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子、夸克和(質子、中子、電子)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它們有什麼區別和作用?

2021-01-15 天文在線

我們可以把這些粒子歸入一個有序體系,並用下列的參數來區分它們:電荷、總自旋(也就是量子機械性本徵旋轉)以及受到強相互作用的影響。

輕子

自旋為1/2,不參與強相互作用。一共有六種輕子,三種帶電荷,另外三種不帶電荷。

三種帶電荷的輕子分別為:

電子(標記為e),能量為0.511 MeV, 穩定;

μ子(標記為μ),能量為160 MeV,不穩定;

τ子(標記為τ),能量為1777 MeV,不穩定;

剩下三種不帶電荷的輕子,即中微子,幾乎是無質量的。這三種中微子與前面提到的電子、μ子和τ子對應,分別是電子中微子(縮寫為νe),μ子中微子(縮寫為νμ)和τ子中微子(縮寫為ντ)。

上述的每一種輕子,存在與之對應的反粒子。需要注意的是,反粒子和中微子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根據現有的物理學知識,這六種輕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組元。

電子中微子只能通過弱相互作用力轉變成電子,反之亦然,但電子中微子或電子絕不會變成μ子或者τ子。同樣的規則也適用於μ子或者τ子。

強子

這些粒子受到強相互作用(強核作用力)。自然界存在著許多種強子,儘管這些強子的帶電量和自旋值不盡相同,但都滿足兩條規律:帶電量為整數且是元電荷的 -2 ~ +2 倍;半數自旋值和整數自旋值在0 ~ 3/2 之間。那些擁有整數自旋值(0或1)的強子叫做介子,而那些擁有半數自旋值(1/2或3/2)的強子叫做重子,後者包括質子和中子。

讓我們列舉一些能表明強子內部結構的事實。

自然界存在許多種不同的強子。對於一些強子而言,例如質子、中子或帶電的介子,它們的粒徑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擴張,大約在0.5 ~ 1 費米【1費米 = 10^-15米】。值得注意的是,質量相近的強子一次又一次地成群出現。

基於上述和其它的事實,Gell-Mann, Zweig和其他學者於1964年提出這樣的假說:所有的強子都僅由少數幾種基本單元組合而成,即所謂的夸克。質子由兩個上夸克(帶電荷為+2/3)和一個下夸克(帶電荷為-1/3)組成。

直到現在,人們還沒能在任何檢測器中觀測到任意一個自由活動的夸克,現在人們也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強子中的夸克還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被具體的檢測到,比如高能電子轟炸(此方法類似於盧瑟福所做的散射實驗,據此他證明了原子內部原子核的存在)。

那一共有多少種作為基本單元的夸克呢?最開始,人們認為只有兩種,即上夸克和下夸克(分別用字母u和d來代表)。上夸克和下夸克可以組成質子(uud,即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和中子(udd,即一個上夸克和兩個下夸克)。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了四種新的夸克,它們分別被稱為奇夸克、粲夸克、底夸克和頂夸克(分別用s,c,b,t來代表)。這其中最重的夸克是頂夸克,直到1995年才被檢測到。值得注意的是,這六種夸克可以類比輕子來進行排列。

人們用上、下、奇、粲、底、頂的方式來命名夸克。每個上夸克擁有+2/3的電荷(相應的反夸克則擁有-2/3的電荷),下夸克則擁有-1/3的電荷(相應的反夸克則擁有+1/3的電荷)。即使每個夸克擁有的電荷數是1/3的整數倍,但迄今所知的所有強子都擁有整數倍的電荷。人們發現所有的重子都由三個夸克或反夸克組成,而所有的介子都僅由一個夸克和反夸克組成。故而,強子所帶電荷數必然是整數。

如果要測定一個夸克的質量,必須要保證這個夸克可以無拘束地活動,但是固有的局限是,自然界不存在可以自由活動的夸克。相應的,人們提出兩種方法,在某種程度上表徵夸克的質量。第一種方法是,忽略夸克之間的結合能,並假設一個強子的總質量等於其所含夸克質量的總和。例如,如果上夸克和下夸克的質量都被估計為320MeV/c^2,據此,算出的質子(夸克組合uud)和中子(夸克組合udd)的質量可以符合測量值。這種方法測算得到的夸克質量,被稱之為「組分夸克質量」。

另外,我們可以用簡單模型(如,非相對論夸克模型)來粗略估計夸克之間的作用力。這種模型假設作用力是恆定的,無論夸克間的距離有多大,換言之作用力與距離長短無關。基於這種模型的假設,夸克永遠不能脫離相互作用,成為自由運動的粒子,這符合了前述的夸克運動的限制條件。

現在,我們來看看第二種定義夸克質量的方法。強相互作用力將夸克結合在一起,形成強子。強相互作用力的一種性質是,漸進自由性,即:隨著距離的縮短,夸克的有效色荷會減弱。據此,可行的辦法是,用電子來撞擊夸克,依據量子場理論來近似夸克的運動軌跡(至少在初始階段的軌跡),最後確定夸克的近似質量。通過這種方法得到的夸克質量,稱之為「流夸克質量」。

在這六種夸克中,頂夸克有著特殊的地位。它的質量很大,故而衰變速率很快,壽命極短。它甚至來不及形成強子就衰變了。

總體來說,流夸克質量比組分夸克質量要小。對於三種輕質量的夸克,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夸克,兩種質量之間的差值約為300 MeV/c^2。打個比方,組分夸克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帶殼的流夸克,這個殼的質量在300 MeV/c^2到500 MeV/c^2之間。

只有那些帶色荷的粒子,更準確地說,帶有不為0的色荷向量的粒子,才會受到強相互作用的影響。

強相互作用力作用於帶色荷粒子,依靠的是膠子的傳遞。

膠子最早於1979年在德國漢堡的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的正電子-電子串聯環加速器(PETRA)被觀測到。自然界一共存在八種不同的膠子,每一種膠子帶有不同的色荷組合。六種膠子各擁有兩種色荷,剩下的兩種膠子分別擁有四種和六種色荷。

強相互作用不僅將夸克結合在一起形成質子和中子,還作用於原子核內的質子和中子之間(即核能),並且還存在於放射性衰變中。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翻譯:天文志願文章組-魚在太平洋

審核:天文志願文章組-astron

排版:零度星系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原文來自:https://www.quora.com/What-is-the-relationship-between-leptons-quarks-and-protons-neutrons-electrons-How-do-they-differ-and-function/answer/Toni-Sementana

本文由天文志願文章組-翻譯自的作品,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運營者刪除。

 

注意:所有信息數據龐大,難免出現錯誤,還請各位讀者海涵以及歡迎斧正。

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天文在線

本文由天文在線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獲取更多天文和天象信息,請長按二維碼掃描並關注我們

浩瀚宇宙無限寬廣 穹蒼之美盡收眼底


相關焦點

  • 輕子、夸克和質子、中子、電子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一共有六種輕子,三種帶電荷,另外三種不帶電荷。對於一些強子而言,例如質子、中子或帶電的介子,它們的粒徑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擴張,大約在0.5 ~ 1 費米【1費米 = 10^-15米】。值得注意的是,質量相近的強子一次又一次地成群出現。
  • 中子和質子的夸克有何不同,中微子雙β衰變意味著什麼?
    當時間回到19世紀末,能夠知道放射性衰變最初是什麼:Ernest Rutherford(歐內斯特·盧瑟福)發現了α,β和γ,這是三種不同的衰變,但它們之中的每一個都導致了不同類型的能量發射。這三種衰變中的「β射線」是最特別的,因為它在停止之前就足以穿過一些金屬板。經過後來的實驗證明,這些射線的本質其實就是電子。
  • 中子和氫原子都是由一個質子和電子組成,它們的性質為什麼不同?
    一,中子和氫原子內部結構及質量的區別只能說中子可以由質子和電子形成,但不能說中子的內部結構是質子和電子。中子的內部結構是由三個夸克和傳遞夸克之間強相互作用的膠子構成的,絲毫不存在質子和電子的蹤影,中子內部結構質子和電子自身消失
  • 原子、質子、中子、電子等微觀粒子有壽命嗎?答案顛覆三觀
    「原子、質子、中子、電子等粒子」是不是存在著壽命,其實也是遵循著這條規律。我們都知道,原子是由電子和原子核構成的,其中電子已經不可再分了,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和中子並非是不可再分的,而是可以繼續往下分,還能再分為夸克。
  • 質子、中子下面還有什麼?
    從初中開始大家接受的物理方面的教育就說,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包括質子,電子,中子,然後就再也沒有往下細分了,至於質子、電子和中子裡面有什麼,老師沒有說,書上也沒有寫。其實這些粒子還可以細分,細分以後就得到了今天我要介紹的夸克。
  • 原子、質子、中子、電子等微觀粒子有壽命嗎?
    在原子,質子,中子,電子中,真正意義上,我們發現可以發生衰變的,其實只有原子和中子。質子的半衰期有假說,但還沒有被驗證,電子則認為是和宇宙同齡的存在。我們來具體說一說:原子和中子的衰變原子的衰變,實際上和原子核是有關的,說白了就是原子核的衰變。
  • 第三代輕子夸克質量下限設定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緊湊渺子線圈(CMS)國際合作組近日發布了其尋找第三代輕子夸克的最新結果:他們未曾在質子-質子對撞中發現第三代輕子夸克的「芳蹤」,但對其質量進行了進一步的限定——這種粒子的質量至少為0.98—1.73太電子伏特(TeV,萬億電子伏特),這是科學家迄今對這一粒子進行的最嚴苛質量限定
  • 原子的組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以及什麼是同位素?
    但是,現在我們知道,原子是由三個粒子組成的--質子、中子和電子,甚至還可以將它們分為更小的粒子,如夸克。原子是在大爆炸137億年後形成的。當這個炎熱而密集的新生宇宙開始冷卻時,這就為夸克和電子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夸克結合在一起會形成質子和中子,而這些粒子處於原子核中。根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說法,這一切發生在宇宙誕生的最初幾分鐘內。
  • 研究發現強核力以及質子與中子之間的作用變化
    科學家們對以前的粒子加速器實驗結果進行了廣泛的數據分析,發現隨著質子和中子之間的距離變短,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發生了令人驚訝的轉變。在較遠距離處,強核力主要起到將質子吸引到中子的作用;而在更短的距離處,強核力相互作用不僅會發生,質子吸引到中子,還會排斥或推動分開中子對。
  • 第三代輕子夸克質量下限設定 至少為0.98-1.73太電子伏特
    輕子包括電子、繆子、陶子和與之相應的中微子;夸克則包括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異夸克、頂夸克和底夸克,這些夸克組合在一起形成了質子、中子和其他複合粒子。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表明,輕子和夸克都有三代,其質量不斷遞增。而且,這兩類粒子迥然不同。
  • 第三代輕子夸克質量下限設定至少為0.98—1.73太電子伏特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緊湊渺子線圈(CMS)國際合作組近日發布了其尋找第三代輕子夸克的最新結果:他們未曾在質子-質子對撞中發現第三代輕子夸克的「芳蹤」,但對其質量進行了進一步的限定——這種粒子的質量至少為0.98—1.73太電子伏特(TeV,萬億電子伏特),這是科學家迄今對這一粒子進行的最嚴苛質量限定
  • 輕子、重子、介子,這些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你會傻傻分不清嗎?
    ,原子核又是質子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它們的質量是電子的1800多倍,所以質子和中子叫做重子。場也能構成物質有了重子,當然還有輕子,電子就是輕子。當然,輕子不僅是電子,還有μ子、τ粒子和與之相應的中微子。
  • 物理學家:對輕子夸克的數量設定了新的界限
    在最基本的層面上,物質由兩種類型的粒子組成:輕子(例如電子)和夸克,它們結合形成質子、中子和其它複合粒子。在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下,輕子和夸克都可以分為三代。但是,一些擴展標準模型的理論預測,存在稱為「輕子夸克」(leptoquarks)的新粒子,該粒子將通過相互相互作用來使夸克和輕子統一。
  • 夸克到底什麼?微觀世界的粒子又是咋回事?
    後來,科學家利用「粒子加速器」去探究小尺度上的問題,尤其是原子內部,原子核內部,甚至是質子內部的物理學現象。在一次次對撞中,科學家發現了100多種粒子。這就讓他們十分頭疼了,這些新粒子到底是咋回事?這有點類似於當初很多科學家發現了很多新元素,但是這些新元素之間啥關係,遵循什麼規律,沒有人搞得清楚。
  • 這就是為啥中子和質子的質量差很小,卻能發射一個超重W玻色子
    如果我們暫且忽略暗物質是什麼,那麼我們所討論的已知宇宙只是下圖中這些基本粒子構成的標準模型。在標準模型中絕大多數的粒子不能自由的存在,在自然界中也不容易找到。但是我們可以單獨地觀察到中微子、電子和光子,上下夸克以及膠子構成的質子、中子和原子核,這些都是很常見的,因為它們都比較穩定。
  • 為什麼中子很容易變成質子,反過來卻很難?
    夸克之間的力量是由膠子介導,也就是說重子中的膠子負責傳遞力,將夸克們粘合在一起。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質子與中子的區別只在於一個夸克,如果其中一個上夸克變成了下夸克,質子就變成了中子,反之亦然。六種味道的夸克質量各不相同,但大體上呈兩兩對應的關係:上對下,粲對奇,頂對底,而上、粲和頂夸克之間的質量相差巨大。上、下夸克是所有夸克中質量最小的。上夸克與下夸克的質量差別不大,其中上夸克質量約為1.7~3.3(MeV/c),下夸克為4.1~5.8(MeV/c),下夸克比上夸克重。中子有兩個下夸克,質子只有一個下夸克,所以中子要比質子重一點點。
  • 質子究竟是由什麼組成的?夸克也許不是唯一
    質子究竟是由什麼組成的?夸克也許不是唯一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的。質子究竟是由什麼組成的?質子還能再分嗎?在《莊子》內篇的《天下篇》中,莊子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30年代,物理學家實驗發現質子磁矩為5.6個單位核磁子,中子磁矩是-3.82個單位核磁子。說明質子和中子都是旋轉的可分割的粒子。
  • 宇宙中原子、原子核、中子、電子和質子的壽命各是多久?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到而今江上,每天小編都會跟大家分享有趣好玩的科普內容,本文由到而今江上原創撰寫,未經允許禁止其他媒體轉載,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宇宙中任何東西都是有壽命的,那麼原子、原子核、中子、電子和質子的壽命各是多久?
  • 什麼是正電子?它與電子是如何作用的?
    地球上的一切都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可以進一步分為質子,中子和電子。雖然質子和中子仍可以進一步分裂,但電子卻不能。它們是第一個發現的基本粒子,100多年後,我們仍然知道沒有辦法將電子分開。但究竟是什麼呢?請你描述電子......解釋它是什麼,以及為什麼它在與正電子相互作用時的移動方式。
  • 解讀粒子標準模型,深層揭示膠子,費米子和玻色子與四種基本作用力之間的關係!
    20世紀30年代,先是有科學家發現了電子,之後通過撞擊原子核發現了質子和中子。湯姆遜和盧瑟福,玻爾等人根據對原子核和電子性質的理解,他們建立起了各種不同的原子結構的模型: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它的周周環繞著有規則運動的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