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圖還原民國軍閥史,張作霖虎踞東北,龍虎狗中原內鬥

2021-01-09 趣史談號外郎

1912年辛亥革命那一聲槍響徹底粉碎了大清朝的統治,同時也把我們帶進了民國年間。但是清朝從歷史舞臺落幕之後,我們迎接的並不是自由和新生,而是各路軍閥的混戰。我們不可否認,孫中山先生的創舉在中國革命史上是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但是辛亥革命,並不能算是一場徹底的革命,雖然這場革命推翻了腐朽滿清政府,而且也為我們建立了民主共和的國民政府,但是辛亥革命並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也就是說從社會性質而言我們並沒有真正跨入民主共和。這一點大家從長達25年的民國軍閥混戰也可以感受得出。

在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從時間上大體可以分為北洋舊軍閥以及國民黨新軍閥兩個時期。今天主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北洋舊軍閥時期各路軍閥之間的恩怨是非。在辛亥革命之後,滿清政府走向了終結,孫中山為了能夠保護辛亥革命的成果,立刻領導南京臨時政府出臺了約法,孫中山此舉的目的是為了限制當時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的權利,把總統制改為了內閣制。

袁世凱野心勃勃,想要復闢

袁世凱野心勃勃,又怎麼可能允許自己的權利受到了制約,為了避免發生這樣的事情,袁世凱策劃刺殺宋教仁,後來袁世凱還發動了善後大借款,想要擴充軍隊,增長自己的實力。不僅如此,袁世凱還免除了好幾個有國民黨身份都督職務。從袁世凱的所作所為都可以看得出他想借武力消滅國民黨,孫中山知道這件事情之後,立刻從日本回國主張用武力討伐袁世凱。

二次革命也就在這樣的局勢下爆發了,然而看似聲勢浩大的二次革命在實際上只是雷聲大雨點小而已,一方面宣布獨立的各個省份大多都只是名義上的獨立而已,當時真正支持革命的只有江蘇省,上海市以及廣東省,而且在另一個方面主張討伐袁世凱的革命黨並沒有屬於自己的軍隊,他們只能夠依靠支持革命的地方勢力,而袁世凱當時有著強大的後備主力。所以在武裝力量上,反對袁世凱的革命黨受到了制肘,二次革命僅僅只持續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宣告失敗了。

在這次革命之後,袁世凱迫使國會選舉自己成為正式大總統,之後又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廢除了臨時約法,把內閣制改為了總統制,想要實現自己獨攬大權的願望。在1915年的時候,袁世凱冒天下之大不韙意圖復闢,袁世凱想要推翻共和制度,又把中國帶回到當初的封建王朝時代,袁世凱的狼子野心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抵制,所以後期爆發了護國戰爭,雲南總督唐繼堯聯合蔡鄂和李烈鈞等人在雲南宣布獨立成立了軍政府出兵討伐袁世凱。護國運動爆發之後,袁世凱憂憤而死,後來黎元洪出任了大總統,隨著袁世凱的去世,張作霖,徐世昌等北洋軍閥開始分裂,後期上演了一場軍閥大亂鬥。

二次革命主要由孫中山等革命黨發起,因武裝力量薄弱,很快被袁世凱鎮壓

軍閥大亂鬥

雖然說當時黎元洪出任了大總統,但是北洋政府的實際權利掌控在段祺瑞,馮國璋等北洋集團的,黎元洪心生不滿和總理段祺瑞之間爆發了府院之爭。當時黎元洪邀請了以張勳為首的督軍集團入京調解紛爭,但是張勳在入京之後主張解散國會,想要擁立溥儀復位,這樣的想法很快就被段祺瑞鎮壓,而黎元洪也引咎辭職。之後馮國璋接替了黎元洪出任大總統。當時段祺瑞在北京成立了新政府,他拒絕恢復臨時約法,而且想要實現個人獨裁統治,這樣的想法在當時自然是不被接受的,孫中山抵達了廣州發動了護法運動。

一開始孫中山出任廣州軍大元帥,唐繼堯,陸榮廷為元帥,但是他們二人都不願意受孫中山指揮,後來都拒絕出任政府職位,就這樣孫中山變成了光杆司令,根本就沒有辦法去指揮西南各派的軍閥。當時除了廣州軍政府貌合神離以外,北洋政府也是內鬥不止,袁世凱在去世之後,北洋軍閥分裂成了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派和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派,兩個派別開始明爭暗鬥。在對待廣州軍政府的態度上,馮國璋主張的是和平統一,因為他想藉此去討好西南軍閥保護住自己的利益,但是段祺瑞所主張的是武力統一藉此來擴大自己派系的勢力。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護法軍和北洋軍在湖南開戰,因為當時南北雙方的內部不和,所以這場戰爭剛開始沒多久,就各種怪事頻發。因為段祺瑞派系在前線倒戈,致使段祺瑞鎮壓護法運動的計劃破產了,而他也被迫辭去了總理的職務,之後馮國璋正式頒布了停戰令。但是當時孫中山堅決反對調和,他主張把護法運動進行到底,唐繼堯和陸榮廷等人本就看不慣孫中山大權獨攬,所以在取得了四川和湖南之後,他們無視孫中山的聲明,下令前線各軍停戰。

馮國璋和西南軍閥議和之後,段祺瑞聯合張作霖,閻錫山等十三省的督軍威逼馮國璋,他們要求武力討伐南方護法各省,迫於無奈馮國璋被迫放棄了議和,也恢復段祺瑞總理的職位。在當時的背景之下,段祺瑞派和馮國璋派關係愈演愈烈,矛盾越來越多,兩派最終徹底走向了分裂。

直系派皖系派關係決裂

在馮國璋病逝之後,曹錕繼任了直系派的軍閥頭領,直接和段祺瑞派系公開決裂,兩個派系大戰一觸即發,為了能夠扳倒段祺瑞直系派和奉系達成了同盟,奉系派的張作霖此時從東北入關,吳佩孚也從湖南北上,一時之間北京附近雲集了兩個派係數10萬大軍。後來戰爭爆發,本來以為會是一場酣暢淋漓的鬥爭,結果直系派的吳佩孚表現出了罕見的軍事才能,在短短5天的時間內就擊敗了皖系東西兩路的大軍,張作霖的奉軍當時都還沒有參加戰鬥,整個大戰就已經結束了。之後段祺瑞通過電話辭職,這場戰爭也終於結束了,而吳佩孚也一戰成名。

段祺瑞的下臺並沒有終止軍閥之間的混戰,後來直奉兩系聯合控制了北京的政權,可是奉系在直皖戰爭當中並沒有出力,而且在戰爭以後肆意搶奪皖系的遺產,導致整個直系派非常的不滿,新一輪的軍閥鬥爭就此展開。後來直奉戰爭爆發,張作霖在退守東北之後為了能夠徹底擊敗直系,他聯合了皖系,浙江督軍盧永祥以及孫中山一起結成了反之同盟,進行南北夾擊。當時直系派的孫傳芳被南北夾擊,潰不成軍,潛逃日本。此時張作霖佔盡了優勢,但是遇到吳佩孚依舊無可奈何,最終直系派掌握了主動權,然而就在當時直系內部發生了內鬥。

馮玉祥倒戈,吳佩孚在知道這件事情之後,馬上率軍援助北京。但是因為孤立無援,最終失敗,直軍全面崩潰。在這第2次直奉戰爭結束之後,張作霖和馮玉祥為了互相牽制,兩個人共同推波助瀾,讓段祺瑞為臨時執政,然後兩人劃分了直皖兩系的大部分地盤。後來張作霖因為馮玉祥的背叛被奪走了很多地盤,後期他聯絡了,同樣被馮玉祥背叛的吳佩孚共同對抗馮玉祥。經歷了數次大戰北洋軍閥,最終形成了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三大巨頭各據一方的局面,在北伐軍閥大亂鬥的同時,西南軍閥也經過了一輪全新的洗牌。

總結:人類既然存活在這個世上,就肯定有自己活著所必須要承受的桎梏和困惑,也會有很多摔過的坑和邁不過的坎兒,也正是有了這樣多樣性的存在,才讓每個人那麼的鮮活。可能對於很多事情我們都非常的困惑,但是當這些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我們就豁然開朗,理解了別人也放過了自己。比起如今自由灑脫的我們那些被封建主義思想所控制的同胞們是何其的悲哀,他們沒有辦法去抒發自己的凌雲壯志,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封建統治而服務。關於軍閥混戰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討論,時代的進步和歷史的變革,我將與你同在!

相關焦點

  • 抗戰初期,張作霖對待日本的態度,至今都令人拍手叫快
    民國初期,也是軍閥混亂時期,這個時候都各自稱王。虎踞一方的張作霖,在世人眼中對他的態度不一樣,有令人批判的地方,也有令人值得讚揚的地方。張作霖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小時候過得非常艱苦,也許是小時候的清貧成就了他長大後的驕傲。
  • 五色旗民國時代的十大名將
    接下來,我們就盤點五色旗時代民國的十位名將!1918年,吳佩孚以雷霆之勢,兩月間,攻下湖北湖南;直皖戰爭時,吳佩孚擁軍十萬,奔襲作戰,五天內橫掃中原,一舉擊垮段祺瑞的皖系大軍;而後率軍南下,攻下漢口,再定兩湖,幫助直系軍閥佔據了中國半壁江山;第一次直奉戰爭,吳佩孚親戰奉系大軍,出奇兵繞道攻擊奉軍後方,還策動奉軍一個師臨陣倒戈,於是奉軍幾乎全線崩潰,大敗奉軍,自此揚名天下,擁兵數十萬,虎踞洛陽,其勢力影響著大半個中國。
  • 張作霖會客的「老虎廳」擺放兩尊東北虎,虎鬚直拂訪客後腦
    張作霖,北洋軍閥時期的奉軍首領,主持東北全境的「東北王」。因張作霖年輕的時候有過一段短暫的土匪生涯,所以在當時中國人的眼中,還稱張作霖為「張鬍子」,因為凡是活躍在東北的那些無法無天的土匪,都被統稱為「鬍子」。
  • 張作霖待客的「老虎廳」:擺放兩尊東北虎,虎鬚直拂訪客後腦
    張作霖,北洋軍閥時期的奉軍首領,主持東北全境的「東北王」。因張作霖年輕的時候有過一段短暫的土匪生涯,所以在當時中國人的眼中,還稱張作霖為「張鬍子」,因為凡是活躍在東北的那些無法無天的土匪,都被統稱為「鬍子」。可是,當時的外國人另外送給張作霖一個綽號「東北虎」,來形容他的大膽妄為和豪放不羈。
  • 張作霖高調進京調停,卻灰溜溜的逃走,直皖戰爭他才是最大受益者
    威風八面,高調亮相,他如願進入北京這個權力中心,在直系與皖系的相爭中,他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在皖系失敗的情況下,矛盾在一次的升級,作為調停人的他命懸一線,這個人就是人稱「東北王」的張作霖!那麼我們這一期就來講一講,「東北王」的逐鹿中原!1、「東北王」逐鹿中原!
  • 張作霖結拜兄弟生死之交的湯玉麟,抗戰中卻成了著名的長腿將軍
    湯玉麟(1871年7月—1949年2月),字閣臣,綽號二虎(一說「大虎」,在張學良和王化一的相關回憶史料中均稱其綽號為「湯大虎」,奉系軍閥張作霖有七個結拜兄弟,其中張作霖排行老七,湯玉麟排行老二,那麼張作霖的喊他二哥),奉天(今遼寧)義縣人。湯玉麟為中國國民黨熱河省黨務指導委員會主委、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熱河省主席。
  • 民國第一「狗」將軍
    馮鞏年少時的不幸遭遇,既是因為時代,也源於其素未謀面的曾祖父——民國時北洋政府的風雲人物馮國璋。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的烽火席捲東北,孱弱的清軍遭到日軍無情痛擊。然而,還是有一些血性軍人為清軍爭了一口氣,其中就包括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當時,馮國璋正在聶士成帳下。
  • 張作霖明知火車有鬼,為何還執意上車,原因讓人心痛
    張作霖是東北王,曾經是所有軍閥中實力最強大的一個,而且張作霖手下編制齊全,是當時中國唯一的一個擁有海陸空三軍的軍隊。不過張作霖和日本人之間很不和,這也導致日本關東軍多次派兵刺殺。張作霖最終沒能逃過一劫,在坐火車返回奉天的時候被日本關東軍事先埋好的炸彈所槍,不久後去世,自此東北王隕落,東北陷入了被動局面。
  • 「東北王、保定王、南天王、雲南王」都是誰?看看近代大佬都有誰
    【吳佩孚】山東蓬萊人,1874年出生,是民國時期直系軍閥重要的將領、首腦,也是民國時期叱詫風雲的人物,曾經是秀才出身,後來在北洋軍中混的風生水起,成為直系軍閥曹錕的智囊和得力幫手,善於用兵,足智多謀,軍事才能突出。晚年拒絕投靠日本,很有民族氣節。
  • 民國四大土匪,三個被剿滅處死,一個成為國家統治者
    比如民國四大美女、民國四大美男、民國四大家族、民國四大才女等,這些都是比較文藝儒雅的,除了這些之外,其實還有比較暴力血腥的,比如有民國四大土匪,這些土匪都是為害一方的霸主。白朗:之所以把白朗成為土匪,是因為他反對袁世凱,當時民國政府是袁世凱作總統,凡是跟政府作對的自然就是土匪了,白朗雖然說是土匪,不過卻很有軍事能力,他跟北洋軍隊的作戰過程中,他聲東擊西、虛虛實實的戰法,讓20多萬北洋軍吃了大虧。
  • 如果東北王張作霖之子張學良率40萬大軍,抵抗日軍結局會怎樣?
    東北軍前身是奉系大軍閥張作霖所統轄的奉軍,在當時也是中國最為闊綽的軍閥,是唯一一個海、陸、空編制齊全的軍隊。張作霖的老謀深算更是深入人心,面對日本關東軍的種種威逼利誘,張作霖可謂是費盡心機。日軍見在張作霖這裡看不到一絲的希望,於1928年6月4日發動了震驚華夏的「皇姑屯事件」,被炸成了重傷,在當日就不幸離世,這位曾經參加過「甲午中日戰爭」,號稱「東北王」的一代梟雄就這樣離開了人世間。
  • 張作霖被炸死,對手後悔,張不死:日本不會遭遇原子彈,局面不同
    一開始說6月1號出發,快出發時又改到6月2號,糾結一番終於出發了,山海關內由張作相負責安保,出了山海關由吳俊升負責。然而,張作霖的準確出發時間還是被日本人獲知。關於日本是怎麼獲知張作霖準確出發時間,以及哪節車廂,有說是川島芳子用「美人計」收服了張學良的副官,有說是町野武馬這個日本臥底。
  • 張作霖給張學良看八字,相士說了哪8個字,準確預言了父子倆的一生
    我們常說虎父無犬子,但是張學良似乎並沒有繼承到張作霖的智謀與膽識,張作霖在與日本人的博弈中如魚得水,而張學良卻只能屢屢受辱,甚至丟失東北沃土,釀成九一八國恥。
  • 張作霖統治期間,為什麼在東北會駐有日本軍隊?歷史原因造就!
    軍閥混戰時期,張作霖藉助日本人的力量,成功盤踞在東北三省,成為赫赫有名的"東北王"。於是有人就會認為,是張作霖把日軍這個禍端招到東北來的,而且張作霖在統治東北三省期間,主動和被動的投靠過日本,也與日本制定了一系列賣國條約和協定。
  • 一代軍閥段祺瑞,逼迫清廷退位的執行者,拒絕當日寇傀儡的大英雄
    他是皖系軍閥首領,袁世凱的心腹愛將。他曾擔任過4年的北洋政府實際掌權者,9.18事變後,不懼日本威脅,拒絕與日本人來往,最終病逝於上海。他就是被稱為「北洋之虎」的段祺瑞。
  • 民國政府和國民政府有什麼區別?很多人弄不清楚
    民國政府和國民政府有什麼區別?很多人弄不清楚我們再看中國近代史相關的電視劇或者電影的時候,總是能夠聽到民國政府和國民政府,因為這兩個詞實在是太像了,很多人就認為這兩個詞的意思是一樣的,也有很多人認為這兩個詞的意思不一樣,但是解釋有解釋不清楚,今天我就給大家解釋一下民國政府和國民政府的區別。
  • 俄羅斯歷史學家揭示了一個天大的秘密:張作霖並非日本人所害
    張作霖的專車在巨大的爆炸聲中炸得只剩下一個底盤了。三尺開外的張作霖,喉頭被炸裂,當日搶救無效死亡。歷史上曾發生過皇姑屯站東面發生的事件。按慣例,張作霖之死是日本人幹的。其主要根據是張作霖在東北與日本對抗時拒絕妥協,而日本人認為張作霖嚴重損害了他們在東北的利益,於是對張作霖下毒,並且這種說法似乎成了歷史定論,很少有人對此表示懷疑。
  • 從電視劇《少帥》中深度解析江湖老炮兒張作霖
    從《少帥》的第一集開始,李雪健就像橫空出世一般,帶領國人重新發現了張作霖,人物之驚豔,以至於熟讀歷史教科書的國人們都選擇性遺忘了那些不刊之論:張作霖是北洋軍閥,而軍閥還能是什麼好人。以私而言,張作霖首先是一個「江湖」的張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