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死張作霖的兇手下場如何?抗戰後跟隨閻錫山,活到了71歲

2020-12-05 騰訊網

1928年6月4日清晨,皇姑屯的一聲爆炸聲,宣告曾經不可一世的張作霖被炸死,震驚了中外。

很快,策劃「皇姑屯事件」的幕後主兇也浮出水面,他就是關東陸軍大佐的河本大作。河本大作為何要殺掉張作霖?此人的最終下場如何?

河本大作(下稱河本),日本國兵庫縣人,從參軍的那一刻開始,他一直就是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從1926年至1929年,河本大作出任關東軍高級參謀,後參見臭名昭著的「東方會議」,並提出「使滿洲脫離中國本土,置於日本勢力之下」的侵略思想。

「東方會議」後,河本四處活動,為日本佔領東北出謀劃策,最終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在這起事件前,日本曾有過一次失敗的刺殺行動,當時以川島浪速為首的間諜負責行動。

抗戰爆發後,河本參與日軍入侵山西的活動。抗戰勝利後,河本則成為閻錫山反共的幫兇,直到1949年被抓捕,關入太原日軍戰犯管理所。在戰犯管理所裡,河本交代了自己在中國犯下的罪行,其中就供述了暗殺張作霖的原因及經過。

1986年,一本根據河本口述的《我殺死了張作霖》的書籍出版,裡面就有刺殺張作霖的原因。河本這樣解釋道,「得了勢的張作霖,慢慢犯了老毛病,人關進北京,自封大元帥的稱號,多年的野心,即將如願以償。他的股肱楊宇霆又忘了日本的恩德,向美國獻媚,準備大借款。」

行動即將開始,經過一番探查,河本將暗殺行動地點設置在滿鐵線與京奉線的交叉點。採取什麼行動?河本制定了兩個方式,襲擊列車和用炸藥炸毀列車。權衡之下,河本認為第一種方式不可取,因為會留下日軍襲擊的大量證據。

於是,採取了第二種方法,如果炸毀列車方式失敗,可以讓事先成立的「拔刀隊」趁著混亂闖入車廂刺殺張作霖。當張作霖專列行使到皇姑屯時,震天的爆炸聲,讓張作霖乘坐的車廂只剩下面部全非,張作霖重傷,送到瀋陽大帥府不治身亡。

爆炸發生那一刻,河本就躲藏在現場,他在口供中也交代了爆炸現場的慘狀。「轟隆一聲,在爆炸聲響的同時,空中升起了高達二百公尺的黑煙。我想張作霖的骨頭是不是也飛上天了,對於這猛烈的黑煙 和爆炸聲,連我自己都驚訝和害怕。」

抗戰期間,河本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最終結局如何?1953年,還沒公審前,河本就病死於太原戰犯管理所,終年71歲。

相關焦點

  • 他是張作霖的衛隊司令,九一八後陷害抗日義勇軍,最終不得善終
    于芷山在近代的東北絕對是舉足輕重的人物,早年他曾追隨悍匪杜立三,後自覺匪不如兵,就投靠了張作霖,經歷了奉天講武堂的進修和直奉戰爭的洗禮之後,深受張作霖的信任,一步步走向東北軍的權力中心,當上了衛隊司令。
  • 炸死張作霖的元兇,榮膺「滿洲開拓之父」,臨死前也不過是個大佐
    早在二戰前,日本對於中國東北的圖謀也並不是一天兩天了,尤其是在日本侵略世界計劃中,佔領東北被認為是實現計劃的第一步,為此他們在東北扶持張作霖,是希望能夠從他手中撈得好處,但是在被拒絕以後,惱羞成怒的日本人就製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張作霖。
  • 張作霖結拜兄弟生死之交的湯玉麟,抗戰中卻成了著名的長腿將軍
    少年時湯玉麟給人扛小活,因趕車拉腳遭搶劫,遂鋌而走險,落草為寇,稱霸遼西。湯玉麟稱霸遼西時,曾救張作霖一命,張、湯由此結為生死之交,後來張作霖邀請湯玉麟入夥合辦保安隊。關於湯玉麟其人,世人褒貶不一,功過相當,生能逢時,卻不能救世,是一位無大志大才之人。
  • 張作霖被炸死,對手後悔,張不死:日本不會遭遇原子彈,局面不同
    張作霖死不僅使他的人失去依靠,連他的對頭馮玉祥,閻錫山也後悔,甚至吃了兩顆原子彈的日本也在想,如果沒有炸死張作霖,也許這一切都不會發生。東北的經歷也會大有不同。首先看一下張作霖之死,這一大歷史懸案奇怪的地方。
  • 此人不死,日本難佔東北,他被槍斃後,張作霖嘆口氣:暴屍三日!
    李景林創辦了國術武館,一心要發揚中國武術,奈何命運不公,於1931年病逝,享年47歲。 第二人是韓麟春,早年發明韓麟春式步槍,後在一次作戰中被張作霖看中,就此開始他的光輝之路。張作霖先是讓他管理軍械生產,復而又讓他代表自己參加與孫中山的談判。更是在反奉戰爭中力挫郭松齡,可惜被疾病纏身,四十七歲就匆匆離開人世。
  • 朱德:抗戰佇馬太行山
    1937年7月抗戰全面爆發,朱德同志胸懷「與日寇決一死戰」的鋼鐵意志,躍馬揮師,馳騁於抗日疆場。從1937年9月東渡黃河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到1940年春離開山西返回延安,朱老總在太行山地區領導華北抗戰近3年。3年間,他率領八路軍總部和3個師以劣勢的裝備抗擊長驅直入、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
  • 河南退伍老兵,被譽為「抗戰活化石」,一生救國救民活到113歲
    他是一個傳奇,活了113歲,被稱為中國「抗戰活化石」,也是中國最年長的抗戰老兵,他就是付心德。付心德,出生於1900年,河南項城人,戰後在雲南省龍陵縣定居,原遠徵軍七十一軍第二野戰醫院少校醫務主任。家裡兄弟五個,他排行第二,家人都是莊稼人。在家的時候,讀過幾年私塾。
  •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
    一 首任山西都督  閻錫山,字伯川,1883年10月8日生於山西省五臺縣河邊村(今屬定襄縣)永和堡的一個地主兼商業貸款者家庭裡。閻錫山五歲喪母,寄居舅父家,由外祖母撫養成人。九歲入私塾,16歲隨父閻書堂(子明)到五臺縣城內自家開設的吉慶昌錢鋪學商,經手貸款及金融業務。1900年,閻書堂的錢鋪倒閉,閻錫山隨父躲債流落太原。
  • 張學良親口承認:父親張作霖在抗日方面,做得比自己強
    但如果我們細看張作霖的一生,可以發現張作霖跟日本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從早年綠林時期加入日本「東亞義勇軍」開始,到日俄戰爭時期擔任的雙重間諜,再到辛亥革命期間向日本的主動靠攏;從攫取東三省軍政大權到幾次入關逐鹿中原,問鼎北京政權,最後直到被日本關東軍炸死。都與日本有著聯繫。
  • 如果當初張作霖不死,日本根本不敢開戰,也不需要花14年去抗戰
    曾經有人提出這樣一種說法,如果張作霖不死的話,日本根本不敢踏足中國的土地,抗戰也不需要14年之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張作霖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人物,他當初在東北地區威風八面,掌控著東北的大小權力,連日本人都對他敬畏三分。
  • 蕭勁光申明我軍自衛原則,閻錫山想改動,毛澤東:一個字也不能改
    1937年11月,日軍進佔太原,閻錫山把他的大本營撤過黃河,在陝西宜川縣秋林鎮安營紮寨。一年多後,自1939年3月起,由於蔣介石的策動,閻錫山部隊想出種種藉口,進攻共產黨領導的新軍第二、第三縱隊。新軍大批政工人員被逮捕,大批共產黨員和進步分子被殺害。
  • 動蕩年代張作霖演繹了狐狸的本性,吃完用完日本人的還要反咬一口
    從原來的小混混到後來掌控整個東北的東北王,他到底經歷了什麼?為什麼只念過三個月書的他,最後卻能成為政府承認的東三省巡閱使。為什麼前期靠日本人起家,後來卻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張作霖,小名老疙瘩,1875年出生於當時的奉天省海城縣。後來投身土匪,因當時的清政府國力衰弱,沒有能力消滅這群土匪,所以將其招安。老疙瘩投靠清政府後,打著清政府的旗號四處徵戰,消滅東北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勢力,最後被封為東三省巡閱使,人稱東北王。在辛亥革命之後,溥儀下位。
  • 袁世凱稱帝後,閻錫山在電報中究竟說了什麼?袁看後卻一病不起
    袁世凱稱帝之後,閻錫山在電報中到底說了啥?袁看後竟一病不起 人們常說亂世出梟雄,清朝末年民國初期,軍閥割據,戰亂不斷,當時的世道及其混亂。在那個時期最有實力最厲害的人物非袁世凱莫屬,他的老謀深算,心狠手辣是出了名的,誰見了他都得懼他三分。
  • 中原大戰魯西事變,石友三倒戈張學良,眾人為何卻歸咎於閻錫山?
    中原大戰時期,除了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以及南方的張發奎和李宗仁之外,還要很多雜牌部隊參戰,其中實力最強的莫過於石友三所部。石友三原本是馮玉祥麾下大將,在西北軍中有「韓石二孫」之稱,後來跟隨結拜兄弟韓復榘臨陣倒戈投奔了蔣介石。
  • 抗戰初期,張作霖對待日本的態度,至今都令人拍手叫快
    虎踞一方的張作霖,在世人眼中對他的態度不一樣,有令人批判的地方,也有令人值得讚揚的地方。張作霖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小時候過得非常艱苦,也許是小時候的清貧成就了他長大後的驕傲。張作霖執掌東北大權時,在他的帶領下使東北軍在短時間之內發展到了30萬人,也是最輝煌的時刻。
  • 108歲甘肅籍抗戰老兵水青山昨日「歸隊」
    9月2日5時20分,甘肅籍抗戰老兵水青山在四川西昌家中入睡後再沒有醒過來,沒有痛苦,安詳離去,享年108歲。水青山是晚報於2014年發起「追憶鐵血歲月關愛抗戰老兵」大型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後,尋訪到的一位甘肅籍抗戰老兵。由於事跡傳奇,晚報記者專程前往四川西昌採訪,隨後啟動具有轟動效應的「老兵回家」活動,邀請水青山從西昌返回臨洮老家。這次回家圓了水青山數十年的夢,沒想到也成了他最後一次回家。
  • 張作霖輸了一盤大棋
    馮氏若已經落入掌控,再以此勢威壓盤踞於山西的閻錫山,隨後揮師南下,將直系之孫傳芳和吳佩孚等人一舉殲滅,由此而控制長江流域各省。 等到控制住了長江流域各省之後,奉軍再以重兵威壓華南、西北之地,如此就能完成統一大業。
  • 90歲老偵察兵李建格的抗戰記憶 14歲抗戰戎馬一生
    聊城齊魯網6月25日訊(高唐臺 薛建鵬)有著70年黨齡的李建格老人,參加過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後隨四野南下。雖然現在老人已是90多歲的高齡,但是還能清晰的回憶起70年前親歷的戰爭場面,給我們講述了他戎馬生涯中的難忘故事。  1926年3月,李建格出生在尹集鎮王莊村的一個農民家庭。
  • 張作霖去世後,此人被推舉主政東北,他說:這個位置只能是張學良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40,閱讀約3分鐘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皇姑屯受重傷,送回大帥府後不治身亡。當務之急,治理東北的人選需要儘快確定。六月十八日,張學良一邊處理張作霖的後事,一邊在大帥辦公室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