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初期,張作霖對待日本的態度,至今都令人拍手叫快

2020-12-05 何解歷史說

民國初期,也是軍閥混亂時期,這個時候都各自稱王。虎踞一方的張作霖,在世人眼中對他的態度不一樣,有令人批判的地方,也有令人值得讚揚的地方。張作霖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小時候過得非常艱苦,也許是小時候的清貧成就了他長大後的驕傲。張作霖執掌東北大權時,在他的帶領下使東北軍在短時間之內發展到了30萬人,也是最輝煌的時刻。

張作霖對權力有著極強的欲望,當時張作霖還曾想南下,為了向中原進軍,還和日本人有過輕微合作,不過此合作也只是表面走走過場,表面上和日本人有說有笑,實際行動上一直都在抵制日本關東軍進駐東北。張作霖性格暴躁,也是非常兇狠之人,無論是對誰,他都是殺伐果斷之人。

那麼當時的張作霖囂張到什麼程度呢?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就知道了,當時日本人為了巴結張作霖,對他的態度是非常友好。而張作霖對待日本人的態度從來都不會溫和,他還在大會上公開表明自己的觀點,自己擁有的東北軍如此之多,要是真打起仗來,不見得誰怕誰。我可以分分鐘摧毀他日本人的鐵路,沒什麼好可怕的。這也可以看出張作霖對待日本人的態度並沒有表面上的那麼友好。

據歷史記載,有一次軍隊休假的時候,有兩名東北軍士兵在街上被日本人無端殺死。這件事傳到了張作霖的耳朵裡,他聽後氣不打一處來,在自己的地盤指手畫腳那還得了,這不是明擺著欺負人嗎!作為一方首領,他不能輕易挑起張亂。便到日本領事館討要說法,希望日本人能給個滿意的答覆,或者是道歉並賠償安撫他們的家人。結果日本人的做法及態度,令張作霖勃然大怒,囂張的日本人不僅沒有賠禮道歉,只扔了兩塊大洋就想了事,並揚言他們只值這麼多錢。

這一次張作霖再也無法容忍了,張作霖回到軍中就立馬下了一道命令:「所有人都停下訓練,全都到街上去尋找兩名日本軍人,無論是誰遇到,都給我殺了絕不留活口。」在殺了2個日本軍人後,張作霖讓手下的人用「禮尚往來」的禮節,也用同樣的方法向日本人扔了兩塊大洋,當時他的做法讓在場的人及老百姓都拍手叫好,深得老百姓的擁護。

然而,張作霖兇狠和霸氣阻礙了日本人對中國的進軍,最終還是未能躲過日本人的謀殺。張作霖的存在,日本侵略中原始終無法前進一步。所以日本決定除掉張作霖,並在張作霖乘坐專列回家的火車上,安放了炸藥。

雖然張作霖被及時地送回了府中,但因傷勢過重而身亡。張作霖雖死,但他的事跡卻廣為人知,一直在民間流傳,如果沒有張作霖,或許當時的東北早就落入了日軍之手。

相關焦點

  • 如果當初張作霖不死,日本根本不敢開戰,也不需要花14年去抗戰
    雖然這些影視作品,經過了藝術改編,可是我們現在看到影視作品裡的日本人,還會恨得咬牙切齒。有不少人感慨說,如果當年日本人沒有侵略中國的話,這些悲劇根本不會發生。那麼。抗日戰爭究竟有沒有可能不會發生呢?答案是肯定的。
  • 炸死張作霖的兇手下場如何?抗戰後跟隨閻錫山,活到了71歲
    河本大作為何要殺掉張作霖?此人的最終下場如何? 河本大作(下稱河本),日本國兵庫縣人,從參軍的那一刻開始,他一直就是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從1926年至1929年,河本大作出任關東軍高級參謀,後參見臭名昭著的「東方會議」,並提出「使滿洲脫離中國本土,置於日本勢力之下」的侵略思想。
  • 張作霖結拜兄弟生死之交的湯玉麟,抗戰中卻成了著名的長腿將軍
    不久出任熱河都統,把守奉張西北大門。張作霖入京後,籌組安國軍政府,自任安國軍大元帥,湯玉麟因功升任安國軍第五方面軍第12軍軍長。4月5日張作霖為報湯玉麟前次救命之功,又加封湯玉麟為熱河都統。 抗戰初期著名長腿將軍——湯玉麟 駐紮熱河 民國17年(1928年)7月19日湯玉麟以熱河主將率先響應民國政府號召通電宣布熱河省易幟服從國民政府、奉行三民主義,國民政府任命湯玉麟為熱河省保安司令;12月9日在湯玉麟的影響下,張學良接受了國民政府的任命,宣布東北易幟。
  • 14年抗戰僅此一例,老百姓集體搶劫日軍,日本鬼子還不敢反抗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在廣播中向全日本的民眾宣告,將採取無條件投降,於9月2日在密蘇裡號舉辦了投降籤字儀式,由此宣告我國的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對於抗戰,我們記住了他們殘的種種惡行,是我們至今不能原諒的。
  • 張作霖被炸死,對手後悔,張不死:日本不會遭遇原子彈,局面不同
    張作霖死不僅使他的人失去依靠,連他的對頭馮玉祥,閻錫山也後悔,甚至吃了兩顆原子彈的日本也在想,如果沒有炸死張作霖,也許這一切都不會發生。東北的經歷也會大有不同。首先看一下張作霖之死,這一大歷史懸案奇怪的地方。
  • 動蕩年代張作霖演繹了狐狸的本性,吃完用完日本人的還要反咬一口
    為什麼前期靠日本人起家,後來卻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歷史上對他的人品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賣國賊,在戰爭為開始之前僱傭了大量的日本軍事人員;也有人說他是民族英雄,因為他拒絕和日本人籤訂喪權辱國的條約;那他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呢?張作霖,小名老疙瘩,1875年出生於當時的奉天省海城縣。後來投身土匪,因當時的清政府國力衰弱,沒有能力消滅這群土匪,所以將其招安。
  • 此人若沒死,中國抗戰就不用14年,日本可能一開始就沒膽量開戰
    無論是遭遇外國的侵略還是國內的災難,我國軍人都義無反顧挺身而出,我們以他們為自豪。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崇拜的英雄,今天,小編要說的一位英雄就是張作霖,不知道是不是大家崇拜的偶像呢?那就聆聽一下有關他的故事吧!
  • 此人不死,日本難佔東北,他被槍斃後,張作霖嘆口氣:暴屍三日!
    曾在北洋軍閥時期,張作霖麾下有「五虎將」,一路殺敵斬將,功績無數。然而,他們武功高強,卻英雄薄命,還未真正見到國家振興那一刻,便走向了死亡。英雄垂暮,令人感慨。 第二人是韓麟春,早年發明韓麟春式步槍,後在一次作戰中被張作霖看中,就此開始他的光輝之路。張作霖先是讓他管理軍械生產,復而又讓他代表自己參加與孫中山的談判。更是在反奉戰爭中力挫郭松齡,可惜被疾病纏身,四十七歲就匆匆離開人世。
  • 張作霖明知火車有鬼,為何還執意上車,原因讓人心痛
    不過隨著張作霖的勢力越來越大,日本人對張作霖忌憚起來,而且也知道了張作霖這麼多年來都是在耍自己,之前許諾的一些承諾都是空話,於是想要用武力攻佔東北,不過因為張作霖的實力在那裡放著,日本人也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攻打東北這件事一直拖下去。
  • 炸死張作霖的元兇,榮膺「滿洲開拓之父」,臨死前也不過是個大佐
    早在二戰前,日本對於中國東北的圖謀也並不是一天兩天了,尤其是在日本侵略世界計劃中,佔領東北被認為是實現計劃的第一步,為此他們在東北扶持張作霖,是希望能夠從他手中撈得好處,但是在被拒絕以後,惱羞成怒的日本人就製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張作霖。
  • 從電視劇《少帥》中深度解析江湖老炮兒張作霖
    從《少帥》的第一集開始,李雪健就像橫空出世一般,帶領國人重新發現了張作霖,人物之驚豔,以至於熟讀歷史教科書的國人們都選擇性遺忘了那些不刊之論:張作霖是北洋軍閥,而軍閥還能是什麼好人。以私而言,張作霖首先是一個「江湖」的張作霖。
  • 他是張作霖的衛隊司令,九一八後陷害抗日義勇軍,最終不得善終
    于芷山在近代的東北絕對是舉足輕重的人物,早年他曾追隨悍匪杜立三,後自覺匪不如兵,就投靠了張作霖,經歷了奉天講武堂的進修和直奉戰爭的洗禮之後,深受張作霖的信任,一步步走向東北軍的權力中心,當上了衛隊司令。
  • 如果東北王張作霖之子張學良率40萬大軍,抵抗日軍結局會怎樣?
    東北軍前身是奉系大軍閥張作霖所統轄的奉軍,在當時也是中國最為闊綽的軍閥,是唯一一個海、陸、空編制齊全的軍隊。張作霖的老謀深算更是深入人心,面對日本關東軍的種種威逼利誘,張作霖可謂是費盡心機。人家都說:什麼樣的將領,就能帶來什麼樣的兵,奉系軍閥被張作霖訓練成了一個軍紀嚴明的部隊,「蘑菇屯事件」的發生並沒有像日軍預料的那樣,40萬東北軍也並沒有因此而土崩瓦解,反而在其子張學良的領導下又重新恢復了原有的風貌,後期的東北軍也在張學良的帶領下日益強盛。
  • 俄羅斯歷史學家揭示了一個天大的秘密:張作霖並非日本人所害
    張作霖的專車在巨大的爆炸聲中炸得只剩下一個底盤了。三尺開外的張作霖,喉頭被炸裂,當日搶救無效死亡。歷史上曾發生過皇姑屯站東面發生的事件。按慣例,張作霖之死是日本人幹的。其主要根據是張作霖在東北與日本對抗時拒絕妥協,而日本人認為張作霖嚴重損害了他們在東北的利益,於是對張作霖下毒,並且這種說法似乎成了歷史定論,很少有人對此表示懷疑。
  • 張作霖會客的「老虎廳」擺放兩尊東北虎,虎鬚直拂訪客後腦
    張作霖,北洋軍閥時期的奉軍首領,主持東北全境的「東北王」。因張作霖年輕的時候有過一段短暫的土匪生涯,所以在當時中國人的眼中,還稱張作霖為「張鬍子」,因為凡是活躍在東北的那些無法無天的土匪,都被統稱為「鬍子」。
  • 張作霖待客的「老虎廳」:擺放兩尊東北虎,虎鬚直拂訪客後腦
    張作霖,北洋軍閥時期的奉軍首領,主持東北全境的「東北王」。因張作霖年輕的時候有過一段短暫的土匪生涯,所以在當時中國人的眼中,還稱張作霖為「張鬍子」,因為凡是活躍在東北的那些無法無天的土匪,都被統稱為「鬍子」。可是,當時的外國人另外送給張作霖一個綽號「東北虎」,來形容他的大膽妄為和豪放不羈。
  • 張作霖大字不識,為什麼能做「東北王」?有什麼過人之處?答案太出乎...
    張作霖並不是一個文盲,清朝末年的土匪大部分都目不識丁,張作霖幼年的時候家庭富裕他長大之後識字不多,看不懂報紙,所以只好在每天早上"聽"報紙,讓別人講給他聽,日日都是如此,直到他的生命結束之前。張作霖自己沒有太多文化,但是他卻非常尊重那些有文化的人,也非常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 不按套路出牌 雖然沒當過土匪(張作霖是「保險隊」),但憑著打土匪起家的張作霖,也吃透了土匪們「不按套路出牌」的打法。
  • 張學良親口承認:父親張作霖在抗日方面,做得比自己強
    但如果我們細看張作霖的一生,可以發現張作霖跟日本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從早年綠林時期加入日本「東亞義勇軍」開始,到日俄戰爭時期擔任的雙重間諜,再到辛亥革命期間向日本的主動靠攏;從攫取東三省軍政大權到幾次入關逐鹿中原,問鼎北京政權,最後直到被日本關東軍炸死。都與日本有著聯繫。
  • 抗戰老兵傳奇:不費一槍一彈消滅100多敵人(圖)
    「臺灣糖,甜津津,吃在口裡痛在心,這課文是講臺灣是中國的地方,被日本佔去了,日本鬼子來了不當亡國奴,就是要抗戰。」今年92歲高齡的王嶽西老人,至今都記得上小學時讀過的這篇課文。1939年,面對日本發動對華侵略戰爭,16歲的王嶽西參加了八路軍,走上了抗戰的道路。  「1941年,我們主動開到敵人據點附近去打鬼子,團長政委指揮我們這3個連,我當參謀。
  • 張作霖死後為何長達9年不能安葬,最後卻草草安葬在遼寧驛馬坊
    張作霖頓時面如土色,張學良也感覺心一陣狂跳。 1928年6月3日,夜幕下的張學良凝望著父帥乘坐的專列隆隆遠去,心裡沉甸甸的。臨行前父親對日本政府表現出的強硬態度及之前得到日本有可能對父帥下手的情報,讓他始終心存不安。 4日早晨起床後,又想起祭天時金爵落地的事,頓感心亂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