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的發生,為什麼源於原始宗教?

2020-12-06 槽語

作為中國哲學的「源頭」---原始宗教,是原始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人類才開始產生一種十分原始和樸素的宗教觀念。摩爾根在《古代社會》中認為,人類生活資料的獲得手段及其發展程度是最重要的,並把它們作為劃分原始社會人類發展階段性的標誌,他將「古代社會」分為:1.蒙昧期;2.野蠻期;3.文明期。

按照原始宗教起源、發展,大致可分為:自然崇拜(包括動物崇拜、植物崇拜)、圖騰崇拜與祖先崇拜。其實,以「自然崇拜」作為原始宗教的「起源」,而以「祖先崇拜」作為「結束」,基本依據原始社會的發展狀況來「設定」的。

自然崇拜

起源於農牧時期,當時原始社會時期落後的生產力難以改變周圍環境,人們需要順應自然規律,以實現在農林漁牧生產裡獲得最大效益。

由於原始氏族社會的生產力低下,先民在面對自身的努力受到極大限制後,對險惡的自然環境存在嚴重的恐懼心理,又對動物強大的生存技能十分羨慕,幻想可以依賴一種超出人力的能力,即超自然能力,來改變或者徵服自己所處的生存環境。

這種自然力剛開始時可能還是模糊不清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具體形象起來。總的來說,它是一種民生智慧和思維成就,是先民為徵服自然通過幻想和想像而產生的,之後不斷誇大這種自然力,甚至將其提升為萬物的主宰,成為集體膜拜的「神靈」。除此外,先民也在進行生活實踐,並運用了很多技藝、工作方式。

久而久之,他們逐漸擁有自己通行的道德準則、神靈、風俗、宗教儀式、佔卜、禁忌、夢術等,藉此分擔心理和生活重擔,反抗人對自然界的各種限制,從焦慮中解脫出來。當然,也有一些原始社會在生活處於十分殘酷、貧窮的條件下,進行自我約束,堅守傳統。

我國古代文獻上載有用歌與舞並敲擊樂器來祭祀天地山川的事。「乃奏黃鐘,歌大呂,舞雲門,以祀天神。」「乃奏大簇,歌應鐘,舞鹹池,以祭地示。」「乃奏襲賓,歌函鍾,舞大夏,以祭山川。」(以上載於《周禮·大司樂》)

又《粹編考釋》載:「殷人於日之出入均有祭,蓋朝夕禮拜之。」從事農耕的民族,對四季節令的祭祀是非常重視的,認為這關係到全年收成。在殷商時期,每年在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之日,天子都要親自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和大夫,分別迎日於東、南、西、北四方之郊野,禮拜祭祀。卜辭中還保存了很多有關自然崇拜的記載。

信仰原始宗教的民族,一般都保有很多與自然崇拜相關的生產習俗,圍繞著自然的日常與歲時變化,還衍生出一系列歲時和祭祀的習俗。如哈尼族,在其生產活動中,最重要的祭祀內容就是對地神或地母的供奉。播種前,哈尼族會祭祀地神,以期望豐產豐收。此外,圍繞著農事活動中作物生長的各個環節,都有相應對自然神的祭祀活動。

(1)動物崇拜

實際上,當今有些國家或民族還保留著將某一種動物奉為神靈的習俗,如印度、阿拉伯地區和非洲,甚至美洲的一些地區還存在對牛的崇拜。

主要還是因為當時原始人還沒將自己和動物完全區分開來,「人」的觀念還沒有成熟,認為自己部族的祖先就來自於某種動物。但是,這些屬於狩獵部族的人們,長期的生存方式方式都是狩獵,就不得不依靠宰殺動物謀求生存,但是又擔心動物「復仇」,就想通過崇拜來乞求寬恕。當然,這裡面還包含一層意思,就是原始人企圖通過崇拜,使動物聽從於人類,這就涉及到原始人最早的巫術觀念,認為:在圖畫裡表現人類徵服某一動物,那麼在現實生活也如此。如我們在一些原始社會的壁畫中,不難發現這樣的場景。

(2)植物崇拜

原始先民最初的物質資料的生產就是原始採集,在生活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先民們每天採集植物的果子、根、莖、塊、葉為生,在自然宗教裡「萬物有靈」的觀念影響下,對於地上長的花、草、林、木都當成有人情感與品格的東西。尤其當野果成熟時期,先人們得到意外的收穫,從而認為是樹木給予的恩賜,因此心中充滿感激之情;而當有時因氣候等找不到成熟的植物的果實等,不得不忍飢挨餓,繼而又產生悲觀、失望、恐懼等情緒,以為植物有意躲著他們。

這樣一來,本來是由於主客觀的原因,被先人們幻想認為植物具有超出人的意志與力量,變得神奇莫測,因此引起先人們狂熱的植物崇拜。

實際上,植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不僅限於採集活動。建房子用的木材以及早期的生產工具,甚至精神寄託等都需要從植物中獲得。如竹子被認為是人類的始祖,竹子與人類有著密切的血緣關係,這在文獻典籍中有著充分的體現。東晉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漢興遂石賓。有竹王者,興於遁水,有一女子,浣於水邊,有三節大竹,流入女子足間,推之不肯去,聞有兒聲,取持歸,破之,得一男兒,長養有才武,遂雄夷狄。氏以竹為姓,捐所破竹於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中也有類似記載:「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國,夜郎者,初有女子浣於遁水,有三節大竹流入足間,聞有號聲,剖竹視之,得一男兒,歸而養之。及長,有才武,自立為夜郎侯,以竹為姓。」

圖騰崇拜

自然崇拜發展到一定程度,會派生出圖騰崇拜。「圖騰」一詞,源於北美印第安人阿爾袞琴部落奧吉布瓦族的方言「totem」,即他的親屬,指的是一個氏族的標誌或圖徽。

我國最早引入該概念的學者是清末嚴復,他把英國人類學家馬克思的《社會通詮》裡的「totem」一詞譯成中文「圖騰」。此後,中國學術界便一直沿用「圖騰」這一術語。此外,嚴復還闡述了「圖騰」的兩層含義:一,原始民族將動植物形象刻在石碑柱表上,作為區別於其他氏族的徽幟或族標;二,作為圖騰的動植物是本氏族的祖先,氏族內的每一個成員都要對其頂禮膜拜。

按照這種「理論」,那麼對於早期典型圖騰崇拜的就可以解釋為,每個氏族都起源於某一種動植物或自然現象(早期一般為動物),他們將這種動植物等當成「圖騰」,從本質上講他們與現實圖騰動植物共用一個「圖騰神先靈」,「圖騰神先靈」在人間的化身就是他們和他們的圖騰動植物們。因此,先人們將現實的圖騰動植物當成有血緣親屬的親戚;將氏族名稱改成圖騰動物的名稱,將氏族標誌改成圖騰動植物形象,嚴禁屠殺圖騰動物,嚴禁同一圖騰的人結婚,違者嚴懲,甚至處死。其實,推行部落內不同圖騰氏族之間的通婚的作用,對優化血緣傳統起到了積極作用。

此外,原始先人們還認為「圖騰祖先靈」是氏族的保護者,氏族的興衰要靠圖騰的保佑,因此在保護圖騰的活動中,一般都要舉行巫術繁殖圖騰物的儀式活動等。

實際上,從考古學和民族學來看,嚴復對「圖騰」的闡述還是不夠完整的。大家可以看金澤先生的《宗教人類學導論》,裡面有詳細論述。

儘管迄今為止,考古學和人類學方面還沒有關於早於圖騰崇拜而存在的其他宗教形式的有力證據,但圖騰崇拜卻是世界普遍存在的最古老的宗教現象。如北美印地安部族也多以圖騰動物命名,如狼、熊、龜、海狸等。我國很多地區的少數民族至今仍保存著圖騰崇拜的遺蹟,如納西、傈僳等族的虎圖騰,彝族的竹圖騰和葫蘆圖騰,鄂溫克等族的熊圖騰,黎族的貓圖騰,瑤族的犬圖騰等。

祖先崇拜

在原始宗教的主要崇拜形式中,祖先崇拜最貼近於人類現實生活,包括對家庭祖先、宗族祖先、部落祖先以及氏族祖先的崇拜。祖先崇拜一產生,就在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推動下,得到大範圍的承認與傳承,對人類的發展有著深遠持久的影響,經久不衰。

實際上,自祖先崇拜產生起,人類的宗教崇拜對象不再局限於「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而是開始關注人類自身的發展,以及人類自身的亡靈。這也反映出人類生產力進一步發展了,人的地位進一步提高,開始關注自身超越自然的主觀願望,一句話就是由求助於自然力量轉為求助於自身的死去的靈魂。

先人們把畏懼死者靈魂的心理,擴展到人的生活和社會關係,從而產生了一系列對亡靈的崇拜儀式。如每一部族擁有共同墓地,且死者的頭一般都向著居住處。

由於人們相信靈魂是活著的,那麼「他們」也應該需要生活用品。如一些部族在死者墳墓邊生火、宰殺牲畜、擺放家具以及武器等,認為死者在靈魂世界還用得著。

每逢部族遇到如戰爭、傳統節日等重大日子,均要舉行祭祀活動,以獲得靈魂的參與和幫助。

實際上,人類的需求與畏懼一旦結合起來,自然就產生了祖先崇拜。這裡的「需求」可以解釋為,在死者生前,對部族的發展很重要;而「畏懼」可理解為死者生前一定是有什麼特殊的才能,讓全部族對他產生一個畏懼心理。換句話說,「祖先崇拜」一般都是崇拜「祖先」中的強者,這樣一來,就上升為崇拜人格了,這對於原始宗教是一大突破。之後,由部族過渡到部落聯盟,最終形成最初奴隸制國家,在部落聯盟中會崇拜主神,並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無所不能的。

相關焦點

  • 意識進化史,就是人類認知史,即巫術、宗教、哲學、科學的由來
    人類主流認知體系是人類意識從模糊化、隨機化(原始經驗)到固定化、系統化(宗教、哲學),再到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的過程。與作為人的個體從誕生、成長的意識進化走的是同樣的過程。而科學理論的誕生,也是同樣的從靈感突現到觀念系統化,再到工具化過程。
  • 原始的宗教
    最初的宗教大約產生於石器時代,它不僅相信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主宰著一切,而且將其人格化作為神而加以崇拜。如果說原始巫術幻想憑藉行巫者本身的某種神秘的感應來影響自然的進程,那末原始宗教則企圖求助於那些控制自然進程的強有力的神來改變事物發展的趨向。 原始宗教在廣義上既指考古發現的史前原始社會的宗教,也包括近存原始部族的宗教。
  • 關於哲學和宗教之間的關係
    所以,才有一些像斯多葛學派、伊壁鳩魯學派和柏拉圖學派這樣的宗教學派。基督教出現以後,當人們把希伯來-以色列傳統和希臘傳統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有了把它們綜合起來的問題;而且在把它們結合在一起的過程中,迫使宗教方面發生了某些變化。在歷史上,基督教會的正統教義受到哲學和神學的雙重影響;而且在整個中世紀,它們是彼此不可分割的。
  • 一張圖看懂宗教、哲學和科學的關係
    宗教、哲學和科學,三者之間的關係的問題,對他們的理解大致可以從以上的圖解中說明:1、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上,宗教最先產生。2、宗教的發展主要包括了「價值」,「道德」和「歷史」的探討。價值,討論人生的目的,生命的意義,什麼是真理,人類的好奇心的滿足,諸如此類的問題。也就是「為什麼」的問題。道德,主要討論人應該怎樣規範自己的行為問題。歷史,主要討論生命和世界如何來源的問題。方法,如何主要討論人怎樣使自己在物質上獲得幸福可能的問題。
  • 《EVA》:一部宗教和哲學混合體的神作
    即便是《EVA》的片頭,也蘊涵了大量的宗教信息,例如引用了猶太教的「卡巴拉生命樹」概念,卡巴拉即智天使,傳說它最原始的根源來自於埃及文化。生命之樹,就是「卡巴拉」思想的核心,他被視為是神創造宇宙的藍圖,或者稱之為神體的構造圖,代表了神秘主義和不可知論-上帝是無法揣測的,人類無法了完全解世界的意義,那是上帝的工作。
  • 「文萃」謝文鬱:康德宗教哲學的問題意識和基本概念
    中國學界近年來開始進入對康德宗教哲學的具體討論,由於對康德所處的基督教語境缺乏足夠的體會,人們往往只是從字面意義來處理他在《僅論理性界限內的宗教》一書中的相關文字,從而在翻譯和解釋康德宗教哲學的一些重要命題和概念時出現一些根本性的誤解,特別是在「本性之惡」和「天生之惡」這類表達上。
  • 希臘哲學和基督教:為什麼基督會說希臘哲學是一種欺騙?
    希臘哲學和基督教:為什麼基督會說希臘哲學是一種欺騙?一開始,我非常喜歡講希臘哲學與基督宗教會通的這一傳統,因為這次會通可當做我們的榜樣。基督宗教的新約聖經可以說完全是用希臘文寫的。保錄宗徒在哥羅森書中曾警告當時的基督徒,不要受到"希臘"哲學虛偽的話所欺騙。
  • 哲學史:霍布斯的哲學,宗教懷疑主義與理性主義的結合
    在英國思想家託馬斯·霍布斯(1588—16791)那裡,我們可以找到在宗教裡懷疑主義與理性主義的結合。霍布斯出生在伊莉莎白時代,顯然是在西班牙艦隊駛入英國海岸時早產的。在晚年時,他有一次談道:「我的孿生兄弟叫恐懼。」他的父親是一個揮霍無度的鄉村教區牧師。在教堂門口發生了一場爭吵後,他拋棄他的家人,失蹤了。一位叔叔支持霍布斯在牛津大學的馬格德林學院接受教育。
  • 你之所以「怕鬼」,是因為我國原始宗教的鬼魂觀念與圖騰崇拜
    所謂原始宗教,是指原始社會【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形態。這種存在了二三百萬年,是截至目前人類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社會發展階段】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的以反映人和自然矛盾為主要內容的初期狀態的宗教。很顯然,這個重大發現可以直接說明,歐洲的原始社會就已經出現了原始宗教的雛形,否則他們不會用這種固定的喪葬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某種信仰。
  • 康德宗教哲學的基礎問題及其兩個走向
    人能否憑其道德性的存在確立或實現善本身的真理意義,即實現至善的統治,這是康德宗教哲學需要解決的基礎問題。從概念上講,道德上的善得到論證之後,善本身的意義(即至善的現實性)需要植根於道德上的善,因而從道德上的最高的善到完滿的善(至善)遵從的是邏輯必然性。
  • 宗教,哲學,科學之間的聯繫以及對人類發展的影響
    因為在我以後的寫作中會經常提到或者使用宗教,哲學以及科學著作中的術語或者知識,所以有必要闡述一下自己的見解,以避免被人錯誤的理解而產生誤會。人類最早因為有限的認識而無法解釋生活中發生的眾多現象,對世界的認知以及理解主要是通過宗教的形式,為了能夠正常的生活便引入了一個抽象的概念來解釋所有未知事物的存在和自然現象的發生,認定世間所有的一切都由某個未知力量主宰,所有人都應該敬畏與遵從這一力量。
  • 擁有「悠久歷史」的宗教和科學還有哲學之間有著「制約」的關係?
    今天我們就用這篇文章和大家來看一下宗教和科學還有哲學有怎樣的關係?大家相信對於這本書比較熟悉,那就是2000多年前的新舊約全書,他是基督教的經典,現在仍然是基督教的經典,經歷了這麼多年,他們的教育永遠沒有變,經典可以作為新的解釋,但是不能說經典是不對的,宗教信條和知識的發展很有可能會發生衝突,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當然宗教有力量的時候它會壓迫新的科學發現,當宗教的力量沒有那麼強勁的時候,新的知識科技發展是不可遏制的
  • 面向信仰與生活的的哲學方法論——海德格爾早期思想地形
    在哲學的要求下,海德格爾將信仰當做一種特殊的宗教經驗加以考察,而歷史成為了這種考察的必要視域,這是作為海德格爾哲學生涯之開端的教職論文所做的突破。在1919年的講座中,「作為前理論的原始科學的現象學」的提出意味著一種新的突破的開始,也即找到一種以源於生活的方式對待生活的哲學方法。
  • 人們對主要宗教的10個誤解:比如佛教,更多的理解是一種哲學!
    1、佛教主要是一種哲學宗教,很少有超自然的信仰當大多數人想到佛教的時候,他們會想到穿著長袍的僧侶們在奇怪的姿勢中冥想和伸出手臂,也許同時會發出奇怪的嗡嗡聲。許多人想像一個寺廟,僧侶們穿著長袍,基本上只是花時間沉思宇宙,並獲得真正的武術好。佛教在西方世界已經很流行了,很多人會告訴你,它實際上根本不是一種宗教,而是一種哲學。
  • 丁小平:數學陷入「宗教式」邏輯欺騙,還是真理嗎?
    原標題:《丁小平:科學為什麼可以讓人堅信》信仰可以分為原始宗教、設計性宗教與科學信仰三大類。原始宗教是自然發生的恩格斯還指出:「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時代從人們關於他們本身和周圍的外部自然界的錯誤的、最原始的觀念中產生的。」也就是說,原始宗教不是哪個人或者哪個集團出於政治或者經濟目的而設計的產物。
  • 從宇宙智慧和認知原理談宗教、哲學、科學之間的關係
    那麼人類歷史上的巫術、宗教、哲學呢?第二部分:人類認知中的宗教、哲學與科學如下草圖所示,我們從宇宙智慧這個大概念下進行分析,宇宙智慧不僅包括人類認知,也包括動物的基因傳播的經驗,也可能會有更高級的基因和非基因自由切換傳播模式。
  • 正確區別對待宗教問題,分清哪些是科學,哪些是宗教迷信
    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了,宇宙的物質世界,是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創造的,也就是暗能量場演化進化的結果,所以,那個創世神是個假上帝,根本不存在的。一個不存在的假上帝,怎麼能夠創造靈魂鬼神呢?所以,靈魂鬼神是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創造的,也就是暗能量演化進化的結果。
  • 尋找創造宇宙的真神,從自然法則到原始宇宙吸引力和離心力
    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和中國哲學思想,回歸到自然科學中,以此為方法論,這是科學歷史發展的邏輯,否定是否定的必然。回到本體論,宇宙天體物質世界究竟是誰創造的?當代實驗科學已經用它的大量科學成果,大量的科學規律,做出了明確的證明,是原始宇宙吸引力和離心力創造的。其邏輯關係,我已在前幾篇文章敘述過,不在贅述。這裡再複述一遍,吸引力與離心力是怎麼創造天體物質世界的。
  • 用英語撰寫中國哲學
    在《中國哲學簡史》中,他特別強調,「按照中國哲學的傳統,它的功用不在於增加積極的知識,而在於提高心靈的境界——達到超乎現實的境界,獲得高於道德價值的價值。」馮友蘭著重講述中國哲學這方面內容,強調中國哲學這種功能。  就現實背景來說,馮友蘭對哲學功能的強調與美國當時的社會現狀密不可分。當時美國宗教勢力有抬頭趨勢,馮友蘭在自傳中有過二次生動描寫。
  • 宗教作為人類文化現象的產物 今人該如何理解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人類任何一個時代的知識,或者說任何一個時代的信念,一定是隨著人類生存形式的流變而發生內容更替的,這一定是與需求所匹配的關係,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說宗教發展史的重要原因,不然很容易以支流代替主流,以局部代替整體,以個例概括全部,以今天人的視角去評定古代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