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超能敢死隊》海報 |
□ 王文珏
【關鍵詞】 北美近期商業片佳作 上世紀八十年代老片翻拍 「娘子軍」豪華陣容
科幻片和神鬼片,說起來是兩類片子。雖然都是飛越現實世界的想像,但一個有比較強大的數理化基礎理論——生命科學、平行空間、人工智慧、克隆生命、時空穿梭……不一枚舉。總之架構嚴謹,先甩出一個大邏輯,然後在模板內部運行,偏理科。
神鬼片基本源於各種宗教傳說,在靈異、神鬼、靈魂、輪迴中打轉轉,衍生出殭屍、吸血鬼、狼人,以及各路大仙等等概念,整體偏文科。
科幻片,首求創新與突破。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所生幻象也層樓寶塔,移步換景。而神鬼片卻容易躺在舊故事裡做一個舊夢,說來說去,還是那些元素那些事,比的是講故事的手法和對人類情感的調動、共鳴。
北美新片《超能敢死隊》嚴格說來屬於神鬼片。但它曾經很有野心——劇本面世時,試圖用喜劇架起一座科幻與神鬼之間的橋梁。用一些現代物理的元素,縛住那些傳說中虛無縹緲的想像鬼魂。
作為沒看過1982年老片的觀影者,不懂懷舊致敬的風情,對影片的感受是比較客觀的。這個新故事在我眼裡展現出高開低走的小遺憾——本可更驚豔,最終越來越順拐到商業喜劇懶得花心思的路上。作為製片方,並沒有意識到當今科普新環境,人類大腦的新思考,笑點的新閾值……不得不說,有些小遺憾。
開片即是三位哥倫比亞大學的空間物理女科學家,試圖探索靈異世界,用一些物理學中的新探索,揭示神鬼傳奇的奧秘。一連串高能量的物理學名詞之後,人們的胃口被吊得很高,似乎觸摸到一點科幻與神鬼之間吱吱嘎嘎、欲開還闔的門。
當「哥大」一水兒的教授、博士,不斷設置質子、量子的概念時,老式的「鬼」其實已經不太能滿足現代人的科學精神。而且,「鬼」哪裡有「靈魂」這件事迷魅帶感呢?朱清時院士,為中國讀者科普量子概念時,把量子力學解釋的情理法三界融通,人們對「核加速器」的質子槍,對游離於已知世界之外的未知世界,本來有更高的期待,卻最後仍落得一步步看女人們端著老舊的質子槍,捕捉量子狀的「意識」,實際影像中呈現出一派「捉鬼降妖」的神神道道。
鬼的形象也想像力欠缺,狀似大型空心鋼鐵俠,或氣體形態的金剛猩猩,吼聲震天,大腳丫踏遍曼哈頓,充滿時代的老舊感。
嬉笑間,恍恍惚惚,覺得此夢似舊還新。兩代「捉鬼故事」,映照著時光裡,普羅大眾思維模式的變遷,或者說,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變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你能講出個捉鬼故事,特效做得好一點,演員陣容強一點,受眾就很開心地買帳了。而現在不能。現在的影迷是被網際網路餵養的一代,科技概念、科技基因異常強大,如果你提出按規律辦事,那就必須給一個清晰的「規律」,像這樣開一個科幻的虎頭,卻終成捉鬼的蛇尾,相當不過癮。
唯一的補償是全喜劇女星陣容強大。尤其是好萊塢目前最好的喜劇演員梅麗莎,喜感帶悍,時時瘋狂又偶爾羞卑,有種不多見的喜劇式潑辣、辛酸二合一。片子沒有驚喜,倒也看得舒服,全看你的期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