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最牛軍閥,信基督,三個娶妻標準,多數女人做不到!
在近代軍閥中,有一個人堪稱一股清流,不蓄財,不納妾,身居高位卻看不慣上流社會的奢靡,反而對底層百姓非常熟悉。1928年7月2日,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是一個中國人,報導開篇就有一句霸氣的介紹: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軍隊—195000人的主人。他就是當時中國的最強者——馮玉祥元帥!
-
民國時期,新疆軍閥楊增新被刺殺身亡,幕後主使究竟是誰
樊耀南見楊增新氣絕身亡,馬上帶著手下親信,直奔都署衙門,向值班科員楊慶南索要楊增新的督軍印信,同時責令楊慶南通知金樹仁,邀請他前來面談後事。金樹仁在得到楊增新遇刺身亡的消息後,卻帶著軍隊來到督署衙門,將樊耀南重重包圍。 而後,雙方發生激戰,樊耀南勢單力薄,終因彈盡被擒。
-
用地圖還原民國軍閥史,張作霖虎踞東北,龍虎狗中原內鬥
1912年辛亥革命那一聲槍響徹底粉碎了大清朝的統治,同時也把我們帶進了民國年間。但是清朝從歷史舞臺落幕之後,我們迎接的並不是自由和新生,而是各路軍閥的混戰。這一點大家從長達25年的民國軍閥混戰也可以感受得出。在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從時間上大體可以分為北洋舊軍閥以及國民黨新軍閥兩個時期。今天主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北洋舊軍閥時期各路軍閥之間的恩怨是非。在辛亥革命之後,滿清政府走向了終結,孫中山為了能夠保護辛亥革命的成果,立刻領導南京臨時政府出臺了約法,孫中山此舉的目的是為了限制當時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的權利,把總統制改為了內閣制。
-
為什麼民國知識分子反對基督教
我講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今天聽了這麼多關於柏格理的講話,我也談一點對柏格理的看法;第二,我再講一下,為什麼基督教進入中國以後,會碰到這麼大的衝突?甚至在民國時期,知識分子還興起了一場「非基運動」。但是衝突的結果,是本來對基督教很有好感的康熙下了禁教令,對基督教的傳播非常不利。上述這些禮儀之爭的問題,如果不是採取權力衝突的方式來解決,而是採取不斷互動的方式讓其自然變化,可能更好。第二次衝突就是19世紀末的「義和團」運動,這主要是基督教跟鄉紳的衝突。
-
「書摘」亦鏡|《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與陳獨秀先生...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唐曉峰、王帥 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6。美國地質學家史旦敦(Stanton)曰:「吾儕信基督為亦神亦人之身,則其誕生之神異,實理之當然,亦勢之必然焉」。此足徵「降生」一項,照聖書所說的信去,是沒有缺點。「奇蹟」在耶穌只自率其常,並不足為奇。英神學博士多瑪格理斐(W.H.Criifith Thomas)曰:「奇蹟之最偉大者,無如主耶穌降世成人身一事;人而既信此奇蹟,則其餘自可以不煩言而解矣。
-
一組老照片:民國時期的人物圖集,圖6為袁世凱
孫中山,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
以民國時期興起的回教為例,馬鴻逵就能理清民族與國家之間的關係
以民國時期興起的回教為例,馬鴻逵就能理清民族與國家之間的關係直到今日,個別人對於宗教的觀念還是有些誤解,甚至是曲解到不是由心而發的信仰,而是失去了理智所有的思想都被宗教所操控,這樣的教徒完全是脫離了自我,也完全拋下了底線,竟然還忘了本。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五十四:理性主義時期2
基督教之五十四:理性主義時期2 自然神論的力量更在於它的理性主義的思想方法,連它的反對者在批駁它時也不得不使用這種方法了。有些正統派的基督教思想家也直截了當地否認理性在宗教方面的地位,例如有一個叫威廉.勞(1686-1761年)的人就說,理性在宗教中不僅找不到真理,而且是造成人們思想感情上一切混亂的原因,它只能導致人心敗壞。在他看來,上帝是超出人類理解力的範圍的,上帝的旨意便是智慧,他的善是隨心所欲的。這種論調雖然大膽而直率,但卻缺少力量,是過時的,不合時代潮流的。
-
電影《一代宗師》宮二原型,成功刺殺軍閥孫傳芳的民國女俠施劍翹
《宋人小說類編》卷一「殃慶類」裡,引宋末權相賈似道《悅生堂隨鈔》所載《張藏英力報親讎》事:張藏英,涿州範陽人。自言唐相嘉真之後。唐末之亂也,藏英舉族數十口,悉為賊孫居道所害。時藏英年十六,僅以身免。後逢孫居道於幽州市,引佩刀刺之,不死。為吏所執,節帥趙德鈞壯之,舍而不問,以備牙職。藏英後聞居道避地關南,乃求為關南都巡檢使,至則微服攜劍,匿孫居道舍側,伺其出,擊之,撲於地,齧其耳啖之,遂擒歸。
-
五色旗民國時代的十大名將
北洋時期,因為思想未放開,舊軍閥中確實沒有太多良將,比如段祺瑞手下號稱四大金剛的吳光新、傅良佐、靳雲鵬三人也不過是泛泛之輩,跟後來的黃埔軍校和新軍閥出身的名將相比,特別是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名將相比,確實存在很大差距。
-
信宗教的名人都有誰?
關鍵詞:神 神學我之前在《為什麼說不迷信釋迦牟尼的學說好》和《《聖經》的錯誤》說了佛教和基督教最原始經書的缺點,到了現代,仍然有很多名人信基督教和佛教,所以也不要迷信名人。信宗教的名人都有誰呢?[17]信白龍王林建嶽(麗新集團主□、(湘鋼)貿易發展局主□)黃衣者為周欽南體育界信基督教林書豪是基督教福音派的教徒。
-
明代有少林武僧抗倭抵禦外侮,抗戰時期少林寺武僧為何卻恰恰相反!
在動蕩不安的年代裡,戰火連天,各路軍閥盤踞一方,得少林支持者無疑如虎添翼,便不斷試探拉攏望納其入營,少林深感無奈,一直處於中立地位,未曾表態。 民國十七年,軍閥混戰,劫匪橫行,民不聊生,少林寺成為少有的一隅清靜之地,時常有百姓入寺中避難,或祈禱平安。少林寺功德無量,心繫百姓,卻一度引來殺身大禍,瀕臨絕境。
-
為什麼民國時期基督教在中國社會中傳播異常迅速?
義和團運動被鎮壓後,基督教界認為教會力量之所以不夠強大是因為差會間合作不夠,各自為戰的結果只能削弱基督教傳教力量。於是,教會之間的聯合運動開始發展起來,這種聯合進一步促進推動了基督教力量的擴張。義和團運動後20年間,「傳教事業在地理方面擴大甚快。把天主教徒和耶穌教徒合在一起計算,平均每二百人中有基督徒一人。
-
一代軍閥段祺瑞,逼迫清廷退位的執行者,拒絕當日寇傀儡的大英雄
他是皖系軍閥首領,袁世凱的心腹愛將。他曾擔任過4年的北洋政府實際掌權者,9.18事變後,不懼日本威脅,拒絕與日本人來往,最終病逝於上海。他就是被稱為「北洋之虎」的段祺瑞。
-
前基督教時期英國怪異而奇妙的宗教習俗和信仰
基督教在英國建立了自己的時代。羅馬人可能在基督死後10多年就徵服了這個島,但直到公元6世紀,這個新宗教才暫時控制了英國社會的某些階層。公元597年,羅馬教皇格雷戈裡大帝派聖奧古斯丁到肯特的埃瑟爾伯特宮廷去皈依異教徒撒克遜人。奧古斯丁大獲全勝,而艾瑟爾伯特開始了基督教對撒克遜英國的統治。然而,英國有著幾千年前基督教的宗教信仰和習俗。
-
民國時期關於首都選址問題的爭論
民國時期北京哈德門外街景。 國都通常是對一個國家中央政府所在地的稱呼,也是政治文化中心所在。溢美的表達為首善之區。 首都選址問題,民國時期有過1912年、1927—1928年、1935年、1941—1943年、1946—1947年五次爭論。在新發現的中央設計局專家秘密論證的密檔中,北京、南京、西安、武漢四個備選建都城市清晰浮現,建都選址內幕揭開。 孫中山主張:南京 辛亥革命之後,「建都議起,南北殊言」。
-
印尼是世界信奉伊斯蘭教最多的國家,華裔為何不信,而信基督教?
此後伊斯蘭教不斷擴大信教範圍,即使到荷蘭殖民時,基督教也未能爭過伊斯蘭教,伊斯蘭呈基數的不斷增長,主要在印尼土著居民所接受。而華人中也有信奉伊斯蘭教,但人數很少。而基督教也很少。後來印尼發生屠華事件後,印尼華人為了自身平安,才發信了宗教,有的改為伊斯蘭教,有的改為基督教。但改信後有部分華裔躲過屠殺,但有的華裔並沒有因此而躲過被殺命運。
-
基督教人類學導論(二)原文載於《宗教人類學》第五輯
西蒙-科爾曼(Simon Coleman)刻畫了生命之道團契在瑞典的教會,這個團契是眾多靈恩派信心教會的一個支系,其大本營在美國。所有這些教會對自己的定位都是反天主教的,而且它們有大量共同的神學基礎。但它們彼此之間的分歧也相當多。
-
如果東漢時期傳入中國的是基督教而不是佛教,會怎樣?
我們不妨來想像一下,倘若當時傳入中國的是其它宗教,還能夠取得如此的成就嗎,還會像佛教一樣的成功,在這裡我們不妨通過比較當時的社會環境,來推測出這個問題的答案。早在東漢時期,因為受董子的影響,儒學得以成為了漢武帝後的主流學說,但同時儒學也正式從經典的正式哲學,開始往神學方面轉化,其中逐漸摻雜了很多的迷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