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等四部門印發《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

2020-11-26 中國證券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9月23日消息,為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增長極的決策部署,更好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引擎作用,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要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提質增效。加大5G建設投資,加快5G商用發展步伐,將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機構優先向基站建設開放,研究推動將5G基站納入商業樓宇、居民住宅建設規範。加快基礎材料、關鍵晶片、高端元器件、新型顯示器件、關鍵軟體等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推動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擴大合理有效投資。

  《指導意見》明確,啟動實施產業集群產城融合示範工程。以產業集群建設推動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促進加快形成創新引領、要素富集、空間集約、宜居宜業的產業生態綜合體。加快產業集群交通、物流、生態環保、水利等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推進產業集群資源環境設施共建共享、能源資源智能利用、汙染物集中處理等設施建設。探索「核心承載區管理機構+投資建設公司+專業運營公司」建設新模式,推進核心承載區加快向企業綜合服務、產業鏈資源整合、價值再造平臺轉型。推動符合條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通過市場化方式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

  《指導意見》提出,聚焦產業集群應用場景營造。啟動實施產業集群應用場景建設工程。圍繞5G、人工智慧、車聯網、大數據、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率先在具備條件的集群內試點建設一批應用場景示範工程,定期面向特定市場主體發布應用場景項目清單,擇優評選若干新興產業應用場景進行示範推廣,並給予應用方一定支持。

  《指導意見》還要求,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開發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對產業鏈核心企業的支持力度,優化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金融服務,完善內部考核和風險控制機制。鼓勵銀行探索建立新興產業金融服務中心或事業部。推動政銀企合作。構建保險等中長期資金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效機制。制訂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分類指引,優化發行上市制度,加大科創板等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公司)債券發行力度。支持創業投資、私募基金等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

  具體內容如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重點產業鏈、龍頭企業、重大投資項目,加強要素保障,促進上下遊、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

  ——聚焦重點產業領域。著力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加快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推動重點產業領域形成規模效應。

  ——打造集聚發展高地。充分發揮產業集群要素資源集聚、產業協同高效、產業生態完備等優勢,利用好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開放平臺,促進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

  ——增強要素保障能力。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要素跟著項目走」原則,引導人才、用地、用能等要素合理配置、有效集聚。

  ——優化投資服務環境。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創新投資模式,暢通供需對接渠道,釋放市場活力和投資潛力。

  二、聚焦重點產業投資領域

  (一)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提質增效。加大5G建設投資,加快5G商用發展步伐,將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機構優先向基站建設開放,研究推動將5G基站納入商業樓宇、居民住宅建設規範。加快基礎材料、關鍵晶片、高端元器件、新型顯示器件、關鍵軟體等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推動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擴大合理有效投資。穩步推進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物聯網、車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加快推進基於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智慧廣電、媒體融合、5G廣播、智慧水利、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智慧市政、智慧社區、智慧家政、智慧旅遊、在線消費、在線教育、醫療健康等成長潛力大的新興方向,實施中小企業數位化賦能專項行動,推動中小微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培育形成一批支柱性產業。實施數字鄉村發展戰略,加快補全農村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短板,加強數字鄉村產業體系建設,鼓勵開發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求的信息化產品和應用,發展農村網際網路新業態新模式。實施「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和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加快農業全產業鏈的數位化轉型。(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衛生健康委、廣電總局、國鐵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生物產業創新發展步伐。加快推動創新疫苗、體外診斷與檢測試劑、抗體藥物等產業重大工程和項目落實落地,鼓勵疫苗品種及工藝升級換代。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加大生物安全與應急領域投資,加強國家生物製品檢驗檢定創新平臺建設,支持遺傳細胞與遺傳育種技術研發中心、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建設,促進生物技術健康發展。改革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制,促進中藥新藥研發和產業發展。實施生物技術惠民工程,為自主創新藥品、醫療裝備等產品創造市場。(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衛生健康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醫藥局、藥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快高端裝備製造產業補短板。重點支持工業機器人、建築、醫療等特種機器人、高端儀器儀表、軌道交通裝備、高檔五軸數控工具機、節能異步牽引電動機、高端醫療裝備和製藥裝備、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等高端裝備生產,實施智能製造、智能建造試點示範。研發推廣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運維、農業生產專用傳感器、智能裝備、自動化系統和管理平臺,建設一批創新中心和示範基地、試點縣。鼓勵龍頭企業建設「網際網路+」協同製造示範工廠,建立高標準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鐵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快新材料產業強弱項。圍繞保障大飛機、微電子製造、深海採礦等重點領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加快在光刻膠、高純靶材、高溫合金、高性能纖維材料、高強高導耐熱材料、耐腐蝕材料、大尺寸矽片、電子封裝材料等領域實現突破。實施新材料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提升稀土、釩鈦、鎢鉬、鋰、銣銫、石墨等特色資源在開採、冶煉、深加工等環節的技術水平,加快拓展石墨烯、納米材料等在光電子、航空裝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應用。(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快新能源產業跨越式發展。聚焦新能源裝備製造「卡脖子」問題,加快主軸承、IGBT、控制系統、高壓直流海底電纜等核心技術部件研發。加快突破風光水儲互補、先進燃料電池、高效儲能與海洋能發電等新能源電力技術瓶頸,建設智能電網、微電網、分布式能源、新型儲能、制氫加氫設施、燃料電池系統等基礎設施網絡。提升先進燃煤發電、核能、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等基礎設施網絡的數位化、智能化水平。大力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推動源網荷儲協同互動,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秸稈能源化利用。(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快智能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支撐能力建設。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示範,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環衛、城市物流配送等領域車輛電動化比例。加快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建設,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公共停車位的快速充/換電站覆蓋率。實施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範應用,加大車聯網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智能汽車特定場景應用和產業化發展。支持建設一批自動駕駛運營大數據中心。以支撐智能汽車應用和改善出行為切入點,建設城市道路、建築、公共設施融合感知體系,打造基於城市信息模型(CIM)、融合城市動態和靜態數據於一體的「車城網」平臺,推動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加快節能環保產業試點示範。實施城市綠色發展綜合示範工程,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結合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開展城市生態環境改善和小區內建築節能節水改造及相關設施改造提升,推廣節水效益分享等合同節水管理典型模式,鼓勵創新發展合同節水管理商業模式,推動節水服務產業發展。開展共用物流集裝化體系示範,實現倉儲物流標準化周轉箱高效循環利用。組織開展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建設。發展智慧農業,推進農業生產環境自動監測、生產過程智能管理。試點在超大城市建立基於人工智慧與區塊鏈技術的生態環境新型治理體系。探索開展環境綜合治理託管、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等環境治理模式創新,提升環境治理服務水平,推動環保產業持續發展。加大節能、節水環保裝備產業和海水淡化產業培育力度,加快先進技術裝備示範和推廣應用。實施綠色消費示範,鼓勵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飯店、綠色電商等綠色流通主體加快發展。積極推行綠色建造,加快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築,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鐵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快數字創意產業融合發展。鼓勵數字創意產業與生產製造、文化教育、旅遊體育、健康醫療與養老、智慧農業等領域融合發展,激發市場消費活力。建設一批數字創意產業集群,加強數字內容供給和技術裝備研發平臺,打造高水平直播和短視頻基地、一流電競中心、高沉浸式產品體驗展示中心,提供VR旅遊、AR營銷、數字文博館、創意設計、智慧廣電、智能體育等多元化消費體驗。發展高畫質電視、超高畫質電視和5G高新視頻,發揮網絡視聽平臺和產業園區融合集聚作用,貫通內容生產傳播價值鏈和電子信息設備產業鏈,聯動線上線下文化娛樂和綜合信息消費,構建新時代大視聽全產業鏈市場發展格局。(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廣電總局、體育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打造產業集聚發展新高地

  (九)深入推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構建產業集群梯次發展體系,培育和打造10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100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引導和儲備1000個各具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形成分工明確、相互銜接的發展格局。適時啟動新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綜合運用財政、土地、金融、科技、人才、智慧財產權等政策,協同支持產業集群建設、領軍企業培育、關鍵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等項目。(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人民銀行、知識產權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增強產業集群創新引領力。啟動實施產業集群創新能力提升工程。發揮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新資源豐富的優勢,推動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壯大。依託集群內優勢產學研單位聯合建設一批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質檢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標準創新基地、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產業智慧財產權運營中心等創新平臺和重點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平臺。推動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建設產業集群協同創新中心和產業研究院。(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中科院、知識產權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推進產城深度融合。啟動實施產業集群產城融合示範工程。以產業集群建設推動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促進加快形成創新引領、要素富集、空間集約、宜居宜業的產業生態綜合體。加快產業集群交通、物流、生態環保、水利等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推進產業集群資源環境設施共建共享、能源資源智能利用、汙染物集中處理等設施建設。探索「核心承載區管理機構+投資建設公司+專業運營公司」建設新模式,推進核心承載區加快向企業綜合服務、產業鏈資源整合、價值再造平臺轉型。推動符合條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通過市場化方式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證監會、國鐵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聚焦產業集群應用場景營造。啟動實施產業集群應用場景建設工程。圍繞5G、人工智慧、車聯網、大數據、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率先在具備條件的集群內試點建設一批應用場景示範工程,定期面向特定市場主體發布應用場景項目清單,擇優評選若干新興產業應用場景進行示範推廣,並給予應用方一定支持。鼓勵集群內企業發展面向定製化應用場景的「產品+服務」模式,創新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推廣應用方式和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壯大國內產業循環。(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能源局、知識產權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提高產業集群公共服務能力。實施產業集群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依託行業協會、專業機構、科研單位等建設一批專業化產業集群促進機構。推進國家標準參考數據體系建設。建設產業集群創新和公共服務綜合體,強化研發設計、計量測試、標準認證、中試驗證、檢驗檢測、智能製造、產業網際網路、創新轉化等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支撐,打造集技術轉移、產業加速、孵化轉化等為一體的高品質產業空間。在智能製造、綠色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培育一批解決方案供應商。支持有條件的集群聚焦新興應用開展5G、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中科院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增強資金保障能力

  (十四)加強政府資金引導。統籌用好各級各類政府資金、創業投資和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創新政府資金支持方式,強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項目的投資牽引作用。鼓勵地方政府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計劃,按市場化方式引導帶動社會資本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圍繞保障重點領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鼓勵建立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開發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對產業鏈核心企業的支持力度,優化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金融服務,完善內部考核和風險控制機制。鼓勵銀行探索建立新興產業金融服務中心或事業部。推動政銀企合作。構建保險等中長期資金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效機制。制訂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分類指引,優化發行上市制度,加大科創板等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公司)債券發行力度。支持創業投資、私募基金等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責任部門: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推進市場主體投資。依託國有企業主業優勢,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布局力度。鼓勵具備條件的各類所有制企業獨立或聯合承擔國家各類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創新能力和產業化等建設項目。支持各類所有制企業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合作,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修訂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和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進一步放寬或取消外商投資限制,增加戰略性新興產業條目。(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資委等職責分工負責)

  五、優化投資服務環境

  (十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動重大項目「物流通、資金通、人員通、政策通」。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審批,簡化、整合項目報建手續,深化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應用,加快推進全程網辦。全面梳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準入和行政許可流程,精簡審批環節,縮短辦理時限,推行「一網通辦」。(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牽頭,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加快要素市場化配置。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統籌做好用地、用水、用能、環保等要素配置,將土地林地、建築用砂、能耗等指標優先保障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重大工程和項目需求。加強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鼓勵地方盤活利用存量土地。(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商務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完善包容審慎監管。推動建立適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特點、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規範行政執法行為,推進跨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網際網路+監管」,細化量化行政處罰標準。(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牽頭,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各地區、各部門要積極做好政策諮詢和宣傳引導工作,以「線上線下」產業招商會、優質項目遴選賽、政銀企對接會、高端論壇等形式加強交流合作,增強企業投資意願,激發社會投資創新動力和發展活力,努力營造全社會敢投資、願投資、善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牽頭,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相關焦點

  • 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發改高技〔2020〕1409號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委、局)、工業和信息化委(廳)、財政廳(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增長極的決策部署,更好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引擎作用
  •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河南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  《河南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1月6日  河南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打造經濟增長新活力的重要力量。
  • 2018年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展望:新興產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展望 2018 年,全球各主要國家仍將新興產業作為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打造競爭新優勢的重要選擇,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有利發展環境影響,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目標不僅限於之前的「做大」,也逐漸向「做強」轉化,持續引領國內經濟增長。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現將《「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要以科技創新為源頭,加快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策源地,提升產業集群持續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以產業鏈和創新鏈協同發展為途徑,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特色產業集群,帶動區域經濟轉型,形成創新經濟集聚發展新格局。堅持人才興業。人才是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首要資源。
  • 四川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於印發四川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   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有關直屬機構:   《四川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 盛朝迅:促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在我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有關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政策的帶動下,創新要素和社會資金向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集聚態勢明顯,重點領域技術加快突破、示範應用逐步增多、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規模日益擴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 餘江陳銳張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徵及「中國路徑」
    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把握新一輪全球產業發展機遇,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戰略部署。戰略性新興產業從一開始就肩負著雙重歷史使命:既要著眼長遠為調結構提供新的增長點,又要立足當前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那些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這對於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均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 關於印發《市發改委2019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委機關各科室,委屬(管)各單位:現將《市發改委2019年工作要點》予以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持續推進中央、省、市關於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優環境、促進民間投資、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等一系列政策落地落實,最大限度增強實體經濟獲得感。
  • 《2018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全面...
    本報訊 (記者段曙東)據中國新聞網消息,今年1-7月,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27個重點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8%,增速較2016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其中工業部分營業收入增速為13.9%,持續高於規模以上工業整體水平;七大產業均實現全面回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全面提速。這是近日發布的《2018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披露的。
  • 【代表聚焦】久久為功培育壯大新動能
    「實施千億產業培育工程,加快壯大新動能。堅持轉型為綱,推動農業、工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全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成為我省2020年重點抓好的10項工作之首。聽完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們倍感振奮之餘,暢所欲言,為如何加快壯大新動能,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言獻策。
  • 2018-2019年湘潭市優勢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目錄及重點企業名錄
    關於印發《2018-2019年湘潭市優勢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目錄及重點企業名錄》的通知各縣市區、園區(示範區),市直機關各單位、在潭企事業單位:《2018-2019年湘潭市優勢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目錄及重點企業名錄》已經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同意,現予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 廣東發布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 大力發展核能等優勢產業
    中國網財經9月29日訊 據廣東省發改委網站29日消息,近日,廣東省發改委、能源局等六部門聯合發布《廣東省培育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南通市「十三五」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的...
    長江經濟帶、江蘇沿海開發兩大國家戰略所支撐的區域經濟發展對兼具濱江臨海、扼守門戶、聯動陸海優勢的南通發展新材料產業帶來了新驅動。  (二)政策環境  新材料產業是國家、江蘇省確定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同時也是南通市確定的7大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 多維發力 促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經濟參考報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其中,投資在我國經濟增長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穩投資對於穩經濟而言意義重大。當下,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已經成為穩投資的重要抓手,在多地的2021年產業規劃中,新興產業成為關鍵詞。
  • 就《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發布答記者問
    《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適用於對「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划進行宏觀監測和管理,各地區、各部門將依據此分類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統計監測。、高端裝備製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構築產業體系新支柱。」
  • 內補產業鏈條、外輔優良政策!國家發改委網站刊文向全國推廣淄博經驗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5日訊 記者從中國政府網站獲悉,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國辦發〔2020〕9號),《通報》對2019年落實打好三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擴大內需、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取得明顯成效的213個地方予以督查激勵
  • 發改委公布新產業結構調整目錄限產能過剩行業
    發改委公布新產業結構調整目錄限產能過剩行業 2011-04-26     據中新網電記者從國家發改委網站獲悉,近日,國家發改委修訂並發布了新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以下簡稱《目錄(2011年本)
  • 聚焦資源稟賦比較優勢 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如何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三年行動方案》(下稱《方案》就信陽產業發展潛力進行了逐項挖掘。  行動目標之五: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特色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新產業、新業態蓬勃興起,主導產業更加突出,培育出一批骨幹龍頭企業,年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居民收入的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 四川汽車(新能源車)產業投資促進分析報告
    主要表現在:一是起步較晚、基礎薄弱;二是品種較單一、產量不大;三是產品技術含量低;四是配套體系不全,本地配套率低,拉動效應不明顯。四、行業發展政策(一)鼓勵支持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1.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出臺的政策2004年6月,國務院頒布《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全面鼓勵、支持國內汽車產業不斷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