到工件上,而是被主脈衝的燒蝕產物吸收。
  • GHz革命-超快雷射加工的福音
    然而正因為飛秒雷射的單脈衝能量(Pulse Energy)相對較低,如果提高脈衝的重複頻率(Repetition Rate)來提高加工速度,單個脈衝帶來的低熱量也會因為脈衝重複頻率不斷疊加,加大了熱影響區域的形成,失去了飛秒雷射加工低熱影響區域的特性。
  • 金屬所材料熱物理性能測試研究五十年
    端點懸掛聲頻共振法高溫彈性模量測試方法和裝置與電熱穩態法石墨高溫熱導率測試方法和裝置於1965年通過委託單位專家的驗收鑑定,全部合格。此外,1500℃電脈衝石墨高溫比熱,1000℃脈衝回波法鋼材小試樣彈性模量,1000℃聲頻共振彈性模量,1000℃示差線膨脹裝置也都相繼建立。70年代在我國第一顆返地衛星研製任務的帶動下,金屬所的高溫熱物性測試研究進入全盛的發展時期。
  • 金屬雷射切割機的雷射衝擊強化
    雷射脈衝能在金屬表面產生峰值高達10000000000Pa的應力波,假若在金屬表面塗上一層能透過入射雷射的從財力哦啊啊,雷射產生的應力波幅值就會明顯升高,這些應力波幅值的升高倍數受控於雷射加熱透明材料的溫度,近似於入射雷射脈衝的波形。
  • 開關電源測試規範詳解
    絕對穩壓係數:A.絕對穩壓係數:表示負載不變時,穩壓電源輸出直流變化量△U0 與輸入電網變化量△Ui 之比。即:K=△U0/△UiB.相對穩壓係數:表示負載不變時,穩壓器輸出直流電壓Uo 的相對變化量△Uo 與輸出電網Ui的相對變化量△Ui 之比。即:S=△Uo/Uo /△Ui/Ui2.
  • 雷射vs強脈衝光,有什麼不同?
    雖然雷射與強脈衝光本質相同,但各自具有特點,我們該如何選用合適的技術進行治療呢?今天就來詳細分析雷射和強脈衝光之間的區別。1.什麼是雷射?雷射對應的英文是LASER,意思是:受激輻射方式釋放的光,充分說明了雷射的本質。用通俗點兒的話來講,雷射是一種作用精準、輻射時擴散度很低的光。
  • 詳解半導體分立器件脈衝測試的必要性及相關要求
    二、有關標準對脈衝測試的要求由於器件晶片在參數測試時的附加溫升是耗散功率、器件熱阻和測試時間的複雜函數,很難用一個簡單公式來描述在不同的耗散功率、器件熱阻和預期達到的晶片附加溫升的情況下,採用多長的測試時間才合理。為了統一測試要求,有關標準規定了脈衝測試的要求和推薦的條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