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本身的二維空間,是現實聯想與藝術聯想之間的基礎

2020-11-22 小石油

在日常的知覺中,我們的眼睛單憑上述這些「單眼深度線索」的協調作用即可知覺到空間深度,因此可以想見,當文藝復興以來藉助於科學的透視法、明暗造型法、色彩學的發展,畫家一步步模仿了上述這些線索時,會怎樣在「天真的觀者」面前創造了令人非相信不可的幻覺主義藝術,使他們相信那實際上是在二維平面上鋪展的線條、色塊「就是」他們每天生活在其中的三維的視覺世界。

這種幻覺如此強烈,以至於「除非我們或是觸摸它或是移動自己的位置來進行運動檢驗」,否則就「不能否認一幅幻覺主義的作品『』真實的」。畫面線索愈完備,愈易產生空間幻覺,也就是說,愈增加線索,愈排除多義性釋讀,人們就愈是把畫面看成統一的三維空間,而不去注意它本身的二維性。因此可以說,幻覺主義藝術即是藝術家增加線索、排除或刻意隱藏多義性的結果。

它使得貢布裡希所謂「一致性檢驗」得以成功進行,即,觀者的視知覺掃視畫面,尋求互不衝突的、統一的線索,一旦這種期待得以證實,空間深度的幻覺就產生了(這是在瞬間完成的)。仔細探究起來,這就是觀者通過嘗試性的投射,逐步排除畫面的多義性,畫布與媒介材料排列組合的平面意義和幻覺的立體意義,而將視覺世界的外貌投射上去,以完成從形、色密碼向視覺世界信息的譯解、轉換過程。

可是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話,就可以看到,這種多義性的排除卻導致了更深刻的同時也是更為宏觀的多義性。這就是,畫面空間和畫幅本身所在空間之間的復義性的衝突,即是說,觀者進入畫室或美術館看畫時,一幅幻覺主義的作品無疑是統一在三度空間幻象之中的,但該畫本身則又是畫室或美術館的空間背景中的平面物,這種「三維-二維」多義性的產生恐怕是十九世紀以前的幻覺主義藝術家們始料所不及的。

正因為多義性在傳統繪畫中的隱蔽性,因此不大為人意識到並進行研究,貢布裡希對此的注意是受到超現實主義畫家(尤其是達利)的啟示。他在《藝術史話》中這樣寫道:「藝術家想要『再現』一件真實的(或想像的]事物,不是從睜開眼睛四下環顧開始,而是從藉助於色與形建立所要求的形象開始。人們常常忘記這一簡單的真理,其原因在於。

在過去的大多數繪畫作品中,每一個形狀、每一種顏色碰巧只表明自然中的一件事物——棕色的筆觸代表樹幹,綠的色點是樹葉。達利讓每個形狀代表好幾種事物的方式使我們能將注意力集中在每種顏色和形狀可能產生的多種意義上——在這種方式中,一個成功的雙關語有可能使我們意識到詞語的功能和它們的意義」。

正是達利那種既是貝殼又是眼睛、既是水果盤又是一個姑娘的前額和鼻子的雙關形象,啟發了貢布裡希由這種多義性去思考再現藝術的問題。在一種釋讀到另一種釋讀之間,不管轉換有多麼快,總是有個轉換過程,通常我們在一個圖形上只「看到「一個意義,而不能同時「看到」雙關性或多義性,「我們並不意識到這樣的多種解釋,而只是意識到多種解釋中的一種。

只是通過轉換』活動我們才認識到可以將不同形狀投射到同一個輪廓上,我們可以訓練自己更迅速地轉換,甚至可以在各種釋讀之間猶豫,但是卻不能把握相衝突的解釋」。觀察一個「大小一距離幻覺」的圖例可以很好地說明對相衝突釋讀同時把握的不可能性,由於畫面上強烈的線透視,我們很自然地把三個黑影人看成往深裡走進去,知覺常性告訴我們。如果遠處的物體(或人)與近處物體(或人的外貌尺寸)相等的話。

那麼遠者一定比近者的實際尺寸要大(因為等高的人往深裡走應當是越來越小),所以必然把「深處」的那個人知覺為比近處的高大很多,而實際上三個黑影人的絕對尺寸是一樣的,要知覺到他們的「真實尺寸」,就必須將三個人釋讀成平面上的剪影而不是三維空間中人的背影,這種「平面一立體」雙關義是不能同時把握的,在這個圖形中,我們會更執著於「立體」的釋讀,因而產生「深處」的人比「近處」的人高大的幻覺。

這是由於我們太習慣於生活與藝術中線透視造成的空間深度知覺的緣故。按照現代心理學的觀點,這種釋讀的轉換是由於知覺的生理飽和過程的作用引起的,即對第一種圖形的知覺達到飽和水平時,這個神經過程就被抑制,對它的知覺就漸漸消失;第二種圖形就被知覺到了,在第二種形狀的知覺下,一到發生同樣的飽和過程,它也就消失,這時,與第一種形狀有關的神經系統已從飽和狀態中恢復,第一種形狀就重新出現。

在宏觀範圍內,當人們對幻覺主義藝術所造成的「單義性」——三維空間幻覺——達到了一種飽和水平時,也就開始出現了「轉換」,我認為人們的觀念開始從自然主義的向裝飾性的、從深度幻覺的向平面的、從作為空間距離表現手段的色彩,向作為顏料自身價值存在的色彩轉變,而所有藝術中的審美愉悅都是,以我們在現實聯想與藝術聯想之間的搖擺為基礎的。

相關焦點

  • 含蓄的繪畫技巧,必然會引發聯想,需要尊重聯想的必然規律
    作為一個畫家而無視繪畫的局限性,只會給自己帶來麻煩,求含蓄不得,而來了含糊,這就是個教訓,既要含蓄,又要明確,所謂「藏頭露尾」的手法,也算是一種含蓄,但一定要使人見尾而知頭,即含蓄應使人產生必然的聯想,而不是叫人亂猜。講得極端一點,繪畫的語言只能是含蓄的語言,否則就不是繪畫而是圖解。
  • 財報背後,聯想控股的「護城河」與「聯想力」
    巴菲特在2019的致股東信中提出伯克希爾「五片資產果林」觀點,要投資者"Focus on the Forest- Forget the Trees",意即不要盯著裡面的個別病木,而是關注於整片果園本身是否能持續地豐盛成長,不斷結出碩果。
  • 攝影漫談,攝影藝術的本質與特點,米利《走下樓梯》對繪畫的啟示
    談起攝影藝術的本質和特點,人們很自然地會想到繪畫藝術。繪畫成為人們生活中主要的藝術形式,在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成熟後才出現的攝影,攝影與繪畫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關係。同樣作為圖像藝術一視覺藝術的繪畫與攝影,都是由靜止的兩維空間平面形式,以客觀具體實實在在的、直觀形象的瞬間畫面,再現在人們面前的視覺表現,並且都是以光線、色彩(影調)、構圖為基本造型語言,以具體可視的畫面再現客觀現實。
  • 二維空間的表現
    一般而言空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二維是以長和寬的空間為載體的,二維設計的空間通過圖形佔位的大小和相對的位置來決定與完成。雖然標誌作品的運用已經大大突破了二維平面的範圍,但是標誌在設計的最初階段還是處於二維空間的範疇,因此二維空間與標誌的空間有很大的共同點。
  • 聯想設計思維
    文/吳增義 聯想思維是人的大腦特有的功能,它是建立在各種感官接受外部信息刺激基礎上的一種物質活動,是對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的有規律的心理運動形式。聯想是一種思維過程,是對所要表達的信息內容進行提煉、組合、聯想和研究,使表現對象由現象美升華為藝術美的一種創造性構成。聯想令諸多相距遙遠的事物和概念,甚至毫無關係的設計元素產生了密切的聯繫,使之在偶遇交合、撞擊中產生新的非凡設計。
  • 現代派繪畫實踐,打破了繪畫視覺,讓科學和藝術更加完整
    現代派繪畫的理論和實踐,千奇百怪、雜亂不堪。而唯獨在打破繪畫的視覺形象特徵這一點上,卻表現了很大的一致性。他們把過往和現在的一切現實主義的繪畫一律稱為「學院派」,把透視、造型和經過千自年摸索探求,作為人類的寶貴藝術經驗積累起來的所有繪畫規律統統推翻,把一切生動具體地描繪對象的作品斥為低能的「模仿」,一步一步地把繪畫變成了所謂「純繪畫」。
  • 平面創意中形的聯想
    之前我們說過形態構成創意的空間聯想,給人營造一種視覺假象。在我們的二維世界裡,還有一種反常態的構成方式,那就是形的聯想。在客觀世界世界裡,形與形之間存在著相互對應和依附的情況。如果能將兩種以上不同的形通過巧妙的編排,融合成新的效果,這種構成我們稱之為形的聯想構成。形的聯想最終的目的就是培養開放性的聯想和創造力。一.反常態思維能夠讓我們人類對客觀的事物直接感受和接受,或者是易接收的合情合理的自然現象,這種過程叫做常態思維。
  • 聯想記憶法,提高記憶力的好方法
    在現實的生活中,人們習慣常使用的記憶方法,是運用大腦左半球擔負的形象思維,儲存形象的功能和形象材料。人們多年來使用的記憶方法,大多數是機械記憶法和理解記憶法兩種,記憶的材料多數是抽象的語言材料。而在人們的學習工作中,需要更多的記憶的則是大量抽象的語言材料。
  • 美術研究|論繪畫創作的基礎,材質與藝術觀念互相促進的作用!
    繪畫材質在創作中發揮的作用繪畫材質在創作中發揮的作用主要通過三個方面體現:一是繪畫創作的基礎作用;二是繪畫材質與藝術觀念的相互促進作用;三是畫材質促進繪畫藝術發展的作用。這三個作用貫穿於繪畫創作的整個過程,對藝術作品最終呈現的內容、形式、情感等都有重要的影響。
  • [每日閱讀]《荷塘月色》中的聯想和想像
    張志公先生曾說:「閱讀不僅僅是學習和繼承前人或他人知識,它還將影響到人類社會現實的和未來的生產、生活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因此,閱讀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培養聯想和想像能力便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  優秀的文章在反映客觀事物的同時,總會在不同程度上帶有作者的主觀色彩。
  • 課堂塗鴉,相比之下更喜歡街邊藝術,3D立體繪畫以假亂真
    說到「塗鴉」這個話題,漫迷們通常會聯想到課堂塗鴉這類作品。課堂塗鴉相當於是惡搞的作品。不少課本上的人物形象加上現實元素形象,給人的感覺確實耳目一新。不過,也會被冠上「不珍惜課本」等頭銜。相比之下,街頭塗鴉深受大眾的喜愛。街頭塗鴉不少漫迷們私下也接觸過。
  • 逍遙右腦聯想的基本方法和高級方法訓練
    聯想記憶法,是利用識記對象與客觀現實的聯繫、已知與未知的聯繫、材料內部各部分之間的聯繫來記憶的方法。逍遙右腦記憶的秘訣,就是根據我們想記住的資料來進行各種各樣的聯想。各種聯想成了掛資料的鉤子,有了這個鉤子,如果資料掉了下來,就能夠將他們再掛上去。
  • 黃鶯《中國女性藝術》代表性藝術家
    you are so tender 2017 數字繪畫裝置 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我們可以看到,當作品在現實空間中呈現出虛擬形態時,它對整個空間和觀眾都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有一種脫離現實進入到精神世界大教堂的感受
  • 讀者在欣賞詩詞時,應怎樣利用無限廣闊的空間發揮自己的聯想力?
    詩詞鑑賞中的聯想,既受制於詩詞作品本身,又受制于欣賞者的審美趣味、藝術修養、人生閱歷,是在這兩者的相互作用中進行的。既然詩詞給了讀者馳騁聯想的空間,那麼,讀者在欣賞詩詞時應該怎樣利用無限廣闊的空間發揮自己的聯想力呢?
  • 給人留下聯想空間的構圖技巧
    如何讓觀眾看到照片之後,產生到當時拍攝這張照片之時,畫框外面究竟發生什麼,如何給人留下一定的聯想空間,我總結了以下三種構圖方式。單一構圖這裡所指的單一構圖,可以理解成圖片就是表現一個場景、一個事物,而非一個人物。
  • 巧用聯想
    文/向素傑 現代圖形設計往往通過對沒有特殊意義的要素,進行發掘、轉換、結合,以超現實的視覺意象與心理聯想,創作岀新穎、生動、獨特的視覺形式,使圖形看起來更加富於激情和張力。進行圖形創意需要在短的時間內抓住事物的本質,能揭露客觀事物本質的、內在的聯繫,而且要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
  • 釋放Whiskey Lake性能潛力 聊聊聯想YOGA S730_聯想 YOGA S730-13...
    在Kaby Lake-R架構基礎之上,又壓榨出了一定幅度的性能提升空間。  從本質上來講,Whiskey Lake主要優化了處理器的睿頻性能。如可以看作是酷睿i7 8550U升級版的酷睿i7 8565U處理器,其基礎主頻與前者一樣,均為1.8GHz,但是睿頻卻達到了4.6GHz,整整比前者高出0.6GHz。
  • 快速記憶能力的基礎之一聯想(一),常見卻容易被遺忘
    快速記憶的基本要素只有兩個;一個是聯想,另一個就是編碼。聯想是快速記憶的基礎,記憶信息之間的聯結,主要是靠聯想來進行的。
  • 聯想支持《男孩蔡在上海》 創作自由無度
    開展前夕,「男孩蔡」邀請了上海40名小記者,來到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超前體驗聯想YOGA推出的「男孩蔡在上海」創意互動遊戲。當記者問及聯想為何會有這樣一次與蔡國強老師的藝術跨界合作?聯想中國區首席市場官魏江雷先生坦言:「聯想和許多藝術家有過合作,從最早畫家、雕塑藝術家、再到時裝設計師、裝備藝術的設計。
  • 《紙板的聯想坐椅設計》(美術)教案
    《紙板的聯想坐椅設計》(美術)教案紙板的聯想——坐椅設計,本課在創新上下了功夫,鼓勵學生從構成椅子的基本形和裝飾表現方面進行擴散思維,創作出一把與眾不同的富有個性的椅子。整個椅子的製作過程不僅是學生動手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的過程,更使學生學習運用創造性思維的訓練過程,也是學生體驗創造所帶來的樂趣的過程。為使學生操作方便,仍然使用紙工作業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