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平:數學陷入「宗教式」邏輯欺騙,還是真理嗎?

2020-11-05 天地生人

原標題:《丁小平:科學為什麼可以讓人堅信》

信仰可以分為原始宗教、設計性宗教與科學信仰三大類。所謂原始宗教,就是由巫術意識自然演化出來的宗教,諸如薩滿教等屬於原始宗教;所謂設計性宗教,就是設計者(當然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團體)按照一定目的人為設計的宗教,諸如基督教、伊斯蘭教、迷信的佛教、道教和儒教等屬於設計性宗教;所謂科學信仰,或曰科學性信仰,就是依據社會科學和部分假說形成一個信念體系,並在這個信念體系基礎上產生的崇仰體系,諸如共產主義就屬於科學信仰。我們這裡為什麼說迷信的佛教屬於設計性宗教而不說佛教是設計性宗教呢?這是因為不迷信的佛教是一場幸福主義運動,儘管這場運動並不排斥科學信仰,可是,它排斥迷信性信仰。不迷信的佛教只是用了「教」的名,而無「教」的實。

原始宗教是自然發生的,誠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古老的自發產生的部落宗教和民族宗教是不傳布的」。恩格斯還指出:「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時代從人們關於他們本身和周圍的外部自然界的錯誤的、最原始的觀念中產生的。」也就是說,原始宗教不是哪個人或者哪個集團出於政治或者經濟目的而設計的產物。而設計性宗教則不然,它們無不是政治或者經濟目的的產物,對此,恩格斯也有論述,恩格斯指出:「重大的歷史轉折點有宗教變遷相伴隨」;另一方面,恩格斯還指出:「新的世界宗教,即基督教,已經從普遍化了的東方神學,特別是猶太神學同庸俗化了的希臘哲學,特別是斯多亞派哲學的混合中悄悄地產生了。」這就複述了設計性宗教是政治的產物,同時,也說明,設計性宗教是跳不出迷信泥潭的。而科學性信仰則不同。

科學的信仰為什麼可以讓人接受呢?這是因為它的科學性可以徵服人,它的美好性可以打動人。原始宗教為什麼可以讓人接受呢?這要分作兩部分說:對於原始信眾而言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東西;對於後續信眾而言,是因為接受了萬物有靈的觀念。那麼,設計性宗教為什麼也可以讓人相信甚至堅信呢?其奧秘在於引導者要求尚未接受該教的人先建立哪怕是自己還不能接受的信念,同時,貌似公正地勸導尚未接受該教的人——先信後懷疑,並且解釋道:「不先信就不能理解,而不理解其意就是瞎懷疑。」於是,即使是胡扯但滿足宗教設計要求的宗教就被本不接受這種胡扯的人們接受了甚至是堅信了

一方面,宗教,不管設計得怎麼好,都不可避免地帶有極大的消極作用,也正因為如此,馬克思一針見血地指出:「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宗教的世界觀是虛幻的世界觀,既然如此,它就不免荒唐,它就不應該得到堅信。另一方面,沒有一個宗教力量可以剿滅其它一切宗教以及避免其它宗教誕生,因此,也就避免不了宗教之間的相互攻擊。在宗教攻擊中,被攻擊的宗教的虛幻性甚至是反動性都被揭露無遺。然而,就是這樣的宗教照樣傳承和發展,更有甚者,即使是被布魯諾揭露的公然宣稱地心說的宗教也照樣發展。這似乎是不可思議的,可是,它是鐵一般的事實。因此,人類總要弄清楚這是為什麼。

從合理性方面說,人是有信仰需求的一種動物。這種需求要麼由宗教來滿足;要麼由科學性信仰來滿足。當然,科學性信仰的滿足性更好,它既滿足需求,又可以避免宗教的虛幻性。正因為如此,宗教有了存在的必要性,注意,不是充分必要性。從不合理性方面說,那就是進入信仰的過程的欺騙性。在這種欺騙性被世人充分認識之前,它仍然是屢試不爽的。

只要是人們接受了欺騙邏輯——「不先信就不能理解,而不理解其意就是瞎懷疑」,人們就很難再逃出受騙上當的深淵。這是因為,一旦人們接受了一個錯誤的邏輯關係,並形成了觀念的先入之見,就再也逃不出錯誤的邏輯怪圈。真正科學辨析,要在共同認可的邏輯前提下展開。一旦離開這個共同前提,即接受對方的邏輯前提,被誤導的可能性就無法避免。注意,這裡說的是可能性。數學也是一樣,比如,實變函數理論。以希爾伯特為代表的荒謬數學是怎樣取締以龐加萊和克萊因為代表的非荒謬數學的呢?希爾伯特一夥首先散布「直覺和幾何直觀不可靠」;在完成混淆視聽的第一步之後,希爾伯特一夥不是與不荒謬數學家尋求共同的邏輯前提來探討問題,而是讓人們接受精神病患者的囈語——康託的無窮集合論。一旦接受「可數無窮集和不可數無窮集」、「集合可以與自己的真子集一一對應」等概念與荒謬觀點,就再也無法從荒唐的邏輯中繞出來

▲康託(1845-1918),德國數學家,集合論的創始人。

科學的做法是,不欺騙的做法是,建立共同的前提——不管是有窮集合還是無窮集合,兩個相等的集合可以建立一對一的對應關係,並在這個共同的認知基礎上進行數學討論或辯論,而不是——一方先拿出個邏輯前提後要求對方先接受,在接受後再行懷疑。比如有集合A、B、C、D、E,它們既可以是有窮集合,也可以是無窮集合,其中A=B+C+D、E=C。因為E=C,所以E與C的元素一對一對應,因此,E作為A的真子集就再無元素與B和D

一一對應。因此,康託的集合論是囈語。這是無懈可擊的證明,是任何一位還未喪失科學準則的人士都不得不承認的。相反,一個人一旦接受了荒謬前提——「無窮集合不同於有窮集合——可以不加證明其可行性地任意建立一一對應關係」,那麼,他就會再也不承認集合不可以與自己的真子集一一對應這一公理。這是一種精巧的欺騙。

青年朋友們啊!數學尚且如此,何況宗教乎

相關焦點

  • 丁小平的學術思想及其啟示
    (丁小平先生參加清華校慶)一、丁小平的學術思想限於篇幅,本文不介紹丁小平先生在美學、教育學、文化學、宗教學、經濟學、科學史、文學理論、軍事理論、當然,這種事物的否定大多都不是螺旋式的上升過程,而那種螺旋式的上升過程僅僅是事物發展的特例,或者說,傳統的否定之否定規律僅僅是肯定嵌否定規律的特例,即肯定嵌否定規律才是較否定之否定規律更具一般性的規律。當然,如果說肯定嵌否定規律還似曾相識的話,那麼,即時基元特性原理、廣義作用規律等則是別開生面的,這些方法使得過去人們無從解決的問題不再那麼棘手。
  • 真理不僅僅是事實
    真理一貫論認為真理是眾多命題而不是單個命題的性質特徵: 2+2=4的真理值取決於沒有被這個簡單加法包括在內的整個假設的數量。(真理一貫論的主要論點有二:(1)真理是命題或陳述句與其他命題或陳述句之間的一貫關係:(2)命題或陳述句的真偽標準在於其是否與別的命題或陳述句有一貫的關係,有者為真,無者為偽。數學命題或邏輯命題的真偽即是根據真理一貫論而定,因為他們並不對應客觀世界中的實況。
  • 丁小平:淺談科學模型及突變論等問題
    所謂完成型規律,是人腦通過邏輯從有限跨越無限直接得到的規律本身,比如化學反應規律(化學反應是組成反應物的分子的重新組合);所謂逼近型規律是指人類通過模型揭示出的規律的近似形式。本文探討的是逼近型規律中的問題。
  • 科學與非科學的區別:探究真理的第一步從何而起?
    非科學,即科學之外的一些理論或知識體系是極其龐雜的,諸如數學、哲學、宗教、邏輯學、語言學、人文學、社會學以及政治、法律、宗教、文學、藝術等等。它們都相當程度的受到時代、文化、信仰、種族、民族和地域的影響。
  • 真理概念的變遷
    近年來有一些學者力證中世紀不那麼黑暗,卻無法改變歐洲在這一時期陷入長期停頓的事實。與之前的古希臘、古羅馬以及之後的文藝復興的光輝相比,中世紀至少是暗淡的,其原因是少數人掌握了「真理」。《真理》不是一本按照時間先後展開的書,聖奧古斯丁(354-430)與雅克·德希達(1930-2004)相距1500年出現在同一章。
  • 發明,還是發現?數學本質的哲學之辯
    實際上,對於畢達哥拉斯學派來說,上帝不是一位數學家,數學就是上帝!」古希臘宗教的神學基礎是多神信仰,因此這裡的「上帝」並不是後來基督教中的那一個。公元前 400 年左右無理數的發現,引發了史上第一次數學危機,成為數學史上的重要裡程碑。柏拉圖最先把數學、科學、語言學、宗教、倫理等學科融合在一起,認為數學真理是指存在於理想世界中抽象無形的客觀真相。
  • 我國數學研究可能在微積分領域出現重大學術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數學家丁小平先生自2009年開始系統整理自己三十餘年的微積分研究成果,用鐵的證據和嚴密的邏輯指出了現行微積分原理的錯誤,並從工科和理科兩個層面重建了更為科學的新微積分原理。新微積分原理,在工科層面實現了科學性和習慣性的統一,在理科層面實現了現代性與歷史性的統一。
  • 你們知道什麼是科學、哲學和宗教嗎?(一)
    科學、哲學與宗教不是人類創造的三個並排前行的球,而是人類統一認識過程的三個分支。一、什麼是科學首先說什麼是科學。依照通常的意見,也是一些權威的意見,則科學是一種系統的、由嚴密邏輯聯繫起來的、甚至可用數學形式表示出來的知識系統。這樣的定義,通常被稱為嚴格的定義。這種科學的典型,就是以牛頓為代表的近代科學。
  • 大危機大發展大邏輯,鳳凰涅槃般的數學發展的三次危機
    比如一條線段無限分,總有一段是無理數式的長度。在此期間,芝諾還提出來四大悖論,簡稱芝諾悖論。其中以芝諾的烏龜尤為著名。你不可能追上一隻烏龜,即便你是博爾特也不行。因為你在追烏龜的時候總是要先追上烏龜行進路程的一半,當你追上這一半時,烏龜又前進了一部分,你又得追上新路程的一半,至此你將陷入到烏龜路程一半的漩渦中無法逃脫。
  • 4個讓人匪夷所思的數學真理——關於數學、真理和極限
    大多數在數學上正確的科學是反直覺。事實上,在數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即我們會推導出我們不完全理解的東西。01No.1:歐拉恆等式歐拉恆等式這就是眾所周知的歐拉恆等式。如果你問任何一個稍微熟悉數學研究的人,他們都會認出它。對我來說,數學最有趣的地方在於發現我們並不完全理解的東西。
  • 《盜夢空間》的結構就像一部論文一樣,而且還是證明式的!
    《盜夢空間》的結構就像一部論文一樣,而且還是證明式的!一些觀眾看過之後,認為這個概念非常神秘。而且許多地方都不合邏輯。但是在我看來,很少有腳本比這個概念更嚴格。這一概念的結構就像一篇論文,並且也得到了證明。它最初分為三段。第一段從頭開始,直到Leo遇見那個女孩。
  • 純數學陷入危機?應該如何解決?
    任何數學結果都應按照嚴格的邏輯從第一原理推導得出。證明是將數學與其他智力活動區分開來的東西,他也是數學之所以優美並純粹的原因。最近,帝國理工學院的純數學教授Kevin Buzzard在劍橋舉辦的一次研討會上表示,證明是一種很高的標準,它被兢兢業業地應用到了本科的數學課程中,卻沒有應用到更高層次的數學研究中。
  • 邏輯理論——歷史與概述,解開數學分支的關鍵
    幸運的是,不久的將來,一連串的文明和幾代人都為現代邏輯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亞里斯多德的到來就在亞里斯多德誕生前的幾十年,也就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發生了一場知識分子的起義。在米利都的泰勒斯的帶領下,一群人開始質疑統治他們那個時代的傳統神話和宗教主張。
  • 宗教形式-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
    無論是有神論還是無神論,想迅速地深入人心,都需要宗教的手段加以輔助。宗教的教徒很容易為了他們的神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們在說一些偉光正或者和無神論者辯論的時候,他們是真的信仰這個神,然後他們自發地為它說話。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五十四:理性主義時期2
    有些正統派的基督教思想家也直截了當地否認理性在宗教方面的地位,例如有一個叫威廉.勞(1686-1761年)的人就說,理性在宗教中不僅找不到真理,而且是造成人們思想感情上一切混亂的原因,它只能導致人心敗壞。在他看來,上帝是超出人類理解力的範圍的,上帝的旨意便是智慧,他的善是隨心所欲的。這種論調雖然大膽而直率,但卻缺少力量,是過時的,不合時代潮流的。
  • 科學實在論與宗教的合理性——比較與反思
    我們姑且假設某種歸納邏輯能被建構起來(雖然至今在哲學家中沒有任何共識),但有理由相信這和傳統的歸納主義不大相同(王雨田,1992;Hesse,1974)。宗教能否被證立,與這種歸納邏輯的具體特性是怎樣的相關。
  • 真相大反轉:是我們在求真理,還是真理在求我們?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四部》(83)《我們能夠存在於真理中嗎?》我們現在存在於哪裡?這是個大問題。我們存在於真理中了嗎?顯然沒有。那麼,真理存在於哪裡?因為缺乏真理意識,人類在真理之外折騰得太久,折騰得死去活來、傷痕累累、痛苦萬狀。人類的智慧沒有讓人認識到真理,人類的文明沒有讓人找到真理,這是迄今為止驕傲的人類最大的失落與遺憾。我們身處真理之中不識得真理,這怎麼能不使人嘆息:人類這是怎麼了?我們的生存目的與真理背道而馳,我們能不尷尬嗎?
  • 謊言與狂言,陷入後真相時代的西方社會
    相對於口號式的,煽動性強和情緒化的假新聞來說,闢謠類新聞顯得複雜、平淡、以及偏向理性,導致其傳播性遠不及假新聞,也難怪許多有心闢謠的權威和專家表示,「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與此同時現在越來越多的群眾面對熱點事件選擇觀望,去「等一個反轉」,可惜探尋真相的過程往往伴隨著極長的時間和不斷湧現出的相互矛盾的報導。
  • 信科學與宗教都是信仰,它們的區別是什麼
    信仰科學與宗教是這個世界的主流,也就是講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信仰。信仰宗教的人士,他們就不相信科學了嗎,也不是的,只是他們不是把科學當成信仰而是工具,不少大科學家他們本身也是信仰宗教的,所以相信科學與信仰科學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信仰是啥,信仰就是世界觀,說得再直白些就是你認為這個世界是怎麼來的,世界的一切是怎麼來的,它將向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