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電池大小的核能電池,核裝置的縮小,對社會有怎樣影響

2021-01-21 磊哥與電腦網路

科學家研發電池大小的核能電池,核裝置的縮小,對社會的影響

隨著技術的發展,核能已經成為地球上為人類提供電力來源的主要能源,中國的核能技術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起步,到今天已經擁有了能夠與世界比肩的核技術,對於核能技術的研發始終沒有停止過腳步。核能技術的迷你版本也成為研發的主要方向之一。

根據外國媒體報導:俄羅斯的科學家已經研發出電池大小的核能電池,如果這種核能電池放在手機上使用,續航能力能夠達到100多年。這則新聞的真假,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對於核能技術的縮小化,我想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新技術。那麼,如果核能裝置,能夠縮小到電池大小,將會對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我們來大膽的猜測一下。

其一,手機將會裝置這種續航能力超長的核能電池,甚至我們一輩子只需要換手機的機體,不需要更換手機的電池了,一部手機最貴的可能不是CPU或者是屏幕了,而是核能的手機電池。

其二,大街上電線桿子,錯亂的輸電線,將會減少到百分之七八十,每一臺電器設備都擁有一個獨立的核電池設備,每一個家庭裡面再也不需要複雜的線路,通過網絡聯繫在一塊兒,真正的實現無線電和無線網。

其三,對我們改變最多的應該是出行方面,如果擁有了核能電池的縮小版,那麼我們可以製造出適合人體的飛行器,只要穿上可以飛行的衣物。我們就可以像鳥兒一樣在天空當中自由地飛翔。因為限制我們續航的技術難點,已經被攻克,

其四,我們也可以把現有的電動車摩託車,汽車等等一切交通工具都換成核能電池驅動,我們需要把新購買的100多英寸的電視機,安裝到25層的商品房內,就不需要用長臂吊車,只需要核電池驅動的飛行貨車,直接飛行到25樓的高度即可完成工作,當我們遇到到海嘯,火山噴發,地震等自然災害的時候。我們有更多的機會逃離。

然而當核能裝置能夠被縮小。那麼帶來的危害也是極大的。如果這種裝置被恐怖分子或者不法分子收集並且製造出可以造成殺傷力的核武器,那麼世界將陷於核輻射的恐怖威脅之中。那麼人類有可能會因為一次核武器的爆炸,而重新回到原始社會,正如人們經常開玩笑的說,辛辛苦苦幾十年,一次回到解放前,從這一個角度來講,看似科學技術的進步是為驅動人類的發展,實則是為人類文明社會埋下了毀滅的伏筆。

筆者認為:即使核技術真的能夠發展成迷你的版本,世界各國政府也不會允許這種技術應於民眾,且不說迷你化的核技術,能不能做到百分百的安全,僅僅核資源的匱乏,也不可能做到人人有份的地步,況且如果每一個人都擁有了迷你版的核電池,就等於擁有了無限的動力,一時半刻也使用不完,本身就是一種浪費,就好比一個人擁有了一生用不完的財富,那麼多出的財富對他來說就沒有任何意義,也是一種浪費。所以從以上幾點來說,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不需要做到人人都擁有,當一種先進技術被突破的時候,我們可以把新技術集中在一個地方,爭取新技術能夠發揮最大的效能,就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核電站,對於人類文明的進步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相關焦點

  • 嫦娥三號探測器用核能電池 核動力小型化世界第一
    為了突破這一難關,我國嫦娥三號,將攜帶核能電池(是一種核動力裝置)飛天。如能成功,就將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核動力應用於太空探測的國家。  那麼,什麼是核能電池?其作用是什麼?世界上,對核電池研究、使用情況如何?我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為什麼需要安裝核電池?
  • 核能筆記本電池即將到來?
    根據「下一代能源新聞」的報導,由美國空軍實驗室提供財政支持的一項研發項目,正在試圖打造出一款能讓筆記本電腦持續運行30年的核能電池。該電池利用的是氫的同位素氚在衰變過程中產生的ß粒子撞擊介質層時產生的電流。這種電流在氚長達十多年的半衰期中會均勻的減弱。
  • 太空核能裝置 這個可以有
    太空核能裝置 這個可以有 原標題:   據新華社日前消息,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發起研製用雷射給在軌衛星充電的「軌道核電站」,遭到質疑。而事實上,在太空中核能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有望在未來成為太空探測的核心動力來源。
  • 新能源無限續汽車的另一個選項——核能電池汽車
    那就是核能汽車,其實人類現在所掌握的能核能分為兩種,一種是傳統的核反應堆,也就是核裂變產生熱能加熱水蒸氣,水蒸氣推動葉輪發電,類似於火電,只是能源不是煤炭,而是核裂變反應。還有一種是放射性材料衰變產生熱,然後通過熱電材料轉換成電能。比如美國和俄羅斯的部分衛星上就是用的核能供電。美國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都是核能電池供電,否則不可能飛幾十年,據說旅行者一號都開飛出太陽系了。
  • 俄羅斯大學稱將造出壽命達100年的核能電池
    【觀察者網綜合】據科技日報10月18日報導,俄羅斯薩馬拉科羅廖夫大學新聞辦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正在研製一種使用期為100年的核能電池,並計劃在年內製造出這種新型電池的試驗樣本。據悉,該電池利用多孔碳化矽結構保護放射性元素這一新技術,若研製成功,將適用於各種管理和控制自動化系統中的傳感器,甚至在醫療、無人機、機械製造領域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 核能電池助力!嫦娥四號攜兔挺過極寒月夜 核能汽車還要多久?
    這次它們能夠完美的度過月球寒冷的月夜,得益於俄羅斯提供的核能電池也稱為同位素溫差電池的鼎力相助,為探測器提供了充足的電力保障和內部保溫,該核電池主要物質採用了鈽-238放射同位素。關於核電池也稱放射性同位素電池,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半導體換能器將同位素在衰變過程中不斷地放出具有熱能的射線的熱能轉變為電能,而嫦娥探測器上就是通過同位素在衰變過程中釋放的熱能保持機器待機溫度的。目前,在太空飛行器和一些特殊軍事用途,核能電池已經實現了應用。
  • 汽車核能電池的重要來源,未來的能源開發在月球之上
    我們都知道,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發展的瓶頸在於電池,而未來的核能電池能跟一勞永逸地解決該問題。一塊小小的核能電池在原理上可供一個汽車使用一輩子而不需要充電。月球上的氦3可以為人類帶來源源不斷的能源,是清潔,高效安全的發電核能。
  • 人類電池技術為什麼還一直停滯不前?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縱觀現在的電池方面的研究人員特別多,有很多的公司和機構都在研究電池技術,但是進步卻不大,我們現在仍然延續著對鋰電池進行電量的延續,科學家能做的也就是通過提高電池的使用時長,或者解決CPU和屏幕等耗電方面做文章。可能很多人會說,那為什麼科學家不研究真正的電池技術革命性的突破呢?
  • 核電池,一切電池的終極形態
    獲取核能有三種形式:核裂變,核聚變,核衰變。原子彈是裂變,氫彈是聚變。原子通過分裂或聚合的反應方式釋放能量,都是驚天動地,山崩地裂。 而核衰變,是放射性原子持續向外自發釋放能量的過程。過程溫和,功率相對於核反應,忽略不計。目前人類使用的核電池即是核衰變電池。也是初代核電池。
  • 未來,電池技術取得革命性突破,國家電網就沒用了
    科學家正努力研究突破電池技術,目標是研究出革命性的新型電池。革命性電池主要有三種:一個就是核能電池,真正的核能應用是核聚變。可控核聚變不會產生任何的汙染,而且非常穩定,一旦有了核聚變電池,那能量是巨大的,一小節核能電池就可以供一棟超高大樓持續用電一天。
  • [圖文]美科學家研製出小型核電池可持續供電五千年
    科學家仍將繼續努力,研製出更小的核電池,有朝一日能用在納米級微型裝置上。核電池正是利用放射性物質衰變會釋放出能量的原理所製成的,此前已經有核電池應用於軍事或者航空航天領域,但是體積往往很大。  過去在電池的研發過程中面臨的重大難關之一,就是為了提高性能,電池大小往往比產品本身還大。由美國密蘇裡大學計算機工程系教授權載完(音)率領的研究組成功為「核電池」瘦身,研發出的「核電池」體積小但電力強。
  • 人類電池技術為何停滯不前?科學家這樣解釋,不妨了解一下
    雖然做這方面研究的科學家有很多,有很多公司和機構都是在研究新的電池技術,但是進步都是大的,我們現在依然是對鋰電池進行電量的延續,科學家們也想提高電池的使用時長,但是卻沒有什麼重大的突破,以至於現在的手機廠商基本上都是在做另一方面的優化來減少電量的使用,而不是真正的研究電池革命性的突破。
  • 俄國未來欲開發核能電池 可用一世紀
    科技發展的今天,眾多的科技產品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許多我們曾經只有在電影上才能看見的情景正在不斷的實現,近日有消息稱俄國方面或將開發一種可用100年的核能電池。 俄羅斯薩馬拉科羅廖夫大學新聞辦日前宣告,該校科研人員正在研發一種核能電池,運用期可達100年。
  • 俄中科學家研製新電池
    《透視俄羅斯》特約記者 葉卡捷琳娜·普利婭辛娜俄羅斯科學家正與中國和印度同行共同開發製造廉價氫燃料電池的新材料。這種電池與普通電池相比更高效、環保,使用燃料生電的過程中只向環境中排放水或水蒸氣。參與研發的俄方人員是薩馬拉科羅廖夫院士國家研究型大學和薩馬拉國立技術大學的科學家以及來自莫斯科的專家。中方人員是北京化工大學的科學家,印方人員是粉末冶金與新材料國際高級研究中心專家。薩馬拉科羅廖夫院士國家研究型大學物理化學與色譜學系教授、研發負責人布拉諾娃(Anzhela Bulanova)說: 「目前這種電池用於飛機、太空飛行器和工業生產。
  • 國產火星車安裝四塊太陽能電池板,背後是核能與太陽能的抉擇
    ,同時影響電池的熱性能,導致電池溫度升高,性能降低。外太空的太陽電池板採用的是已批量生產的美國光譜實驗室研發的三結太陽電池 (UJT) , 該電池的最高功率點平均效率為28%, 經計算:若火星車的功率為100瓦,則需要太陽能板的面積約為0.38㎡。而為了滿足火星車夜間用電需求,還需加裝蓄電池,這些裝置在無形之中增加了火星車的負重。
  • 國產火星車安裝四塊太陽能電池板,背後是核能與太陽能的抉擇
    外太空的太陽電池板採用的是已批量生產的美國光譜實驗室研發的三結太陽電池 (UJT) , 該電池的最高功率點平均效率為28%, 經計算:若火星車的功率為100瓦,則需要太陽能板的面積約為0.38㎡。而為了滿足火星車夜間用電需求,還需加裝蓄電池,這些裝置在無形之中增加了火星車的負重。如果用核電池會不會有所改觀?
  • 英國科學家研發量子電池:可實現快速充電
    一個量子電池所處的兩種疊加態代表了不同的能級,充電過程可讓電池裝置從低能級想高能級狀態移動據國外媒體報導,當前的充電技術還無法實現持久的續航力,以智慧型手機為例,充一次電需要數個小時,經過一天使用後,手機就需要再次充電。
  • 「電池國家隊」研發出新型鈉離子電池,價格比肩鉛酸電池
    當時商用的鋰離子電池循環壽命能達到鈉離子電池的 10 倍左右。這是因為兩種電池的產品性能表現相去甚遠。鋰離子電池獲取了科學家和資本、產業的絕對關注。鈉離子電池再次進入主流科學家的視野是在最近十餘年。在全球擁抱鋰電池之後,科學家通過計算認為,如果說地球上的內燃動力都換成電池動力,鋰電池是不夠的,主要原因是鋰元素本身不足。
  • 動力電池尺寸規格統一 僅僅只是大小的問題?
    而電池尺寸規格的不同,不單單是電池大小或者單體容量的不同,對於電池企業生產製造、整車配套以及電池回收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電池首席專家王芳認為,電池標準尺寸的統一,不但可以降低電池生產成本,還可以為後期的梯次利用提供一些便利。
  • 科學家研發太陽能液流電池,轉換效率達20%
    策劃&撰寫:由夢人 隨著全球能源日趨緊張,太陽能作為新型能源得到了大力的開發,其中較為常見的就是太陽能電池了,利用太陽能電池板從太陽中獲取能量,但是轉換效率低。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科學家研發了一種全新的太陽能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