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開發出蜘蛛網狀鋰離子電池新材料

2020-12-05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韓國成均館大學發布消息稱,其研究組根據蜘蛛網的結構與功能開發出鋰離子電池高性能電極活性材料,成功解決了高容量材料退化和充放電速度慢等問題,可以應用於多種類型的高容量二次電池。

    目前科學家為了克服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石墨容量受限(約370ma h/g)的缺點,開發了高容量矽和過渡金屬氧化物等多種材料,但是,大部分高容量材料因電傳導速度較慢,導致充電和放電速度緩慢或充電放電時因體積膨脹而出現限速特性和長期不穩定性等問題。

    韓國研究組通過運用冰膜方法,將蜘蛛網形狀的三維網絡結構組建成具有多重保障的碳納米管,並對其進行臭氧處理,使納米管表面像蜘蛛網一樣,具有彈性功能。該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雜誌《先進能源材料》上。
   

相關焦點

  • 乾貨| 鋰離子動力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的發展趨勢
    開發高電壓、高容量的正極新材料成為動力鋰離子電池比能量大幅度提升的主要途徑; 負極材料將繼續朝低成本、高比能量、高安全性的方向發展, 矽基負極材料將全面替代其他負極材料成為行業共識. 此外, 本文還對鋰離子動力電池正極、負極材料等的選擇及匹配技術、動力電池安全性、電池製造工藝等的關鍵技術進行了簡要分析, 並提出了鋰離子動力電池研究中應予以關注的基礎科學問題.
  • 韓國電池龍頭SKI聯手98歲諾獎得主,開發下一代電池技術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行業巨頭們紛紛加大對其「心臟」動力電池的研發力度。韓國動力電池龍頭企業SKI近日宣布,將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被稱為「鋰離子電池之父」的美國材料學家約翰古迪納夫合作研發下一代電池技術。
  • 新型聚合物材料 促進電池自愈和循環利用
    據外媒報導,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工程師,開發出一種固體聚合物電解質,幫助製造商生產可循環、自我修復的商用電池。這種電解質在受損後可以自我修復,而且可在不使用刺激性化學物質或高溫情況下循環利用。 鋰離子電池經過多次充放電循環後,會形成微小的鋰枝晶,使電池壽命縮短,出現熱點和短路。
  • 新型聚合物材料促進電池自愈和循環利用
    據外媒報導,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工程師,開發出一種固體聚合物電解質,幫助製造商生產可循環、自我修復的商用電池。這種電解質在受損後可以自我修復,而且可在不使用刺激性化學物質或高溫情況下循環利用。鋰離子電池經過多次充放電循環後,會形成微小的鋰枝晶,使電池壽命縮短,出現熱點和短路。
  • 新型鋰離子超導體可實現安全,高性能的全固態電池
    圖片來源:韓國科學技術學院(KIST) 一種快速的鋰離子傳導性固體電解質材料,與典型電池中使用的液體電解質相當。為鋰離子超導體開發的創新合成方法,在生產率和材料性能之間沒有任何妥協。
  • 新材料讓鋰離子電池9分鐘充電80%
    新材料讓鋰離子電池9分鐘充電80% 2020-10-20 02:45:32 責任編輯:房家梁 2020年10月20日 02:45 來源:科技日報參與互動   新材料讓鋰離子電池
  • 英媒:比利時機構研製出創新型固態鋰離子電池
    校際微電子中心的研究人員正在研製下一代電池,用固態電解質取代液態電解質,從而增加電池的能量密度。  最近,校際微電子中心研製出一種固態納米複合材料電解質,導電性尤其突出,高達每釐米10毫西門子,而且今後有望進一步提升。校際微電子中心已使用這種新電解質製造出一個電池原型。這個電池原型的能量密度達到每升200瓦時,充電速度為兩小時。
  • 俄德合作開發鈉電池價格低廉 或可替代鋰離子電池
    原標題:俄德合作開發鈉電池價格低廉 或可替代鋰離子電池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生物化學物理研究所和德國亥姆霍茲德勒斯登羅森多夫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共同合作,日前研發出可以替代鋰離子電池的鈉電池。由於鈉電池材料價格低廉,或可成為廣泛用於智慧型手機的新一代電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納米能源》雜誌上。
  • 詳解三類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工作原理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人們對於電池的需求和依賴與日俱增。電池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廣泛應用於各種小型便攜電子設備中,隨著能源緊缺和環境汙染問題的突顯,其已成為電動汽車、清潔能源儲存設備等大型設備中的核心環節。在眾多的電池體系中,如圖1所示,最吸引人的當屬鋰離子電池。
  • 詳細分析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選擇
    目前,國際上鋰離子電池的生產地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和韓國,主要的鋰離子應用市場為手機和電腦。隨著鋰離子電池的不斷發展,應用領域也在逐漸的擴大,其在正極材料的使用方面已經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的方向轉變,其中包括:橄欖石型磷酸亞鐵鋰、層狀鈷酸鋰、尖晶石型錳酸鋰等等,實現多種材料的並存。 從技術發展方面能夠看出,在日後的發展中還會產生更多新型的正極材料。
  • 寧波材料所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與鉛酸、鎳鎘、鎳氫等電池相比,由於其較高的能量密度、較長的使用壽命、較小的體積、無記憶效應等特點,成為現今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  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組件之一,其作為鋰離子的受體,在充放電過程中實現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因此,負極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鋰離子電池的整體性能。
  • 研究人員開發出全固態二次電池新電極結構
    韓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全固態二次電池的電極結構。如果採用這種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電池的能量密度可大幅提高,對高性能二次電池的開發有巨大貢獻。來自電子通信研究所(ETRI)和大邱慶北科學與技術研究所(DGIST)的聯合研究小組在確定了活性材料之間鋰離子擴散的機理後,設計了一種用於全固態二次電池的新電極結構。
  • 中美科學家研製出可快速充電鋰離子電池材料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季恆星教授研究組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等機構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黑磷複合材料,充電9分鐘即可恢復約80%的電量,使兼具快速充電、高電荷容量、長壽命優點的鋰離子電池成為可能。10月9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發表了這項成果。
  • 鋰離子電池熱性能評價:電池材料導熱係數測試方法研究
    圖1-1所示為典型的鋰離子電池的結構,鋰離子電池主要包括電極材料、電解質材料、隔膜材料、電池堆和熱管理高導熱相變複合材料。但在實際工程應用中,還是希望能對測試方法進行優化和開發測試新技術,從而實現用儘量少的測試方法和儀器設備儘可能多的滿足各種各種鋰離子電池材料的導熱係數測試需求。(4)由於鋰離子電池材料還涉及其他熱性能參數和表徵參數,如比熱容和熱失控等,這樣就要求導熱係數測試方法和儀器能與其他熱性能參數測試儀器進行集成,使得測試儀器具備多功能性,在一臺測試儀器上可實現多個參數的測試。
  • 新電解質可杜絕鋰離子電池短路問題
    原標題:新電解質可杜絕鋰離子電池短路問題   新電解質可杜絕鋰離子電池短路問題   有助於開發更強大實用的下一代充電電池   科技日報訊 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電解質,不但能解決鋰離子電池短路起火問題,還能大幅提高電池效能和使用壽命。
  • 美國研究員開發環保方法 可降低鋰離子電池回收成本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納米工程師開發出一種新工藝,可以使廢舊正極材料恢復至完好狀態,更加經濟有效地回收鋰離子電池。比起目前的方法,該工藝採用更加環保的化學物質,可將能耗降低80-90%,並使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約75%。
  • 石墨烯材料助力鋰離子電池性能更上一層樓
    隨著對現有材料和電池設計技術的改進以及新材料的出現,鋰離子電池應用領域一直不斷地被拓展,尤其是近年來3C電子產品不斷追求輕、薄、短、小,鋰離子電池已成為最佳的選擇。  如今全球鋰電池應用市場需求規模有二成以上穩定的成長,除了既有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外,鋰電池的應用已深化在行動電源、不斷電系統與電動汽機車等的應用上。
  • 製備出高性能錳基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
    以電動汽車和電網蓄能為重大應用需求的下一代鋰離子電池,在滿足安全、環保、成本、壽命等基本條件下,對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碳納米管來製造矽陽極鋰離子電池,開拓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使用
    打開APP 碳納米管來製造矽陽極鋰離子電池,開拓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使用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8 16:24:27
  • 鋰離子電池的開發背後的環境問題
    此時,可充電電池(如使用活性鹼金屬鋰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努力解決了該問題。正是在1970年代的全球石油危機期間,鋰離子電池才奠定了基礎,當時出生於諾丁漢的M Stanley Whittingham致力於開發不依賴化石燃料的能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