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皖系軍閥首領,袁世凱的心腹愛將。他曾擔任過4年的北洋政府實際掌權者,9.18事變後,不懼日本威脅,拒絕與日本人來往,最終病逝於上海。他就是被稱為「北洋之虎」的段祺瑞。
段祺瑞
一生只拒絕了袁世凱一次
1865年3月6日,段祺瑞出生於安徽省廬州府,1885年9月,20歲的段祺瑞考入李鴻章創辦的北洋武備學堂,被分入炮兵科。在學堂生活中,段祺瑞頗為用功,與學霸王士珍齊名,頗受李鴻章器重。畢業後段祺瑞被分配到旅順工作,督建炮臺。1年後又到德國留學。
1895年,段祺瑞被調到天津小站任統帶,在這裡遇到了對他有數十年知遇之恩的袁世凱。很快,段祺瑞以出色的工作能力成為袁世凱的左膀右臂,幫助袁世凱鎮壓義和團、訓練北洋軍,成為與王士珍、馮國璋並肩的「北洋三傑」之一。
袁世凱(劇照)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先後病死,段祺瑞製造兵變,破壞了攝政王載灃刺殺袁世凱的計劃,救了老袁一命。武昌起義爆發後,段祺瑞聯合46名將領,逼迫清廷退出。
1915年,不甘心只做大總統的袁世凱妄圖稱帝,向來對他唯命是從的段祺瑞,這次在國家大義面前卻毫不猶豫地提出反對意見,並先後五次勸阻,但均遭到袁世凱的拒絕。皇帝夢只做了83天,在舉國聲討的浪潮中,袁世凱悽涼離世。
拒絕日寇陰謀的大英雄
袁世凱死後,段祺瑞又推舉黎元洪擔任大總統,張勳復闢後,段祺瑞又馬不停蹄地號召討伐並趕走張勳,而後出任總理。
段祺瑞(劇照)
1920年,吳佩孚領銜的直系軍閥和張作霖的奉系軍閥聯合進攻段祺瑞,導致皖軍大敗,數萬軍隊大半覆沒。
4年後,馮玉祥推翻時任總統曹錕,並邀請段祺瑞出山擔任國家元首。1926年3月18日,在段祺瑞沒有下達命令的情況下,政府槍殺「反對八國通牒」的抗議者47人,傷200餘人。部分史料顯示,「三一八慘案」發生後,段祺瑞趕到現場,面對死者長跪不起,並從此終生食素,以示懺悔。
同年4月,段祺瑞被馮玉祥等人驅逐下臺,告別了權力中心。在天津日租界潛心研究佛學。
段祺瑞執政時期的紀念錢幣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本人曾威脅利誘段祺瑞出山,去東北組織傀儡政府,遭到他嚴詞拒絕,並從此拒絕與日本人有任何來往。2年後,隨著日本人在華勢力的逐漸加大,段祺瑞離開天津移居上海生活。1936年,段祺瑞因胃病在上海逝世,終年72歲。
段祺瑞一生曾四度出任總理,一任國家元首,為中國現代化軍隊的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段祺瑞面對誘惑不為所動,堅持國家和民族大義,實為民國軍閥之佼佼者。1963年,段祺瑞墓地移葬於北京西郊,大學者章士釗題寫墓碑:「合肥段公芝泉之墓」。