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眼裡,太空人是一個讓人羨慕的職業,因為他們可以去遙遠的外太空或者登上未知的星球。
如果你小時候的夢想是當一名太空人的話,你爺爺奶奶可能會很高興,給你最愛吃的喜之郎果凍!
但長大後你會發現,要當一名太空人真不是想像得那麼容易,而且太空人也並不是一個輕鬆的職業。
從1957年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全世界共有18名太空人在執行任務時犧牲。
這些重大的航天事故都發生在天空中,而且殘骸都墜落在了地球上,目前也並沒有發生在太空站的事故。
如果有太空人在太空站中喪生,那他的屍體該如何處理呢?
有些人說不能運到地球上,這是真的嗎?
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危險
我們知道,太空人的身體素質是一般人比不了的,他們可不會出現「暈機」或者心臟病發作的情況。
而且,太空飛行器或者太空站裡環境都是相當安全的,太空人一般不會在太空站裡遇到危險事件。
那航天的危險在哪呢?沒錯,是太空中,空間站的外面!
有時候,太空人需要在空間站外面執行任務,雖然繩索可以保證他們不會飄走,但太空中可是處處有「子彈」的。
微小的隕石以極高的速度穿梭在太空中,如果太空人不幸被小石子擊中,那將造成致命的危險。
高速運動的小石子在擊中太空人後會立刻在太空衣上撕開一個大口子,太空人將暴露在真空環境中。
人類適應了地球上的大氣壓,而一旦暴露在沒有氣壓的真空環境中,人體內的氣體就會開始膨脹,液體也會變成氣體。
肌肉中的水分也變成了水蒸氣,這些水蒸氣聚集在太空人的皮膚下,使得他的皮膚面積擴大到正常的兩倍。
氣壓的不足還會導致他的血液中的氮氣產生氣泡,從而引發巨大的頭痛,10秒後,太空人會昏倒。
一分鐘半後,太空人的心率和血壓會下降,直到因為低氣壓,沸點下降的血液開始沸騰為止。
同時,由於肺內部和肺外部巨大氣壓差,肺部會破裂流血,最終太空人會窒息而死,儘管他感覺不到。
沒有人希望會發生這種事,但考慮到航天過程充滿風險,人類必須做好任何可能發生的準備。
如何處理太空站中的屍體
首先,太空站中的屍體是可以帶回地球的,並非像傳言所說的不能將屍體帶回地球,在帶回前需要正確的保存。
怎麼保存呢?可以將屍體裝進氣密袋裡,再把氣密袋放進太空衣裡,這樣可以保證氣味不會飄散。
裝入袋子中的屍體會腐爛,但距離飛船返回地球還需要一段時間,在這之前,需要將屍體放置在溫度低的地方。
在空間站上,太空人一般將垃圾和食物殘渣放在站上最冷的地方,低溫會阻止細菌的繁殖,從而減少食物腐爛。
所以,屍體大概率會跟它們放在一起,雖然有些不近人情,但空間站空間有限,這已經是最好的辦法了。
除了冷藏等待飛船返回地球或有太空梭來接回屍體之外,瑞典一家公司還發明了一種專門的屍體存放技術。
他們將這種技術稱為「Body back」,我們可以理解為「身體回歸」,也就是把太空站上的屍體「完整地」帶回地球。
具體工作原理這樣的: 將屍體裝進密封袋中,然後在太空梭的氣閘(零下270℃)中冷凍。冷凍之後振蕩粉碎,最後保存在盒子裡。
這相當於「冷凍式骨灰」,通常的骨灰是燒成的,這個是粉碎成的,所以它也可以保存很久。
能不能像海葬一樣留在太空中
航海遇難的人屍體通常會被拋入海中,這種方式叫做海葬,當然另一種將骨灰撒入大海也叫海葬。
太空站中的屍體能不能也像海葬一樣讓它永遠的留在太空裡,這樣的做法似乎比任何方法都簡單。
這當然是可行的,太空的真空環境可以保證屍體不會被微生物分解,而且極低的溫度會將屍體冰凍從而保持完整性。
海葬的屍體可能會被水生動物吃掉,漂浮在太空中的屍體也可能會被隕石撞到,但這是後話了。
當然,太空中的屍體不一定會不斷地漂浮,也有可能繼承了空間站的速度繼續繞著地球轉動。
而太空垃圾也是在繞著地球轉動,但你肯定能區分二者的不同,畢竟沒人願意稱呼英雄為太空垃圾。
繞著地球轉動的話也可能被地球的引力拉下去,那樣的話屍體將在大氣層中火化,最後成為粉塵。
最後
其實,留在太空中的屍體有點類似於珠穆朗瑪峰上的屍體,前者繞著地球旋轉,後者永遠躺在山上,而後繼者源源不斷。
處理太空中的屍體並不是一件難事,人類有著足夠的準備應對這一狀況。
只是,這種事最好不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