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子究竟是由什麼組成的?夸克也許不是唯一

2020-08-19 旋渦裡的世界

質子究竟是由什麼組成的?夸克也許不是唯一

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

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的。質子究竟是由什麼組成的?質子還能再分嗎?

在《莊子》內篇的《天下篇》中,莊子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30年代,物理學家實驗發現質子磁矩為5.6個單位核磁子,中子磁矩是-3.82個單位核磁子。說明質子和中子都是旋轉的可分割的粒子。

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在書記處擴大會議上對錢三強說:「以哲學的觀點來說,物質是無限可分的。質子、中子、電子也應該是可分的。一分為二,對立統一嘛!」

1955年,日本物理學家坂田昌一提出強相互作用粒子的複合模型,即坂田模型。

1964年,美國物理學家蓋爾曼等人提出了基本粒子結構的「夸克模型」;

1965年,我國粒子物理學家們提出了基本粒子的洋蔥狀「層子模型」。

20世紀70年代末,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第七屆粒子物理專題國際會議上,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國著名粒子物理學家格拉肖建議:當層子之類的粒子一旦被發現並得到證實,應該把它命名為「毛粒子」。

1968年,科學家通過電子-質子深度非彈性實驗觀測到了氫原子核內的三個電子廣角散射中心,即存在3個小的點狀物體。

科學家們把這3個點狀物叫夸克。科學家們由此提出一個夸克模型,有36種夸克和8種膠子。質子由兩個上夸克u、一個下夸克d和膠子組成,中子由一個上夸克u、兩個下夸克d和膠子組成。



圖1 夸克

電子-質子深度非彈性散射實驗表明了質子內的部分子具有「漸進自由」的性質。即部分子之間越接近,強作用力越弱。當部分子之間非常接近時,強作用力非常弱,部分子完全可以成為自由粒子。反之,部分子之間距離越大,強作用力就越強。

夸克理論對稱、和諧、優美,非常好看、好用。但不管科學家用什麼方法,至今都沒有發現自由存在的夸克。

為了解釋這個難題,科學家們又提出了個「夸克禁閉」理論。依據夸克之間的間隔越大,彼此作用力就越大;間隔越小,彼此作用力越小的特點。夸克不能單獨存在,只能組成複合粒子。

莊子和毛澤東的物質可分的觀點是哲學觀點。是正確的。但科學家們手裡的工具是實實在在的。總有一天,工具的尺寸會大於要分割的物質的尺寸,無法分割了,無法日取其半。科學家們用高速電子撞擊質子固定靶,打碎質子、中子,但得到的碎片與質子一樣大,看不到自由夸克。怎麼辦?

科學家就是科學家。他們想到了新的辦法,用粒子對撞打碎質子。

1961年,兩臺電子對撞機投入運行。1974年,在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和美國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的正負電子對撞機SPEAR上,丁肇中教授和B.裡希特同時發現J/ψ粒子。它是由粲夸克組成的。

1977年,美國費米實驗室發現底夸克。

1995年,美國費米實驗室在CDF中發現頂夸克(進行10的12次方次質子對撞,1.6×10的7次方次有用,在12個候選者中有6個事例證明是頂夸克)。

好像夸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然而,夸克依然神龍見首不見尾。想想格爾曼的父親老格爾曼在1972年的第16屆高能物理國際會議上說的話,真有意思:「理論上,夸克在實驗室中不需要真正可測量。此時,像磁單極子一樣,它們可以存在於想像中。」

難怪夸克一直找不到。在大海裡撈針,即使撈出幾根針,能夠說明大海是由針組成的嗎?撞碎質子產生的新粒子一定就是組成質子的基本粒子嗎?質子相撞產生了超子,能說質子由超子組成嗎?

還是回頭來再看看質子裡那三個點狀物吧。也許一開始就出現偏差了。

2007年,美國科學家發現,中子在中心和外部邊緣各有一個負電荷,而中間是一個正電荷。這可以解釋為3個夸克,一個是上夸克,兩個是下夸克;也可以解釋為一個是質子,一個是電子,另一個是同一個電子出現在另一個地方。這種結構就是具有兩極的旋渦結構,中間是黑洞,外圍是物質。所以,中子衰變為質子、電子、中微子和伽馬線。

中子與氕的不同主要在於中子裡的電子時而在中心,時而在核內邊緣,可以輕易從兩極逃逸;而氕的電子只能在核外,很難逃逸。



圖2 中子的衰變

質子沒有了電子,但旋渦的結構依然存在,旋渦力依然存在。這就是電荷。電荷是撕碎原子後原子旋渦力的體現,可以旋聚電子。電荷只能是整數,沒有分數。實驗已經證明,不論多大能量的強子對撞機,撞出來的粒子依然是帶有整數電荷的旋轉的粒子。所以,永遠撞不出帶有分數電荷的夸克。也許,這就是夸克禁閉的原因吧。楊振寧一直反對中國建設強子對撞機。我也反對,主要是我認為夸克理論太玄虛了。老格爾曼都說「夸克在實驗室中不需要真正可測量……它們可以存在於想像中。」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呢?

既然夸克的自旋是1/2,那麼它的電荷就不會是分數。儘管為了自圓其說,硬算出個分數,但不能算是物理,只能是數學。數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發展物理,但不能獨尊數學,更不能捨本逐末。

我的質子模型是個旋渦:中間是黑洞,外圍是物質的吸積盤;這個旋渦帶正電荷,具有兩極。吸積盤上的物質可以分層,像中國物理學家們提出的洋蔥狀的層子模型。如果你還是理解不了,就看看中國的漢字「〇」。用毛筆書寫時,筆尖發叉,就成了多層。



圖3 黑洞

科學家們說:強作用力是一種短程力,當距離小於0.8fm時,強作用力為強排斥力;當距離大於0.8fm時,強作用力為較強的吸引力;當距離為1.5fm時,強作用力為較弱的吸引力。質子是強作用力形成的。0.8fm內顯示出強排斥力,把物質排斥到外圍,沒有了物質,所以是黑洞;0.8fm外顯示出較強的吸引力,所以形成了物質吸積盤。你要拉開、拉斷吸積盤,越向外越困難。要向裡推吸積盤,吸積盤可能有一部分可以向外移動。這就是質子「漸近自由」的起因。

氫原子核內的三個小的點狀物體是什麼呢?可能是物質吸積盤及其兩個物質旋臂。中子的電子就位於其中一個旋臂上。



圖4 雙旋臂旋渦具有三部分

我的質子旋渦模型比夸克簡單得多,也符合實驗結果。用電子與質子撞擊,不是被吸住就是被撞飛,或者撞碎。碎片會是介子或超子。用質子與質子撞擊,碎片會是介子或超子。這些介子和超子,哪個帶分數電荷?沒有一個!這些介子和超子也不是組成質子的次粒子。那些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夸克,為什麼就一定是質子的一部分呢?

質子是相當穩定的基本粒子。稍縱即逝的粒子未必是基本粒子。那些看起來花裡胡哨、說起來頭頭是道、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夸克更不是什麼基本粒子。

相關焦點

  • 質子由夸克組成,夸克由什麼組成?夸克真的不能再分割了嗎?
    質子由夸克組成,夸克由什麼組成?一般人認為,夸克是一種不可分割的粒子,同電子一樣屬於最基本的粒子,是所有物質組成的基石。但是,夸克真的不能夠再分割嗎?我想並非如此。當初科學家們認為電子就是組成物質最基本的粒子,是不可以繼續分割的。
  • 組成質子的夸克,質量只佔質子的7%,剩下的93%都是什麼?
    組成質子的夸克,質量只佔質子的7%,剩下的93%都是什麼?我們知道組成世間不同物質的基本粒子是原子,而組成原子的粒子,又有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至於組成原子核的粒子,那就是質子和中子了。而科學家又把質子和中子再進行了「分割」,發現它們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組成的,其中質子由2個上夸克和1個下夸克組成,而中子由1個上夸克和2個下夸克構成。但是科學家經過測量後,發現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組成質子的夸克,質量只佔質子的7%。那麼質子剩下93%的質量都是什麼?
  • 認為暗物質是由六夸克組成,這非常荒謬
    儘管我們對它了解很多,但是,我們還沒有確定到底是什麼粒子組成了它。我們做過的每一個直接檢測實驗都空手而歸。儘管已經提出了大量的暗物質候選粒子,但沒有有力的證據支持其中任何一個。本月有一個新的想法將波作為暗物質候選:一種被稱為d*六夸克的特殊粒子。這是一個可行的暗物質候選者嗎?圖註:六夸克是由六個夸克組成的粒子。
  • 科學分析,我們身邊的所有物體都是由電子夸克光子和膠子組成的?
    大家好,歡迎來到瑤瑤談科學,我是瑤瑤,宇宙裡面有光和其他物質,在運動光由光子組成,這是愛因斯坦憑直覺想出的光的威力,我們看到的物體都是由原子組成的。物體都是由原子組成的而原子是由一個原子核和圍繞它的電子組成,和原子有緊密聚集在一起,質子和中子由更小的粒子構成,
  • 宇宙是由什麼組成的?
    現在我們知道,宇宙中存在著一些無法由更小的物質構成的基本粒子。你知道這些基本粒子都有哪些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電子是基本粒子,但原子核並不是,它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但還沒有結束,質子和中子實際上是由基本粒子——夸克和膠子組成的。
  • 《量子雜誌》:質子發生了什麼?夸克的數學仍與實驗衝突
    在今天的《量子雜誌》(Quanta Magazine)上,刊登了一篇題為:「質子發生了什麼? 夸克數學仍與實驗衝突」(What Goes On in a Proton? Quark Math Still Conflicts With Experiments)的評論文章。
  • 原子中的這些「真空區」是由什麼組成的?
    質子並不是處在院子中間的直徑約為10e-15米的球體,這其實是夸克禁錮的直徑。質子是由兩個電荷量各為+2/3的上夸克和一個電荷量為-1/3的下夸克組成的。在夸克的基態下,上夸克的質量為2.3 MeV/c2,而下夸克的質量為4.8 MeV/c2。它們也是電粒子且佔用的空間為零。
  • 輕子、夸克和質子、中子、電子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需要注意的是,反粒子和中微子也不是完全相同的。質子由兩個上夸克(帶電荷為+2/3)和一個下夸克(帶電荷為-1/3)組成。   直到現在,人們還沒能在任何檢測器中觀測到任意一個自由活動的夸克,現在人們也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強子中的夸克還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被具體的檢測到,比如高能電子轟炸(此方法類似於盧瑟福所做的散射實驗,據此他證明了原子內部原子核的存在)。
  • 大型強子對撞機,最新突破性發現:由四個夸克組成的未知新粒子
    大型強子對撞機首次觀測到一個由四個粲夸克組成的奇異粒子。這些由夸克不同尋常的組合,組成的粒子是研究已知四種自然力中的一種,即結合質子、中子和組成物質原子核強相互作用的理想「實驗室」。對強相互作用的詳細了解,對於確定新的、意想不到的過程是新物理學的標誌,還是僅僅是標準物理學來說也是至關重要。
  • 原子的組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以及什麼是同位素?
    但是,現在我們知道,原子是由三個粒子組成的--質子、中子和電子,甚至還可以將它們分為更小的粒子,如夸克。原子是在大爆炸137億年後形成的。當這個炎熱而密集的新生宇宙開始冷卻時,這就為夸克和電子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夸克結合在一起會形成質子和中子,而這些粒子處於原子核中。根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說法,這一切發生在宇宙誕生的最初幾分鐘內。
  • 空間究竟是什麼,會不會也是由某種粒子構成的?
    空間究竟是什麼呢?空間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定義,由長度、寬度、高度、大小表現出來,這是空間在科學上的定義。簡單來講,空間就是我們所生活的區域內,除了物質之外的東西!宇宙空間我們知道,電流是由電子組成的,光是由光子組成的,而宇宙的所有物質都可以追溯到組成它們的原子以及更為細小的夸克
  • 用超級複雜的數學解決夸克問題,透視質子的內部世界
    一個質子由三個夸克組成,它們被膠子場結合在一起。物體是由原子組成的,而原子由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然而,深入其中一個質子或中子,事情就變得奇怪了。三種被稱為夸克的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來回彈跳,被稱為膠子的相互連接的粒子弦彈回來。奇怪的是,質子的質量一定是以某種方式來自彈性膠子弦的能量,因為夸克的重量非常小,而膠子沒有質量。
  • 輕子、夸克和(質子、中子、電子)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它們有什麼區別和作用?
    根據現有的物理學知識,這六種輕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組元。基於上述和其它的事實,Gell-Mann, Zweig和其他學者於1964年提出這樣的假說:所有的強子都僅由少數幾種基本單元組合而成,即所謂的夸克。質子由兩個上夸克(帶電荷為+2/3)和一個下夸克(帶電荷為-1/3)組成。
  • 知新科普:夸克真的是組成物質的最小部分嗎?
    眾所周知,構成原子核的是粒子、質子和中子,它們都是非常非常微小的。但是,科學家們說這些亞原子粒子本身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的,而那些粒子被稱為「夸克(quarks)」。物理學家做了個通俗的比較,夸克的半徑大約比質子的半徑小2000倍,而質子的半徑又比一粒沙子的半徑小了2.4萬億倍!
  • 中子和質子的夸克有何不同,中微子雙β衰變意味著什麼?
    這是一個最長的實驗之一,通過它的結果顯示並沒有這個出現這個過程的暗示,這對於中微子雙β衰變的粉絲而言,可能不是一個好消息。物理學家們現在可以做的,大概也只有保持手指交叉,然後繼續挖掘其中的答案吧。這一個特殊的過程就像獨角獸一樣稀缺,因為其本身的罕見性,想要捕獲這個過程的難度也就可想而知。
  • 物質起源之旅—宇宙究竟是由什麼構成的?
    究竟是什麼構成了宇宙?科學告訴我們,構建我們世界的一些最小的構件是原子。原子由電子層和核組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更深入,你會發現質子和中子是由誇張的極小微粒組成的。根據物理學家的觀點,像中微子,不同類型的夸克,介子,輕子,玻色子等粒子是可以觀察到的具有難以想像的小巧線索的表現形式。弦理論認為這些亞原子紗線球不斷振動,不同形式的振動在觀察者的眼前呈現為不同類型的粒子。在這一點上,我們的探索達到了一個很難想像的水平:擬議的基本弦的直徑大約是萬億分之一萬億分之一的百萬分之一。事實上,科學家們發現這些繩索甚至不佔據任何空間。
  • 夸克竟然是楊振寧發現的?關於夸克的那些事兒(上)
    在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中,夸克是唯一一種能經受全部四種基本相互作用(電磁、引力、強相互作用及弱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另外,夸克也是現在已知唯一一種基本電荷為非整數的粒子。夸克的每一種味都有一種對應的反粒子,叫反夸克,它跟夸克的不同之處只在於它的一些特性跟夸克大小一樣但符號不同。由夸克構成的強子根據其自旋可以分為重子(自旋為半奇數)和介子(自旋為整數)。
  • 什麼是粒子,組成萬物的基本粒子又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原子,那麼原子又是怎麼來的,原子是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的。那麼質子、中子和電子又是怎麼來的?它們是不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組成萬物的最基本的粒子是什麼呢?有沒有最小的粒子?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粒子,粒子的定義是什麼。
  • 再次刷新人類對物質的認知,四夸克組成的新粒子首次「現身」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花明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七月初,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發布新聞會,宣布大型強子對撞機底夸克實驗(LHCb)發現一種由4個粲夸克組成的新粒子這也是首次發現四個同種夸克的「蝸居」。粲夸克是什麼?為什麼四個夸克住在一起也能成為大新聞?要解答這個問題,還要從夸克說起。△圖片來源:自製什麼是夸克?
  • 人類已知最小粒子,甚至沒有體積長度,它是如何組成可見世界的?
    反物質並不是組成我們的要素,但是反物質的存在就證明了我們對宇宙其實很陌生,也不了解宇宙的力量。科學家發現反物質後,就用更大更強的粒子加速器繼續鑽研原子中心,但科學家並不樂見研究成果,他們越仔細觀察,越摸不著頭腦。加速器撞出許多讓人疑惑的神秘粒子,數十種奇怪的粒子,看起來完全不同,有些非常重,有些完全沒有重量,次原子世界因而得到「粒子動物園」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