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背後,聯想控股的「護城河」與「聯想力」

2021-01-16 大摩財經

關注大摩財經,

關注資本市場人與事



聯想控股(03396.HK)的低估值問題一段時期以來常被人提及,尤其是港股市場整體市盈率普遍不高的大氛圍下,這個問題似乎也顯得沒那麼惹眼。


但在國內資本市場隨著近期各方面改革利好疊加的趨勢下,一些長期被低估的價值投資優良標的開始被重新審視。就比如聯想控股,隨著其2018年年報的披露,一些內生性的高成長動力源開始被挖潛,投資者開始期待這一國內產業資本的「穩健派」,開啟價值回歸之旅。



翻看聯想控股最新財報,會發現這種價值回歸的內生動力源在於其多年打造的成長「護城河」,在扛過過去幾年宏觀層面諸多不確定性後,開始蓄勢待發,而科創板時代的來臨,也給了這家公司更大的想像和發揮空間,業績的「彈簧」有望觸底反彈。


巴菲特在2019的致股東信中提出伯克希爾「五片資產果林」觀點,要投資者"Focus on the Forest- Forget the Trees",意即不要盯著裡面的個別病木,而是關注於整片果園本身是否能持續地豐盛成長,不斷結出碩果。


這種觀點本身並不新穎,但確實能給投資者提供一個更客觀看待投資控股型公司價值的角度,特別是在全球資本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多的大環境下。


這種觀點事實上也適合用於審視當下的聯想控股。2018年聯想控股交上的成績單,表象上由於財務投資業績下滑,導致公司整體業績有所影響。但這並未影響聯想控股其他「果林」的枝繁葉茂:


金融服務「果林」收入同比大增91%,歸母淨利潤同比增56%,這可是在過去一年金融去槓桿如火如荼的形勢下完成的;創新消費服務「果林」通過布局優化調整,扭虧為盈;過去幾年其所深耕的農業與食品「果林」營收和淨利潤同比猛增161%和51%;IT「果林」智能化轉型成果初現,收入同比增長10%,歸母淨利潤扭虧為盈;先進位造與專業服務「果林」運營持續提升,收入同比增長8%。


縱然聯想控股去年整體業績同比下滑14%,但「戰略投資+財務投資」雙輪驅動的獨特業務模式,除了業務協同所帶來的「1+1>2」的功效與想像力外,還使其去年抵禦住了金融去槓桿的疾風驟雨,財務投資滑落的空間被戰略投資有效對衝。這本身就是一種超預期表現,要知道,過去一年,投資者聽到更多的是上市公司普遍業績巨虧的聲聲「暴雷」。


但這依然不是聯想控股最值得說道的價值點,業務演進的背後,是聯想控股過去30多年來從實業起步,轉身產業資本過程中所夯出的一條水深、域寬、河床牢的成長「護城河」。在資本市場守望價值投資的當下,「護城河」才是考量一家公司成長性的底層指標。


說聯想控股「護城河」水夠深,源於公司過去30多年紮根實業,並以投資反哺實業,讓戰略投資始終聚焦國家產業政策導向,以協力被投公司「價值創造」把主業做深,做專,做透。在此方面,公司農業與食品板塊近年來圍繞老百姓餐桌上的消費升級所打造的兩條產業鏈,就是其中的一個案例;


說聯想控股「護城河」域夠寬,則是從IT起步,陸續延伸至金融、農業、消費服務等諸多領域的精準布局。 「什麼熱門就往哪開挖」的思維不是聯想控股業務布局的邏輯,其各投資平臺並沒有扎堆聚集所謂的「風口」之下,其判斷或許是比「風口」更加厚重的傳統中迸發新興之火領域。這一點,從聯想控股最新披露的資產結構中,你就能看到,圍繞老百姓醫、食、行和錢袋子的資產,正在不斷充實做強;


而說到聯想控股「護城河」河床夠牢,這一點更是過去幾年,公司抵禦外部多重不確定性的「壓艙石」所在。近幾年,國內諸多產業資本和金融控股平臺起伏不定,有的甚至風雨飄搖,但聯想控股顯然是為數不多的穩住帆錨穩健前行的巨艦之一。但從財務報表上,這背後的成因便可得以窺探:公司2018年全年總資產達到5583億元,相比於2017年的3351億元近翻一倍,在眾多公司均在「不確定中找確定性」的角逐中,資產的擴張始終是最有力的防禦性武器之一。況且,在聯想控股逾5000億的總資產中,金融這一流動性高、防禦性強的資產佔比從2017年的15%提升至45%,公司過去對於IT資產的高依賴問題已得到明顯緩解。在整個資本市場「流行性」告急的背景下,補充高流動性資產始終是改善資產質量,維持財務健康度的不二法門。


正是基於穿透業務數字深究公司基本面的研析,眾多投資者對於聯想控股一直以來投資價值被低估的不解之聲時不時傳出。因為即便拋開基本面因素的考量,聯想控股二級市場指標的偏低也足以說明問題:不到10倍的市盈率(PE),不到1倍的市淨率(PB)似乎總在讓資深價值投資者扼腕。更有執著的投資者基於聯想控股旗下所投資標的公司估值推導出其相對應的權益,扣減相關負債損益後,聯想控股的合理估值規模應不低於1000億元,但公司現實的總市值卻不到500億元(截至2018年3月26日收盤,聯想控股市值為497億元)。



有些來自市場的聲音將聯想控股估值低的原因歸結於「基本面穩健,但未來想像空間不足」。戰略投資的發力,以及雙輪業務協同所帶來的發展空間尚需一段時間證明,但當下如火如荼加速推進的科創板時代的到來,已經開始給這種想像空間提供更現實的積極預期:


儘管財務投資板塊去年全年業績下滑明顯,但聯想控股管理層對此的解釋為「隨著投資規模的增大,之前所投資的公司陸續上市,導致二級股票市場的敞口逐漸增大,2018年中國內陸和香港的股票市場都出現了大幅下滑,由於我們的利潤以公允價值計量,該等波動對我們在本年的利潤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事實上,這一段話劃重點的部分應該是:「隨著投資規模的增大,之前所投資的公司陸續上市」。「陸續上市」意味著公司無論是戰略投資和財務投資,在IPO退出這一實現投資收益可持續性的最優通道始終暢通,未來也有望迎著資本市場各種利好加速融通。


一方面,近兩年來,聯想控股持續推動公司旗下優質資產的分拆上市,按照公司最新披露的進展情況,一些被投企業內地或赴港正在IPO路上:拉卡拉支付、正奇金融、聯泓新材料、東航物流等等,最新的消息是,3月26日,拉卡拉支付創業板上市申請成功獲得證監會核准通過。


另一方面,也是更值得期待的,則是科創板開啟的科技創新企業IPO浪潮下的高回報效應。作為起身於科技創新領域的聯想控股,及其旗下的天使投資業務、風險投資業務,在TMT、人工智慧、醫療健康、創新消費、專業服務、智能、文化體育、新材料等領域持續深耕,這和科創板鎖定的重點領域有著很深的交集,這意味著在聯想控股分拆上市以及財務投資退出實現收益,其規模有望加速放量,使聯想控股的整體價值得以進一步凸顯。


•END•

商務合作 | 加微信:damobd

聯繫主編 | 加微信:damomichael

大摩財經正在招聘主編/財經編輯/商務運營,坐標北京

簡歷投遞郵箱:damofinance@163.com



相關焦點

  • 各種增長背後 聯想的動力是什麼?
    聯想集團股價表現及截止11月7日收盤時相關情況財報數據詳解:淨利潤大增,降本增效效果明顯先來看看財報數據正是由於公司在收入規模及毛利率上的不斷提升,同時結合經營效率的持續優化,促使聯想集團在盈利方面表現強勁。PC正在迎來春天從上文的分析中不難看出,增長背後一方面是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則是聯想中國區的核心業務在逆境中持續擴張份額。其實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PC行業的日子並不好過。
  • 聯想控股「A計劃」多點開花
    3月29日,聯想控股發布2016年年報。報告期內,聯想控股實現淨利潤48.59億元,同比增長4.3%。聯想控股推進「戰略投資+財務投資」雙輪驅動發展模式。其中,戰略投資在2016年實現強勁增長,成為年報的最大亮點。
  • 系統布局長期深耕潛力賽道,聯想控股上半年收穫7家IPO
    下半年,聯想控股財務投資中,君聯資本被投企業國盾量子、WiPAM、海晨物流也先後上市,顯示其長期布局的前瞻性和逆勢之下的投資定力。 8月28日,聯想控股戰略投資企業正奇金融又添一筆經典投資案例,被譽為「抗疫第一股」的聖湘生物(688289.SZ)將正式在科創板上市交易。
  • 聖湘生物登陸科創板 聯想控股投資企業下半年或迎IPO小高潮
    原標題:聖湘生物登陸科創板 聯想控股投資企業下半年或迎IPO小高潮 摘要 【聖湘生物登陸科創板 聯想控股投資企業下半年或迎IPO小高潮】聖湘生物的上市,是聯想控股投資布局中的關鍵一步
  • 74歲的柳傳志和34歲的聯想:「蛇吞象」背後的故事
    在古稀之年作為聯想控股董事長成功推動聯想控股整體上市。他總愛說幸運,對自己也對他那個年齡段的中國人。「我開始辦公司的時候已經40歲了,當時並沒覺得歲數大,但如果真要是50歲了可能就弄不動了,但結果正趕上時代。」
  • 聯想如何再造一個聯想?
    老冀還談到,由於秉承「人為先」的管理哲學,使得柳傳志更鍾情非相關多元化的發展模式:2001年聯想分拆之後大規模進軍投資業務;2009年聯想控股改制之後又將現代農業、化工、大消費(酒業等)作為支柱產業;2018年收購盧森堡國際銀行之後,銀行業也成為了聯想控股的支柱產業。
  • 錢鍾書的學術聯想力
    錢鍾書的學術聯想力 謝泳 2019-07-22 17:45 來源:澎湃新聞
  • 「民族第一牌」聯想再陷虧損泥潭,楊元慶怎麼辦
    >近日,聯想集團發布2017年第二季度財報,報告顯示聯想PC業務盈利減少21%,至2.91億美元;手機業務虧損1.29億美元;數據中心業務虧損1.14億美元,聯想集團的綜合收入同比下跌0.4%,公司淨虧損7200萬美元,而這已經是聯想從2015財年以來第二次陷入虧損。
  • 華為筆記本攻入行業第一梯隊,全球第一的聯想該怎麼辦?
    當華為在手機行業小有成就之時,聯想董事長楊元慶在丁磊的飯局上曾豪邁地說過,聯想、華為和小米要成為中國手機在世界上的名片,爭取成為全球前三。言猶在耳。如今,聯想手機早已脫離了主流行列,但是華為卻冷不丁地殺到了聯想大本營,做出了筆記本這一品類,並且在數年之內就攻到了聯想的護城河邊。
  • 時隔六年再度巨虧 聯想怎麼辦?
    六年來首次年度虧損  全球最大個人電腦生產商--聯想集團(0992.HK)昨天盤後公布財報,儘管下半年兩個季度盈利,但仍未能扭轉全年形勢。2015/16年度業績轉盈為虧,這是聯想集團六年來第一次年度虧損。公司執行長楊元慶說:「我們無疑正在面臨一些挑戰。」
  • 聯想控股徹底退出P2P平臺奇樂融 柳傳志曾寄語握好大時代的機遇
    聯想控股(03396.HK)持有北京華夏聯合100%股權。2018年3月,聯想控股旗下的正奇安徽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安徽志道投資有限公司同時退出奇樂融,此次華夏聯合也退出股東行列,意味著聯想系已經徹底從奇樂融退出。今年6月1日,奇樂融曾經發布公告,宣布退出P2P行業。
  • 「聯想事件」折射5G標準之爭
    原標題:「聯想事件」折射5G標準之爭   5月16日,針對聯想「5G投票」事件引發的輿論風波,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聯想控股總裁朱立南聯合發布內部信,說明「5G投票」的實際情況和調查結果。同時,華為也做出澄清聲明。
  • 聯想力壓華為拿下6·18 PC 「六冠王」,背後有何秘訣?
    「聯想6·18京東戰報」。值得一提的是,在「六冠王」榜單曝光前,曾有網友拿聯想6·18的表現與華為做對比,指出「聯想電腦在多個榜單中『消失』了」。隨著此番榜單一出,部分唱衰者可以說是生生被打臉了。PC受追捧,技術創新力不容小覷事實上,這不是聯想第一次霸榜電商電腦數碼類榜單。
  • 與EMC 戰略合作:聯想緊急啟動轉型
    但對於聯想與 EMC 的合作,仔細品來,可謂意義重大;對於 PC 業務正如日中天的聯想來說,完全稱得上 「重大轉型」。先來看聯想和 EMC 的幾個合作層面:伺服器領域 雙方共同制定伺服器開發計劃,EMC 提供工程師資源,與聯想共同研究 X86 通用伺服器技術,產品由聯想推向市場,嵌入 EMC 的精選儲存解決方案中,提供給全球用戶。
  • 聯想系出手 砸近10個億 這隻A股一度漲近6%
    據公告,東方企慧的實際控制人為聯想,則此次入股為聯想控股布局半導體賽道的重要一步。天眼查數據顯示,東方企慧成立於2014年,融科物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該公司98.33%的股份,而聯想控股持有融科物業投資有限公司75%的股份。
  • 神州、滴滴、Uber,它們為啥都和聯想發生了關係?
    與此同時,也有人指出:神州專車最大的股東是聯想控股,Uber中國區負責人柳甄是柳傳志侄女,滴滴打車總裁柳青是柳傳志女兒,難道中國的專車市場要被聯想所包攬?事實的確是這樣的。2010年9月15日,聯想控股作為戰略投資人,以「股權+債權」的形式向神州租車注資超過12億人民幣,將其納入核心資產運營中的「消費與現代服務」板塊,為神州租車注入了強勁動力。
  • 2020.11.2丨天馬行空,腦洞大開是聯想力的呈現.
    聯想力,很重要。馬虹老師曾跟我國當代著名詩人艾青學寫詩,而詩的兩大要素是:①寫詩必須富於感情。②寫詩必須富於聯想。情感和聯想是詩歌的兩個翅膀,沒有感情的人寫不好詩,沒有聯想的詩不是好詩。當我敲完這句話時,腦海中蹦出: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 你有正視過自己的想像力和聯想力嗎?
    人類與動物的區別,除了會使用工具和會使用語言溝通外,我認為還有一樣就是:人類擁有強大的想像力和聯想力。
  • PC之後聯想中國下一步棋如何走?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亮點提前看
    「2020財年,聯想中國區智慧服務業務力爭實現70億元營收!」距離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在今年4月聯想集團誓師大會上定下的「小目標」已經過去了半年。聯想中國如何去規劃、實現這70億的「小目標」,如今進展如何?這些問題一直備受業界關注。
  • 復原力解放力想像力 聯想探尋新常態下更多可能
    ● 科技之力  創新釋放    在今天「見屏如面」的時代,消費領域的黑科技在疫情催生的「新常態」下,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如何能讓我們的生活通過數位化被「無限接近」,甚至得以再創造和提升呢?楊元慶認為,第一大使命是「科技的復原力」,即通過智能硬體、軟體、內容、服務等多重科技手段,「一鍵重啟」恢復經濟活力和正常生活,讓用戶「前疫情時代」的工作效率、學習效果、娛樂方式和情感聯結,得以最大限度的保持和維繫。同時,也通過科技回饋社會,幫助社區從群體創傷中早日得到治癒和復原。    第二大使命,楊元慶認為是「科技的解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