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1040,閱讀約3分鐘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皇姑屯受重傷,送回大帥府後不治身亡。當務之急,治理東北的人選需要儘快確定。六月十八日,張學良一邊處理張作霖的後事,一邊在大帥辦公室開會。參加的都是高級官員和軍政要員。會議的主題是研究東北地區新一屆領導人的選拔工作。
六月二十三日,會議達成初步結果:恢復東北三省保安總司令的名稱,選舉張作祥為東北三省保安司令。但在七月二日東三省議會聯合會會議上,張作祥堅決予以否決,最後推舉張學良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至此,東北進入少帥時代。
張作祥與張作霖名字的不同,容易讓人誤解,誤以為是兄弟。其實,兩者只是名字上的巧合。張作祥是奉天錦州易縣人,張作霖是奉天海城縣人。張作祥早年淪為亡命之徒,1901年投靠張作霖。
隨著張作霖的錄取,張作相也因貢獻巨大而受到重用。1907年,張作霖,張佐八人血盟,結為兄弟。當年袁世凱任命張作霖為聖武將軍,監督奉天軍務和巡防,張作祥得以擔任第二十七師步兵旅長。
1919年2月,張作祥出任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團長,兼任奉天警備司令。張作霖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了張作祥,可見張作霖對他的信任。1924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變,張作祥歷任吉林巡撫,省長。
主政吉林期間,張作祥口碑頗佳,致力於經濟發展。他主張「保境安民」,如修路,辦大學等。1925年,郭松齡叛亂平定。隨著郭松齡夫婦被殺,如何處理參與叛亂的高級將領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張作祥明確地給出了自己的看法。郭松齡已死,其他人員均免死。此言一出,立即引起多位高層的反對。辯論結束時,張作相勸他去死,「那就先殺了我吧,免得我看到悲劇再次發生。」張作霖最終妥協了。正是張作祥的努力,才使奉軍免於一場大內戰的悲劇。
如此關心奉系前途的人,在張作霖死後支持張學良,也就不足為奇了。張學良上任後,張作祥全力支持。張作祥私下裡語重心長地對張學良說:「愚公,你是我的領袖,我不聽你的命令,你只是用軍法來懲罰我。私下裡,你是我的侄子,你不好使,我私下裡要打你耳光。」。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時,張作祥正在老家料理父親的後事。張作祥是否因此打了張學良耳光,不得而知。熱河淪陷,張作相非常憤怒。此後,他離開軍界,舉家遷往天津。張作祥晚年曾多次拒絕日本人的合作。1949年,張作祥在天津病逝,享年68歲。
參考資料:張作霖與結拜兄弟
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歌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