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發表於 2020-04-08 16:24:27
據外媒報導,美國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碳納米管來製造帶有矽陽極的鋰離子電池。該設備在1500次循環後的容量保持率優於87%。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發現克服了將矽用作陽極的許多障礙,開拓了鋰離子電池中電極材料的使用。
二級離子質譜儀使PNNL的科學家能夠在分子水平上觀察鋰離子電池
外媒介紹,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的科學家使用碳納米管來克服開發鋰離子電池矽陽極所固有的一些問題。
實驗得出,如果用矽陽極替代當今廣泛應用於商業電池中的石墨陽極,則有可能顯著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
然而,矽也存在問題,當它與鋰形成合金時,它會大幅度膨脹,有時膨脹高達400%,其膨脹會導致一系列性能的下降。
儘管今年美國萊斯大學的科學家證明了使用多孔矽的方法能夠解決問題,但由此產生的陽極缺乏機械強度,因此必須將其容量限制在遠低於最大電勢(儘管仍遠高於石墨)的水平,以最小化電極上的應力。
PNNL小組轉而使用碳納米管並將其用於矽陽極。利用鋁熱還原技術,研究小組製備了碳納米管矽微球,這種小而圓的顆粒能夠吸收矽顆粒的膨脹,將其限制在全鋰化的30%左右。陽極還表現出優異的機械強度,能夠承受200兆帕的壓力。
研究人員根據碳納米管這一概念製造了幾種矽電極設計,並以論文《具有非凡機械強度的分級多孔矽結構如高性能鋰離子電池陽極》發表在了《自然通訊》上。
研究小組認為,基於碳納米管-矽的分級多孔納米結構為下一代電池的實際應用帶來了巨大的希望,下一步將研究可擴展的電池生產方法,比如利用噴霧乾燥和機械冷凝。
微鋰電團隊分析,納米結構的電池材料和電極的合理設計,將為電池材料的設計開闢新的領域。
責任編輯:gt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