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藝術令人著迷的不止是其本身,更是所代表的生活方式

2021-01-09 澎湃新聞
大洋洲藝術令人著迷的不止是其本身,更是所代表的生活方式

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編譯

2018-10-11 08:35 來源:澎湃新聞

大洋洲的原住民藝術滋養了歐洲現代主義,卻為大洋洲帶來了文化全球化的衝擊。9月29日,展覽「大洋洲」在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舉行,這場展覽呈現了曾為歐洲人帶來靈感的大洋洲藝術,包括繪畫、雕像及傳統服裝。「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編譯了《衛報》評論員喬納森•瓊斯(Jonathan Jones)的文章,在他看來,大洋洲藝術令人著迷的不止是它本身,更是它所代表的生活方式。然而,隨著全球流行文化的進入,大洋洲的本土藝術逐漸趨向同質化。

大約在1900年左右,一位藝術家描繪了一名女性,她橢圓的臉蛋看起來很抽象,長而刻板的鼻子將臉一分為二,她坐著,兩腿分得很開,而創作這一作品的藝術家並不是畢卡索。

布滿紋身的雕像,約18世紀或19世紀初 ©Five Continents Museum, Munich

這個木製雕像由位於西太平洋的今帛琉共和國的一位島民創作,它和1907年畢卡索在世界另一端的蒙馬特畫室裡所作的革命性油畫《亞威農少女》中的一名女性驚人的相似。《亞威農少女》中也有一個蹲著的女性形象,它們面具一樣的臉幾乎一模一樣。在這個歷史時刻,巴黎與太平洋之間存在著「量子糾纏」,以至於兩地的藝術家竟能製作出幾乎一樣的圖像。

當然,名利雙收的是那些歐洲的現代主義藝術家,他們所收藏的大洋洲藝術作品也被載入史冊,作為他們創造性靈感的「原材料」。如今,漫步在皇家藝術研究院那些來自太平洋的令人沉醉的雕像之間,我想要更坦率地去看待整件事情:畢卡索和大洋洲藝術家作品中的相似點並非巧合。這場令人眼花繚亂的展覽處處都是被「現代主義之父」們「偷竊」的藝術。

夏威夷神像,1790-1810 ©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在創作《亞威農少女》之前,畢卡索究竟看過多少來自太平洋島嶼以及非洲的藝術,對此充滿爭議。不過,既然這裡有這麼多大膽而反叛的藝術創作,顯然,歐洲人所收藏的這一類作品對於19世紀末期歐洲藝術觀念的粉碎具有重要意義。想像一下,一幅遵循四個世紀前建立的「逼真」觀念的維多利亞時期雕塑或繪畫,在「怒目圓睜」的夏威夷神像旁邊會顯得有多麼乏味。這座雕像於1839年進入英國博物館的館藏,當時,歐洲人稱這樣的作品「原始」,不過沒過多久,它們的力量就撼動了西方藝術。

雙頭神像,18世紀末或19世紀初 ©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這場展覽上所體現的創造性展現了畢卡索、馬蒂斯和其他人想要追上的那種「自由」。為什麼一個生物只能有一個頭?19世紀早期的一尊大溪地神像就有兩個頭,從一個渾圓身體的兩肩長出。來自加羅林群島的一個男性神祇有一張空白而怪異的臉,看起來就像馬列維奇畫的那些木偶一樣的生物:顯然,太平洋對於現代藝術的貢獻尚未被證實,或者充分理解。

事實上,歐洲人見到大洋洲藝術遠比見到中非藝術要早。大洋洲藝術最早的歐洲收藏者是英國航海家、探測家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以及隨他一同踏上劃時代發現之旅的藝術家和科學家——需要指出的是,他們的收藏大多來自友好的碰面中作為禮物的交換。庫克和科學家約瑟夫·班克斯(Joseph Banks)通過圖帕亞(Tupaia)而得以與當地人進行愉快的交流,圖帕亞是他們在大溪地遇到的一名高級祭司,他不僅幫助班克斯了解當地風俗,還充當翻譯身份。

圖帕亞還畫了許多忠實於原貌的太平洋服裝及儀式的繪畫。在展覽上,能看到他給大溪地的一名主祭畫的水彩畫,主祭戴著由兩塊看起來具有金屬質感的圓盤做成的面具,像是月亮一樣。在它的旁邊則是真實的18世紀主祭服裝,那上面確實有月亮一樣的圓盤。神奇的是,它們是由閃閃發光的珍珠貝殼製成的。

麗薩•瑞哈娜(Lisa Reihana)影像作品《追求維納斯》,2015-2017,她重構了描繪庫克船長航行的壁紙作品 ©Lisa Reihana, ARTPROJECTS

在展覽上,你仿佛能感受到海洋在你的獨木舟下起伏,聽到海鳥的叫聲,看見魚的背鰭。為了營造這樣的氛圍,皇家藝術研究院將某些展間刷成了海洋的藍色。在庫克探索太平洋的浩瀚之間,太平洋的原住民已經這麼做了。在這裡,這些藝術的存在是人類最早、最偉大的探險之一的紀念碑。人類在五萬多年前便從非洲到達了巴布亞紐幾內亞和澳大利亞,伴隨這一石器時代大膽行動的是一系列逐漸包圍諸島的獨木舟航行。這個沿海世界被記錄得很美麗,這裡不只有雕刻華美的船和槳,還有用木條做成的航行地圖,以及標記島嶼的貝殼。這都是人類大腦所創造的奇蹟。

依海而居,還能建立同海洋的其他居住者的親近關係。在索羅門群島的房梁裝飾上,海鳥、金槍魚和鯊魚被精心雕琢,具有現實主義的特色。你能感到被自然世界所包圍,仿佛身處一隻小船中。處處都是自然的觀察。人類圖像中也常常出現母親哺育孩子的主題。不過,這些偉大的藝術家不想拘泥於現實主義。於是,鳥成了有喙的圖案,人則成了神。

卡美哈梅哈二世(夏威夷王國的第二位國王)的羽毛鬥篷,19世紀初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我不只是喜歡大洋洲藝術。我還想生活在它所描繪的世界裡。那是踏上大溪地的第一批歐洲人所感受到的。庫克曾試圖避免他的人在那裡過得過於安逸。1789年,邦蒂號上的船員深深地被這片天堂所吸引,他們發動了叛變。這裡的藝術和現代主義不同,不像畢卡索為藝術館或懂得美學的精英製作圖像。這裡的物件表達了一種生活方式。

當然,這一切最終灰飛煙滅。走進最後的展間,發現這樣的世界遭到毀滅,這著實讓我感到痛苦。與大洋洲的相遇滋養了歐洲藝術,卻為太平洋諸島帶來了傳教士和全球流行文化。20世紀末期,巴布內亞紐幾內亞的戰盾上出現了漫畫英雄「幻影俠」的臉。美國大兵在1940年代帶來的美國漫畫和戰士的理想非常契合。有趣嗎?不,這是在單調的現代世界裡,人類文化多樣性遭到破壞的悲劇記錄。

展覽「大洋洲」將持續至2018年12月10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皇家藝術研究院,大洋洲藝術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上博的大洋洲藝術珍品展,呈現太平洋三大島群的生活圖景
    在上海博物館的第一展廳,目前正在展出大洋洲的 150 件藝術藏品。展覽共分為 5 個部分:「海之疆域」、「美拉尼西亞」、「玻里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簡約的風格」和「身體的裝飾」,這是中國大陸舉辦的第一個較為完整地呈現大洋洲藝術的展覽。
  • FLOW福祿電子菸攜手奇點藝術節空降成都,探索全新生活方式與文化場景
    此次FLOW福祿與奇點藝術節的合作,不僅是打入消費者內部的一次嘗試,更是與一群有趣靈魂的融合,通過跨界打造自身品牌調性,同時有效觸達消費人群。顧名思義,這裡與現場獨立藝術家的漫畫帶給人的體驗一樣,是一處能夠激發你無窮想像力和好奇心的處所。在這裡,與美食的碰撞,出現了廣東「邊爐」和四川火鍋完美結合的「大口福祿 口味排檔」,圍坐品嘗「紅鍋小煙」將帶給你無與倫比的新奇體驗;而口味聯名畫作為讓大口FLOW變成一種藝術行為,衝擊著味覺、嗅覺與視覺。
  • Lava店鋪音樂,比繾綣在咖啡裡的香氣更令人著迷
    店鋪音樂雖無形卻有聲,人們不會刻意注意到它的存在,但常常輕易受其影響。試想坐在具有獨特的氣質與情調的咖啡店裡,在愜意的午後點上一杯濃濃的卡布奇諾,聽一首同樣濃鬱舒緩的音樂,無疑是個人休憩的最佳選擇,這才是咖啡館最讓人著迷的地方,也是現代人熱衷追求的生活方式之一。因此,除裝修風格與咖啡質量之外,店鋪音樂也是眾多品牌咖啡店非常重視的一環,更是眾多品牌咖啡店深受歡迎的秘訣。
  • 數學競賽的魅力是 拼速度的刺激感令人著迷
    在攀上理性思維的皇冠之巔後,他性格中的感性部分開始迸發,在全球頒獎典禮現場用一段RAP唱出自己和數學的故事,令人眼前一亮。南方日報記者 鍾哲 實習生 梁嘉穎通訊員 李芸「數學是思維層面上的一種美」南方日報:阿里巴巴數學競賽號稱學霸的較量,你從中收穫了什麼?
  • 繪畫本身的二維空間,是現實聯想與藝術聯想之間的基礎
    、色塊「就是」他們每天生活在其中的三維的視覺世界。他在《藝術史話》中這樣寫道:「藝術家想要『再現』一件真實的(或想像的]事物,不是從睜開眼睛四下環顧開始,而是從藉助於色與形建立所要求的形象開始。人們常常忘記這一簡單的真理,其原因在於。在過去的大多數繪畫作品中,每一個形狀、每一種顏色碰巧只表明自然中的一件事物——棕色的筆觸代表樹幹,綠的色點是樹葉。
  • 藝術無涯!RICHARD MILLE 那些令人驚奇的腕錶藝術
    藝術在時間中是永恆的,而時間也因藝術更顯價值。熱衷於在材質與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的RICHARD MILLE裡查德米爾,也不斷從藝術與其他各個行業吸收靈感,將這些藝術啟發充分融入在腕錶的設計中,不斷創造出令人驚嘆的腕錶作品。 1.
  • 不同紫外線波長下的太陽表面 色彩令人著迷
    不同紫外線波長下的太陽表面 色彩令人著迷 發布時間:2017-11-03 10:30:09 【編輯:李卿】 不同紫外線波長下的太陽表面 色彩令人著迷
  • 招男人喜歡的女人,會有這些特質,令人著迷
    讓男人著迷的女人,渾身上下散發著別樣的魅力,不會費摧毀之力,就能贏得男人的芳心,令男人如痴如醉,愛得夢生醉死。 那麼,終究什麼樣的女人,才有如此大魅力,令諸多男人蠢蠢欲動呢? 不得不說,招男人喜歡的女人,往往都具有這些特質,真的令人著迷,令男人愛不釋手,渴望擁有。
  • 王小慧:藝術能夠洞見未來的生活方式
    但其實,除了攝影,王小慧還做了很多不同的事情,比如雕塑、裝飾、新媒體、寫作等等,她創辦了跨界學院、王小慧藝術中心及王小慧藝術館,是一個不斷跨界的藝術家。長江日報讀+周刊專訪王小慧,試圖找尋她跨界的緣由,亦是對東西方藝術界幾十年來「王小慧現象」的一次探究。目前,王小慧對於藝術的理解是站在未來這個時間軸上,她認為藝術能夠洞見未來的生活方式,而人類每一天都在走向未來。
  • 藝術是生活的鏡子,藝術教育教你「照鏡子」
    現在的主流的教育思想是有用論,這種「有用」僅體現在職業、生活等日常價值中,而對於那些不能直接轉換為利益的則被貼上了「沒用」的標籤。這種形式深深地影響了這一代人。學校趕著教學進度,將知識塞入每個孩子腦中,再進行大規模的考試,用這種簡單的方式來進行篩選優劣,並將優秀的孩子們送往更好的學校繼續學習。
  • 漫威的《披風與鬥篷》是一部精心製作令人著迷的好劇!
    漫威的《披風與鬥篷》是一部精心製作令人著迷的好劇!「披風與鬥篷」以命運的概念開始,並以某種方式摺疊更多。Daredevil作家Joe Pokaski和他的團隊令人印象深刻,通過解開種族和階級之間的細微差別,生活和倖存的融合,設法在他們的交叉點拼接主題。最終,我們發現自己正在探索平衡,或者在這種情況下探索希望與恐懼之間的相似性。由於超人的光明和黑暗的力量加劇,鬥篷和匕首發現了他們第一次見面十年後拯救他們的神秘主義。
  • 更新珠海生活方式!3天後,復地星愉灣「光之境」藝術中心啟幕
    除了疫情初期的醫療資源捐助,近日更是率先研發出mRNA新冠疫苗,守護國人健康。  根據11月25日最新報導,復星醫藥和德國BioNTech共同宣布,其首選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BNT162b2,於中國江蘇泰州和漣水開展二期臨床試驗。
  • 裝修不止是風格的選擇,更是生活方式的完美實現
    生活方式決定了裝修需求 事實上,所有的裝修需求,都是由我們的生活方式決定的。 比如有幾個家庭成員,每個人在家的日常活動以及他們生活的習慣等等。只有貼近我們和家人生活方式的家,才會覺得舒適和妥帖。
  • 張敏鈞——生活在藝術之中,最難得是藝術地生活
    張敏鈞早期接受新聞媒體採訪生活在藝術中是很容易的,最難得的是藝術地生活。張敏鈞在書法創作和繁忙的工作之餘,酷愛收藏。原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閆振堂曾書贈給張院長的一幅書法「收藏世界,藝術天地」就是對他收藏藝術的真實寫照。
  • 令人著迷的魚的象徵意義,揭開魚類的神秘面紗
    魚的象徵意義多種多樣,令人著迷。如果你想一想,魚生活在一個我們通常無法看到的世界。這使魚成為探索未知,發現秘密和學習直覺生活的絕佳盟友。在這裡獲得更多知識和象徵性的魚類意義。為了充分理解魚的象徵意義,我們必須首先考慮它們的水域。水擁有處理潛意識和知識深度的古代象徵意義。
  • 誰說大洋洲只有澳大利亞?明明還有15個呢!
    大洋洲的總面積僅為897萬平方千米,差不多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的一半大小。而澳大利亞國家面積約為769萬平方千米,約佔大洋洲總面積的85.7%。 大洋洲的一大半都是澳大利亞,然後另一個在大洋洲比較出名的國家就是紐西蘭了!就是上圖中綠色的位置!
  • 「收藏」它不止是椅子 更是「最小的建築」
    文/羊城晚報記者 施沛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椅子,可以有多少種面貌?在設計大師的妙手設計下,它們不再是尋常可見的家居用品,而成了「微縮的建築」、家具設計歷史的見證、集實用與美感於一身的藝術收藏品。椅子一直是設計師們熱衷的設計課題。
  • 「蒙娜麗莎的微笑」的價值或不只為其藝術價值
    卡延之前從未見過此畫,也沒聽過其創作者居斯塔夫·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這就引起了他的思考。你是否曾沉迷於一部小說,並吃驚於它未列入經典書籍?或者圍繞一座被大眾稱為經典的雕塑,努力想著人們為之著迷的原因?如果你曾這樣,或許你也會思考卡延那時思考過的問題:什麼樣的藝術該稱為偉大?
  • 波普藝術設計,反轉你的視角
    波普文化源於英文popular的縮寫「pop「,即流行藝術,大眾藝術。最早起源20世紀於50年代保守的英國藝術界,60年代,因為以Andy Warhol為代表的一批明星級藝術家的影響力而在美國得到巨大發展。
  • 流水趣 :質樸清雅生活方式的倡導者
    流水趣品牌簡介:流水趣是一個集開發、設計、生產與銷售為一體的綜合型品牌,其產品兼具實用與文化的品牌內涵,流水趣是質樸清雅生活方式的倡導者。流水趣品牌之路,「流水趣」這個品牌出自於一個制陶世家,至今已有三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