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軍閥中,有一個人堪稱一股清流,不蓄財,不納妾,身居高位卻看不慣上流社會的奢靡,反而對底層百姓非常熟悉。
1928年7月2日,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是一個中國人,報導開篇就有一句霸氣的介紹: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軍隊—195000人的主人。他就是當時中國的最強者——馮玉祥元帥!
今天,咱就來介紹馮玉祥的兩個小故事,今天看來仍然非常有意思。
生於戰亂、長於戰亂、止於戰亂
馮玉祥將軍生於1882年,由於家境貧寒,1896年,14歲的馮玉祥為了生存加入了李鴻章的淮軍。辛亥革命前,任北洋軍二十鎮第四十協八標把總。
20歲時,又為了抗敵救國加入了袁世凱的新軍。近十年的從軍生活,不僅磨鍊了他的意志,能讓他懂得的做人的道理。在新軍中,馮玉祥很快得到了上司的賞識,並接連晉升。
1924年馮玉祥發動的北京政變,不僅一舉推翻了直系掌控的北京中央政權,還使自己的部隊得以迅速壯大並改稱國民軍,成為國內舉足輕重的一支軍事力量。
緊接著在1930年的中原大戰中,馮玉祥與閻錫山等人一起舉兵反蔣。當時馮玉祥的部隊已經成為中國當時最強大的軍事集團之一,討蔣聯軍人數與戰鬥力幾乎可以與蔣介石的中央軍相媲美。
馮玉祥可以說是中華民國亂世中軍人成長的一個最典型的樣本,從一個丘八行伍出身,沒接受過什么正規的軍校教育,但是他比較能打,而且比較能鑽營,慢慢就混了個營長當。
後來他到河北的幾個縣去招了一些兵,慢慢發展成一個旅,然後又發展成一個軍,最後成為一支擁有十三個軍的強大隊伍。
「基督將軍」
馮玉祥將軍一直對基督教信仰有著極大的熱情,在他的治軍及生活中一直以基督教信仰的要求約束自己,一度成傳為佳話,被人稱作「基督將軍」。
馮玉祥倡導「以教治軍」,用基督教的教導來管理官兵。提倡節儉,反對奢華,要求官兵潔身自好。馮玉祥與士兵一樣,穿灰布軍裝,睡稻草地鋪,每餐僅一菜一湯,數十年如一日。在馮軍中嚴禁吃喝嫖賭,嚴禁穿著綢緞,甚至嚴禁吸食香菸,馮玉祥自己也從來不用菸酒待人。
三個「苛刻」的娶妻條件,讓媒人摔門而走
馮玉祥的第一任妻子叫劉德貞,端莊賢惠能吃苦,可惜因為過度操勞生病去世,妻子去世後,5個孩子都未成年,這讓他左右為難,不得已馮玉祥只好再次尋找一個賢內助但馮玉祥首先考慮到的是信仰,他需要的是一位能在信仰上對他有幫助的賢內助,同時也能以極大的愛心撫育他尚未成年的子女。
馮玉祥在日記中寫道,他娶妻有三個標準,第一是大腳,第二是能挑水,第三是能吃苦。由此看出,這完全是按照亡妻劉德貞的「模樣」找的。
馮玉祥尋妻的消息不脛而走,前來提親的女子更是將門檻踏破,其中不乏有達官顯貴的閨女。當時曹錕前來提前,馮玉祥提了三個條件:「千金過門之後,一不穿綾羅綢緞,二需紡紗織布,三需精心撫養前妻的五個孩子。」結果曹錕摔門而走,並大罵馮玉祥是個窮種。在當時,這些要求大多數女人都做不到,更別說是大家閨秀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馮玉祥在一次基督教聚會中結識了李德全。這個女子雖然皮膚黝黑不漂亮,但卻符合馮玉祥的所有要求。
事實證明,馮玉祥沒有看錯,婚後,李德全穿著隨意,不施粉黛,一直過著極其簡樸的生活,為馮玉祥挑起了全部的家庭重擔,精心照料著已故夫人留下的孩子。他們夫婦後來也生了五個子女,還幫助自己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真是可遇不可求啊。
經濟頭腦
一般人認為,像馮玉祥這樣的行伍出身的大老粗,除了打仗之外不會有什麼經濟頭腦,實際上他的經濟頭腦絲毫不遜色於專業理財師。
馮玉祥接管了京綏(北平到綏遠)鐵路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取消了軍政要員免費乘車的特權,過去要員們乘坐這條鐵路線不僅不買票,而且還要坐最好的座位,現在一律買票乘車。此舉不僅增加了收入,而且還給馮玉祥披上了平等和不畏權貴的色彩。
此外,北京各旅遊景點賣票的大規模實施,就是從馮玉祥主政北京開始的。他還創造性地定下了根據廣告牌大小,按月徵收廣告稅的創收模式。
馮玉祥趣事
馮玉祥主動發出請帖,宴請南京城的高官。這些高官都受寵若驚,沒有人敢怠慢,時間一到就全都到齊了。不過,還沒等開喝,馮玉祥就站了起來,對眾人說:「各位,上次你們宴請我,請了美女作陪,這次我宴請你們,也請了一些人,要不要見一下?」
眾人一聽,頓時樂了,紛紛起鬨:「那還不快點讓她們進來?」
馮玉祥不慌不忙,一拍手,從東廂房走出來一幫人。大家一看,都傻了:不是美女嗎?怎麼都是乞丐?
這幫乞丐們倒也不客氣,直接走到每個人身邊,向他們乞討。這些高官連乞丐身上的味道都受不了,哪裡能容得下他們在身邊,都露出很嫌棄的表情。這時,一個乞丐說話了:「長官給錢吧,給錢我們就走。」
高官們沒辦法,趕緊掏錢,乞丐們得了錢,一窩蜂地散了。
雖然乞丐們走了,但大家早就沒了心情,簡單吃了幾口,就紛紛藉口有事走了。
等他們走後,那些乞丐們從後門又都進來了,馮玉祥趕緊招呼他們坐下吃飯。乞丐們從來沒遇到過這樣的好事,既有飯吃,又有錢拿,於是到處傳揚馮玉祥將軍的好人好事,整個南京都知道了這件事,大家無不拍手稱快。
吳佩孚過50大壽時,別人都是送價值不菲的禮物,而馮玉祥卻只送一罈子清水,還美其名曰「宮廷玉液」,吳佩孚對此表示很無語。有人看見後就問他這水從哪弄來的,馮玉祥說是從玉泉山運來的。而他身邊的人卻憨厚的回道:「從我們營地的大甕裡舀的。」
馮玉祥生於戰亂、長於戰亂、止於戰亂,沒有任何家庭背景,卻從一個小兵一步步走到了元帥,甚至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