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會議的時間很長,據站在客廳外面的侍從人員後來回憶,曾聽到張作霖大喊「我姓張的不會賣國,也不怕死。」 ——《一看就停不下來的北洋軍閥史:奉系》
張作霖(劇照)
「東北王」張作霖,最高職務曾做到過北京政府安國軍總司令,這一生可真謂是風光無比。可是,晚年時期的他卻被日本人逼著籤下了出賣山東省主權的條約,也是因此被人冠上了「賣國賊」之名。
但如果我們細看張作霖的一生,可以發現張作霖跟日本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從早年綠林時期加入日本「東亞義勇軍」開始,到日俄戰爭時期擔任的雙重間諜,再到辛亥革命期間向日本的主動靠攏;從攫取東三省軍政大權到幾次入關逐鹿中原,問鼎北京政權,最後直到被日本關東軍炸死。都與日本有著聯繫。
張作霖跟日本聯繫如此頻繁,想讓人不相信他是賣國賊都難。但其實,張作霖真稱不上「賣國賊」,他對日本人的反感,不比其他人弱。只不過,他離不開日本人罷了。
而對於張作霖更日本之間的關係,他的兒子張學良在口述歷史時,評價的就非常中肯了。他說:
我父親比我強。他應付日本人,那他應付得好。那我不行。 那我跟你們說,我沒這個能耐。 他很會軟硬都來。所以日本人恨透了他,他不上他們的當。就是 這樣硬。那我父親這一點,我非常非常佩服
張學良
確實,張作霖在對日方面,表現得那真是叫一個揮灑自如。張作霖經常表面一套,背地裡一套,明明嘴上答應了日本人提的要求,但他暗地裡卻是想方設法地去加以抵制。日本人根本利用不了他。
而當張作霖想要利用日本人時,他就會千方百計地樹立親日形象。
別看張作霖表面上對日本表現親熱,實際上他心裡葉門清,也知道日本人對於東北的目的。因此,他在對日方面,能反抗的,基本都在反抗。而這一點,在他建設東北,反對日本「二十一條」、自主修建滿蒙鐵路平行線、拒絕解決「滿蒙鐵路懸案」的問題上最為突出。
而關於東北形式上,張學良曾說:
日本反對我父親反對我,反對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我們要建設東北。 因為我們建設東北,就等於是把日本的力量給推出去了。
關於張學良的這一番話,筆者也是深感認同。當時的東北,在張作霖的統治下,確實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據《一看就停不下來的北洋軍閥史》說,當時東北的土地開發,是舊中國時期規模最大、成績最顯著的;尤其是軍事工業和汽車製造業,更是比其他地區高出許多。
張作霖(劇照)
可也是因為這些,給張作霖帶來了殺身之禍。可以試想一下,如此的張作霖,日本人會接受嗎?肯定不會,因為日本人需要的是一個聽話的傀儡,而不是一個一直發憤圖強的人。
所以,張作霖才會在乘坐列車時,被日本人所炸。據《一看就停不下來的北洋軍閥史》記載:
而張作霖在爆炸後其喉嚨就已經被飛片切斷,所以根本無法再說話,也就沒有留下遺言一說,到上午10時,一代梟雄撒手人寰,終年53歲。
在張作霖去世後,東北的天下,自然就是張學良的了。而張學良在對日方面,也就沒有他老爹那麼老道了。
張學良
儘管如此,可人們對他張作霖的評價還一直都是褒貶不一的。但其實,歷史是錯綜複雜的,我們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就不應只是簡單的肯定或否定 , 而應從各種角度下去審視其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