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固相擴散係數測量方法

2021-01-08 新能源Leader

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過程主要包括Li+在正負極固相中的擴散、在電解液中的擴散和電極界面處的電荷交換過程,其中固相擴散是相對較慢環節,往往成為電池充放電過程中的限制環節。固相擴散係數是表徵電極材料動力學特徵的主要參數,因此準確的測量電極材料的擴散係數具有重要的意義。

恆電流間歇滴定法(GITT)是測量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擴散係數的常用方法,但是GITT法測量的準確性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Zheng Shen(第一作者)和Chao-Yang Wang(通訊作者)等人設計了一種最小二乘法的GITT測量方法,相比於傳統的GITT方法,測量的準確性最多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在GITT方法中認為擴散過程主要發生在顆粒的表層,因此這就要求放電持續時間τ要足夠小(τ<<L2 s /Ds,其中Ls為材料的特徵長度),因此GITT方法需要採用小電流進行脈衝放電,然後需要足夠的時間進行靜置,因此一次測量往往需要耗費數十小時的時間,此外該方法最為嚴重的問題還在於其準確度無法得到保證,對於同一種材料我們往往能夠在文獻中發現多種不同的測量結果。

下圖為一個典型的GITT測試案例,採用的為1.2mAh的扣式電池進行測量,正極材料為NCM,負極為金屬鋰。在開始測試前,電池首先充電至100%SoC,然後靜置1h,然後進行以0.1C的倍率脈衝放電40次,每次脈衝持續時間為15min,然後靜置30min,因此電池每次脈衝放電SoC狀態降低2.5%,40次脈衝後NCM材料降低到0%SoC,同時該過程還可以生成一個具有40個點的SoC與開路電壓之間的關係曲線。

下圖c為電池在92.5%SoC時一個脈衝放電過程中的電壓變化,從圖中能夠看到在加載電流後電池的電壓快速從V0降低到V1,該電壓降主要來自於歐姆阻抗和電荷交換阻抗,隨後電池的電壓緩慢的降低到V2,這一過程主要是受到Li+在固相中擴散的影響,當電流移除後電池的電壓緩慢升高到了V3,這主要是由於Li在固相中的再分布引起。

在這裡我們比較關注兩個電壓變化,一個是穩態電壓的變化△Vs = V0 V3,以及固相擴散造成的電壓降△Vt = V1 V2,因此材料的固相擴散係數可以根據下面的公式進行計算.其中nM為摩爾質量,VM為摩爾體積,S為電極的表面積,τ為每次脈衝放電的持續時間。

如果我們認為NCM為球形顆粒,因此上述的公式實際上可以轉變為下式,其中Rs為球形顆粒的半徑

採用GITT方法測量固相擴散係數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測量的準確性,首先是測量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往往需要手動處理,其中電壓V1的精度則非常依賴於採樣速度,此外對於一些充放電過程中會產生相變的材料,往往會產生△Vs接近於0的情況,因此根據上式1或2可以看到此時計算得到的固相擴散係數也接近於0,這與實際情況是不符合的。

GITT方法的誤差可以根據獲得的實驗測試電壓數據與模型預測的電壓數據之間的差值獲得(eGITT = VGITT – V),均方差則如下式所示

對於VGITT,作者根據表面擴散理論採用微分方程進行了計算(如下式所示),其中S為電極總面積,F為法拉第常數,z為電荷數,VM為摩爾體積,I0為施加的電流。作者認為開始的時候I0和τ比較小,在隨後的過程中則比較大,因此開路電壓的斜率dV/dγ接近於常數,等於△Vs/△γ。其中△γ如下式5所示,MB為分子量,mB為活性物質的總質量。

因此,如果我們將式1和5代入到公式4中則我們可以獲得下式

因此在滴定的過程中VGITT表達式如下式所示,其中0<t<τ,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公式6和實驗測量數據對GITT測量的誤差進行分析。

下圖為一個扣式電池的模型示意圖,1)在該模型中假設NCM材料都是由直徑為Rs的球形顆粒構成;2)Li+在電解液中的擴散速度較快,因此可以忽略;3)放電電流較小;4)每次放電過程中電池的SoC狀態變化較小;5)符合絕熱條件。

對於半電池而言,有下式所示的二階阻抗模型,其中α1=C+/(3AFδεs), α2=Ds/Rs2,電池的總阻抗RT=Rf+RCT

其中RCT如下式所示

在該項工作中作者發現採用最小二乘法α2能夠更好的與電壓數據進行擬合,同時Rs又是已知的數據,因此我們可以根據α2獲得固相擴散係數Ds

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可以將上式7轉變為下式8所示的形式,式中的參數與模型中的相關參數構成聯繫,如果我們根據下式獲得a1,則材料的擴散擴散係數可以寫為Ds = a1 Rs2/35

下圖展示了基於最小二乘法的數據處理流程

下圖展示了基於傳統GITT法(空心點)和基於小二乘法的GITT測量方法得到的電極的擴散係數,以及測量誤差曲線,從圖中能夠看到當電池的SoC在10%以上時,NCM材料的固相擴散係數Ds基本在10-10到10-11cm2/s,這與公開發表的一些數據是一致的。其中基於最小二乘法的GITT方法在<5%SoC時測量結果變得非常不穩定,而常規的GITT方法則相對比較穩定。

從下圖b所示的兩種測量方法的準確性變化曲線上可以看到,在大於50%SoC的範圍內,傳統GITT方法的測量誤差顯著增加,而基於最小二乘法的LS-GITT方法則在多數的範圍內都具有更好的測量準確度。

傳統的GITT法由於忽略了放電過程中體相容量變化對於電壓的影響,因此往往會過高的估計固相擴散係數,而基於最小二乘法的GITT測量方法則能夠更好的反應電壓的變化,從而獲得更為準確的測量數據。

文主要參考以下文獻,文章僅用於對相關科學作品的介紹和評論,以及課堂教學和科學研究,不得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Least Squares Galvanostatic Intermittent Titration Technique (LS-GITT) for Accurate Solid Phase Diffusivity Measurement,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60 (10) A1842-A1846 (2013), Zheng Shen, Lei Cao, Christopher D. Rahn,zand Chao-Yang Wang

文/憑欄眺

相關焦點

  • 鋰離子電池電化學測量方法解析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電極過程的響應時間不同,總的來說:電荷轉移<表面反應<電子傳輸<界面擴散<固相反應<體相擴散,因此離子在電極、電解質材料內部的擴散以及固相反應一般是速率控制步驟。極化及類型在施加了外來電場後,電池或電極逐漸偏離平衡電勢的狀態,稱之為極化。
  • 原位直接觀測鋰離子電池電極動力學特徵
    鋰離子電池在充放電的過程主要包含Li+在固相中的擴散、在液相中的擴散,以及在電極界面處的電荷交換過程,其中固相擴散過程屬於限制環節,會對電池的倍率性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固相擴散係數是表徵Li+在電極活性物質內部擴散速度的主要參數,目前常見的測量方法主要有PITT、GITT、EIS和CV等方法。而近日,德國達姆施塔特應用科技大學的Florian Rittweger(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等人開發了一種基於原位光學觀測的測量磷酸鐵鋰電極動力學特性的方法,讓我們能夠對於電極擴散的動力學特徵進行直接的觀測。
  • 鋰離子電池電化學測量方法概述
    鋰離子電池電極過程一般經歷複雜的多步驟電化學反應,並伴隨化學反應,電極是非均相多孔粉末電極。為了獲得可重現的、能反映材料與電池熱力學及動力學特徵的信息,需要對鋰離子電池電極過程本身有清楚的認識。
  • 鋰離子電池參比電極的測試誤差來源哪裡?終於有了詳細的解釋
    於此,清華大學歐陽明高院士課題組探討了在商業電池中植入Li/Cu參比電極測量負極電位的可靠性,明確了RE電位測量的誤差來源,為消除RE誤差和改善RE測量的準確性提供了指導性建議。實驗過程基於28.8Ah的商業軟包電池,電壓範圍為2.8-4.2V,其中Li(Ni0.5Co0.2Mn0.3)O2為正極材料,石墨為負極材料。
  • 鋰離子電池的交流阻抗分析方法
    鋰離子電池電池的主要反應過程可以分為電子傳導、Li+在電解液內的擴散、Li+在電極/電解液界面處的電荷交換和固相擴散等過程,通常這些過程會混雜在一起,難以進行區分,而交流阻抗為區分這些阻抗提供了很好的手段。交流阻抗的基本原理是對電池施加一個從高頻至低頻變化的正弦波電壓信號或電流信號,根據輸出的電流或電壓信號對電池的阻抗信息進行分析。
  • 鋰離子電池電化學測量方法分類介紹
    本質上恆電流法和恆電勢法在極化曲線的測量方面具有相同的功能,如果電化學體系中存在電流極大值時選擇恆電勢法,存在電勢極大值時選擇恆電流法。  1.3 穩態測量方法的應用  穩態極化曲線是研究電極過程動力學最基本的方法,在電化學基礎研究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
  • 如何用交流阻抗數據確定鋰電材料的擴散係數?
    鋰離子電池是利用Li+在正負極之間的遷移和擴散,在正負極之間建立Li的濃度差,從而儲存電能。因此Li+在正負極之間的擴散會對鋰離子電池性能產生顯著的影響,如果我們按照從快到慢的速度為Li+擴散的各個環節排序的話,無疑Li+在電解液之中的擴散是最為迅速的,其次是Li+在正負極表面的電荷交換過程,這一過程的速度就相對較慢了,容易成為限制緩解,而Li+在正負極材料內部的擴散速度是最慢的,這一環節也往往成為限制鋰離子電池倍率性能的關鍵。
  • 鋰離子電池熱性能評價:電池材料導熱係數測試方法研究
    圖1-1所示為典型的鋰離子電池的結構,鋰離子電池主要包括電極材料、電解質材料、隔膜材料、電池堆和熱管理高導熱相變複合材料。(2)導熱係數測試方法眾多,但針對鋰離子電池材料的複雜特徵和要求,首先要需要找出合理的測試方法,以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這對鋰離子電池材料和電池熱管理尤為重要。(3)由於鋰離子電池材料導熱係數測試所涉及的環境條件眾多,會涉及眾多不同的導熱係數測試方法和設備。
  • 詳細分析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選擇
    打開APP 詳細分析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選擇 李倩 發表於 2018-04-26 09:59:31 目前,國際上鋰離子電池的生產地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和韓國,主要的鋰離子應用市場為手機和電腦。隨著鋰離子電池的不斷發展,應用領域也在逐漸的擴大,其在正極材料的使用方面已經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的方向轉變,其中包括:橄欖石型磷酸亞鐵鋰、層狀鈷酸鋰、尖晶石型錳酸鋰等等,實現多種材料的並存。 從技術發展方面能夠看出,在日後的發展中還會產生更多新型的正極材料。
  • 機械-電化學模型還原「機械壓力」對鋰離子電池電性能的影響
    但是在Li+嵌入和脫出正負極材料的過程中,會導致活性物質發生體積膨脹,從而在鋰離子電池內部產生應力,特別是在嵌鋰不均勻時,不同嵌鋰狀態的活性物質會產生不同的應變,因此導致顆粒內部產生極大的應力,導致顆粒產生裂紋和容量衰降。
  • 淺談鋰離子電池的原理及其發展趨勢
    電荷補償可以由主體材料能帶結構的改變來實現,電導率在嵌入前後會有變化。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可穩定存在於空氣中與其這一特性息息相關。嵌入化合物只有滿足結構改變可逆並能以結構彌補電荷變化才能作為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  控制鋰離子電池性能的關鍵材料——電池中正負極活性材料是這一技術的關鍵,這是國內外研究人員的共識。
  • 鋰電池計算模擬--AIMD算擴散係數、擴散能壘
    前情提要無論是鋰電池電極材料,還是固態電解質,鋰離子的遷移速率都直接決定了其倍率性能,而倍率性能又決定了手機/汽車是1小時充滿電還是1分鐘衝滿電。通過理論計算可以直接算出Li+的擴散係數,從而直接衡量倍率性能。昨天!鋰離子電池終於拿到了諾貝爾化學獎。小編也是早就預測並編輯好了這三個人的資料,在直播公布的第一分鐘就發出了新聞。可以預測,未來一段時間鋰離子電池研究必然又又又又會成為熱點。理論計算在鋰電池研究中也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鋰離子電池電化學活性反應面積的電化學分析方法
    鋰離子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電化學反應(電荷轉移)在活性物質表面發生,而發生反應面積的大小則反映了得失電子的多少。通過不同循環周數條件下的測試可分析正負極材料在不同階段活性位點的變化;不同倍率條件下的測試結果則反映了影響正負極表面活性位點的因素;同時建立不同材料活性位點資料庫,作為材料篩選和比較的依據,將其作為電極參數與電池性能進行關聯。因此,開發一種表徵活性位點的測試方法是有必要的。
  • 交流阻抗在商業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
    交流阻抗的測試方法主要是通過對電池施加一個正弦波動的電流或電壓,並對電池反饋的電壓或電流信號進行測量,頻率的測量範圍通常在數十kHz,到數mHz之間,從而生成一個阻抗譜,這種方法主要是用於分析電池內部具有不同時間常數的反應過程。
  • 一種表徵鋰離子電池活性反應面積的電化學方法技術
    通過不同循環周數條件下的測試可分析正負極材料在不同階段活性位點的變化;不同倍率條件下的測試結果則反映了影響正負極表面活性位點的因素;同時建立不同材料活性位點資料庫,作為材料篩選和比較的依據,將其作為電極參數與電池性能進行關聯。因此,開發一種表徵活性位點的測試方法是有必要的。1.
  • 碳納米管來製造矽陽極鋰離子電池,開拓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使用
    打開APP 碳納米管來製造矽陽極鋰離子電池,開拓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使用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8 16:24:27
  • 電化學測試 | 鋰離子電池穩態測量技術-線性電勢掃描伏安法(LSV/CV)
    關注《2021上海國際新能源鋰電池技術展覽會》,請加微信 ↑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在電池充放電過程中一般經歷以下幾個步驟
  • 有機電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前景分析
    據介紹,鋰離子電池目前廣泛應用於各類可攜式電子設備,在人類社會的信息化、移動化、智能化、社會化等方面凸顯作用,並有望在電動汽車和智能電網等領域大規模應用。商品化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是無機過渡金屬氧化物和磷酸鹽,如LiCoO2、LiMn2O4、LiFePO4和LiNixMnyCozO2等。
  • 電化學測試|鋰離子電池穩態測量技術-線性電勢掃描伏安法(LSV/CV)
    文章來源於電化學能源,作者電化學能源 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在電池充放電過程中一般經歷以下幾個步驟:溶劑化的鋰離子從電解液內遷移到電解液/固體電極的兩相界面;溶劑化的鋰離子吸附在電解液/固體電極的兩相界面;去溶劑化;電荷轉移,電子注入電極材料的導帶,吸附態的鋰離子從電解液相遷移至活性材料表面晶格
  • 新方法快速計算鋰離子電池動力學模型
    對於鋰離子電池的管理系統BMS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準確的計算出鋰離子電池組的充電狀態SoC,健康狀態SoH、可用能量和功率等參數,這就需要一個準確的鋰離子電池模型。一般而言,常見的鋰離子電池的模型分為兩大類:1)經驗模型;2)物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