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月球樣本實驗室公開,靜候 2kg 月球樣本歸來

2021-01-10 騰訊網

IT之家12月6日消息 據 @央視軍事官方微博今日報導,我國首個月球樣本實驗室建成,目前已經做好各項準備,隨時可以接收嫦娥五號返回艙帶來的月球表面樣品。該實驗室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月球與深空探測研究部。實驗室寫有 「安全解封、科學處理、妥善存儲」的標語,展現了實驗室對於月球樣本處理全程的嚴謹操作。央視軍事頻道採訪了地面應用系統副總指揮,張總。

視頻中展示了包括解封操作臺、過渡艙控制閥、表取樣臨時存儲裝置、鑽取樣臨時存儲裝置、表取樣永久存儲裝置、密度分析操作臺等實驗設備。嫦娥五號採樣時沒有大氣環境,樣本裝置內部為真空,解封有困難,為此實驗室專門研製了真空解封裝置,確保不破壞樣本。

視頻中可見,實驗室的各個操作臺均為真空設計,有著黑色橡膠手套。科研人員需透過手套,在真空環境下進行月球樣本的解封、實驗等操作。

據IT之家了解,嫦娥五號本次任務獲取了兩種月球土壤樣本,一是利用抓取裝置獲得月球表層土壤,二是利用鑽探設備獲得月球表面下 2 米深的月巖樣本,兩種樣本進行分開儲存。

地面副總指揮張總介紹了月球樣本的處理規範:

科學的處理

一是採用科學的方法,制定科學的規範和方案,保證結果可信。第二是利用最精密儀器進行實驗,並且使用最少量的樣品展開研究,讓樣本發揮最大功效。

妥善存儲

樣品分為永久存儲和臨時存儲兩部分。永久存儲意味著永久保存;臨時儲存就是放在實驗室進行物理化學分析,以及用於科學展示用途。

▲圖片來自中國探月

IT之家了解到,12 月 6 日嫦娥五號上升器已經將採集完的月球表面樣本轉移至返回器,中午嫦娥五號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將擇機返回地球。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中國已做好一切準備,首個月球樣本實驗室公開
    這也就是說嫦娥5號實現了中國在航空領域的第1次月球軌道交匯對接,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同時也關係著接下來在航天航空領域的發展研究。除此之外,嫦娥5號獲取的月球樣本,回到地球之後,會直接進入到國家天文臺月球樣本實驗室,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中國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首個月球樣本實驗室公開,從媒體發布的視頻和照片中可以看出,在這個實驗室中有非常專業的設備,比如說解封操作臺,過渡艙控制閥等。
  • 40年首次帶回月球樣本!中國航天引美國登門拜訪,要求分享成果
    嫦娥5號發射成功的消息傳來,原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第一時間要求我們中國分享月球樣本的採樣結果。美國這麼要求的依據是什麼?是否存在滿足美國要求的可能?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發展迅猛,一系列的載人航天計劃、北鬥組網計劃、行星探測計劃不斷開展。
  • 嫦娥五號王者歸來,就為取兩公斤月球樣本?雄心壯志毫不掩飾
    前文提到嫦娥五號著上組合體充分繼承了嫦娥三/四號平臺,這意味著登陸月球的重量將與後者大體持平,而攜帶月壤樣本用於月面起飛的上升器重量仍然高達509公斤,這一重量遠遠超過了玉兔號月球車的140公斤。
  • 塵封50年的月球秘密,NASA解鎖阿波羅17號帶回的月球樣本
    其實所謂的秘密就是一份封存了近50年的月球樣本,NASA稱這份編號為73002的月球樣本是此前由阿波羅17號上的太空人從月球上收集帶回的珍貴樣本,裡面放置的是月球50年前的巖石和土壤。其實對於登月,我國的情懷其實更深,我國自古就有嫦娥登月的傳說,我們的探月工程叫「嫦娥工程」,嫦娥系列探測器不斷地對月球進行著研究,月球車也叫「玉兔號」,玉兔二號如今正在月球上呢!
  • 《科學》高度關注中國嫦娥五號最新行動:新樣本提供月球年齡
    中國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於11月晚些時候前往月球「抓把土回來」,這是我國探月工程三期項目之一,也是我國月球探測第一階段「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美國《科學》雜誌對此予以高度關注。日本大阪大學宇宙化學家寺田健太郎說,中國獲得的月球樣本將有助科學家繪製出更清晰的月球歷史圖景,新的樣本提供的月球年齡「將是嫦娥五號樣本最重要、最令人興奮的新發現。」不過,他也強調說,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一次40多年來從未有人嘗試過的精彩絕倫的太空飛行。
  • 我們為何需要月球樣本?月球就是太陽系的歷史書
    月球沒有磁場、沒有大氣層,太陽輻射和宇宙輻射可以直接影響月球,這讓月球表面土壤完整記錄了太陽系的一切變化,挖掘月球樣本,就像是查看太陽系的天然歷史書。    月球沒有地球的這些特徵,因此月球會不斷吸收這些帶電粒子,通過挖掘月球的土壤和巖石,就可以研究太陽系的輻射歷史。
  • 專家發現:阿波羅17號採集的月球樣本,記錄了月球數百萬年的歷史
    格裡爾說道:「我們正在一個原子一個原子地分析來自太空的巖石顆粒,這是首次對月球樣本進行此類的研究,我們正在使用一種許多地質學家甚至從未聽說過的技術進行研究。」像鐵或水這樣的物質,在月球土壤中形成了小而複雜的結構。一個原子一個原子地研究月球土壤樣本,可以詳細地了解月球的組成。這項技術涉及到使用一束帶電原子在塵埃顆粒的表面雕刻出一個尖銳的尖端,這個尖端只有幾百個原子寬。
  • 嫦娥五號「奔月」在即:帶回2千克月球樣本,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它在月面軟著陸後,用自動鑽孔機採集月球樣品,然後把樣品封裝於返回艙內。接著,上升級從月面起飛返回地球,最終返回艙於1970年9月24日在蘇聯境內著陸。它從月球豐饒海取回了一塊101克的小樣本。2011年4月1日,「嫦娥二號」半年設計壽命期滿後,又進行了一系列拓展試驗,開創了我國航天一次發射開展多目標多任務探測的先河。「嫦娥三號」是探月二期工程的主任務。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在月面軟著陸,首次實現了我國對地外天體的軟著陸。12月15日,「嫦娥三號」的著陸器與巡視器互相拍照,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掌握落月探測技術的國家。
  • 相比較50年前美俄的月球取樣返回,我國「嫦娥5號」有什麼特點和優勢?
    進入11月份,我國航天還有一個壓軸大戲,那就是世界矚目的「嫦娥五號」即將要發射,不但是我國首次進行月球取樣返回,也將是21世紀世界上首個完成月球取樣並返回的國家!不過前蘇聯並沒放棄,1970年9月24日,「月球16號」終於成功地從月球上取回了101g樣本,也使得前蘇聯成為世界第一個從成功從月球上無人取樣回來的國家。
  • 科學菌:我們為何需要月球樣本?月球就是太陽系的歷史書
    月球從形成以來,就一直暴露在宇宙的真空環境中,45億年的時間裡,月球沒有受到任何嚴重的人為影響,基本保持著自然的狀態。 月球沒有磁場、沒有大氣層,太陽輻射和宇宙輻射可以直接影響月球,這讓月球表面土壤完整記錄了太陽系的一切變化,挖掘月球樣本,就像是查看太陽系的天然歷史書。
  • NASA聘請企業收集月球樣本
    NASA聘請企業收集月球樣本卜曉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經由招標選中一家私人企業,請其代為收集月球樣本,酬勞是1美元。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3日報導,美國初創企業「月球前哨」公司報價1美元,贏得一份為NASA採集月球樣本的合同。這是NASA低成本月球資源採集項目對外籤訂的4份合同之一。NASA今年早些時候宣布這一項目。其他3份合同的中標企業分別是美國馬斯滕航天系統公司、日本ispace公司及其歐洲分公司。
  • 我國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 長啥樣?
    【我國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月球樣品順利抵達地球,對於我們的探月工程技術人員來說,應該是圓滿完成了這次重要的航天任務。但是對於地面應用系統的科學家來說,月球樣品的科學研究工作可以說才剛剛開始。那麼,月球樣品將如何存儲、管理和研究呢?
  • 嫦娥五號奔月在即,計劃帶回2千克月球樣本,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它在月面軟著陸後,用自動鑽孔機採集月球樣品,然後把樣品封裝於返回艙內。接著,上升級從月面起飛返回地球,最終返回艙於1970年9月24日在蘇聯境內著陸。它從月球豐饒海取回了一塊101克的小樣本。2011年4月1日,「嫦娥二號」半年設計壽命期滿後,又進行了一系列拓展試驗,開創了我國航天一次發射開展多目標多任務探測的先河。「嫦娥三號」是探月二期工程的主任務。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在月面軟著陸,首次實現了我國對地外天體的軟著陸。12月15日,「嫦娥三號」的著陸器與巡視器互相拍照,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掌握落月探測技術的國家。
  • 以色列月球探測器墜毀 「打翻」地球最強生物樣本
    以色列月球探測器墜毀「打翻」地球最強生物樣本:「水熊蟲」將 「定居」月球?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張曉雅】高真空、寬溫差、強輻射,具有嚴峻環境的月球現在很可能有了生命,並且,這種生命還是地球上最「難以毀滅」的物種--水熊蟲。
  • 行星科學專家鄭永春博士:為何到月球上去「挖土」?樣本有利於...
    11月24日4時30分,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火箭飛行約2185秒後,探測器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按計劃,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約20多天後將帶回我國首份自主無人採集的月球樣品。
  • 若把月球樣本成功帶回地球好似跳一場「深空芭蕾舞」?嫦娥五號厲害...
    藉助這些月球樣品,科學家們勾勒出月球早期的歷史,發現月球和地球擁有共同的「起源」,證實月球是地球與小型星體快速相撞後形成。美國月球樣本實驗室 空氣潔淨1000倍這裡是美國休斯頓詹森航天中心,這個實驗室裡封存著阿波羅登月任務收集月球樣本,包括巖石、巖心樣本、卵石和土壤。
  • 時隔44年,將再次帶回月球樣本
    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將採集約2千克的月球巖石、土壤樣本返回地球。這將是44年之後,人類再一次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嫦娥五號將如何完成探月「繞落回」三部曲的最終章?此次採集的樣本有望改寫我們對月球的哪些認知?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新樣本能告訴我們什麼?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將採集約2千克的月球巖石、土壤樣本返回地球。這將是44年之後,人類再一次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這9次任務帶回的月球樣本均採樣自月球正面的月海,年齡基本在30億到45億年間。而其中最古老的樣本,不僅幫助科學家提出大碰撞假說、重建了可能的月球起源過程,還為太陽系的演化提供了新的理論。將這些樣品稱作寶藏,可以說是一點也不為過。
  • 若把月球樣本成功帶回地球好似跳一場「深空芭蕾舞」?嫦娥五號厲害了
    嫦娥五號採樣區域年輕 有助月球演化研究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進行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和前蘇聯曾分別實施過月球採樣,《自然》雜誌刊文表示,如果嫦娥五號此次任務成功,將是時隔44年後,人類再次把月球樣本帶回地球,同時,嫦娥五號這回將要採樣的區域,存在月球表面比較年輕的玄武巖,獲得新的樣本,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
  • 月巖樣本分析結果挑戰主流月球起源理論
    這個巖漿盤最後形成距離我們最近的鄰居——月球。這一月球起源理論就是所謂的「巨大撞擊起源說」。電腦模擬結果顯示,如果巨大撞擊起源說符合物理學定律,巖漿盤中至少有40%的物質來自於「忒伊亞」。唯一一種能夠驗證巨大撞擊假設的方式就是對從月球帶回的巖石樣本中特定元素的同位素進行分析。  絕大多數元素的原子都能以略微不同的形態存在,也就是同位素,不同同位素的質量存在微小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