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其實很簡單】
十幾年前,有一本暢銷書,叫做《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書的作者是人際關係和情感問題專家,通過詳解男女的不同,幫助夫妻更好地理解對方、調整預期,以減少挫折與失望感,強化快樂與親密關係,使家庭和諧。你會問,男女的思維不同、性格相異、行為風格大相逕庭,這會影響投資理財業績嗎?男人女人,誰更適合管理投資呢?
這些年,特別是在2013年,耶魯大學席勒教授獲得經濟學諾貝爾獎之後,行為經濟學變得很流行。在金融領域裡,有大量的投資者行為數據確實證明,投資者經常是不理性的,甚至是有意地「做虧本生意」。
當然,在學界,大致分成兩派,一派認為:你們說資本市場通過交易和定價,能夠有效地配置資源,讓好項目得到資金、讓不好的項目得不到或者少得到資金,那好,我給你們看投資者是多麼愚蠢地買賣股票、債券和理財的,難道這些非理性行為能夠把資源配置好嗎?醒醒吧!
另一派則說:是的,的確有很多投資者很笨,經常胡買亂賣,而且有時自己被賣了還幫著數錢!可是,只要有的投資者今天傻、另外一些投資者明天傻,就對整個市場的影響不大。退一步講,即使市場上大部分人是傻瓜,只要有部分人是聰明理性的,他們的套利交易就足以糾錯,把市場上錯誤的股價、錯位的資源配置給糾正過來!更何況,那些非理性的投資者如果總不知悔改、堅持愚蠢決策,市場會不斷教訓他們、讓他們虧損,最終被市場淘汰掉!市場就是一個競技場。怕啥呢?
這些爭論當然還在繼續,這裡我們不具體捲入這些爭論,而是介紹幾種典型的投資者行為偏差。
女人是天生的投資經理
男人女人到底誰是更好的投資理財師呢?
十幾年前,伯克利加州大學的Barber和Odean兩位教授研究了3.7萬美國投資者的個人股票帳戶,發現單身男性平均每個月的換手率為7.1%,而單身女性的換手率為4.2%,所以,男人顯然比女人交易更加頻繁,是來自火星。那麼,男人更喜歡頻繁炒股,業績是否更好呢?數據告訴我們——不是的,男人每年比女性投資者少賺1.5%。也就是說,對於年收益平均12%左右的美國股市來說,男性投資者的收益要落後接近13%!
當他們聚焦已婚男女群體時,發現已婚男人或許受到妻子的影響,每月的換手率明顯降低,下降到6.1%;而已婚女性因為丈夫的影響,會比單身女性的交易頻率高一些,上升到每月換手4.6%!並且,已婚男女之間的業績差也少於單身男女間的差別,一年只相差0.7%,而不是相差1.5%!
最近,另一項研究通過觀察6萬股票帳戶的交易情況,也發現了男女投資行為的極大差別,女性投資者上網登錄看股票帳戶的頻率比男性低45%,改變投資組合配置的次數也要少1/4!
那麼,為什麼男女在投資場上差別這麼大?真的是因為「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嗎?
這些研究除了進一步證明,過多的換手交易真是「勞命傷財」之外,也支持我們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男人過於自信,不願意承認或糾正錯誤,也缺乏耐心,容易激動,而女人更加冷靜謙虛,富有耐心。
有意思的是,一項問卷調查發現:46%的男人認為自己的金融知識不錯,而只有25%的女人這麼認為。這可能本身就反映了男人的過於自信和女人的謙虛。
投資者尤其是男人,難以避免的錯誤是過度自信。一旦有幾次投資碰巧成功,就認為自己是巴菲特了,真能幹,接下來就忘乎所以;或者總認為自己的水平比別人高,自己的小道消息比別人準;沒想到如果是你能聽到、看到的消息,別人同樣能看到。
過度自信往往導致「異想天開」的思維模式,使投資者感到某些特定的行為會讓自己交好運,即使這些行動實際上對運氣並無任何幫助。比如,相信風水,相信迷信,相信以8或9結尾的股票代碼會表現更好,或者認為某件特定的服裝顏色能帶來好運等等。實際的投資結局跟這些沒有關係,但很多人還是堅信這些因果關係。過度自信導致過度交易、過度換手,男人尤其明顯。
為了說明這一點,你可以做一次投硬幣的實驗。假如投硬幣出來的是正面,你就讓股票的價格漲一塊;假如是反面,就讓股價跌一塊。每次扔硬幣的結果應該是概率隨機的,但是,在你重複投硬幣好多次之後,把價格圖畫出來,你還是會看到經常是正面連續地出現,或者是反面連續出現。雖然每次漲跌是隨機的,但當看到由此畫出的「價格圖」時,很多投資者會覺得價格背後的「漲勢」或者「跌勢」是規律的,覺得可以根據畫圖去預測股價趨勢的!這當然是一種虛幻,是一種錯誤!
在頻繁波動、充滿不確定性的投資市場上,來自火星、容易衝動的男人可能真不如來自金星的女性更適合!
「見好就收」的沒道理
我有個親戚,炒股很有紀律,堅守「套牢不出,見好就收」的原則,他定的「見好」標準是10%。
當然,在中國,不只是他這樣做,大家幾乎都這樣做。比如,我研究了一下過去多年A股上市公司的股東數量變化情況,根據過去一年的股價變化把上市公司分成四組:漲得最多組、漲得次多組……以此類推。結果發現:漲幅最多組經歷的股民大逃亡最多,股東數一般減少1/4左右,而跌幅最大組的上市公司股東數量增加最多,經常出現股東數翻一到兩倍。
之所以是這樣,顯然是很多投資者見好就收,所以,表現最好的公司,股東逃跑的也最多。而那些跌得最多的公司,不僅之前的股東被套牢不動,很多撿便宜的「價值投資者」也衝了進來。因此,好股票被懲罰,爛股票被獎勵,這真是「劣幣驅趕良幣」呀!基金投資者也是一樣,越是虧損的基金,它們的投資者就越穩定不動,而業績好的基金反倒被嚴懲,好多投資者跑掉了!
從投資者的角度講,「套牢不出,見好就收」是好政策嗎?是會改進還是破壞回報前景呢?
實際上,稍微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個原則不利。假設分眾傳媒每年的投資回報分布是:跌20%、跌10%、不漲不跌、漲10%、漲20%,概率各1/5。如果你是根據公司的經營狀況、人事變動或者股票估值來決定何時退出,這就是你未來每年的回報分布,預期回報為零。可是,如果你按照「套牢不出,見好就收」、一漲到10%就退出,那麼,你沒有降低未來虧損的概率,但去掉了20%回報率的概率,將本來的20%回報率變成了10%,使新的預期回報降到-2%,平均每年虧損2%!
在理論上,現在分眾傳媒股價9.1元,到底你是在40元買的,還是8.2元買進的,股市不會根據你的情況或者你的需要來確定未來怎麼走!你是深度套牢、捨不得割肉還是已經賺夠了10%,對分眾傳媒今後的走向沒影響。
很多人根據自己需要賺多少錢來確定何時該退出倉位,比如「我買房子還需要賺100萬,所以,要等到多漲100萬時才合適」,而不是根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來確定。投資者需要做的,不是看自己需要漲多少,而是分析投資標的,分析上市公司的前景。股市不會因為你的需要而決定走向的。
在判斷股價是太高、合適還是太低的時候,投資者習慣於用記憶中離現在最近的價格為參照,比如,「分眾傳媒以前漲到過50元,所以現在9.1元好便宜!「,或者」騰訊曾經是100港元,要等它回到110元才買」。這些都是脫離基本面的判斷,不對也非理性。
關於投資者行為的研究越來越多,我們在這裡不能都講完,但教訓在於要多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少些迷信。從許多研究看,似乎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這也決定了男人和女人的投資行為差異,男人更加好動、交易更頻繁,支付的交易成本更高,業績表現更差。原因之一是男人更加盲目自信。這些研究表明,有些投資理財行業會更適合女性。
其次,不管男性還是女性,非理性的投資都很普遍,比如這些思維模式——「這隻股票曾經到過5塊,今天20塊了,太貴了!」、「我買房子還需要100萬,現在不能賣股票」、「那隻股票代碼以4結尾,怎麼可以買呢?」、「上次騰訊還在100港元的時候,我買了1000股,我比巴菲特還牛!」等等。其實,股價走向不是由於你的心理狀態或者實際需要決定的,長期而言還是基本面為王。再次,雖然資本市場上充滿非理性的投資者和非理性行為,但是,不會從非理性行為後果中吸取教訓的人最終會輸光,會被市場淘汰,所以,只要有足夠多的理性投資者,理性還是在市場裡佔上風的。過去A股市場裡許多投資者血本無歸,當然有監管責任和上市公司責任,但投資者自己的非理性也要承擔責任。■
(本文作者系耶魯大學金融教授、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及馮氏基金講席教授,該文為喜馬拉雅《陳志武教授的金融課》講座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