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汽車(新能源車)產業投資促進分析報告

2021-01-20 攀枝花市公眾信息網

投資促進四處

 

一、全球汽車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在20世紀90年代,世界汽車產業經歷了近10年的持續增長。進入21世紀後,全球汽車產業的增長速度開始趨緩。由於亞洲汽車市場的全面擴容,加上中國汽車業的蓬勃興起,亞洲正在形成與北美、歐洲鼎足而立的汽車市場。在經濟全球化和技術進步不斷加快的背景下,當前世界汽車產業呈現出了一系列不同於以往的發展特點。汽車產業仍有發展空間,依然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一)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格局

自金融危機以後,全球汽車產業從2010年出現啟穩復甦態勢,2014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顯示,汽車整車企業25家,零部件企業9家。2014年,全球汽車總產量8626萬輛,同比增長近1.01%。汽車全球需求是同樣引人注目, 據世界汽車製造商協會主席介紹,亞洲地區佔全球市場份額的一半,而在亞洲地區內,一半的市場銷量來自中國。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國家新汽車進入普通家庭。汽車是歐洲支柱產業,但其市場下滑的趨勢,迫使他們向國外發展,世界未來汽車生產的重心將逐漸移往中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顯著加快,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格局也有了一些新的變化。

1. 汽車產業鏈日益全球性配置。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顯著加快,汽車產業鏈包括投資、生產、採購、銷售及售後服務、研發等主要環節也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過去跨國公司在本國建立、保持研發機構,對於目標國市場採取複製產品的方式進行投資,而現在則採取將各個功能活動和能力分配給全球市場的方式。由此導致了新的專業化分工協作模式的出現,特別是整車裝配與零部件企業之間呈現分離趨勢,零部件的跨國公司越來越多,零部件企業與整車裝配企業之間以合同為紐帶的網絡型組織結構日趨明顯。整車製造企業零部件的全球採購以及零部件工業的國際化,模糊了汽車產品的「國家特徵」,使其成為了典型的全球化產品。

2. 產業鏈中低端進一步向發展中國家集聚。全球汽車生產和消費總體上形成兩大特徵:一是美國、日本和歐洲等發達國家及地區,汽車生產和消費量均達到了一定的飽和狀態,他們現在與今後所面臨的問題都是如何來提高性能,包括汽車的整體性能,如輕量化、節能、安全舒適和多功能,以及從低汙染到無汙染的環保質量這兩方面。因此,發達國家的汽車已進入了一個品質換代升級的新時代。二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汽車生產和消費尚處於規模擴張階段。這兩大特徵表明了全球汽車生產和開發的兩個不同層次,發達國家對國內汽車開發生產進行結構調整,壓縮一般汽車的產量,研發生產新一代汽車產品,向高檔次汽車發展。他們將一般汽車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基地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進行生產並不斷擴大產量,以適應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消費需求,從而形成了一個中低檔汽車的層次。作為經濟正在崛起的一個世界人口大國,中國的汽車市場無疑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車廠家看好。

(二)全球汽車產業結構調整特徵分析隨著調整步伐加快,全球汽車產業結構呈現出了新的特徵:  

1.全球範圍內汽車集團兼併與重組趨勢加劇

1964年,全世界獨立的較大規模的汽車公司有52家,到1980年減少為30家。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全球汽車生產能力普遍過剩(年過剩約1000萬輛),加之各國對安全、排放、節能法規日趨嚴格,促使汽車產業全球性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許多發達國家的汽車公司通過擴張、合併、兼併等手段增強自身競爭力。產業鏈的全球化和大規模的跨國重組,從根本上改變了汽車產業的傳統資源配置方式、企業的競爭模式和企業的組織結構。

澳大利亞的汽車行業曾經是澳洲最大的製造業,是全世界13個能自行設計、建造和生產整車的國家之一,近20多年來,澳洲車業一直處於危機中,由於高漲的成本、本土市場小和高度競爭等因素,使得澳洲三菱、福特、霍頓(通用旗下)、豐田四大車企相繼宣布退出澳大利亞。

汽車跨國公司通過收購、兼併、控股和參股等聯合和重組等手段,已形成10大汽車集團,其產量已佔世界汽車產量80%以上。

2.零部件製造在汽車產業鏈中的地位加強市場競爭的加劇,促使世界各大汽車公司紛紛改革供應體制,實行全球生產、全球採購策略。整車企業改變了只局限於採用本集團公司零部件產品的做法,由向多個汽車零部件廠商採購轉變為向少數系統供應商採購;由單個汽車零件採購轉變為模塊採購;由實行國內採購轉變為全球採購;而零部件企業也將其產品面向全球銷售,不再局限於僅僅供給本集團的整車企業。全球採購最終導致了零部件製造從汽車企業中剝離出來,獨立面對市場。這種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之間的剝離、相互獨立,提高了彼此的專業化分工程度。前者致力於整車開發、裝配技術、動力總成的開發和生產;後者接替了由整車企業剝離出來的零部件生產和研發任務,在專業化生產的基礎上實現大規模生產,滿足全球同類企業的需要。如德爾福從通用、偉世通從福特整車企業中剝離出去,實施整車與零部件的相對分離,成為獨立的汽車零部件巨頭。通用汽車自製率下降到35%,而豐田僅22%。同時,也使兩者的關係更加緊密,即零部件企業在整車的開發和生產過程中的介入程度越來越深,汽車產業鏈的技術與研發重心逐漸開始向零部件製造商傾斜。

2004年,世界汽車配套零部件總產值10000億美元,不包括整車廠自產配套零部件3500億美元,維修市場零部件總額3500億美元。同時,零部件的聯合採購成為潮流。如米其林、固特異、普利斯通整車廠家零部件採購的合作;戴-克、三菱和現代三家的採購部長於2002年10月在漢城籤署合作協議,實行在全球範圍內的零部件統一採購,年採購額達130億美元,是目前世界上汽車企業最大規模的採購行動;雷諾-日產聯合採購集團聯合採購量達70%。

此外,零部件企業之間的兼併也在不斷地發生。如在世界零部件製造業佔有重要地位的美國汽車零部件公司TRW(天合),被美國諾恩羅曼-格羅曼(NORTHROPGRUMAN)公司以118億美元收購後,僅保留天合中的軍事業務部門,天合中的零部件將被轉讓出去。

由於澳大利亞四大整車企業宣布退出,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政府顧問艾倫認為:澳大利亞汽車業的專業人才對於豐田、福特等的體系非常熟悉,這些人才資源對於希望打入發達國家市場的中國汽車業來說,是一筆非常有價值的軟性財富;尤其在現階段,澳大利亞企業比任何時候都更希望與中國企業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對中國企業來說,目前也是與澳大利亞達成合作的最佳時期。據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駐上海首席代表肖牧介紹:澳大利亞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都被列入豐田、福特等的供應商名單裡,無論是技術指標還是技術參數都符合這些整車廠的要求,特別是在汽車輕量化以及新能源汽車方面,澳大利亞在新型複合材料包括新型的合金材料方面居於世界前列,此外,碳纖維、納米材料等在汽車零部件方面的應用,中澳雙方都有合作空間;在汽車電池方面,澳大利亞將相關科技成果轉化為行業成果的能力也非常強。

3.國際競爭由製造鏈向服務鏈加速延伸。目前,全球主要汽車生產國生產能力過剩、行業利潤率不斷下降,汽車製造商們已經無法單純從生產製造中獲取汽車產業的最高利潤。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加深,也促進了以市場營銷全球化、售後服務全球化和服務貿易全球化為核心內容的汽車服務業的全球化進程。汽車金融、電子商務等新型服務貿易方式的廣泛應用,加快了國際競爭由製造業向貿易與服務領域延伸的步伐。在服務領域,銷售和服務分離、租賃管理、維修、快遞服務等各種汽車服務方式不斷創新,各種汽車金融貸款、保險、物流配送體制不斷完善。2003年10月,歐盟針對汽車製造商及經銷商的新法規出臺,製造商不能再無故解除與經銷商的合同,汽車經銷商將可以代理多家汽車製造公司的銷售,而獨立的汽車行也可以從事售後服務和汽車維修業務。新規則促使歐洲各國的汽車售價及維修價格向中等價位趨同,現在在歐洲一些物價較低的國家,尤其是在丹麥,汽車價格已經開始上漲。同時,新規則改變了以往歐洲汽車製造商通過銷售合同嚴格控制經銷商的格局。以前避開競爭法約束、享受特殊待遇的德國、法國、英國等大型汽車製造商們,將失去控制分銷渠道的主要手段,失去阻止經銷商之間購併的權利,利潤隨之由製造商流向經銷商、服務商,並最終將導致汽車經銷商與製造商之間的力量此消彼長,直至形成相抗衡的聯盟。

4.汽車產業技術創新的步伐加快。圍繞安全、環保、節能等領域,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藝、新車型不斷湧現,氫燃料、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替代能源等發展加快,乘用車向平臺化、系列化、輕量化、小型化、節能化、潔淨化、電子化、柴油化、智能化、安全化方向發展。其中,柴油轎車在歐洲發展較快,1.4~2.0L柴油轎車在德國佔60%、在法國高達88%,整個歐洲2.0L以上的柴油轎車佔70%以上。

5.跨國公司加快調整對華戰略重點面對中國汽車市場重要地位的持續上升,跨國公司的對華戰略也隨之升級。2002年,跨國公司在中國汽車市場主要採取「圈地運動」戰略,通過合資劃分中國汽車製造的勢力範圍,典型事件如一汽借入主天津汽車攜手豐田、東風與日產合作等。從2003年開始,跨國公司對華戰略重點開始轉向大肆擴張產能。德國大眾為了確保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宣布將在5年內投資60億歐元擴充產能;戴-克確認將北汽控股公司作為重點合作夥伴長期合作,雙方合作項目的投資總額預計為10億歐元,又與臺灣中華和福建汽車合作投資2億歐元的輕型車項目;福特汽車與長安汽車集團結成戰略聯盟,要在今後5年內共同追加投資10億美元~15億美元;通用把即將國產的凱迪拉克和通用的汽車信貸業務帶到了中國;日本本田推出10萬元左右的經濟型轎車「飛度」,並與東風合資成立整車企業以生產越野車——本田CRV;豐田整合原有產品銷售網絡,調整合資構架,計劃將中國合資廠的產能提高50%;日產與東風合資生產NISSAN乘用車。這些汽車跨國公司這樣做的目的,即是希望通過競爭性投資來進一步搶佔市場份額。

(三)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促使汽車產業發生重大變革的因素除了成本和市場競爭壓力外,還有用戶對汽車產品的安全性、舒適性和個性化提出的越來越高的要求。另外,社會對環保也更加關注,現有的原材料資源日益匱乏和與此有關的越來越嚴格的法規要求,對這種變革也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些影響因素共同影響了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

1.新型動力及代用燃料汽車嶄露頭角。今後幾年,由於裝用了新型動力系統和廢氣淨化裝置,其噪聲值要比現今的車低約30%,汽車百千米油耗平均下降15%,廢氣排放也將大幅度減少。目前許多人看好的燃料電池汽車,包括各種代用燃料汽車(例如燃氣汽車)等的市場份額將達10%左右,即每年的銷售規模為500萬~600萬輛。

2.信息技術成為汽車產業的核心技術。目前,電子裝備及其軟體價值平均已佔發達國家汽車生產成本的22%,至2010年,該比例上升至35%。由於汽車電子化的推動,2010年前後,大部分汽車(部件或系統)模塊實現智能化,不同的總線系統、操作控制系統通過軟體不僅能相互聯成一體,而且可實現智能化。

3.新的汽車生產方式開始形成。世界汽車生產經歷了單件定製生產、福特大規模方式生產、精益生產等階段。福特生產方式不僅在汽車產業,而且在整個製造業都成為生產的基本模式。但是在上述變化影響下,汽車產業開始進入大規模定製時代,實際上是為每一位顧客提供獨一無二的定製產品。在大規模生產中,用戶處於價值鏈的末端,企業生產什麼就賣什麼。而在大規模定製生產中,用戶處於價值鏈的最前端,企業要按訂單而不是按預測來生產,而且定製的速度越來越快。目前從訂單到交貨,最快需要10天左右時間,國外企業已經提出5天交貨的目標,而最終要達到2天交貨。

目前,國外汽車產業已經廣泛採用平臺化戰略、模塊化生產、全球採購等方式。平臺化戰略實際上是將汽車的開發從單車型化轉向系列化、多樣化、共用化。如大眾集團以A0級、A級(如高爾夫)、B級(如帕薩特)、C級(如奧迪A6)、D級(如奧迪A8)五個底盤規格統一了全部產品系列,在公司內部共同使用這五個平臺,如帕薩特、奧迪A4就共同使用B級平臺。在大規模生產方式下,汽車製造廠從一個一個零件開始組裝出整車,而在大規模定製生產方式下,汽車被分解成10至20個大的模塊,每個模塊實際上是上千個零件的集成,由大的供應商組裝供應,汽車廠只需要把這10至20個模塊組裝起來就成了。現在的汽車生產線長度在1000m至1500m,將來只要50m就夠了。

4.全球汽車市場總體增長放緩。受油價高漲和消費者信心趨軟影響,近幾年來歐美日等新車市場銷售都告急走低。在大環境的驅使下,導致汽車銷售快速收縮。由於2004-2005年期間汽車市場銷售量紛紛趨緩,美國通用與福特雙雙在2006年降低新車產量;另外包括大眾、菲亞特與歐寶等歐洲車廠也都不約而同地進行減產動作。根據Autodata調查資料顯示,全美2004至2005的新車銷售下滑10%左右,至於日本車廠也難擋全球市場走勢,豐田與本田都呈現跌幅趨勢。根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數據,2007年全球汽車產量將達到6650萬輛。全球汽車生產企業的平均開工率為79%,比2006年下降0.5個百分點。其中,亞太地區產量約增長130萬輛,為2577萬輛;歐盟產量增長20萬輛,為1807萬輛;受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三巨頭結構重組的影響,北美地區產量將下降4.6萬輛,為1519萬輛。2012年,全球汽車產量超過8000萬輛。

 

二、國內汽車產業的總體發展狀況  

(一)國內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1.汽車需求增長較快拉動汽車產銷量連創新高

 

 

2000~2013年我國汽車銷量及其增長情況單位:萬輛,%

2014中國汽車產銷量超過2300萬輛,創全球歷史新高,連續六年蟬聯全球第一。國內汽車產銷總體呈平穩增長態勢。2014年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72.29萬輛和2349.19萬輛,比上年分別增長7.3%和6.9%,總體呈現平穩增長態勢,產銷增速比2013年分別下降7.5和7個百分點。

2.汽車產能快速擴張,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據不完全統計,到2015年年底,我國前30家汽車企業(集團)的產能將為3,124萬輛,已經遠遠大於國家發改委預測的市場需求。未來2~3年,國內汽車行業的產能將繼續上升,促使汽車市場競爭程度進一步加劇,而且長期來看,汽車消費也面臨城市交通環境擁擠、能源價格持續走高以及汽車消費支持政策取消、部分大城市限制購車等多方面不利因素。2014年,進口車市場需求總體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共進口142.60萬輛,同比增長19.29%,進口金額609.17億美元,同比增長24.39%。

3.自主品牌獲得長足發展,但自主開發能力仍然較弱

長期以來,技術落後嚴重製約了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隨著國家調整汽車產業政策,鼓勵與支持國內汽車企業進行自主研發能力和自主汽車品牌的建設,國內汽車生產企業加大了在研發能力方面的投入,自主品牌產品的技術水平日益提高,在國內市場的地位進一步提升。2014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757.33萬輛,同比增長4.10%,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8.44%,佔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14個百分點。 國家對汽車產業的政策基調正由「做大」變為「做強」,支持鼓勵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計劃到2015年使自主品牌乘用車的市場份額達到50%,其中自主品牌轎車的市場份額將達到40%。

4.汽車出口形勢好轉

2014年全國汽車商品出口874億美元,同比增長7.5%。汽車整車出口94.8萬輛,同比微增0.01%。整車出口金額138億美元,同比增長7%。其中:乘用車出口50.77萬輛,同比下降8%,乘用車中小轎車出口37萬輛,同比下降12.5%,乘用車的下降主要是由小轎車的出口下降拉動的。乘用車中越野車出口了5231輛,同比增長了71%。越野車出口雖然數量不大,但在乘用車各車型出口下降的同時,全年保持了較高的出口增幅,可以說其是乘用車中一個新的增長點。商用車出口44萬輛,同比增長11%,商用車中大於等於10座的客車和牽引車出口增長較快,分別出口了8.8萬輛和2.88萬輛,同比增長了40%和37%。載貨車仍是商用車出口中的主要車型,出口了30萬輛,佔商用車出口量的68%。出口地排名前10的國家分別為伊朗、阿爾及利亞、俄羅斯聯邦、埃及、哥倫比亞、智利、越南、委內瑞拉、沙特和伊拉克。其中出口增長較快的國家有伊朗、越南和埃及,同比分別增長了121%、106%和49%。其中出口下降較高的國家有智利、俄羅斯聯邦和阿爾及利亞,分別下降了49%、31%和29%。

(二)新能源汽車成為國家政策重點支持的發展方向

汽車已經成為空氣重要的汙染源之一,主要排放氮氧化物(NOx)、碳氫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和顆粒物(PM)等。2013年初連續的大範圍霧霾天氣,使得全社會更加深切感受到空氣汙染的嚴重性,而汽車產業也面臨著嚴峻的減排壓力。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重大的發展,自主研製的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三類新能源汽車整車產品相繼問世;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客車實現了規模示範;純電動汽車實現批量出口;燃料電池轎車研發進入世界先進行列。2009年國務院出臺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改造現有生產能力,形成50萬輛純電動、充電式混合動力和普通型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產能,新能源汽車銷量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車生產企業應具有通過認證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隨著能源價格的持續增長和對節能環保要求的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將進入快速擴張期。

在新能源汽車之外,如何通過節能減排來改善空氣品質也成為企業關注的內容。隨著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油耗法規、排放法規的逐步加嚴,汽車企業迎來了更加激烈的技術競爭,同時也帶來了企業不斷尋求技術突破的動力。目前各企業積極促進汽車節能減排技術升級,提升車載信息娛樂系統裝備水平等。

(三)部分知名車企在中國的發展計劃

部分車企未來2-3年產能擴張及銷售計劃

 

 

奔馳公司「2020年行動」: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在中國市場推出20款新車或改裝車,擴大其在北京和成都的產能與銷售網絡;到2015年,在華銷售每10輛車有7輛當地生產(當前進口車和國產車比例為5:5)。

大眾中國400萬輛規劃:2015年前,計劃向中國市場投入98億歐元;至2018年,大眾將在中國市場達到400萬輛產銷目標,保證其佔中國乘用車市場20%以上計劃;為此,大眾將建設七個工廠,其中四個今年將投產或開始建設。到2015年,大眾計劃向市場推出大約90個車型,其中30個將在本地生產。大眾汽車中國總裁海茲曼認為「小型車是全球趨勢,而中國消費者更傾向選擇以SUV為代表的大排量車型。」

別克新車計劃:通用汽車旗下別克品牌考慮擴大跨界車/SUV產品陣容,在大型SUV和小型SUV定位之間,推出一款新跨界SUV,有望2015年問世,並在中國銷售。

北汽產業布局:北汽在全國建成了北京紳寶工廠(主要生產紳寶品牌轎車)、湖南株洲基地(主要生產北京E系列和交叉型乘用車威旺)、北汽銀翔基地(主要生產乘用車、商用車、新能源車)3大生產基地,去年開工的廣州增城基地(將生產SUV和MPV),正在籌劃的浙江鎮江生產基地,五大生產基地規劃產能超過百萬。

通用汽車《中國市場未來發展規劃》:2016年前,通用汽車計劃在華投入110億美元,在產品、產能、經銷商數量等三大領域全面提升。其中產品方面,今年通用(中國)及其在華合資企業將推出17款全新和升級車型,未來凱迪拉克全球產品線將全面引入中國市場;產能方面,計劃從2012年起到2015年,啟用4個新工廠,分別為上海通用武漢工廠、凱迪拉克工廠、瀋陽工廠以及上汽通用五菱重慶生產基地,產能提升至500萬輛;經銷商網點數量在2015年將達到5100家。

東風雪鐵龍「龍騰C計劃」:2013-2015年,東風雪鐵龍將從品牌定位、產品技術、客戶承諾三個方面加速提升,在2015年實現突破40萬輛銷售目標。品牌定位方面,將以「舒適、時尚、科技」三大品牌優勢為核心;產品技術方面,每年至少推出一款新車,並導入SUV車型:動力總成方面,將深化「E動戰略」,還將投放1.8升和1.2升THP渦輪增壓直噴發動機,並匹配相應的新型變速箱;在新能源與新裝備方面,將推出停車/啟動(STT)技術、混合動力技術和車載通訊信息服務系統;客戶承諾方面,計劃2015年網絡覆蓋率提升90%,「龍信」二手車置換網點達到500個。

沃爾沃合資自主車型為MPV:為緩解銷量、利潤下滑,沃爾沃公司迫切希望在華實現本土化,沃爾沃國產項目建設申報表中,申報了大慶工廠、上海研發中心和張家口發動機工廠三項,成都工廠是吉利旗下生產工廠,代工生產沃爾沃車型。另外,作為汽車安全領域規劃制定者,該公司規劃至2020年,實現駕駛或乘坐沃爾沃汽車「零傷亡」。

三、我省汽車產業現狀

(一)發展基礎及主要承接園區

汽車製造產業是四川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汽車產業的發展現在的發展勢頭良好,已成為四川最有發展前途的產業之一。目前,全省已經擁有一汽大眾、一汽豐田、吉利沃爾沃、韓國現代、中國重汽、華晨汽車、東風雪鐵龍、江淮汽車等國內外知名汽車品牌企業的投資項目。2013年廣東以總產量254.3萬輛排名首位,其次是吉林、上海、北京、重慶、廣西、湖北、江蘇、山東、遼寧、河北、四川等,我省排名第12位。2013年我省汽車產業總產值1891.7億元,生產各類汽車80.7萬輛,其中,乘用車60.1萬輛、商用車20.6萬輛,銷量78萬輛,佔全國總量的約4%,比2012年增長100%以上。2014年生產各類汽車96.3萬輛。包括擬建、在建項目,未來總產能將突破230萬輛。2013年全省銷售乘用車96萬輛,商用車20萬輛。

目前,全省共有汽車工業企業400多戶,各類《公告》目錄1.2萬項。已初步形成了以成都經開區汽車產業製造基地為龍頭,青白江王牌汽車產業園、資陽南駿汽車產業園、綿陽汽車產業園、南充汽車產業園、內江中國零部件產業園、廣安汽車配套產業園等6個汽車產業園為支撐,以成都、綿陽、南充、資陽相連正形成環形汽車製造產業帶的「一帶、一區、六園」的發展格局。形成了以乘用車、重中型載貨汽車、中輕型客車、越野車、微型車、天然氣汽車、改裝車、專用車等整車為龍頭,以發動機、車橋、方向機、減震器、軸瓦等關鍵零部件為配套的汽車產業體系。新能源汽車示範起步,產業化穩步推進。

(二)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引進情況

整車引進方面:近年來,我省成功引進一汽大眾、一汽豐田、中國重汽、韓國現代、吉利沃爾沃、華晨金杯、東風汽車、北汽集團等整車製造企業。同時,在關鍵零部件引進方面:依託一汽大眾成都基地整車項目、吉利沃爾沃、四川現代等,促進大眾EA211發動機、博世底盤、麥格納、德爾福、TI邦迪、哈曼、一汽四環零部件成都生產基地等100餘家汽車配套項目落戶四川;依託韓國現代商用車項目,引進國內、外優勢企業與之配套。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建設項目,如:四川富臨集團年產12萬輛新能源車生產線竣工投產、吉利集團南充年產10萬輛新能源商用車項目預計6月份開工建設、綿陽華瑞與中國高新投資公司深圳公司按期推進SUV、皮卡和微面三款車型新能源車改造試製等。

(三)主要問題

我省汽車產業發展水平與全國先進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在汽車產業競爭與區域分工中仍處於弱勢和不利地位。主要表現在:一是起步較晚、基礎薄弱;二是品種較單一、產量不大;三是產品技術含量低;四是配套體系不全,本地配套率低,拉動效應不明顯。

四、行業發展政策

(一)鼓勵支持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

1.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出臺的政策

2004年6月,國務院頒布《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全面鼓勵、支持國內汽車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2009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鼓勵汽車「以舊換新」。9月,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指出,重點發展自主品牌汽車、小排量汽車、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2009年3月,財政部等部委提出包括減徵乘用車購置稅、開展「汽車下鄉」、加快老舊汽車報廢更新、清理取消限購汽車的不合理規定、促進和規範汽車消費信貸、規範和促進二手車市場發展等一系列措施。

2010年1月,財政部、商務部《關於允許汽車以舊換新補貼與車輛購置稅減徵政策同時享受的通知》指出,從2010年1月1日起,允許符合條件的車主同時享受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和1.6升及以下乘用車車輛購置稅減徵政策。2010年12月,財政部與稅務總局《關於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車輛購置稅減徵政策到期停止執行的通知》,規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統一按10%的稅率徵收車輛購置稅。

2013年1月,《國務院關於印發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在主要任務的「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中提出,要「大力發展公共運輸。逐步實施世界先進水平的燃油經濟性限值標準,推廣節能和新能源交通工具」。2013年1月,《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二五」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規劃的通知》,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車用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動力總成、管理控制系統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創新能力建設重點。2013年9月,《國務院關於印發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提出,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公交、環衛等行業和政府機關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車。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國範圍的黃標車。

2014年1月,《國務院關於城市優先發展公共運輸的指導意見》提出:各級政府要將公共運輸發展資金納入公共財政體系,「十二五」期間,免徵城市公共運輸企業新購置的公共汽(電)車的車輛購置稅;依法減徵或免徵公共運輸車船的車船稅。對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實施電價優惠。保障公共運輸路權優先。鼓勵智能交通發展。2014年1月,工信部聯合發改委《關於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併並重組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15年,前10家整車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90%,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推動整車企業橫向兼併重組;推動零部件企業兼併重組;支持大型汽車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向服務領域延伸;支持參與全球資源整合與經營)。2014年8月,國家發改委發布《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發改委2014年15號令)》,納入汽車整車製造,專用汽車(不包括普通掛車、自卸車、罐式車、廂式車和倉柵式汽車)製造 。

2.四川省大力發展汽車產業

2008年3月,省委、省政府在出臺的《關於加快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重點承接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重大裝備製造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

2009年10月,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出臺了《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行動計劃(2009-2011年)》,四川將大力推進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建設,推動汽車產業集聚發展。

2012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和管理辦法的通知》,按照總資金的15%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

2013年3月,王東明書記在答記者時強調,「四川要重點發展7大優勢產業,做大做強汽車製造業」。國家、四川省分別在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要求加強「新能源汽車」發展。

2014年5月,四川省財政廳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關於印發《四川省省級財政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支持「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等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2014年9月,魏宏省長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強調,要加強「新能源汽車」等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的發展。同月,四川省政府出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工作推進方案》,並將新能源汽車列入省委、省政府重點發展的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來助推四川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打造四川「工業經濟升級版」。通過規劃和政策引導省內消費市場,率先在機關公務車、城市公交車、計程車、環衛用車、城市專用物流車、景區用車等公共領域,大力推廣應用我省自主生產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同月,省發展改革委、省直機關事務管理局等5部門聯合印發了《四川省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置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來推動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

3.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

2012年7月,《國務院關於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關於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的決策部署,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

2013年11月,財政部、科技部、工信息部和發改委批覆第一批推廣城市名單,成都市作為第一批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城市。

2014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中,對加快充電設施建設等提出具體要求;決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對獲得許可在中國境內銷售(包括進口)的純電動以及符合條件的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三類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2014年1月,財政部、工信部等部委宣布從今年起國家對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純電動專用車、燃料電池汽車車型的補貼標準進行調整,2014年和2015年的補貼標準將在2013年標準基礎上分別下降5%和10%。2014年2月,財政部等部委《關於進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大中央補貼扶持力度,破除地方保護,並首次提出在2015年後繼續實施補貼政策。相關省、市相續出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同月,財政部、科技部、工信息部和發改委批覆了第二批推廣城市名單,瀘州市作為第二批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城市。北京公布首批第一期新能源汽車目錄入圍車型,個人購買入圍車型可參與新能源小客車搖號,中籤率超過90%。3月5日,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推廣新能源汽車」,以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促進大氣汙染防治。5月,國家電網宣布向社會資本開放分布式電源併網工程和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2個市場領域。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發布《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明確2014年至2016年中央國家機關及納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的政府機關和公共機構,購買的新能源汽車佔當年配備更新總量的比例不低於30%,以後逐年提高。

2015年5月,財政部等部委《關於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車船稅優惠政策的通知》「免徵車船稅」。同月,財政部等部委《關於完善城市公交車成品油價格補助政策 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通知》中提出中央財政將加大對新能源公交車運營補助。同月,財政部等部委《關於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提出進一步加大對環衛、公交等公益性行業新能源汽車推廣支持力度。

(二)汽車生產企業審批程序及規定

1.國家對汽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的審批管理制度,實行備案和核准兩種方式。

(1)實行備案的投資項目包括:現有汽車、農用運輸車和車用發動機生產企業自籌資金擴大同類別產品生產能力和增加品種,包括異地新建同類別產品的非獨立法人生產單位;投資生產摩託車及其發動機;投資生產汽車、農用運輸車和摩託車的零部件。

(2)實行核准的投資項目包括:新建汽車、農用運輸車、車用發動機生產企業,包括現有汽車生產企業異地建設新的獨立法人生產企業;現有汽車生產企業跨產品類別生產其它類別汽車整車產品。國家發改委《汽車產業發展政策》規定,實行核准的投資項目由省級政府投資管理部門或計劃單列企業集團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審查,其中投資生產專用汽車的項目由省級政府投資管理部門核准後報發展改革委備案,新建中外合資轎車項目由發展改革委報國務院核准。新建汽車生產企業的投資項目,項目投資總額不得低於20億元人民幣,其中自有資金不得低於8億元人民幣,要建立產品研究開發機構,且投資不得低於5億元人民幣。

(3)《汽車產業發展政策》規定,汽車整車、專用汽車、農用運輸車和摩託車中外合資生產企業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於50%。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含兩家)以下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如與中方合資夥伴聯合兼併國內其它汽車生產企業可不受兩家的限制。境外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相對控股另一家企業,則視為同一家外商。新建車用發動機生產企業的投資項目,項目投資總額不得低於15億元人民幣,其中自有資金不得低於5億元人民幣,要建立研究開發機構,產品水平要滿足不斷提高的國家技術規範的強制性要求的要求。

3.資金需求:國際經驗上,一個整車平臺研發費用一般為20~40億元,平臺建成後各款車型的改型費一般為3-5億元,正式生產需龐大的固定資產投資。

4.規模經濟:汽車製造廠商必須以大規模生產的方式進入汽車行業,實現規模經濟。新建下列投資項目的生產規模不得低於:重型載貨車10000輛;乘用車:裝載4缸發動機50000輛;裝載6缸發動機30000輛。

5.新建汽車企業立項程序

新建汽車生產企業需要國家發改委進行核准,實行核准的項目未獲得核准通知的,土地管理部門不得辦理土地徵用,國有銀行不得發放貸款,海關不辦理免稅,證監會不核准發行股票與上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辦理新建企業登記註冊手續,國家有關部門不受理生產企業的產品準入申請;對申請新建生產某些產能過剩汽車產品的企業,兩年之內暫不辦理核准手續。《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規定,對汽車生產企業的新產品投產實施管理,未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產品不得生產、銷售或在車輛管理機關註冊登記。2011年11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乘用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進一步提高了乘用車準入條件及管理,推動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三)周邊省、市汽車產業發展政策

陝西汽車發展政策:2013年,陝西省出臺了《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省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3—2017年)的通知》,指出以集群發展為方向,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西安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市財政參照中央財政補助標準按1:1給予補助,國家和市財政補助總額最高不超過車輛銷售價格的60%。以購買純電動汽車為例,每輛車的國家補貼在3.325萬元到5.7萬元不等,加上西安市的配套補助,購買人最高可獲11.4萬元補助,對符合政策的新能源汽車,免繳車船稅。
    2.重慶汽車產業發展政策:2011年5月,重慶發布《關於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意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2012年10月,重慶市將新能源汽車產業列為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並出臺政策予以扶持,倡導低碳環保。2015年1月,重慶發布《重慶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市級財政補貼實施細則》,對符合國家規定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按照國家補貼標準1:1給予補貼,中央和本市財政補助總額不超過補貼前車輛銷售價格的60%,合計補助達6.3~10.8萬元。

五、我省汽車產業投資促進工作重點及建議

(一)工作思路及目標

1.工作思路:搶抓國內汽車市場發展、產業深度重組、結構大調整、產業戰略性布局的機遇,積極引進新能源車和高端品牌乘用車,以新能源整車企業為龍頭,集群引進配套企業,彌補我省汽車產業鏈缺失環節,努力構築創新能力較強、技術水平較高、產業規模較大、主導產品市場競爭力較強、產業鏈較完備的西部汽車產業基地。

2.工作目標:依託國內外知名汽車製造整車企業,形成產業集聚,形成汽車製造萬億產值產業。引進具有國際競爭力零部件企業,促進我省汽車零部件產業架構更加合理,競爭力更強的汽車製造產業氛圍。

(1)重點提升一個核心集聚區:依託龍泉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西部重要新能源車和高端品牌乘用車製造基地,形成產業核心區,重點發展整車製造、發動機和變速器等總成和關鍵零部件。

(2)重點打造六個專業園區:在四川現代汽車產業園重點發展高端品牌乘用車、重中輕微型載貨車及配套零部件產業。在綿陽高新區汽車工業園重點發展高端品牌乘用車、重型載貨車、微型客車和發動機、變速箱、汽車電子等關鍵零部件。在成都王牌汽車產業園重點發展重中輕型載貨車及配套零部件產業。在南充天然氣汽車及零部件配套產業集中區重點發展中新能源車、重型載貨車和燃氣發動機。在內江汽配工業園重點發展鑄造、機加工為主的零部件。在廣安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重點發展主要為汽車微車、摩託車整車及配套零部件。

(二)工作重點

1.針對重點目標企業戰略性布局,積極促進新能源車和高端品牌項目落戶;進一步整合要素資源促進已來川整車企業做大做強。當前,汽車行業已成為高度競爭行業,本地自有品牌產量偏小的現狀,促使本地整車企業產生被兼併的需求。同時我們看到,整車項目所需的市場、資金等等配套要素,因此,整車引進需要根據本地承接條件,前瞻性考慮本地適合引進整車車型。重點關注寶馬、豐田、通用、一汽、二汽、廣汽、吉利、江淮、奧迪等整車企業。

2.積極引進新能源汽車及其動力總成製造。利用我省資源優勢積極引進高端產品,以期提高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品市場份額。重點關注具有新能源動力技術、整車設計經驗的新能源汽車製造企業,如比亞迪、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

3.圍繞整車企業引進零部件企業,形成汽車產業集群。利用我省已經存在的國內外知名整車製造企業,充分考慮到零部件企業市場因素,引進先進零部件企業,彌補汽車供應鏈體系,形成較成熟的零部件集群。促進發動機、變速器、電子電器系統、橡膠製品、節能環保材料項目等,重點關注澳大利亞零配件企業需要轉移的機遇及一汽、二汽、江淮、大眾汽車。

4.圍繞整車引進研發創意中心。充分考慮到我省以及毗鄰區域的整車市場環境,搶先引進研發創意中心,促進我省汽車產業更快進入產業高端。重點關注汽車產業全球百強企業。

5.積極開拓汽車後市場服務。利用我省的市場優勢以及汽車個性化消費越來越多,積極開拓汽車後市場服務。重點完善汽車行業服務體系,引進研發、採購、現代物流、汽車金融、信息服務和商務服務等。

6.關注並適時推動車分享模式。如戴姆勒。

(三)工作建議

1.各級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戰略舉措,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努力把新能源汽車產業培育成為千億產業集群,努力使四川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製造及應用基地。為此,四川省今後汽車產業發展是以新能源汽車整車發展為龍頭,強化主要零部件企業的引進。組建省領導牽頭、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推進體系,充分發揮四川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龍頭作用;科學編制實施《四川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相關責任,制定推進計劃。

2.加強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基礎工作。整合發改、經信、科技等省級力量,開展核心集聚區、專業園區整車、主要零部件企業調研,通曉各地承載條件,制訂日常聯繫制度,動態掌握全省和周邊省、市汽車產業現狀、舉措,提出《四川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促進計劃》印發指導新能源汽車發展。同時,加強對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跟蹤,做好企業發展現狀、投資情況調查,完善我省新能源汽車促進計劃。

3.高位推進重大項目。在經過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收集整理年度或今後一個時期重點汽車產業項目促進計劃,建立省領導親自赴目標企業促進機制。加強督辦通報制度,完善省政府駐外辦事處、機關各處室年度考核機制。

4.加強新能源汽車優惠政策研究和兌現工作。國家、省裡為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連續出臺了眾多優惠政策,我們要加強學習,認真研究,特別要認真學習《四川省省級財政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做好國家及各部委關於產業促進政策、優惠政策在川的落地、兌現,促進新能源汽車企業增資擴能,出臺充電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辦法,引導社會資金積極參與充電樁的建設。

5.加強省、市(州)聯動。按照擬定的《四川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促進計劃》,積極發動、配合市(州)有針對性開展小分隊促進。對擬促進重點目標企業和重大項目,制訂操作性較強的省、市(州)聯合促進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投資促進活動。

六、重點目標企業

(一)整車企業

國內外重點汽車企業(集團):寶馬、大眾、奧迪、菲亞特、通用、標緻、起亞、本田、日產、鈴木、馬自達、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北汽、廣汽、吉利、華晨、長城、比亞迪、江淮、奇瑞。

(二)零部件企業

德國:博世、大陸、ZF集團、巴斯夫、蒂森克虜伯技術公司、瑪勒公司、本特勒汽車公司、海拉公司、貝爾公司、Brose Fathrzeugteile GmbH 7&Co

日本:電裝、愛信精機、矢崎公司、住友電工、豐田紡織、捷太格特集團、日立汽車、康奈可、豐田合成、普利斯通、松下汽車系統公司、三菱電氣公司、高田公司、日本精工、Koito製造、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臺思技術公司、NHK彈簧

美國:德爾福公司、江森自控、李爾公司、天合公司、偉世通公司、德納公司、阿文美馳公司、博格華納汽車公司、國際汽車零部件、天納克汽車公司、杜邦、費特爾-莫古公司、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康明斯公司

澳大利亞:富卓汽車、Autodom公司、MtM、CME、Oz Press

法國:佛吉亞公司、法雷奧公司、米其林集團

瑞典:奧託立夫公司

韓國:現代摩比斯

英國:GKN PLC公司

義大利:Magneti Marelli Holding SPA

加拿大:麥格納國際公司

(三)新能源汽車

    寶馬、戴姆勒、大眾、上汽、一汽、東風、廣汽、吉利、華晨、江淮、比亞迪、五洲龍等。

 

 附件:汽車製造產業重點企業名單


 

附件 

汽車製造產業重點企業名單

 

企業

名稱

所屬國家(地區)

主營

業務

在華投資情況

在川投資情況

是否列為重點目標

豐田汽車

日本

汽車

中國設立了兩個合資公司:一汽豐田、廣汽豐田。

四川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成都豐田紡織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綿陽啟陽雷克薩斯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

 

大眾汽車

德國

汽車

中國設立了兩個合資公司:一汽大眾、上海大眾。

在成都設立了: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一期、二期建設生產NCS、NF轎車,年產能35萬輛。三期建設生產新捷達(NF),預留B級車生產柔性,年產能54萬輛。一汽-大眾(成都)基地整車(四期)項目已在2014年10月啟動,建成後,一汽-大眾(成都)基地將新增15萬產能,產能將達到60萬輛,年產量也將從54萬輛達到70萬輛。

 

寶馬

德國

汽車

中國設立了一個合資公司:華晨寶馬。

在綿陽與華晨集團聯合投資設立了新晨動力公司。

 

現代集團

韓國

汽車、建築、造船、機械等

中國設立了兩個合資公司:北京現代、四川現代。

公司在資陽投資設立了四川現代商用車公司。

 

本田汽車

日本

汽車

中國設立了兩個合資公司:東風本田、廣汽本田。

在成都市設立了分公司及代表處。

 

日產

日本

汽車

中國設立了一個合資公司:東風日產,鄭州日產也是東風日產控股的。

在成都市設立了日產汽車四川銷售公司。

 

鈴木汽車

日本

摩託車、汽車

中國設立了兩個合資公司:長安鈴木、昌河鈴木。

在成都設立了:四川鈴尚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

 

通用汽車

美國

汽車

中國設立了一個合資公司:上海通用,下設:上汽通用別克、上汽通用五菱。

 

 

戴姆勒

德國

汽車

中國設立了兩個合資公司:北京奔馳、福建奔馳。

 

 

EXOR

義大利

汽車

中國設立了兩個合資公司:廣汽菲亞特、南京菲亞特。

 

 

福特汽車

美國

汽車

中國設立了一個合資公司:長安福特。

 

 

標誌汽車

法國

汽車

中國設立了兩個合資公司:廣州標緻、長安標誌雪鐵龍。

 

 

雷諾

法國

汽車

中國設立了一個合資公司:東風雷諾。

 

 

沃爾沃集團

瑞典

汽車、建築設備、船舶等

2010年,中國汽車企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購得沃爾沃轎車業務,並獲得沃爾沃轎車品牌的擁有權。2013年世界500強排名227名。除轎車板塊外在中國沒有設立合資公司。

沃爾沃汽車成都工廠主要生產S60L、XC60高檔轎車等5款車型,項目總投資106億元,建設包括年產10萬臺轎車整車廠、發動機廠、變速器廠及研發、採購、銷售中心在內的生產基地(2013年8月28日正式開業,S60L長軸距版作為首款國產車型於2013年底批量投產)。 (初期產量為5萬臺,二期將達到10萬臺。2020年該工廠年產沃爾沃轎車將達到20萬臺)

 

起亞汽車

韓國

汽車

中國設立了一個合資公司:東風悅達起亞。

 

 

馬自達汽車

日本

汽車

中國設立了兩個合資公司:長安馬自達、海南馬自達。

 

 

塔塔汽車

印度

汽車

中國設立了一個合資公司:奇瑞捷豹路虎。

 

 

一汽集團

長春

汽車

在吉林、天津、海南、深圳、四川都有投資。

在成都投資了: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一汽大眾成都公司。在瀘州投資了一汽瀘州臨港整車配送基地項目。正積極促進其自主品牌車、研發、物流、區域總部項目落戶四川。

 

東風汽車

湖北

汽車

武漢、江蘇、河南、上海、四川都有投資。

公司在南充有投資,並與成都市籤署了建立15萬輛乘用車項目。

 

華晨集團

遼寧

汽車

在遼寧、四川都有投資。

在綿陽已投資設立新晨動力公司生產寶馬N20發動機。

 

江淮汽車

安徽

汽車

在安徽、四川都有投資。

在遂寧投資建立10萬臺商用車江淮汽車西南基地項目。

 

吉利集團

浙江

汽車

在浙江、湖南、黑龍江、上海、甘肅、陝西、山西、山東、四川都有投資。

在成都投資設立了:吉利SUV項目、吉利沃爾沃乘用車整車項目、成都高原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在廣元投資了廣元吉利手拉手國際汽車商貿物流城項目。正積極促進其清潔能源產業集群項目落戶四川。

 

上汽集團

上海

汽車

在上海、廣西、重慶、山東、遼寧、江蘇等地都有投資。

 

 

長安汽車

北京

汽車

在重慶、南京、河北、北京、深圳等地都有投資。

 

 

北京汽車

北京

汽車

在北京有投資。

 

 

廣州汽車

廣州

汽車

僅在廣州有生產企業。

 

 

長城汽車

河北

汽車

僅在河北保定有生產企業。

 

 

博世

德國

汽車技術、工業技術和消費品及建築技術

在上海、江蘇、浙江、四川都有投資。

在成都設立了:博世包裝技術(成都)、博世汽車部件(成都)有限公司、博世汽車部件(成都)生產基地項目。

 

蒂森克虜伯

德國

電梯、自動扶梯、鋼鐵、汽車技術等

在上海、江蘇、天津、四川都有投資。

在成都設立了:成都蒂森克虜伯富奧彈簧有限公司、蒂森電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麥格納

加拿大

汽車零部件製造商

在上海、江蘇、湖南、四川都有投資。

在成都設立了模塊生產企業。

 

大陸集團

德國

汽車配套產品供應商

在上海、江蘇、吉林、安徽都有投資。

在成都設立了:德國大陸西部中心。

 

江森自控

美國

恆溫器、汽車部件和座椅生產商

在天津、上海有投資。

在成都設立了:江森自控成都辦事處、約克國際(無錫)空調)冷凍設備有限公司成都辦事處。

 

普利司通

日本

輪胎及橡膠產品

在遼寧、天津、廣東、江蘇有投資。

在成都設立了:普利司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米其林

法國

輪胎

在遼寧、上海有投資。

在成都設立了:米其林(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成都辦事處。

 

電裝

日本

汽車零部件及系統供應商

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長春有投資。

 

 

愛信精機

日本

汽車零部件

在浙江、河北、天津、廣東有投資。

 

 

現代摩比斯

韓國

汽車零部件

在北京、上海、江蘇有投資。

 

 

相關焦點

  • 福建投資集團立足戰略高度布局新能源產業
    精準發力 指明投資方向  2016 年 3 月公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以及 2017 年 4 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部分提出了推福建投資集團立足戰略高度布局新能源產業進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術創新,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加快發展風能
  • 新能源車產業鏈投資機會及指數基金全梳理!
    目前新能源指數主要有三個,分別為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CS新能車)、中證新能源汽車產業指數(新能源車)和國證新能源車指數。  CS新能車指數偏向於產業的上遊和中遊,選取的是25隻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細分行業龍頭,且權重比相對平衡。
  • 新能源車行業迎黃金投資期 借「基」上車該選誰?
    首先,新能源行業發展空間大但當前滲透率低;其次,部分細分領域處於產業加速周期,潛在投資機會巨大;第三,行業有望迎來平價周期,為新能源投資熱再「添一把火」。  目前,新能源車主題基金主要有主動管理和指數型基金。
  • 新能源車如何分類及新能源汽車發展階段深度解讀?
    隨著全球性的能源危機及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新能源車普及推廣正成為各國政府關注的焦點,也帶動了一大批新能源車企的快速成長,如美國的特斯拉颳起了電動汽車的旋風,蘋果和谷歌也都開啟了智能汽車計劃,在國內掀起了蔚來、小鵬、樂視和百度等網際網路造車運動,更有格力董明珠孤注一擲的投資珠海銀隆,也同樣把眼光放在新能源車
  • 巨·個股|緊跟新能源車風口!替代能源終極方案,氫燃料產業核心龍頭...
    事件:近日,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引導企業根據氫燃料供給、消費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氫基礎設施,提升安全運行水平;開展高壓氣態、深冷氣態、低溫液態及固態等多種形式儲運技術示範應用,探索建設氫燃料運輸管道,逐步降低氫燃料儲運成本。
  • 四川金頂增資海盈新能源布局鋰電池產業
    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編輯 葉峰四川金頂(600678)1月2日晚間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銀泰擬對海盈新能源進行增資,增資金額2000萬元。增資完成後,深圳銀泰持有海盈新能源28.57%股份。海盈新能源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電機及控制系統、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的技術開發、銷售、租賃、維修及技術服務等業務。在深圳銀泰增資前,海盈新能源由海盈科技持股100%。此前,四川金頂曾披露,深圳銀泰參與設立的股權投資基金-珠海恆金擬以現金方式收購海盈科技15.17%股權。
  • 2020-2026年中國汽車懸掛減震器行業現狀調研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汽車懸掛減震器行業現狀調研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我國汽車懸掛減震器企業可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國際知名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在中國的獨/合資企業,資金和研發實力雄厚,主要是為國外知名品牌的整車廠商提供配套,亦有產品以原車配件的方式進入售後市場
  • 2020年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可以幫助投資者準確把握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市場現狀,為投資者進行投資作出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預判,挖掘新能源汽車行業投資價值,同時提出新能源汽車行業投資策略、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建議。
  • 中國汽車減震器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中國汽車減震器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揭示了汽車減震器市場潛在需求與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銀行信貸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 2020年中國智慧新能源產業鏈圖譜及市場投資前景深度分析(附圖表
    從智慧新能源產業鏈來看,首先是基於太陽能、風能、海洋能、氫能等新能源,根據不同的方式進行利用。如太陽能、風能等通過不同的發電設備發電,之後是傳輸、配電環節;而氫能目前的主要應用為氫燃料電池車。隨著5G、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新能源產業中的融合,電網數位化中心、泛在電力物聯網、電力大數據應用、智能加氫站系統等平臺推出並得到應用。
  • 權威報告發布!中國能源化工產業未來如何發展
    中國石化發布《2021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十四五」中國能源化工產業將進入低碳轉型關鍵期。2021年仍然充滿期待,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能源化工產業仍大有可為,應當積極優化能源需求結構、強化能源科技實力、加大能源保障力度,努力邁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推動我國由石化大國向石化強國邁進。會議認為,當今國際格局、世界秩序和全球產業布局正處於一個大變革、大調整、大衝突的時代,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了全球供應鏈以及我國經濟貿易和產業布局的改變。
  • 2020年中國汽車轉向泵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而一直處在爭議之中的汽車轉向泵」新國標」也將出臺。新國標預計將在汽車轉向泵行業掀起一場大的變革。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汽車轉向泵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年**月,北京交管局發布,自**年**月**日起,北京長安街(建國門至復興門)、府右街、正義路等十條道路,禁止汽車轉向泵通行。**年**半年我國汽車轉向泵製造行業以上企業數量達到444家。
  • 中商產業研究院:《2020年中國燃料電池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
    隨著全球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所需化石燃料也越來越多,對環境造成的汙染日益加劇,現迫切需要尋找可作為替代品的清潔能源。氫能因其具有熱值高、能量轉化率高等特點,是一種理想的清潔能源,燃料電池是將氫氣和氧氣通過電化學反應直接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具有無汙染、能量轉化率高,對環境零汙染的特點。
  • 早知道:雙積分管理辦法出臺 促進更多車企生產新能源車
    精研科技、金辰股份、萬隆光電今日申購;雙積分管理辦法出臺,促進更多車企生產新能源車;工信部加大對水泥、玻璃去產能政策支持,加速過剩產能退出;國家存儲器基地廠房提前封頂,產業迎加速發展期;阿里巴巴重兵布陣雲通信,開啟千億級市場;環保汽車需求推動,16年來鈀金價格首次超越鉑金;阿里將在杭州建「智能加油站」。
  • 新能源與新能源車,你分的清麼?相關指數全解析在此
    而9月有2個板塊確是表現非常突出,這就是新能源板塊和新能源汽車板塊。新能源板塊與新能源車板塊屬於不同的領域,兩者有一部分股票是互通的,但是大部分並不相同。就新能源板塊而言,主要是指光伏發電,風電等領域相關的上下遊企業。而新能源車雖然與電力相關,但是更多的是與車相關的上下遊企業。兩者實質上並不相同。而且新能源車與傳統車企也有區別。
  • 十四五規劃產業投資機會分析:智能革命與內外循環
    本文通過解讀「十四五」規劃建議稿,旨在進一步挖掘分析「十四五」規劃下 的重點投資機會。我們認為,在「十四五」規劃建議的指導意見下,科技創新、 數字升級、能源變革、經濟安全等方面將大有可為,存在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投 資機會。科技創新是國家發展戰略支撐,數字升級是產業體系更新的必由之路, 能源變革突破資源瓶頸實現可持續發展,經濟安全守住底線是發展的壓艙石。
  •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發布 促進燃料電池汽車發展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能源綠色可持續發展,促進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加強能源領域國際交流合作,暢通能源國際貿易、促進能源投資便利化,共同構建能源國際合作新格局,維護全球能源市場穩定和共同安全。(二)新時代能源政策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 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機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機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已經取得突破:截至**我國自主研製的鎳氫、鋰離子動力電池在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方面顯著提升,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自主研發的200kw以下車用永磁無刷電機、交流異步電機和開關磁阻電機重量比功率超過1300wkg,實現了與整車的配套。
  • 自主車企產業升級迎拐點 汽車風洞試驗將成為新選擇
    關注蓋世汽車WAP站:m.gasgoo.com,把握第一手行業新聞動態。近年來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日趨成熟,自主車企正在通過一系列的產業升級進一步提升自身產品的競爭力,以迎合汽車消費市場的需求。
  • 氫燃料電池車將是汽車工業的發展方向
    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而氫能作為一種更加綠色、環保、健康和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巨大潛力。作為最理想的替代能源,氫能儲量大汙染小效率高。因此,面對能源安全、環境保護等壓力,發展氫能已成為能源轉型共識。眾多車企紛紛試水使用氫燃料電池車擁有幾乎零排放的優勢,同時,氫燃料電池能抗住零下30攝氏度的極端低溫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