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重力的別費爾德-布朗效應

2020-10-21 21科學之家

別費爾德-布朗效應是指,當一對有特定幾何結構的電極相對放置,浸入絕緣介質後,再加上合適的電壓,一種試圖移動裝置的力就會產生的現象。

現有的實驗採用的電極,一個是絲狀極(金屬絲),一個是箔狀極(金屬箔),合適的電壓是指萬伏以上的高壓直流電,產生的力是從箔狀極指向絲狀極。更奇妙的把絲狀極和箔狀極的電極反接,不會改變力的方向,但會改變力的大小。

有多種理論試圖解釋該效應,但都無法得到公認,該效應還是一個不解之謎,因此別費爾德-布朗效應還只是一個現象的名稱。

歷史
20世紀20年代,美國年輕物理學家布朗在實驗中發現一種效應。1921年他藉助X射線形成的「庫裡吉氐管」(熱陰極射線管)做了一些實驗。他在實驗中發現了一種奇特的現像:在使用「庫裡吉氐管」時,它都有一些輕微的震動。不久之後,布朗找到了引起這種輕微震動的原因。接通這個管的強電流之時,會產生某種具有反引力作用的壓力。藉助「引力儀」(一種由布朗研製出來的實驗設備)得到證實:在接通100千伏的強電流時,被測試物體的重量損失了1%,布朗確信他發現了一條新的電學原理:電對於引力有影響。起初沒有科學家關注,後來瑞士物理學家、教授比費爾德(曾經是愛因斯坦的同學),他對布朗的發現很感興趣,並且相信布朗的發現,最後成為布朗的導師。在共同完成的實驗中,他們證實懸掛在一根細線上的電容器在高壓下會自己向它的正極方向運動,這就是「比費爾德—布朗效應」。

飄升機是一種依靠高電壓產生推力的「非對稱電容器」。

飄升機運用了由Prof.Biefeld和Thomas Townsend Brown在1928年發現的Biefeld Brown效應(別費爾德·布朗效應),

它可以安靜地漂浮而不依靠螺旋槳等機械構件。

關於飄升機的飛行原理的解釋有不同的版本,下面是一篇Jean-Louis Naudin的文章。  

在正電極附件電勢非常高,電子被從電子和周圍媒質(空氣)的分子中剝離出去。

這些遊歷出的電子迅速向正電極靠攏並被收集起來,

從而在細導線周圍形成了正離子雲,同時這些正離子云處在負電極的上方。

受到正離子云吸引的鋁板,將在靜電力作用下朝上運動。

同時,這些受鋁板(負電極)吸引和正電極排斥的正離子云會沿著電場線的方向朝下運動。

這些帶正電的原子和離子被負極板碰撞並且中和。他們的碰撞太強烈了以至於額外的電子被從極板上剝離出,然後被原子和分子捕獲而使這些原子和分子帶上負電。

這樣便產生了負離子云,負離子云被鋁板向下排斥,從而為飄升機(Lifter)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推力。

正離子云在正電極周圍不斷地產生,並且這個過程被一遍遍重複。 所以說,飄升機是在它運動的媒質中把電能量轉換為動電(electrokinetic)推力並反作用於周圍媒質。

今天,這是對觀測到的飄升機現象的一種解釋。動電學模型(electrokinetic model)在空氣媒質中表現很好,有趣的是在一些真空環境的測試中已經證明了仍然存在從微牛頓到毫牛頓級的推力(這個事實已經在一些由NASA和其他公司申請並被批准的專利中完全證實)。這個領域的研究非常有趣並且值得被深層次的探究和發展,因為它打開了一扇通往宇宙探索的大門。

相關焦點

  • 反重力和反引力場是不同的概念
    很多網友說美國已經研究出反重力了,其實,這些所謂的反重力,一部分是利用高壓電場【一般不小於10萬伏特】來電離空氣,來獲得反衝力,來克服地球引力。如果在真空中,是絲毫沒有反重力效應的。這種反重力,一個俗名叫飆升機,這些不是理想的、真正意義上的的反重力。
  • 「反重力」飛行器:離子飄升機原理大揭秘!
    反重力一向是各種科幻片科幻小說裡經常出現的名詞,在這些作品中人類或者外星生物往往會製造出一種可以對抗地球引力的飛行器,可以隨意懸停飛升,仿佛開掛般在空間自由移動,製造出不依靠傳統推進方式而自由在天空飛翔的反重力飛行器,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夢想。
  • 重力是什麼?反重力又是什麼
    什麼是反重力?什麼不是反重力裝置? 氣球不是反重力裝置,它是因為質量位移而漂浮的(阿基米德原理) 螺旋槳/噴氣式發動機/火箭發動機不是反重力裝置。它通過將物體從一個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來產生推力。 離子發動機不是一種反重力裝置,它也是通過質量置換來工作的,但是在推進劑質量方面比化學火箭更有效。 能夠改變局部引力場強度或具有減輕物體重量效果的任何裝置或方法。(沒有「推進劑」)另一個術語可能只是重力控制。
  • 美國被曝光的「反重力飛行器」,德國早就研製了
    自從英國科幻小說作者威爾斯描述了「反重力」(能夠屏蔽重力影響,使宇宙飛船飛向月球)後,反重力已經成為人類一個多世紀的夢想。如果反重力是確實存在的,它必將改變整個世界。汽車、火車、輪船,所有你能想到的交通系統,都能通過從萬有引力場中獲取的能量來迸行驅動。
  • 反重力實現了?飄升機——什麼是布朗效應
    首先咱們得先來達成一個共識,什麼是反重力呢?是阿三哥的人體漂浮啊?中二所的磁懸浮實驗?這些其實都不算,他們都只是看起來不會受到重力,但其實人或者是物體都是會受到重力的啊,只不過有其他的力和這個重力平衡了而已啊。
  • 什麼是反重力?未來反重力應用的猜想
    一、什麼是反重力? 首先,根據牛頓老師樹下吃蘋果的理論,從物理學上講,重力等於物體質量乘以物體的加速度g即G=mg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可以停留在地球上而沒有被甩到宇宙空間的原因。當物體的加速度不變時,重力的大小取決於物體的質量。
  • 對於反重力,科學家們一直試圖阻斷重力,或是產生反重力
    重力似乎對人們的作用並不大,人們即使傾斜走路也不會摔倒。同時兩個人站在屋內,你會發現相互呈現奇怪的傾角。在這些神奇現象的吸引下,很多遊客都慕名而來體驗「失重」的感覺。這裡是個典型的引力異常點。對於反重力,科學家們一直做著不懈的努力:試圖阻斷重力,或是產生反重力。歷史上不斷有人研究反重力裝置,但均已失敗告終。
  • 探秘反重力技術
    要運用反重力技術,就要懂得如何調動或調整物場、能、體(空間尺度參量)的動態量。反重力技術的本質,實際上就是物場、能、體的調控技術。    反重力技術的宏觀經典觀察,會感到是一種力的表現形式;微觀觀察會感到是一種虛場的作用,甚至會感到是一種障眼術。
  • 《泰拉瑞亞》反重力鉤怎麼用 反重力鉤使用攻略
    導 讀 玩家使用反重力鉤爪抓住平臺或者平面之後,會保持距離鉤住的那個點12格,任何方向上都是如此,玩家能夠繞著鉤住的那個點轉圈
  • 反重力飛行研究不可或缺的戰略制高點
    他們在地球上不受重力的作用嗎?自從英國科幻小說作者威爾斯描述了「反重力」(能夠屏蔽重力影響,使宇宙飛船飛向月球)後,反重力已經成為人類一個多世紀的夢想。反重力的發展必將改變整個世界。汽車、火車、輪船,所有你能想到的交通系統,都能通過從引力場中獲取的能量驅動。
  • 反物質並不遵循反重力定律?
    反物質是否遵循反重力定律?物理學家有大量理由相信反物質並不遵循反重力定律,但從來沒有人直接對這一說法進行測試。現在傑弗瑞·漢斯特(Jeffrey Hangst)與他的同事正在進行一項叫做ALPHA的實驗。他們已經找到一個測試方法,並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中展示了他們的成果。
  • 反重力飛行器如何反重力?配備離子體循環結構,抵消89%地球引力
    在該鐘周圍一定距離的範圍內,引力場會受到強烈的幹擾從而使重力失效。「納粹鍾」是最早的一種反重力設備,為以後美國TR-3B反重力飛行器的問世提供了一定的技術借鑑。與其他飛機不同的是,反重力飛行器在運行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能量,因此TR-3B使用的是核反應堆作為能量來源。從相關資料獲悉,TR-3B的阿斯特拉推進系統配備三個核反應堆,最大能提供600兆瓦的電力。作為一款使用核動力的平臺,TR-3B的航程幾乎是無限的,意味著想飛多久就能飛多久。
  • 如果一位農民發現反重力原理會怎樣?科學並未完全堵死反重力之路
    今天發現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果一位農民發現了反重力的原理,他該怎麼辦? 反重力原理無鬚髮現,很簡單,人人都知道,因為你時刻都在反重力。你舉手,你的手在反重力,克服重力才能抬起來;你抬腳,你的腳就在反重力,克服重力你才能走路。
  • 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揭開反重力之謎,反重力飛船或將有望問世!
    但是,科學家們研究發物質不僅僅是為了看它們與正物質相遇後禮花式的湮滅表演,科學家們更想知道的是,在對撞機般條件下受控的反物質,其重力加速度到底是不是與正物質方向剛好相反?是大於正物質的重力加速度還是正好相等或者為零。
  • 什麼是反重力鑄造技術?
    1、特點反重力鑄造是使液態金屬在與重力相反的力的作用下完成充型、補縮和凝固的一種鑄造方法。不同反重力鑄造形式產生壓力的方式及特點如下(反重力鑄造原理示意圖):(1)低壓鑄造 低壓鑄造時,鑄型處在常壓環境之下,下室進氣,形成壓差,在壓差的作用下完成升液、充型和保壓環節。所需設備簡單,操作容易,充型過程控制簡單。一般情況下,只要保壓時的增壓滿足要求,同樣可使鑄件得到很好的補縮。與其它反重力鑄造方法相比,低壓鑄造的應用範圍更廣。
  • 他們的頭髮都飄飄欲仙,反重力頭髮比反重力裙子還怪
    這不算什麼,我衝刷了一遍鬥羅大陸的130集,我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怪現象:劇情中無時無刻都有從地面吹出來的風,動漫角色的頭髮都是飄飄欲仙的,反重力頭髮比反重力裙子還常見。動畫需要建模,也需要劇本,雖說劇本是【唐家三少】的小說,可是依然需要改動,呈現出更加合理的一面,時間緊促的情況下,誰還會考慮到頭髮是否需要波動,反重力頭髮是不是應該消除這個問題呢?
  • 反重力飛行器如何反重力?配備離子體循環結構,可抵消89%地球引力
    在該鐘周圍一定距離的範圍內,引力場會受到強烈的幹擾從而使重力失效。「納粹鍾」是最早的一種反重力設備,為以後美國TR-3B反重力飛行器的問世提供了一定的技術借鑑。與其他飛機不同的是,反重力飛行器在運行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能量,因此TR-3B使用的是核反應堆作為能量來源。從相關資料獲悉,TR-3B的阿斯特拉推進系統配備三個核反應堆,最大能提供600兆瓦的電力。作為一款使用核動力的平臺,TR-3B的航程幾乎是無限的,意味著想飛多久就能飛多久。
  • 網上很多反重力、反引力場實驗
    在網上,可以看到很多關於反重力、反引力場的實驗視頻,比較出名的有四川的劉武青實驗,我看到過抖音上老尚,經常播放搞反重力實驗視頻。網友周伯多次搞反引力場實驗。這些人搞反重力實驗,基本上都是用電磁力來產生反重力。這個可能表示,人類隱約的知道了,下一個重大科學發現在電磁場和引力場相互轉化中,也就是變化電磁場產生引力場,變化的引力場產生電磁場。現在也有不少人研究自由能源、真空中能量、永動機,這個大方向錯誤的,不會有結果。
  • 反重力裝置什麼時候被研發出來?
    因為距離飛碟這種完全不受重力束縛,既可升天又可入地,瞬間達到光速的飛行器,飛機和火箭實在不是一個維度的東西。那麼飛碟到底是否真的存在,人類是否能很快的研製出新體制的飛碟?這些問題,在真正的科學和被批評的偽科學之間,其實就是一線之差。真要實現飛碟被傳說中的性能。先不說如何達到接近光速;最起碼需要飛碟內部,有一套成熟的反重力裝置。
  • 丹麥反重力瀑布「瀑布」反重力倒流直衝470米高懸崖 丹麥反重力...
    首位發現這個奇觀的是41歲的薩米雅·各布森(Samia Gibson),他在懸崖邊正欣賞法羅群島的美景,忽然發現了這條由旋風製造的「反重力瀑布」,當時就直接看呆了。薩米雅說:「在當天,我原本是想找一個人少的地方散步,走著走著,就遠遠地看到在對面的懸崖邊,天空和大海幾乎被一條『反重力瀑布』連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幅絕妙的畫面。我拍了幾張照片和幾段視頻,當時都看呆了。」薩米雅後來把這些照片發給了他的一些朋友,朋友們都嘖嘖稱奇,被這絕無僅有的畫面吸引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