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軍閥段祺瑞,逼迫清廷退位的執行者,拒絕當日寇傀儡的大英雄

2020-11-29 騰訊網

他是皖系軍閥首領,袁世凱的心腹愛將。他曾擔任過4年的北洋政府實際掌權者,9.18事變後,不懼日本威脅,拒絕與日本人來往,最終病逝於上海。他就是被稱為「北洋之虎」的段祺瑞。

段祺瑞

一生只拒絕了袁世凱一次

1865年3月6日,段祺瑞出生於安徽省廬州府,1885年9月,20歲的段祺瑞考入李鴻章創辦的北洋武備學堂,被分入炮兵科。在學堂生活中,段祺瑞頗為用功,與學霸王士珍齊名,頗受李鴻章器重。畢業後段祺瑞被分配到旅順工作,督建炮臺。1年後又到德國留學。

1895年,段祺瑞被調到天津小站任統帶,在這裡遇到了對他有數十年知遇之恩的袁世凱。很快,段祺瑞以出色的工作能力成為袁世凱的左膀右臂,幫助袁世凱鎮壓義和團、訓練北洋軍,成為與王士珍、馮國璋並肩的「北洋三傑」之一。

袁世凱(劇照)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先後病死,段祺瑞製造兵變,破壞了攝政王載灃刺殺袁世凱的計劃,救了老袁一命。武昌起義爆發後,段祺瑞聯合46名將領,逼迫清廷退出。

1915年,不甘心只做大總統的袁世凱妄圖稱帝,向來對他唯命是從的段祺瑞,這次在國家大義面前卻毫不猶豫地提出反對意見,並先後五次勸阻,但均遭到袁世凱的拒絕。皇帝夢只做了83天,在舉國聲討的浪潮中,袁世凱悽涼離世。

拒絕日寇陰謀的大英雄

袁世凱死後,段祺瑞又推舉黎元洪擔任大總統,張勳復闢後,段祺瑞又馬不停蹄地號召討伐並趕走張勳,而後出任總理。

段祺瑞(劇照)

1920年,吳佩孚領銜的直系軍閥和張作霖的奉系軍閥聯合進攻段祺瑞,導致皖軍大敗,數萬軍隊大半覆沒。

4年後,馮玉祥推翻時任總統曹錕,並邀請段祺瑞出山擔任國家元首。1926年3月18日,在段祺瑞沒有下達命令的情況下,政府槍殺「反對八國通牒」的抗議者47人,傷200餘人。部分史料顯示,「三一八慘案」發生後,段祺瑞趕到現場,面對死者長跪不起,並從此終生食素,以示懺悔。

同年4月,段祺瑞被馮玉祥等人驅逐下臺,告別了權力中心。在天津日租界潛心研究佛學。

段祺瑞執政時期的紀念錢幣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本人曾威脅利誘段祺瑞出山,去東北組織傀儡政府,遭到他嚴詞拒絕,並從此拒絕與日本人有任何來往。2年後,隨著日本人在華勢力的逐漸加大,段祺瑞離開天津移居上海生活。1936年,段祺瑞因胃病在上海逝世,終年72歲。

段祺瑞一生曾四度出任總理,一任國家元首,為中國現代化軍隊的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段祺瑞面對誘惑不為所動,堅持國家和民族大義,實為民國軍閥之佼佼者。1963年,段祺瑞墓地移葬於北京西郊,大學者章士釗題寫墓碑:「合肥段公芝泉之墓」。

相關焦點

  • 如果袁世凱沒有稱帝,還會發生軍閥混戰嗎?
    高層的這種軍閥混戰,也帶起了底層的軍閥混戰。連四川這樣一個地方,也是一直打鬥不休。從這裡可以看出,袁世凱的稱帝,影響確實是非常大的。 (袁世凱舊照) 那麼,如果袁世凱不稱帝,是不是就不可能造成後來軍閥割據這種糟糕的局面了呢?
  • 軍閥老婆被俘,被731部隊當成「馬路大」,被救後說:我還是人嗎
    日寇在我國領土上實行「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被日寇掃蕩過的地方一片狼藉,慘不忍睹。就連一些老弱婦孺日寇都不會放過,很多無辜百姓都死在了日寇的手中,我國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都受到了很大的威脅。日寇在侵華戰爭中,做了很多壞事,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731部隊。
  • 用地圖還原民國軍閥史,張作霖虎踞東北,龍虎狗中原內鬥
    1912年辛亥革命那一聲槍響徹底粉碎了大清朝的統治,同時也把我們帶進了民國年間。但是清朝從歷史舞臺落幕之後,我們迎接的並不是自由和新生,而是各路軍閥的混戰。在1915年的時候,袁世凱冒天下之大不韙意圖復闢,袁世凱想要推翻共和制度,又把中國帶回到當初的封建王朝時代,袁世凱的狼子野心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抵制,所以後期爆發了護國戰爭,雲南總督唐繼堯聯合蔡鄂和李烈鈞等人在雲南宣布獨立成立了軍政府出兵討伐袁世凱。護國運動爆發之後,袁世凱憂憤而死,後來黎元洪出任了大總統,隨著袁世凱的去世,張作霖,徐世昌等北洋軍閥開始分裂,後期上演了一場軍閥大亂鬥。
  • 清廷滅亡後,兩萬禁衛軍何去何從?北洋政府準備怎麼處置他們?
    最終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各省宣布獨立,清政府派袁世凱鎮壓革命軍,而袁世凱在南北談判中,同意勸說清帝退位。後成立北洋軍閥,與清政府形成敵對。而這支禁衛軍,也與清政府共命運,站在袁世凱的對立面。清朝禁衛軍由滿洲八旗組成,其中有親衛營、前鋒營、護軍營等。一部分貼身保衛皇帝的人身安全,一部分監督皇城的治安。
  • 公然挑戰段祺瑞,一連發出多封著名通電
    但區區小旅長卻有不同尋常的大格局。在湖南,吳佩孚很注意與地方士紳推心置腹,在他看來,他日若想問鼎中原,必先樂於問道,懂得人心。有士紳向吳佩孚獻策,湖南人向來輕生死而重義氣,有股子吃軟不吃硬的騾子脾氣。北方豪傑要想在湖南站住腳,只宜出以懷柔,萬不可以徵服者的姿態臨之,尤宜誠納三湘豪傑之士,如此才能得道多助,所向披靡。
  • 抗日英雄包森:16歲時公開痛斥張作霖,活捉日本天皇表弟
    今天就隨閒趣侃歷史走近抗日英雄包森:1911年7月21日,包森出生於陝西蒲城,原名趙寶森,家境貧寒,兄妹6人他排行第三。幸運的是,家裡再窮再苦,父母也沒有放棄他的教育。1927年,李大釗慘遭反動軍閥殺害,包森所在學校進步力量召開了追悼李大釗的大會,這位16歲少年走上講臺,痛斥軍閥張作霖的罪行,受到廣大進步師生的讚許;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了九一八事變並侵佔中國東北,蔣介石採取了不抵抗的反動政策。包森聯合學校愛國同學組成宣傳隊,在三原、涇陽等地舉行示威遊行,帶頭衝入涇陽縣國民黨部,要求國民黨政府抗日。
  • 川軍楊森打擊日寇轉戰八省,還為家鄉修公路,未能終老故鄉成遺憾
    民國時期是中國一段動蕩時期,但是亂世出英雄。川軍軍閥楊森就是一位,縱橫民國幾十年,為家鄉做了不少好事。還曾經率領子弟兵大戰日寇創奇功,可惜最後終老臺灣沒能回到大陸。楊森的戰績你可能沒有聽說過。楊森是四川廣安人,縱橫整個民國。
  • 朝鮮歷史唯一一位開國皇帝,在位長達四十三年,卻一輩子形同傀儡
    與大院君李昰應相比,閔妃同樣是一個權力欲非常強烈的人,她在朝廷內外培養黨羽和勢力,扳倒了大院君李昰應,把實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貴為國王的李熙從父親大院君李昰應的傀儡,變成了王后閔妃的傀儡。但是日本人不想這麼快就吞併朝鮮半島,而是想通過扶植傀儡政權,再一步步吞併朝鮮半島。因此,貴為朝鮮國王的李熙從王后閔妃的傀儡,淪為了日本人的傀儡,軟弱無能的他根本無力對抗日本人。
  • 最好的執行者就是「把5%的希望變成100%的現實」
    如果以消極的心態來看,那肯定是這麼回事,但是,擁有積極心態的執行者,恰恰能讓這樣的「痴心妄想」夢幻成真。 於是,他表示,除非委員會改變成命,否則他將拒絕接受這個「二等獎」,並安排郭為和李嵐去想辦法,讓委員會把二等獎變為一等獎。 郭為和李嵐答應「保證完成任務」,並立即行動起來,但很快就意識到,柳傳志要他們做的事,實際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為根據慣例,評審的結果已經在報紙上公布,正如覆水難收,怎麼改?
  • 他不死不敢逼溥儀退位!
    末代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退位,那是必然的事情。可是大家不會知道?只因為一個人的死去,加劇了溥儀的退位。這個人是誰?他就是滿族鑲黃旗的都統愛新覺羅良弼,良弼年幼之時命運多舛,可是卻認真好學、又孝順母親。長大之後去日本留學,學習軍事方面知識。
  •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溥儀退位之後,究竟還有多大的影響力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溥儀在退位之後,手中沒有一兵一卒能夠調動,也沒有在民國政府中擔任官職。但是憑藉著末代皇帝的影響力,溥儀的身邊仍然圍著一大幫滿清遺老。這些滿清遺老擁有一定的社會財富和社會地位,他們都希望藉助著溥儀東山再起,是溥儀的鐵桿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