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光琇講述父女兩代人與人民政協的不解之緣。 湖南省政協供圖
中新網長沙9月23日電 題:盧光琇父女:兩代遺傳醫學專家的70年「政協情緣」
作者 劉著之
「我和父親兩代人一同見證了政協為國為民所作的貢獻和政協事業的發展,政協這個大平臺也促進了我們父女自身的成長與事業發展。」9月23日,中國生殖工程創始人之一、人類幹細胞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盧光琇在湖南省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座談會上袒露心聲,分享父女兩代人近70年的「政協情緣」。
盧光琇的父親盧惠霖是中國遺傳醫學的奠基者,「基因」一詞便是由他翻譯而來。盧光琇說,在舊中國,父親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理想,「在科研道路上探索了大半輩子,成效不大」。新中國成立後,在政協組織的支持下,他用30年時間為中國優生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先後提出制定《優生法》、參與起草《母嬰保健法》等。
正是從父親的經歷中,盧光琇認識了人民政協工作。1993年,盧光琇加入九三學社,開始一邊做科研一邊履行政協職能。此後15年裡,盧光琇先後擔任了九三學社湖南省委主委、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等職務。
「我認識到輔助生殖技術不僅僅是自然生殖的延伸,隨著更為複雜的高新技術對生殖過程的幹預,將會帶來系列社會、倫理和法律問題。」在擔任全國政協常委期間,盧光琇提出《在我國開展輔助生殖技術並加強對該技術進行宏觀管理的建議案》。隨後六年內,原衛生部先後出臺6部法律法規,有效促進中國了生殖醫學的發展。
在自己的科研領域以外,盧光琇亦積極履職,如2006年在全國政協常委會上作題為《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的主題發言,得到全國政協和相關部委的高度重視。其參與的《構建懷化物流經濟圈,帶動湖南西部和我國大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的調研課題,部分建議被中共湖南省委制定開大湘西戰略時採納。
「年逾八旬,我雖已不再參加政協工作,但常年所懷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強國之夢,鞭策著我在實現全民優生的道路上繼續前行。」盧光琇說,她的父親在年近八旬時提出「試管嬰兒」構想,如今自己在同樣的年紀,正在致力於打造一條覆蓋人類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產業鏈,助推「健康中國夢」早日實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