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東北王張作霖之子張學良率40萬大軍,抵抗日軍結局會怎樣?

2020-12-05 孤城裡的夢

東北軍前身是奉系大軍閥張作霖所統轄的奉軍,在當時也是中國最為闊綽的軍閥,是唯一一個海、陸、空編制齊全的軍隊。張作霖的老謀深算更是深入人心,面對日本關東軍的種種威逼利誘,張作霖可謂是費盡心機。日軍見在張作霖這裡看不到一絲的希望,於1928年6月4日發動了震驚華夏的「皇姑屯事件」,被炸成了重傷,在當日就不幸離世,這位曾經參加過「甲午中日戰爭」,號稱「東北王」的一代梟雄就這樣離開了人世間。

人家都說:什麼樣的將領,就能帶來什麼樣的兵,奉系軍閥被張作霖訓練成了一個軍紀嚴明的部隊,「蘑菇屯事件」的發生並沒有像日軍預料的那樣,40萬東北軍也並沒有因此而土崩瓦解,反而在其子張學良的領導下又重新恢復了原有的風貌,後期的東北軍也在張學良的帶領下日益強盛。「九一八事變」之後本應殺敵報國的少帥張學良卻並沒有像人們所想的那樣帶領40萬東北軍奮力抗敵,擊殺日寇,讓國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張學良在這場關乎東北上千萬百姓的戰場中卻沒有放一槍,反而帶著浩浩蕩蕩的40萬大軍撤退,這一點著實讓人想不透。

這一走讓東三省的黎民百姓每天深處水深火熱的泥潭裡,這一呆就是整整十四年。東三省是國之要塞,是中國的糧食基地,在這裡甚至還有老蔣都買不起的數十架戰鬥機、坦克以及軍艦。張學良響應老蔣的「不抵抗政策」,是東三省徹底落入日寇的手中,同時中國的東北大門頃刻全開。日本的「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便提上了日程,在「淞滬會戰」前還曾公開發表言論稱:「要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不得不說日本牛皮吹得實在有些大。

最終這個言論雖說最終不攻自破,但中國軍隊也付出了極大的傷亡。日本大本營之所以能言之鑿鑿地放出「三個月佔領中國」的謠言主要還是在於東三省中國軍隊的不抵抗,讓日軍覺得中國就是「東亞病夫中的病夫」!

儘管對於現在來說這些事已經成為歷史,等我們仍要銘記歷史、感懷先烈,決不能「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哀後人也」。

畢竟我四萬萬同胞,曾經飽受戰亂的摧殘,更有南京大屠殺這樣的讓我們在極短的時間裡就失去三十萬同胞的血仇。一個不抵抗政策就讓張學良丟棄自己父親苦心經營多年的大型兵工廠和豐厚的物資落入敵寇手中,「壯敵之聲望,損中華之力量」。至今我們也不得不提出:如果東北軍張學良部奮力抵抗,40萬大軍對陣關東軍5萬,8:1的概率,即便是武器落後,也能讓這五萬關東軍吃不了兜著走。最起碼日軍想完全佔領東北希望不大,我中國軍隊集全國之力量在東北打贏日軍的機會是很大的。

據說當時的日本關東軍能拿得出手的也就50輛老式坦克,而當時的東北軍在東三省還擁有幾座大型的的兵工廠,日產子彈上百萬發不成問題,所以被稱為「最闊綽」的東北軍並不比關東軍弱很多,不能打贏也能把日軍拖住,使其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就佔領東三省。這樣不僅牽制住了日軍部隊,也為中國軍隊後續對日作戰做好充分的準備。還可以生產出足夠多的軍需物資、訓練出更多優質的兵員,也不至於後期全面抗戰的爆發變得如此的被動。

就算這個「不抵抗命令」是當時的蔣委員長發布的命令,但是中國自古代以來就有一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再者,當時的東北軍有四十萬大軍,而日軍只有五萬關東軍在兵力上佔這絕對的優勢,而且當時的東北軍裝備精良。我認為張學良骨子裡還是有一股子柔弱,不是那麼殺伐果斷,最終也還是耐不住良心的拷問,與楊虎城一同發動了西安事變算是為中華民族做的最大貢獻了!

相關焦點

  • 張作霖結拜兄弟生死之交的湯玉麟,抗戰中卻成了著名的長腿將軍
    湯玉麟(1871年7月—1949年2月),字閣臣,綽號二虎(一說「大虎」,在張學良和王化一的相關回憶史料中均稱其綽號為「湯大虎」,奉系軍閥張作霖有七個結拜兄弟,其中張作霖排行老七,湯玉麟排行老二,那麼張作霖的喊他二哥),奉天(今遼寧)義縣人。湯玉麟為中國國民黨熱河省黨務指導委員會主委、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熱河省主席。
  • 他是張學良部下的部下,54年後,張學良說:我知道,你叫地老鼠
    張學良不解地問:「你迷信什麼?」呂正操將軍回答:「我迷信老百姓。」張學良大笑,說:「我知道,你叫地老鼠。」呂正操說:「地老鼠也是人民創造的嘛,我能幹什麼,還不都是人民的功勞,蔣介石、宋美齡都信上帝,800萬軍隊被我們打垮了,最後跑到臺灣。」兩人相視一笑,百年煙雲消失在京華。
  • 國民黨軍撤離東北時,瀋陽軍工廠裡200多架飛機,全被留給日軍
    作為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張學良自小就接受了正規的軍事訓練,後成國民革命軍將領。抗戰爆發後,他與楊虎城將軍一同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國共二次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他也因此成為廣受世人好評的中國近代著名將領。
  • 張學良親口承認:父親張作霖在抗日方面,做得比自己強
    ——《一看就停不下來的北洋軍閥史:奉系》張作霖(劇照)「東北王」張作霖,最高職務曾做到過北京政府安國軍總司令,這一生可真謂是風光無比。可是,晚年時期的他卻被日本人逼著籤下了出賣山東省主權的條約,也是因此被人冠上了「賣國賊」之名。
  • 張作霖去世後,此人被推舉主政東北,他說:這個位置只能是張學良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40,閱讀約3分鐘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皇姑屯受重傷,送回大帥府後不治身亡。當務之急,治理東北的人選需要儘快確定。六月十八日,張學良一邊處理張作霖的後事,一邊在大帥辦公室開會。
  • 張作霖統治期間,為什麼在東北會駐有日本軍隊?歷史原因造就!
    軍閥混戰時期,張作霖藉助日本人的力量,成功盤踞在東北三省,成為赫赫有名的"東北王"。於是有人就會認為,是張作霖把日軍這個禍端招到東北來的,而且張作霖在統治東北三省期間,主動和被動的投靠過日本,也與日本制定了一系列賣國條約和協定。
  • 74歲高齡的張學良出席了蔣介石葬禮 輓聯上寫了哪十六個字?
    這幅輓聯總共16個字,是張學良親筆所寫。「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有人說這幅輓聯道盡了蔣介石跟張學良一生的關係。但是也有人說,這幅輓聯遠遠沒有寫盡兩個人之間的恩恩怨怨。張學良27歲的時候就從父親張作霖手上接過大權,成為的赫赫有名的東北王「少帥」。
  • 張作霖給張學良看八字,相士說了哪8個字,準確預言了父子倆的一生
    「大帥東北王,少帥亡東北」,這是後人對張作霖和張學良的經典評價。無論功過是非,不可否認張氏父子確實是中國近代史舞臺上的重要角色,他們都曾名噪一時,也都成憑一己之力改變了歷史走向。
  • 張作霖死後為何長達9年不能安葬,最後卻草草安葬在遼寧驛馬坊
    張學良乘坐的是衛隊專列,帶頭的日軍軍官一上車就警覺起來,命令士兵挨個驗看。 張學良躺在車廂角落裡,一副似睡非睡的樣子。日軍士兵走到張學良身邊,用刺刀捅了捅他。 隨行的崔成義等人馬上悄悄地掏出手槍,緊盯著日軍士兵。
  • 張作霖被炸死,對手後悔,張不死:日本不會遭遇原子彈,局面不同
    張作霖死不僅使他的人失去依靠,連他的對頭馮玉祥,閻錫山也後悔,甚至吃了兩顆原子彈的日本也在想,如果沒有炸死張作霖,也許這一切都不會發生。東北的經歷也會大有不同。首先看一下張作霖之死,這一大歷史懸案奇怪的地方。
  • 從電視劇《少帥》中深度解析江湖老炮兒張作霖
    在張作霖身上,幾乎有著一切中國傳統江湖英雄人物的優缺點,他應對大小事務的行為模式大抵是江湖式的,是真正的老炮兒。張學良對唐德剛口述歷史時說,父親有雄才,沒有大略;蔣介石有大略,沒有雄才。在我的理解中,張作霖的雄才就來自江湖,是雄霸江湖之才。作為江湖兒女,張作霖很講義氣,與他那幾個結拜兄弟可謂有始有終。
  • 日本戰敗後,留在東北的10萬日本女子去哪了?怪不得日本閉口不談
    日本人入侵我國東北,蔣介石與宣布東北易幟的張學良採取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很快淪陷。日本人佔領東北之後,妄圖以此為根據地,實現侵略我大中華的目的。 當時日本人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想用三個月的時間全面佔領中國。但是也有深謀遠慮的日本人提出要拉長戰線,慢慢進行,實現像侵略東北一樣逐漸滲透的政策。
  • 張學良90歲重獲自由,之後去了哪裡?原來如此
    張學良作為「東北王」張作霖最器重的兒子(長子),他的「小六子」(乳名),在張作霖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之後接管了東北軍。作為少帥,張學良隨後選擇東北易幟,聽從蔣介石的號令,一度成為國軍內部蔣介石之下的二號人物。少帥張學良因為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因採取了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全面淪陷,被人們稱為投降派,是他一生的汙點。
  • 他的人生結局如何?
    其實,在民國時期,中國也有這麼一位富二代,他比王思聰有過猶而不及,這位富二代就是少帥張學良。其在父親東北王張作霖的庇佑下,張學良成為中國最富有的富二代,其家庭財富直接秒殺國民政府財政廳。張家到底有多少錢?根據張學良晚年口述,與張學良私交甚好的日本關東軍司令本庄繁,將帥府裡的珍寶財物裝滿3列火車開到了北京。
  • 張學良為何娶了年長4歲的「村姑」于鳳至?
    「龍抬頭」沒幾天,張作霖一家剛搬進新居,大帥府裡來了一位妙齡女子,她就是張學良的原配夫人于鳳至。大帥兒子娶媳婦,本來是一件大喜事,可引來滿城人的疑惑:這風度翩翩、追者如雲的張學良為何娶個比他大4歲的鄉野村姑呢?
  • 14年抗戰僅此一例,老百姓集體搶劫日軍,日本鬼子還不敢反抗
    抗戰初期,日軍披著偽合作的假面,以友好合作為藉口,因此一直致力於建立維持會,說服中國的民眾支持日本天皇,然而1942年他們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然被沁源縣當地的老百姓搶劫了,並且還只能忍氣吞聲。1928年12月29日,在知道有東北虎之稱的張作霖不會和自己合作之後,日軍製造了「皇姑屯事件」。
  • 世紀行過——張學良傳
    我們在此節錄張學良先生口述的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出生·母親·父親  那時候真是富庶啊,東北真是富庶,吳鐵城說過一句話:你沒到過東北,你不知道中國之大。我們本來姓李,不姓張,本來姓李的,我們是姓張的姑娘嫁給姓李的,張家沒有男孩子,把姓李的孩子把姑娘的孩子抱一個來,所以我們姓張。
  • 張學良被偷走的那四年:遊山玩水打高爾夫,最後憋出大招一錘定音
    其實縱觀中國近代史,張學良這個名字並不陌生,甚至還曾多次出現在時代的風口浪尖。1928年,大帥張作霖遭日本人暗算,在火車經過皇姑屯時被炸,不久便身亡了。張作霖死後的第七天,張學良背負著國恥家仇,做出了一個國人為之震驚的重大決定,通電全國東北易幟,讓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從形式上統一了中國。張學良的做法,讓日本人的如意算盤再一次落空。
  • 抗日英雄包森:16歲時公開痛斥張作霖,活捉日本天皇表弟
    16歲時,在學校進步力量召開的追悼李大釗的大會上,他走上講痛斥軍閥張作霖的罪行;20歲時,因為蔣介石不抵抗政策,他帶頭衝入涇陽縣國民黨部將縣黨部牌子砸碎。他也曾智擒日本裕仁天皇表弟、憲兵司令赤本大佐;他犧牲時,日軍也很尊敬他,在所有報紙的宣傳報導上,都去掉了污衊攻擊之詞,作了「包森司令長官戰死」的鄭重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