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之五十四:理性主義時期2
自然神論的力量更在於它的理性主義的思想方法,連它的反對者在批駁它時也不得不使用這種方法了。有些正統派的基督教思想家也直截了當地否認理性在宗教方面的地位,例如有一個叫威廉.勞(1686-1761年)的人就說,理性在宗教中不僅找不到真理,而且是造成人們思想感情上一切混亂的原因,它只能導致人心敗壞。在他看來,上帝是超出人類理解力的範圍的,上帝的旨意便是智慧,他的善是隨心所欲的。這種論調雖然大膽而直率,但卻缺少力量,是過時的,不合時代潮流的。
喬治.貝克萊(1685-1753年)是站在正統派立場上的一個愛爾蘭主教,他反對自然神論的結論,使用的方法卻是理性主義的。貝克萊曾建立一套主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聲稱他的體系足以摧毀一切無神論,當然也包括自然神論。他說,世上唯一實在的是心和觀念,除了人們心中的印象,再無所謂物質的知識。同類只能影響同類。這是一個普遍的法則。因此,人們的心也只能受別的心的影響,形成觀念。那個能夠影響人心的,必定是一個無處不在的、恆常的、不斷思維著的心,是它使人形成觀念,這個永恆的心即是上帝。上帝作為永恆的觀念可能不只是主觀地存在於人們心中,所謂的自然界也是上帝心中的一系列觀念,但它的實在性卻僅僅在於被人心所感知,這就是他那著名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命題。
自然神論激發了懷疑論哲學的興趣,這是它的重要歷史作用之一。大衛.休謨(1711-1776年)是這一哲學思潮的主要代表,自然神論及它的反對者之間的論戰引起休謨從認識論方面探索觀念的起源和成因的興趣。他的結論是否定性的——自然神論的理性主義和正統派的啟示、神跡、信仰觀念都受到他的致命打擊。
休謨從洛克的經驗論出發,認為人的一切觀念都來自感覺,包括對外部事物的外感覺和對人身和心靈的內感覺,這些感覺形成印象。人們的思維和觀念就是這些印象的摹本。印象是孤立的,互不聯繫的。這些互不相關的印象對人們的生活毫無用處,所以,人們要把它們聯繫起來。例如,由一幅圖畫想到有一原物,由住宅中的一間房想到有另一間房,受傷的思想喚起痛苦的觀念,這就是聯想。聯想不是漫無秩序的,它有一定的規則和程序,遵循相似、時空的接近和原因與結果的原則,關於某種事實的推理就建立在因果聯繫的基礎上。
然而原因與結果之間的聯繫並沒有必然性。由火想到熱,說火是熱的原因,這並沒有什麼確定的根據。因為因果關係也是源於經驗的。人們由於經驗發現兩個現象(例如火與熱)經常相伴隨而出現,就說兩者有因果聯繫,但這只是一種習慣。習慣成自然,於是便相信兩種常相隨的現象有因果聯繫,這只是人的一種信仰而已,至於那兩個常相隨的現象是否必然地有因果聯繫,人們無法知道。因為人們只知道自己的印象,至於那現象本身——實體,不論是物質的實體,心靈的實體,還是形而上的實體(上帝),都在人們的認識能力之外。
休謨的理論似乎起的是一種破壞作用,它給正在興頭兒上的理性主義潑了一瓢冷水,使用的方法是不可知論或懷疑論。同時,他也用這個武器打擊了正統派神學家。他認為關於客體的知識(包括關於上帝的知識)根本是不可能的,唯一的知識只有數學,那是由觀念自身的邏輯推理顯現的。據說,"休謨引起的最大轟動是他對神跡的批判。"神跡當時被作為啟示和基督教的主要支柱。在休謨看來,人們的觀念來源於經驗,這些孤立的經驗靠聯想形成觀念,所以,關於自然界事物之間的聯繫的觀念已很困難,且不可靠,說不準自然事物本身是否真有那種聯繫,那麼關於神跡與上帝的聯繫就更是如此,它的謬誤、欺騙的可能性比關於自然界的聯繫的觀念更大得多。即使一些神跡真的發生過,也不能證實任何東西。休謨對神跡的批判很令當時人信服,其後,肯定神跡存在的人就很少把它看作是基督教的主要證明了。
上面這種英國式的自然神論被稱為溫和的基督教自然神論。在法國,由於天主教的殘酷的專制統治,反基督教的情緒要激烈得多,形成反基督教的自然神論,其主要人物是伏爾泰。伏爾泰原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於1726-1729年間旅居英國時接受自然神論的影響。伏爾泰在法國近代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但他不是無神論者,信仰上帝,是個自然神論者。伏爾泰對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統治有強烈的仇恨,猛烈地抨擊教會組織,主張用純樸自然的宗教代替它。他在理論上沒有貢獻出比英國的自然神論者更多的東西,其主要特色是對天主教激烈的道德譴責,認為一切社會罪惡的根源在於愚昧無知和缺少教育,而教會是維持蒙昧主義的支柱,所以,天主教乃是社會進步的最大障礙。他把天主教士稱作"惡棍",教皇是"兩足禽獸",認為全部教會史就是充滿迫害、搶劫、謀殺、胡作非為的骯髒歷史,基督教教義是由最卑鄙的混蛋所作出的各種最卑劣的欺騙的編織物。
理性主義在基督教中的另一種表現是反三位一體論的發展。三位一體論自《尼西亞信經》就被確定為基督教的正統教義,稱上帝是一性(神性)三位格(聖父、聖子、聖靈)。上帝的這一特點不能為理性解釋,它是神秘的啟示,只能憑信仰去接受。反三位一體論早已有之。宗教改革之後,由於理性主義抬頭,否認啟示和神跡的作用,反三體一體論以上帝一位論的姿態重登舞臺,不但為天主教會反對,也為路德、加爾文、慈溫利等改革派領袖所不容。有組織的一位論派最早出現在匈牙利和波蘭,後傳到英國,又到美國。
英國的上帝一位論影響面很廣,塞繆爾.克拉克(1675-1729年)被認為是安立甘宗中最有哲學頭腦的人,他也發表著作,支持一位論派。在不從國教派中,一位論的支持者更多。1774年,原已信奉一位論觀點的國教會牧師西奧菲勒斯.林賽退出國教會,在倫敦組織了一個一位論派的教會。發現氧氣的化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利(1733-1804年)也是個一位論派牧師,他因支持法國大革命遭暴徒襲擊,於1794年逃往美國,在賓夕法尼亞建立一位論派教會。1813年後,英國國會取消對反三位一體論者施加懲罰的條款,一位論派成為合法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