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魅力的原始部族文化——那些你不了解的非洲藝術,不止燙腳舞

2020-11-22 大信博物館群

最近,一段非洲「燙腳舞」的視頻火爆朋友圈,舞蹈者佩戴面具、雙腳在地面快速地交替踩踏,網友戲稱其為「電動小馬達」。

其實這段舞蹈叫做象牙海岸面具舞,出現於象牙海岸古魯族的婚喪嫁娶等一系列重要活動上,在2016年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獨具魅力的非洲原始部落文化中,可不止有「燙腳舞」。

廣袤的非洲大陸是一個神秘而令人嚮往的地方,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大多數地區一直保持著原始的生活狀態,直到歐洲人抵達這裡。歐洲人從這裡帶走了有用的黃金、象牙、鐵和大批奴隸,也以同樣的歐洲人的眼光遺留下了他們的觀察。

雖然經過20世紀以來對非洲文化的研究與介紹,非洲藝術的價值和意義得到世界範圍內的普遍認同,在今天的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展覽館中,都陳列有非洲藝術品供世人觀賞,一些帶有濃厚非洲藝術風格的代表性作品,也成為歐美著名藝術家創作的靈感源泉與模仿對象。

然而在19世紀歐洲出版的,探險遊記、殖民者考察報告中,非洲是一個完全沒有理性智慧與現代文明的野蠻世界。這些觀念影響了包括黑格爾(Hegel)在內的許多歐洲知識分子。黑格爾否定了非洲文明的一切成就,包括他們的藝術。對於非洲人的藝術品,黑格爾只將其看作是人們「迷信」的副產品。

黑格爾的觀點是當時歐洲「種族中心主義」和「文化中心主義」的反映。事實上,當時歐洲許多學者、殖民官員都持這樣的論調。

儘管在非洲許多種語言中沒有「藝術」一詞,但非洲文化與我們稱作藝術的那些物品分類,是可以相對應的,不過它們對於藝術品的審美體驗有自身的特性。

借用著名經濟人類學家卡爾·波拉尼(Karl Polanyi)的說法,「經濟被嵌合在社會中的」,實際上藝術也是「被嵌合在社會中的」。藝術與社會文化的各個層面深刻地交織在一起。

非洲藝術最大一個特點是藝術與生活交融。從日常飲食起居所需的瓶罐,到人們穿戴的首飾服裝,到各種儀式使用的面具和雕塑,藝術無處不在。非洲人民也許不富有,但他們對於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賞,以及普遍具有的藝術才能。卻令身居現代社會的所謂文明人感到驚訝。

人們盡情裝點身邊的一切事物,故而非洲藝術的品類十分繁多。如果以材質劃分,它包括木雕、牙雕、石雕、金屬鑄件、陶土器物、織物、彩繪、珠串、皮革等,其種類之多,給人應接不暇的感覺。

非洲藝術大多與本土宗教信仰有關。非洲人認為自己的祖先就是口銜刻刀來到人世的。在非洲,藝術遠遠超越審美的層面,成為整個信仰體系的關鍵要素,賦予生活以意義,或者它們即是生活。

非洲人千百年來形成了自己的文明,創造了自己的藝術,並將其世代傳承了下來。許多非洲人或許從來不知道,什麼是西方觀念上的那種「藝術」,但實際上,非洲人民卻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裡,他們的宗教祭祀、儀式、雕刻、紋身、髮飾、舞蹈、吟唱都是藝術,藝術環繞著他們的社會空間與生活空間。

非洲傳統藝術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和歷史,要理解非洲傳統藝術須建立在非洲自身傳統世界觀上,即是要求我們避免理論學家長期隨意擺布的虛幻詞彙,代之以近距離觀察傳統非洲人是如何行動的。

為進一步促進非洲藝術與東方文明的平等交流與對話,大信非洲藝術博物館保護並收藏非洲文物400餘件,題材涵蓋生育與傳承、祖先與神明、生活與娛樂三個方面,內容包括雕像、面具、建築構件及生活用品等。

歷經多年籌備,博物館計劃於2019年11月底正式開館,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非洲文化獨具魅力
    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史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每每為國人引以為榮;殊不知,非洲同樣有著個性鮮明的文明遺產和古韻久遠的傳統文化。我從事非洲問題研究已近25年,對非洲政治、經濟、社會、歷史、文化都有程度不同的涉獵,但是真正吸引和打動我的則是非洲文化和非洲人的思想。
  • 火爆非洲的「跺腳舞」,發明者其實是一種鳥,雄鳥用它向雌鳥求婚
    「燙腳舞」視頻,畫面中一位非洲黑人身著一套古怪的服裝,兩隻腳如同馬達般急速地在地面上抖動著,仿佛踩在了燒熱的鐵板上,生怕把腳給燙了一樣,因此被戲稱為「燙腳舞」,也有叫做抖腳舞、跺腳舞或者踢踏舞的。  下面由「著名舞蹈家」尖尾草原松雞來給大家獻上一段「燙腳舞」舞蹈:
  • 非洲文化的人文價值觀
    資料圖:2010年8月2日,在尚比亞利文斯頓的酋長節慶典上,穆庫尼部落成員表演原始狩獵舞蹈。新華社發(孟菁 攝)從沙漠到熱帶森林,從遊牧民族(如西非的富拉尼人和東非的丁幹人)到狩獵民族(南部非洲的布須曼人),千百年來,非洲各民族通過交流、發展和融合所形成的思想、文化和宗教上的共性,既為世界貢獻了獨特的人文價值觀,又為非洲整合奠定了基礎。這種價值體現在人、自然和社會的關係中,融會於生死觀、宗教觀和世界觀當中,分散在各種風俗習慣和節日慶典中。
  • 大洋洲藝術令人著迷的不止是其本身,更是所代表的生活方式
    9月29日,展覽「大洋洲」在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舉行,這場展覽呈現了曾為歐洲人帶來靈感的大洋洲藝術,包括繪畫、雕像及傳統服裝。「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編譯了《衛報》評論員喬納森•瓊斯(Jonathan Jones)的文章,在他看來,大洋洲藝術令人著迷的不止是它本身,更是它所代表的生活方式。然而,隨著全球流行文化的進入,大洋洲的本土藝術逐漸趨向同質化。
  • 【散文天地】彭旋​:一座獨具魅力之城
    一座獨具魅力之城 彭旋 重慶,是一座獨具魅力之城。它依山而建,依水而築,綿延起伏的山巒和山水相依的特殊地理形勢,造就了它的高樓大廈層層疊疊、鱗次櫛比,極賦立體感,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角衝擊力,其獨有的魅力是其他城市所不具備的。
  • 盤點地球上那些奇特的人種
    但是世界上還有一些奇怪的人群,用現在主流的人種分類標準,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劃分他們,因為他們非常神秘,而有些人讓你覺得他們可能就是外星人!接下來就來盤點世界上的那些神秘人種!我是小周!藍色人種曾經有一支考察隊在非洲西部一個與世隔絕的山區進行科學研究,在這片原始森林裡他們發現了居住在這裡的藍色人種,像原始人一樣用獸皮、樹葉遮住身體,而這些人的皮膚是淡藍色的!考察隊決定進一步觀察,時隔幾日後他們終於找到了這些藍皮膚的家族的所在地。在這裡的他們是一個龐大的家族!
  • 中國舞龍舞獅「舞」動阿根廷 綻放傳統文化魅力
    中國舞龍舞獅「舞」動阿根廷 綻放傳統文化魅力
  • 內戰與美國藝術那些事,你了解多少?
    內戰的文化方面經常被衝突的軍事,政治和社會歷史所掩蓋,但是一個新的展覽「內戰和美國藝術」幸運地將這個話題帶到了最前沿。在美國國會圖書館進行了長時間的運行之後,該展覽[在「內戰時報」四月刊中進行了審查]將於5月移至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並將在9月份展出。
  • 四川特色文化「大餐」吸引非洲客人
    當天晚上,50多名論壇嘉賓前往眉山,感受四川文化魅力。  東坡故鄉向非洲朋友發出「邀請函」  感受四川文化魅力,從一場面對面的對話開始。  作為「東道主」,眉山市委書記慕新海當起了「推銷員」,一開始就端出眉山東坡文化、生態環境、天府新區三道特色「大餐」。
  • 紀錄片《探秘東亞最古老的部族》央視播出
    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歷時兩年精心打造這部《探秘東亞最古老的部族》,親身體驗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遺名錄的儺舞「池哥晝」,展現高山之巔的白馬人生活,完成了一場歷史、民族、文化的探尋之旅。該片由甘肅省文縣縣委、縣政府投資出品。影片內容主旨甘肅省文縣地處中國西南腹地、西秦嶺和岷山山脈的交匯之處,青藏高原邊緣地帶。
  • 原始的宗教
    如果說原始巫術幻想憑藉行巫者本身的某種神秘的感應來影響自然的進程,那末原始宗教則企圖求助於那些控制自然進程的強有力的神來改變事物發展的趨向。 原始宗教在廣義上既指考古發現的史前原始社會的宗教,也包括近存原始部族的宗教。
  • 中國哲學的發生,為什麼源於原始宗教?
    當然,也有一些原始社會在生活處於十分殘酷、貧窮的條件下,進行自我約束,堅守傳統。我國古代文獻上載有用歌與舞並敲擊樂器來祭祀天地山川的事。「乃奏黃鐘,歌大呂,舞雲門,以祀天神。」「乃奏大簇,歌應鐘,舞鹹池,以祭地示。」「乃奏襲賓,歌函鍾,舞大夏,以祭山川。」
  • 世界上最可怕的求愛方式,愛到你「肉疼」,源自非洲原始部落
    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為坐在家裡都可以把世界各地的一些美麗美好的風景都看一個遍,但有一點不得不說的是,不管你在朋友圈看到的世界有多美好,都一定比不上你自己親臨到那個地方,因為你一定會知道更多不一樣的人文知識。就像其實你在歷史書上已經看過了金字塔長什麼樣,可是你為什麼還是要跑去實地去看看呢?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撒哈拉綠洲如何變成沙漠,神異巨製沙漠巖畫
    在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的非洲有許多史前原始巖畫,這些巖畫精美絕倫,分布極為廣泛,約有十多個國家,如阿爾及利亞、衣索比亞、埃及、莫三比克、肯亞等都有這種原始的藝術作品保留下來,而且數量非常多,流傳也很廣。這些巖畫有相當複雜的表現形式和手法,還有豐富多彩的內容。
  • 生活在非洲最大的原始部族群,南方古猿科伊桑人的原始生活
    非洲大陸是南方古猿——赤道人種科伊桑人的主要聚集地,目前他們主要散居在卡拉哈裡沙漠,納米布沙漠以及奧卡溫戈鹽沼澤地,曾經東南非的熱帶草原是他們的故土,所以有「叢林之人」的名字。他們是偏黃色人種的非洲人,至今還過著最低級的原始生活,在當今世界極為少見。
  • 看大千世界:探索狂野非洲 一個被太陽灼熱的地方
    提起非洲大多數人眼心中浮現的就是貧窮、落後、野蠻、原始,但在我眼中非洲則是充滿野性和狂熱的大自然的魅力。非洲大陸的日落黃昏,維特龍湖的火烈鳥,賽輪蓋蒂角馬群遷徙,東非大草原上的角逐,納米比亞的海洋與沙漠,騎車四驅摩託在沙漠中奔馳,納瓦沙的銀河繁星……,無一不令人嚮往。觀看影片《走出非洲》與紀錄片《動物世界》時,對非洲的背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去了解在貧窮落後的背後到底是個怎樣的非洲。
  • 南非一原始部落,女子不著上衣以示貞潔,男子還可娶多位妻子
    至今在非洲仍有很多遠離人類文明的神秘原始部落存在,他們可以說是非洲最早的開拓者,在這裡他們世世代代與世隔絕,鮮為人知,沒有受到世俗的汙染。也正是因此,他們創造出並且一代代沿襲下來屬於自己民族的文化與特色。
  • 在非洲黑人各個傳統社會裡,大都只有口頭語言而沒有書面語言
    在非洲黑人各個傳統社會裡,大都只有口頭語言而沒有書面語言黑人文明因子:非洲語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非洲黑人各個傳統社會裡,大都只有口頭語言而沒有書面語言;只有很少幾個部族曾經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創製了本族文字。非洲黑人各族的傳統文化基本上是一種口頭文化,一種無文字文化。
  • 國外旅遊:威尼斯「嘆息橋」——一座獨具魅力的拱廊橋
    國外旅遊:威尼斯「嘆息橋」——一座獨具魅力的拱廊橋今日的天似乎更加明媚,也讓人的心情更加大好。也許是因為在威尼斯的原因,每天都覺得充滿樂趣。就算是四處閒逛,也能看到眾多迷人的風景。正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